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风起长安(七)
军帐里忽然一片沉默。在这片沉默中,张公瑾的声音格外突兀。
然而他浑然不觉,继续道:“陛下下了怎样的诏令,我便改怎样做,不然就是阳奉阴违。”
云笙环顾了军帐一眼,李靖沉默不语,云翼和柴绍互相使眼色,崔博嘴角挂着冷笑。
她收回了视线。
在仗这件事情上,李靖是专家。她又是远征军的最高领导人,一个张公瑾,想来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影响。
正想到此处,她听到李靖咳了一声,然后道:“此事容后再议,你们先回去吧。”
张公瑾的话被断了,他拧着眉头,看起来很不高兴。
云笙随着云翼走到军帐中央行礼告辞,就在她撩开帘子将要出去时,背后忽然又传来了李靖的声音:“马周,笙娘且等一等,我有事情要同你们讲。”
云笙顿住了脚步,放下帘子转身和马周对视了一眼,又走到了军帐中央。
待所有人都走了以后,李靖才郑重开口道:“我有一事,需要你二人帮忙。”
—
今日军营里的晚膳是羊肉汤加白米饭。将军们那里的晚膳,是由身边的亲卫亲自来拿的。
张公瑾的亲卫过来时,伙头兵已经将晚膳放在托盘中。他一边笑一边道:“今日的羊肉汤格外鲜美,你快端去给他尝尝吧。”
亲卫拍了拍他的肩,应了一声后笑着端起了托盘。就在他去张公瑾军帐的路上,路过了旁边的一棵大树。他到树下时,树上忽然滴下了一滴水珠,直直落在了羊肉汤里。
他一抬头,便只见到了茂密的树叶和高高挂在天上的太阳。他疑惑地低下了头,看着托盘上的羊肉汤和白米饭:“日头这么大,这是哪里来的水珠?”完,就摇了摇头,端着托盘又走了。
等他走远后,树上忽然跳下一个窈窕的身影,悄悄地坠在他的身后。
“将军,晚膳到了。”
“嗯,进来吧,”
张公瑾的亲卫撩开了帘子,端着托盘走了进去,跟着他的那个身影才停了下来。她站在张公瑾军帐不远处,用脚在黄泥上画爱心,抹平再画爱心。
这人正是云笙。
过了半个时辰后,天彻底黑了。亲卫端着托盘出来,交给另一个士兵后又进去了。
就在云笙无聊到开始看直播间弹幕的时候,马周也过来了:“你这边如何了?”
云笙抬了抬下巴点了点军帐,道:“亲卫拿着托盘进去了。我听着里面的响动,应该是都吃了,算算时间,应该快发挥功效了才是。”
马周抬头,看到两个被烛火投映在帐篷上的两个影子仍旧很稳,便道:“再等等吧。”
又过了一会儿,端坐着的那个影子头一点一点的,然后直接扑到在桌子上。
云笙和马周立刻警醒起来,看着帐篷道:“起药效了,他睡着了!”
马周微微伸手拦住她,道:“别急,再等等。”
透过影子看,亲卫仿佛是推了推张公瑾,见推不醒他便将他搬到了榻子上。
“可以了。”
一直到这个时候,云笙和马周才往张公瑾的帐篷走去,边走边喊道:“张将军可在?云笙、马周又要事求见。”
过了一会儿,亲卫撩开了帘子走了出来。他先是对他们抱拳行了一礼,然后为难地:“将军已经睡下了,贵主和马御史可以明日再来吗?”
云笙皱眉:“是李将军请所有将军议事,这件事十分重要,张将军不能起来吗?”
亲卫只好道:“烦请贵主稍等,我去叫一下将军。”
他又进了军帐,使劲推了推张公瑾:“将军,将军,李将军要议事,你快起来啊,将军!将军?”
张公瑾着呼噜,拍开他的手翻了个身。
亲卫有些绝望。他狠了狠心,连掐鼻子、掐人中、泼凉水这种办法都想了,但张公瑾就是醒不过来。
万般无奈之下,他磨磨蹭蹭地走到了门外,支支吾吾道:“贵主,我们将军太累,睡下后就起不来了……”
见云笙又要皱眉,他忙又道:“末将不敢欺瞒贵主,将军真的是累得起不来了,末将甚办法都用了,连凉水都泼了,将军是真的太累了……”
亲卫怕云笙生气,更怕李靖生气,解释地都快要哭了。
马周沉思片刻后,微微颔首道:“我知道了,待我像李将军禀报后,再让人给你送消息,你先去照顾张将军吧。”
“好好,麻烦马御史了。”守卫这才惶恐地进了军帐。
云笙和马周转身离开,嘴角边挂上了笑意。
—
李靖的军帐里,除了张公瑾以外的所有将军都穿着铠甲等着。
云笙和马周一进入军帐,李靖便从书桌后走出来,急急地迎了上来,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
云笙行了一礼,调皮笑道:“总算不负将军所托了,他睡下了,没个三天是不会醒来的。”
李靖大喜,道:“好,此番便多谢笙娘了!”
完这些,他一挥手,便开始布置任务:“今晚,我便带上骑兵一万人,只携带二十天粮草,直捣黄龙!云翼、崔博听令!”
“末将在!”云翼和崔博同时出列。
“令你二人各带一万精兵,左右包抄!”
“末将尊令!”
“柴绍听令!”柴绍亦出列。
“令你带一万精兵,连夜前往碛口守株待兔,务必不能让阿史那逃入沙漠!”
“末将尊令!”
“云笙、马周听令!”
“末将在!”云笙和马周不料自己竟然也有任务在身,对视了一眼便出列行礼。
李靖淡淡一笑,道:“云笙,令你暂代张公瑾之责,务必要守好我军后方,必要时可便宜行事!”
“马周,你熟悉政务,需好好辅佐云笙才是。”
“末将尊令!”所有将军都出去了,张公瑾又被她弄得睡着了,整个大营没有人坐镇确实不行。
仗其实的就是粮草、军备和后勤。
云笙知道大后方也有多重要,也没有想着一定要跟着上阵杀敌,便接下了这个重任。
贞观四年三月,属于大唐的这场胜利和荣耀,马上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