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穆才人不见了(一更)
“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会不见了?!”皇上不悦道。
他此时只有一个想法,担心找不到穆才人,宁婧宸会因此生气而责怪他。
赵正德一脸胆怯,又道:“皇上,奴才已经问了香春宫的奴才,是昨天一天都没见着穆才了,就连她身边的宫女采月竟都不知道穆才人去了哪里。”
按作为贴身宫女,应当是主子去哪儿,贴身宫女都会跟着。
皇上阴沉着脸,道:“给朕去找,就算挖地三尺也要给朕找到。”
眼下穆才人消失了,更是坐实了七这件事跟她有关系,不然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不见了呢!
赵正德颔首离去。
不出一会儿功夫,偏殿里传来了一片哭声,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皇上将太医们都逐散了,他一个人坐在殿内,心里很是担忧,似是能够感同身受道宁婧宸的此刻的心晴,蓦地一种心痛的感觉涌上心头。
他回想起当初他失去宁皇后的那天,那种痛记忆犹新,他永远也忘不了。
正是因为这刻骨铭心的痛,才叫他时刻都提醒着自己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人,不能再失去一次。
忽地,偏殿的门吱嘎一声打开了。
皇上起身站了起来,正往外走,正好看到宁婧宸往这边走,他以为宁婧宸会哭成泪人,可眼前的人并没有哭,反而很冷静,面上的神情冷漠叫人有些捉摸不透。
“汐儿,你还好吧?”皇上关切道,他不知如何去安慰宁婧宸。
宁婧宸淡淡应了一声‘还好’,过后又屈膝一拜道:“皇上,请您准许臣妾去听慎司大牢见一见仪妃娘娘。”
皇上闻言愣愣然,不明白宁婧宸这个时候要去见仪妃做什么,但是他还是满口答应了,只嘱咐道:“朕陪着你去。”
他不放心,宁婧宸越是这般冷静,他越是担心。
“不,臣妾想单独见见仪妃娘娘。”宁婧宸字字清楚,一点儿都不含糊,也听不出悲伤。
皇上想什么又憋了回去,道:“那总得叫个奴才陪着你一起。”
他担心万一有个什么事,身边总得有个人能照顾到她。
宁婧宸点了点头,道:“臣妾多谢皇上。”
皇上陪着宁婧宸一起走到听慎司的门口,过后皇上折回了安和殿,而宁婧宸带着瓜子一起去了大牢。
“汐儿,多加心。”皇上仍旧是不放心。
虽然他已经给听慎司的掌司大人下了死命令,若是宁婧宸有一点意外,砍了他们脑袋,如此还是不能叫他放心。
宁婧宸感激的看了皇上一眼,道:“臣妾会心的。”
她明白皇上的担忧,但是她必须单独见见仪妃,因为她听到赵正德穆才人不见了,不得不让她怀疑道仪妃。
大牢内。
宁婧宸远远的看着关押仪妃的牢房。
她只看到屏风后面有道身影,那身影看起来有些坐立不安。
牢房的门哗啦一声打开了,宁婧宸盯着里面的那道身影,很明显看到其颤抖了一下。
紧接着里头传来声音,“是谁来了?本宫身子不适,不见!”
“怎么,心虚了,不敢出来见人了?”宁婧宸出言讽刺道,她直勾勾走了过去,狠劲儿一拉,将屏风给掀到了一边。
入眼的确实是仪妃,宁婧宸愣住。
然而,坐在床上的人儿看到是宁婧宸有些坐不住了,三番两次想站起来,却哆嗦着又坐了下去。
宁婧宸看着她那般惊恐的模样,冷哼了一声道:“罢,仪妃去了哪里。”
戴着仪妃面具的穆才人万万没有想到宁婧宸会直接问她这个问题,一时语塞回不上话来,只干瞪着眼睛,
“你若是不,那好,你就去做仪妃的替死鬼吧,你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诛九族!”宁婧宸狠狠道。
她并不确定眼前的人到底是谁,她只是依着这两日发生的事情来猜的。
穆才人清楚记得仪妃威胁她,若是将这事儿出去,便会将她的那封信交给皇上,到时候她们穆家,一定会坐实了窝藏敌国细作的罪名。
她不能冒这个险。
“臻嫔,本宫听不懂你在什么!”穆才人故作镇定道。
宁婧宸冷笑了一声,闪了过去,捏住她的下巴,咬着牙道:“好啊,你不承认是吧,那等着我在皇上的面前撕下你的这张面具。”
穆才人闻言下意思的双捂着脸,想护着脸上的面具。
宁婧宸使劲儿捏了她下巴一下,又道:“老实都交代了,兴许还能救你穆家上下,若你执意与我为敌,我连你穆家的祖坟都给刨了。”
穆才人从没见过宁婧宸这般阴狠,吓得脸色一阵煞白,想开口话都不出来。
下巴上的疼痛感已渐渐麻木,她只好满眼祈求的看着宁婧宸,朝她摇头求救。
宁婧宸渐渐松开穆才人的下巴。
“跟我去见皇上,把所有事都交代了,我还能跟皇上求个情。”宁婧宸淡淡道。
穆才人捂着胸口,有些犹豫不决。
宁婧宸看穿了她的心思,道:“别想在我面前耍花样,仪妃能查到事,我亦能了如指掌,当年的盛秋黄金图一事,你应当比我清楚。”
穆才人一听宁婧宸提起这事儿,但是蛇被打了七寸似的,神情更加胆怯。
“我,我什么都。”穆才人像是认命了般。
她着便要去撕脸上的面具,宁婧宸拉住她的,道:“别急着撕,见了皇上再。”
这几日仪妃一直不肯开口,今日提出要见皇上,掌司大人以为宁婧宸是过来服了仪妃,赶忙恭敬的给她们开门,一路护送着她们去安和殿。
穆才人突然加快了脚步,跑着追上了宁婧宸,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的身份的?”她想了又想,宁婧宸从一进牢房就气势汹汹的,很明显是做足了准备,有十足的把握。
一句废话都没有,就将她给戳穿了,她很不明白的。
还有当年盛秋黄金图一事,这件事过去那么多年了,别一个深宫妃嫔,就连当朝的大臣,知晓此事的都不多,为何臻嫔会知道的如此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