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密室藏书

A+A-

    仲夏夜,月亮像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立在天际,她透过云尘,散发出皎洁的柔光,远远望去,就像一盏大明灯,把整个长安城照耀得特别明亮。

    这时,一老一相互搀扶着进来医馆。公孙彧正忙完写诊籍,准备关门,一看原来是司马迁和他的外孙杨恽。

    公孙彧知道司马迁的来意,忙关好门,邀他进去里屋。

    夏夜清风徐徐,驱散了白天的余热,医馆的天井更显得静谧,公孙彧正在跟司马迁起他们依照藏经图找到密室的故事,听得司马迁猛点头称赞。

    这时易素素拿来一把竹梯过来,公孙彧熟练地打开八角井的关,洞门打开后,将竹梯放下去,便拿起火把,领司马迁和杨恽一起进入密道,一直到密室。

    司马迁进入密室,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四周墙壁密密麻麻地堆满了简牍。公孙彧忙介绍,东南两面墙的简牍是仓公的诊籍,西北两面的是古医籍,也就是传中的扁鹊医经。

    司马迁看到这一室的医经古籍,惊叹道:“要是我早点看到这些医简,必写入太史公记里面。”

    公孙彧知道史记里面有扁鹊仓公列传,但里面的内容老实他还没有认真看过,当然关于扁鹊的一些奇闻他是有所耳闻的,便问道:“大人,你在扁鹊仓公列传里面是不是很详尽地介绍着两个人的事迹,今看到他们的遗留下来的医简,是不是跟你所记载的一样。”

    司马迁一边拿起简牍在看,一边道:“看到这些医简,我才觉得我记载的太少了。”

    公孙彧忙端起桐油灯凑近司马迁身旁,开玩笑地道:“大人你可以重写啊。”

    司马迁苦笑着道:“重写就不必了,现在连副本都抄好了,我看此密室甚好,事不宜迟,明晚就将副本运过来,藏于此密室吧。”

    公孙彧点点头道:“我今晚带你进来就有此意,一来让你看看此密室可否藏书,二来就是要请教你如何修复和整理这些医简。”

    司马迁仔细地查看了四面墙壁堆放的简牍,最后指着北面墙角放置的那堆简牍道:“这堆简牍应该是扁鹊搜集前人的,有些年代了,需要修复;最下面那几卷都已经出现残缺了,你要先修复,残断竹简先要经过缀合,就是把散碎残断的竹简按照碴口,纹路,残笔,字体,形制,上下文进行拼缀;再就遥缀,就是将那些中间缺失,但是上下部分原本属于一支简的缀在一起;若有文字缺失处只有残笔留存的话,可以利用上下文和文字比对,也可恢复的,但残留笔画越少越难复原;而那些文字完全抹灭残缺了,那是没法补的,只能留个缺以表示这里有字。”

    司马迁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公孙彧和易素素也在一旁记着。

    “对于这些绳子断了而散开的竹简,可用新的绳子,顺着竹简两边的凹槽交叉穿过。”

    司马迁拿着那些由于断线而散开的简牍继续教公孙彧他们怎样修复。经过司马迁的指点后,公孙彧和易素素也大体知道怎样修复了,但怎样整理归类这些医简呢?

    公孙彧看了其中的一部分简牍,里面有六节藏象论、灵兰秘典论、五藏生成、五藏别论等,还有关于阴阳五行学的、脉象学的,凭着他的记忆这些都是收录在黄帝内经素问里面的,而现代我们看到的黄帝内经是唐代王冰根据汉代本所整理的,内容已经有欠缺,也就是最初本的黄帝内经也是佚传。

    带着这些疑问,心想中国几千年来数一数二的大才子司马迁就在眼前,不如请教于他,便问道:“大人,这些医简外面都传是扁鹊医经,你看过觉得是不是这部医经,我之前有问过你有没有看过一部名叫黄帝内经的医经,你没有听过这部医经,但我略为看了一下,里面有很多篇都是收录在这部医经里面。”

    司马迁一直都在认真的看这些医经,这时听到公孙彧又提起黄帝内经这部医经,忙道:“所谓扁鹊医经都是由于后人没有看过,心里就以为有这部医经,刚刚我大略看了一下,这些医简有些是收录在素问里面,有些是收录在针经里面,我在扁鹊仓公列传有提过,这俩本医经我以为失传了,原来是在这里;还有一些是扁鹊的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上下经和睽度等,还有一些我都没有听过的;我建议你可将这些医简整理合成为一部阐发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综合性的医经,一般都称为内经。”

    公孙彧觉得司马迁的建议非常好,但名字只叫内经好像是单调点,最起码没有霸气,于是道:“那就整理成为一部内经,起什么名好?”

    司马迁淡淡一笑,道:“你不是一直在有一部黄帝内经吗,那就起名叫黄帝内经吧,正如淮南子修务训里面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明此医经成名之早。”

    “黄帝内经,好听的名字。”

    一旁的易素素和杨恽都拍称好,公孙彧当然知道往后是有一部名叫黄帝内经的医经,但究竟是不是这一部?听黄帝内经正本后来被王莽烧掉了,现代社会上流传的黄帝内经乃是当时流落在民间的那部分由唐朝王冰整理而成。如果是这样,那到时在整理时就有必要再整理多一套,便道:“如若有时间,也要学司马大人那样,再重抄一副本,到时一部被毁,另一部仍在。”

    司马迁也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提议好,这些医简都是至宝,要好好利用;去年发生的巫蛊一案,不是最终也是查不出来,子虚乌有吗,如若是治病水平比较好,皇上也不会被诊为有人在诅咒他的这种荒唐法,更不会出现连在宫里面都要埋蛊来驱鬼治病;到底就是现在治病的水平不高,各家各派都将自己的医术束之高阁不肯外传,因此你若是整理完后,就不要一直都藏匿在此密室,应当找些有德有能的人才传承下去,这才是你要做的任务。”

    公孙彧听完司马迁的这一席话,确是感到心潮汹涌,也感觉到自身的重担,想不到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的中医的传承工作也落在我的肩膀上,当然此时还不是叫中医,只能是叫方术,而汉医的法则还要再迟一些。

    司马迁也初略看了那两堆仓公诊籍,有点爱不释,边看边点头:“我在太史公记中有写道关于仓公的诊籍二十五例,是我父亲的好友高林借给他看,父亲抄下来的,高林的父亲高期就是仓公的弟子,仓公曾送给他一些诊籍,他们家也算是思想比较开化,肯借与别人看,也乐意传给别人,这也是为何要建议你找传承人时一定要谨慎,要有德有能才行,如若传到那些人里,他们又将其束之高阁,那样又是传不下去。”

    “大人你得有道理,就像之前的太医令王硕和他儿子王卯,就是这种人,还一直想用不择段来得到这些医经和诊籍,好在老天有眼,没有让他们的奸计得逞。”

    一听是王硕和王卯俩父子,司马迁也直摇头:“我曾找王硕,想从他那借仓公诊籍一看,也可充实我的太史公记,谁知他却编个谎话拒绝,什么家里早就佚失了,一看就知道人一个,听王卯因骗皇上是被巫蛊诅咒也跟苏文一并被烧死了。”

    司马迁一直呆在密室里看这些简牍都不想出来,无奈天快亮了,他才依依不舍地走了出来。第二天傍晚,一驾马车停在医馆门口,公孙彧知道是司马迁把他那部太史公记的副本拿过来了,于是他们又忙了一个晚上才把这部巨著搬进了密室里。

    就这样,史记的副本就藏于博济医馆的密室里,这才使得这部千古巨著得以保存下来,看来公孙彧还是有功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