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风雨泾阳(三十七)
云家的成衣铺子,不仅泾阳有,在长安和新丰各地也有好几家。只不过云笙在泾阳,长安这边便没有怎么宣传。
以至于在云翼穿着他皮毛一体的长外套去上朝之前,竟然没有人知道铺子里推出了新的御寒冬衣。
一直到《泾阳日报》报道了羽绒衣在泾阳的火爆,长安百姓才知道这些新出的衣裳。
虽是如此,但也只有一些人抱着好奇心去买了几件。
然而没过良田,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召诸位大臣和诰命夫人进宫话时,那些人发现圣人和皇后,穿的仿佛也是云家铺子里的衣裳。
聪明一些的,出宫后立马就直奔铺子而去。
圣人都穿了,他们做属下的,能不支持吗?
很快,在长安和新丰,手中有点钱的,都去买了衣裳。羽绒服和皮毛一体的衣服,彻底流传开了。
—
泾阳公主府。
马周披着黑色的长外套,手中拿着一张报纸,走在弯弯曲曲的回廊中。路过的婢女纷纷停下行礼,待他走过以后,才继续走自己的路。
一直走到政事厅门口,他才脱了鞋子,踩着罗袜走了进去。
云笙正在书桌前算账。
转眼间已经到了十二月,泾阳砖瓦厂虽然成立不久,但是已经开始营业赚钱。当初定下契约的时候,就好红利一年一结,那就该在她回长安之前,将钱结算给他们。
马周走到门口,她就感觉到了。等他进门的时候,她已经放下手中的毛笔,坐着等他了。
马周在她身边坐下,将报纸递给她,道:“这是《泾阳日报》的样报,印刷厂刚刚拿来给我的,我已经看过了。”
云笙展开报纸,看到上面日报第一版头条便是《羽绒服的秘密》,便笑道:“印刷地还不错,这图雕刻地与我画的没甚差别。”
马周不解:“你为何要将羽绒服的制作方法公开?捏着这个法子,自己开厂子赚钱,哪怕是像砖瓦厂一样,和其他世家合作也好,为何偏偏选择要毫无保留地公布?”
云笙笑了笑,合上报纸,道:“羽绒服的制作并不难,就算是我不出制作方法,时间久了,他们也能复制出来。这个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马周扶着她的肩膀,道:“我想知道你心里真实的想法,你应当知道,只要是你想做的,我从来都不会反对。”
云笙低头思考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后,道:“关于羽绒服和皮毛一体之事,我确实想了很多。你还记得我和你过的经济制约与经济制裁吗?”
马周道:“自然记得,圣人对这两个意见亦是十分欣赏。”
云笙便道:“若想对草原实行经济制约,那大唐的经济必须要远远超过草原才行,用来牵制他们的产业,也必须是大唐强劲的产业才好。周周,倘若我捏着羽绒服的制作方法,我确实是能够赚钱,但是这个于行业并无益处。只有技术迅速传播并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来做这个事情,产业才能在两三年里迅速发展。”
“我不仅仅要公布羽绒服的制作方法,到时候我还会公布皮毛一体、酱牛肉、酱羊肉等各种秘方。你且看着吧,很快,整个大唐都会变得很热闹。”
马周握着她的手,垂着眼问:“你甘心吗?原本你捏着这些秘方,可以赚许许多多的银钱。”
云笙抱着他的肩膀,冲着他笑得十分狡黠:“就算我公布了秘方,我也能赚很多的钱。”
“因为能够使羽绒不跑毛的布料,只有我的厂子才能生产啊。”
—
武大是个商人。他的时候识过几个字,凭着能读能写见识过世面,也能做生意赚些钱,日子过得还不错。
当初听泾阳有位公主喜欢开诗词大会,他便当机立断来了泾阳。趁着房价还不高的时候,他买了一个铺面,开始做起了点心生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铺面买下来没有两个月,泾阳就开了一家图书馆,所有房价开始疯涨。
他当时开心地快要疯了。每天都会有几波人上门,想要买他的铺子。当时他若卖了,就能赚两倍的钱。
但是他忍住了。
他花钱又请了一个手艺出色的厨娘,铺子里能做的糕点和佳肴就更多了。然后又去长安定了一批好酒,买了一大堆制作简单的毛笔。
做好这些准备后没多久,泾阳城就越来越热闹了。
虽然大部分学子都去了永昌公主特意为他们准备的酒楼,但来的人中也有不少家中有钱的。他们平时喜欢在各处坐一坐,喝喝酒,聊聊天。
他这铺面位置好,正好在图书馆斜对面,生意很快就爆了起来。多年讨生活的经历,让他的脾气变得十分圆滑,若是有客人在店里消费金额较大,他便会送上一支毛笔,祝他下笔如有神。
学子们就吃这一套,他的声音便越发好了。
武大十分感激带来这一切改变的永昌公主。听永昌公主办了一份《泾阳日报》,他亦会每期抓一把豆子,去买一份报纸看看。
泾阳日报上会写各种各样的时事,也会有才子们文采斐然的文章。他不知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他觉得这报纸,令他与那些才子们之间更加有共同话题,使他和周围邻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今日,他如往常一般买了一份报纸,谁知看到第一版头条,他便愣住了。
那上面的文章是《羽绒服的秘密》。
他知道羽绒服是最近泾阳那些有钱人最喜欢的御寒冬衣。那衣裳穿着十分轻便保暖,但是价格也高。
武大时常要往外跑,冬天的时候太冷,身体承受不住。当时他咬了咬牙,也去铺子里买过一件。只不过他平时舍不得穿,只有在见客户时,为了体面才会穿上。
云家成衣铺子的生意十分火爆,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可是今日,怎会有人将他们镇店之宝的秘密公布在日报上?
武大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他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字还是那几个字。而文章的最后署名,是云笙。
他的心忽然砰砰砰跳了起来。
他拿着报纸一路跑回了铺子,然后坐到自己的专属座位,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研究那篇文章。
《羽绒衣的秘密》确实将整个羽绒衣的制作过程都详细清晰地写了出来。除此之外,笔者还告诉众人制作羽绒衣的布料在哪里购买。末了,她又添了一句:“相信羽绒衣制作行业,会迅速发展,也相信羽绒衣,以后能够成为大唐百姓人手一件的日常服装。”
武大忽然就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是鼓励他们去做羽绒服的生意的。
等等,永昌公主是云翼将军的女儿,她本名就要云笙!
这分明是公主本人鼓励他们去做羽绒服!
没有再多想别的,武大开始提笔写信。
武清吾弟:展信见安。为兄在泾阳得知一件奇事……此事大有可为,事关武家日后,吾弟切记尽早过来。
这样的事情,在长安、泾阳和新丰各地都有发生,后来,渐渐地传向了济州,江南道等地。
羽绒服行业,似乎瞬间火了起来。
—
十二月快月底的时候,《泾阳日报》又发表了一片文章《皮毛一体的制作工艺》。
文章的署名,依然是云笙。
关注着羽绒服制作的人便明白,永昌公主不仅鼓励他们去做羽绒服,还鼓励他们去做皮毛一体的生意。
不仅如此,她还会鼓励他们继续去做别的生意,因为这一篇文章的最后,她明明白白地写道,再过一段时间,她将会公布一份酱牛肉秘方。
如长孙无忌这些等级的人,自然明白她的用意,但有许多其他人,却是想不明白的。
能抓住机遇的人,便趁着这一段时间使劲扩张;后知后觉能意识到机会的人,也能跟着赚一波;但一味满足现状,只知道看热闹的人,注定与这一场会带来变革的机缘无缘。
云笙,字昭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武学家,建筑专家,泾阳图书馆创始人,被后世称为“昭华先生”。她是唐朝武卫将军云翼的长女,后被唐太宗封为永昌公主,汤沐邑泾阳。
云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经济制约和经济制裁的人。她积极地向唐王朝普及这两个观念,并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大唐商业的发展。等到唐太宗将她的提议列入政策时,大唐商业的发展,已经足够牵制草原经济。
经济制约和经济制裁这两个政策的现世,在中华人民的骨子里种下了商业的种子,极大地推动了中华商业的发展,使得唐朝在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除此之外,这两个政策对于中华民族的融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自唐朝以后,经济制约和经济制裁,几乎是每个朝代都必须沿用的政策。
——《经济制裁和经济制约》作者:肖冰
在中华民族的大统一中,有两个政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两个政策的出现,一股脑地解决了民族融合之间最根本的问题。
这两个政策是什么呢?
你们都猜到了吧,对,你们都猜到了,就是经济制约和经济制裁。提出这两个政策的,也是一个奇女子。她是谁呢?她就是神话《斩蛟龙》的女主原型,唐太宗的永昌公主。
这个永昌公主在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的,公主志那里把她夸地天花乱坠,什么倾国倾城啦,国色天香啦,聪明绝顶啦等等等等。除此之外,李世民的帝王本纪,和长孙无忌等人的列传里面,也有详细提到过这个人物。关于她的事情,我们就不继续讲了,你们看了那么多了,肯定比我更清楚了。(笑)
我们把重点转回经济制约和经济制裁。这两个政策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是那个时候唐朝和突厥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从魏晋时期开始,和草原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相处,都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这个问题尖锐到,我们现在拍影视剧时,如果涉及民族问题,要再三思考,以免引起争端,否者你这部剧,分分钟有人给你举报到下架。
贞观三年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架空了突厥的可汗。以大唐的兵强马壮来,这场仗必胜。那胜了以后怎么办呢?这个民族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们聪明的祖先就开始想办法。永昌公主云笙呢,刚好是搞经济的奇才,她就想,我能不能从经济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呢?诶,最后还真让她给想到了,这就出现了经济制约和经济制裁。
——《华国历史讲坛——唐朝时的民族融合》主讲人:李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