第103章 渔鼓弹
六子坐在对面,将一样样的吃食送到杜宇面前,自己也拿起一份慢慢吃。
煎饺焦而不糊,油而不腻,杜宇一连吃了四个。
“二公子,要不要给您煮一根玉米棒或者烧一个红薯?”六子又把一碗瘦肉粥,推到杜宇旁,看着杜宇,将两根油条泡在粥里,然后慢慢品尝,便问道。
“你以为我是一头肥猪呀,这么一大桌子,够了,够了。”
杜宇笑了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喝了一口粥,有咬了一口肉卷,很享受的样子。
“这肉卷咸中带甜,很好吃。”
六子嘿嘿地笑了,摸摸后脑勺,开心得很。
“我和的面,谌大厨亲自剁的馅。你喜欢就好,明日换成肉包,烤红薯,你看行不行?”
“也不用单独给我准备,反正客人来店里吃,就一起做就好了。现在客人多,店里人少,你也要打理酒楼,我有事的时候,就会叫你过来,平时的时候,你就去忙吧。”<微信公众号:柳连忘返>
“好,店里还有陈安呢。”
“毕竟要养活一大群人,而且,傅强的心很大,要有大笔的钱作为后盾,所以,你和陈安的担子不。”杜宇将一大碗山椒炒鸡丝面吃完,接过六子递过来的热毛巾,擦了擦嘴,又补充道,“当然,傅强也会努力的,只不过,我们都不擅长做生意,看来,还得物色一个懂生意,会做生意的人。”
“哦,那是。”六子点点头,有一些事情他完全没有想到过,对他来,有住,有吃,有喝,有穿,也就满足了。至于其他的,六子还真没有想到过呢。今日听杜宇这般言语,他才慢慢开始思考了。
“那大公子他们去了大乌山?”
六子将空空的碗筷摞在一起,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回,大乌山的人弄出那么大的动静,差点将我们全部拿下,所以,必须将大乌山完全收服,只是,名声太坏,恐怕得花不少功夫。”
杜宇有些头疼,揉了揉鼓鼓的肚子,很是苦恼。
六子有些担心:“大公子他们会不会有危险?”
杜宇似乎不怎么放在心上:“做任何事都会有危险,吃鱼也可能被刺卡到。与虎谋皮,与狼共舞,怎能沒有危险?那是一群亡命之徒,但也不乏血性之人。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一诸葛亮。一共去了七个人,而且,你们大公子还志在必得,总应该想一个万全之策吧!倘若七人都栽进去了,那也是他们命数使然,怨不得旁人。要是逃回一个,我们就想办法救其他人好了。”
杜宇扒了两口饭,又补充道:“他们七人的实力,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七人组成的內气阵,非同可,就算武功高于他们,也难以攻破。只要他们足够心,必定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我,倒不担心这方面。人总是要在磨练中成长的。”
“麻烦的事情让他们去弄,我吃饱了,也该休息了。”
“好,好,有事你叫我。”六子端起空碗,走出去,顺轻轻掩上门。
次日,晓晓和乐乐就回来了。一见面,晓晓就迫不及急待地从袖中取出一物,很激动,又很期待地递给杜宇:“二公子,你瞧瞧!”
“九子莲!”杜宇那秀气的眉毛一挑,清瘦的脸上也有了些激动。虽然尚未完全成熟,吸取的天地精华并不充足,但毕竟是九子莲!期待了许久,眼下最急需的药材终于等到了!
杜宇只简单地问了一句:“是不是污水沟的出口,你们搬开了一块大石,这才发现的?”
“是啊,二公子你怎么知道的?”晓晓和乐乐对视一眼,十分惊讶。
杜宇笑了笑,捏了捏那被压扁了、外表略带有一丝污浊之气的根茎,扔下一句:“等我!”罢,便自顾自地忙碌了。
上次,在青牛观附近采到的一支千年老山参,以及正在盛开的七色茶花,加上尚剩余的半株碧血草,不但可以弥补九子莲的部分不足,还可以炼制出更强悍的益气丹。
这回,杜宇花费了一个晚上的功夫,首先炼制出一批益气丹,让晓晓和乐乐带去了大乌山,傅强他们有了这批强悍的丹药,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杜宇长长吐了一口气,心中大定。这回还真是雪中送炭,终于炼制出,几批短缺许久的益气丹,解了燃眉之急。想不到,大乌山附近的灵气如此充沛,竟然孕育出像碧血草、九子莲这两种高品阶的药材,让人感慨不已。有些事情,可遇而不可求,这只九子莲,怕是被哪只鸟儿衔了,不慎遗落在那个地方的吧。
一日,杜宇正在辛苦修炼内气,崔奇回来了。
崔奇向杜宇简单介绍了一下大乌山的情况。现在山规严格,除暴安良,多行善事,不得欺压良民,做有志之事,已经通晓山上所有人。把那些被强迫上山入伙,如今不愿留在山中的人,全部发放钱物后,放回家中,强抢的女子也一一送回去,并好言好语安慰家人,一一补偿损失。这样一来,山上只剩八百多人。原本想将那些品行不端,劣迹斑斑,穷凶恶极之人驱逐下山,又担心这些人流窜出去,再次为非作歹,祸害百姓,因此,经反复商量,还是把他们留下来,编为一个特别行动组,大公子傅强亲自掌控,平日必须留在山上勤加修炼,没有大公子的号令,不可离开,否则,一律废去功力,成为废人。
另外,还安排一部分人会做起了生意。比如,开了镖行,负责保护,从大乌山源水县至潭州一带客商的安全护送,顺便收取一部分费用等等。还有一部分人作其他买卖。
不过,往日大乌山里一些人,恶事做得太多,太坏,名声不好,附近的百姓多不愿意与之打交道。
看来,只能慢慢树立新的名声,重塑形象了。
后来,吴江寒、紫兰、青梅也陆续回店里住了一阵子,和杜宇切磋交流,而傅强一直在山里整顿山务。
几个月下来,山上的风气大为改观,可谓风清气正,纪律严明,收入也增多了许多。
日子过得平淡,每日一日三餐,六子总是抽出空来,陪杜宇一起吃饭,闲聊。这日中午,两人正吃着,忽听得一阵声响,声音极有韵律而动听。
杜宇侧身倾听了一阵,疑惑地抬头望向对面的六子。六子顺口道:“这是一种竹筒,包上蟒皮,一抱在怀里,一敲打,同时,嘴里哼唱,一般是讲些怪异或侠盗之事,也有讲历代有趣的故事。常在洞庭湖,一些渔家空闲时,拿着这个玩耍来解闷,所以也叫打渔鼓。店里以前来过一两回,我识字不多,没办法讲,不如我叫账房先生陈安来,二公子你看?”
杜宇觉得有趣,便点头笑了,“好吧,谢谢!”
打渔鼓的曾老头,喝了一大碗酸豆角肉泥汤,擦了擦嘴,道了声谢,又抱起渔鼓,继续边拍边吟唱,隔壁一个房间内,陈安陪着杜宇一边吃着,一边静听。
杜宇听得津津有味,连碗中的饭菜一口都没有动。
陈安也静坐一旁,没有任何动作,他知道眼前这位二公子年岁幼,本领高强,却是身遭不幸,没有会进学堂学习,却是非常好学,今日,来了个打渔鼓的,那是太好不过了,吩咐店二,给那位曾老头,送上好吃好喝的,还空出一间偏房,免费让他住,条件是,三餐时刻,在大厅内弹奏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