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五章、邀请
到了蒲园,全家人看到他回来了这才算真正放了心。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蒲素屁股一拍就跑了出去,谁知道他是真出差还是干嘛去了。嘴上不,其实阿和老蒲梅芳,心里都犯嘀咕。只不过蒲素早已经能够自立了,因为公事要出差,谁也不能什么。
现在看到人回来了,阿跟到楼上问这下最近不出去了吧。蒲素还觉得莫名其妙,还能上哪去?后天就要拍婚纱照了。以前去香山,蒲素在粤州场总要买几箱水果回来,只不过这个季节,粤州也没啥水果,所以啥也没给家里带。
唯独给孙莉带了个包和箱子,那口旅行箱,他也是为了孙莉出国买的。进进出出的拎个好箱子,也有点面子。他哪里知道,旅行箱用他这个品牌,不在美国,就是欧洲也是非富即贵才会用。孙莉在那边下了飞,学校接的看到就觉得实在是太奢侈了。
这边还没换好衣服,老刘电话来了,资料受到了,他晚上就约饭局把材料递上去。蒲素刚想催他,话刚出口一半,老刘就他明白,不光他明白,这条线上的人都知道,能运作的时间不过了。
蒲素原本想换个话题,问问成品油的事情,后来一想电话里讲不清,还是等老刘来了两人面谈。阿标和他的事情,他确实放在心上。虽然重逢后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份情绪,好歹也是扶他上路的人,如果能帮得上肯定是会帮的。
然后他和孙莉也了这次碰到阿标的事情。孙莉虽然和阿标不熟,但是租房子那会见过,知道他是蒲素以前的生意伙伴也很讲义气。她问阿标之前去哪了,蒲素想了想自己好像也没问。当时边上还有其他人,其实很多话都没,好像就是一般朋友那样偶遇之后寒暄几句就结束了。
晚饭前,蒲素在院子里看到宁才背着书包回来。寒假已经结束了,都开学了。孙莉也一样,周一就要去学校了。大概没几天就要开始办续,蒲素问十五吃饭要不要把主任叫上。孙莉觉得都是自家人,叫上她有点不合适。蒲素就让她这个导师当个证婚人她应该也觉得有面子。
孙莉不管这事,饭桌上蒲素和家人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如果能把主任请来就是最好不过了。主任又是师长还是领导,由她出面起个证婚作用,形式更加庄重。
于是吃完饭蒲素就带着孙莉从家拿了一些燕窝去了主任家。年初四去主任家吃饭都没舍得带,这次拿了不少过去。反正阿豪这次又带了不少过来,家里应该是够吃的。
到了主任家,主任先是一惊,没打招呼晚上就来了。等蒲素和孙莉把来意了,这个时而慈眉善目,时而态度严肃的女知识分子非常高兴,替他们高兴的同时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并且表态,以后结婚,如果看得起她这个老太婆,还会去证婚。
除了她自己亲妈,其实孙莉这个性子很讨长辈喜欢。规矩本分,专注好学,除了专业和学习,从没有多余的事情。阿和梅芳,除了觉得她有点管不住蒲素以外,根本挑不出她毛病。当然,这也要看家庭,有的家庭找个媳妇就是来干活的,那孙莉应该就很不合格,她妈妈太能干,导致她基本啥都不会做。
其实人都是矛盾的。她们现在觉得孙莉管不住蒲素,只是如果孙莉天天在家压制蒲素,管东管西指画脚,阿和梅芳肯定更看不惯。夫妻天天要是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那不就是家宅不宁吗?孙莉妈妈到是管得住她爸爸,她爸爸日子都过成什么样了。
很有可能孙莉就是从自己父母那里看到了很多,才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些什么。她如果和自己妈妈性格一样强势,和蒲素根本走不到今天。
认识蒲素的时候,孙莉还,婚恋这种事情根本没怎么想过,也没概念。第一段感情就是蒲素,而蒲素短平快的方式让两人关系迅速盖棺定论,她根本就不用去想其他有的没的。这辈子应该就是这样,她很满足也很幸福。
蒲素和主任好了十五那天派车来接她们夫妻两去饭店,到时候让陈诚开子弹头跑一趟。孙莉外婆那里叫郭胜用依维柯拉一趟就算了。
回到家,蒲素和孙莉如果她们三月份走,其实也是赶不上那边春季入学的,怎么样去了那边都是插班。这一个多月他要想办法多赚点钱。
孙莉不需要人肉冒险带着大额现金过去。蒲素现在有着庞大的一个代理系统,那边代理给美金,这边按照人民币汇率付掉,把相关凭证做好就行了。
他对孙莉的要求就是能留就留,实在万不得已了,再回来。所以孙莉也是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不光是学校的期望,还有爱人的嘱托。
而蒲素也是为了自己和整个家庭着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摆在那里,也怪不得他。整个生态圈差的不行,哪怕像他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心里也没几句好话。
有办法的都想办法走了,没办法的也只能默默忍受。嘴上骂着出去的那些人怎么怎么没骨头,只不过是自己没会而已。骂的再凶,只要能出去,头都挤破了往外走。
当时的社会氛围不是现在这样。骂骂咧咧的那些所谓学者和文人轻易就能一呼百应,很快就可以成为意见领导者。实在是丑恶现象太多,哪一件曝光出来都令人发指触目惊心。
络已经进入实际运用了,而报刊媒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时期。一个报摊上起码几十份报纸,还不包括杂志。乱七八糟的声音比现在多得多,现在还有个刑法狗皮膏药叫“寻衅滋事”,火车霸座的可以按照这个拘留,吃饭吵嘴的可以按照这个拘留,还经常有因言获罪,发表不恰当言论的可以按照这个拘留。
那时候法律专家还很老实。这种敏感性质的问题还不敢乱定罪名,一旦这方面需要定罪了,就不是一个“寻衅滋事”解决的了的,而其他的名目又实在沾不上边。所以当时空气十分自由,禁闭时间长了,一旦松快了,蓄积已久的情绪释放就很是不得了。
现在有粉红团体,自发会出来和那种阴阳怪气的声音做斗争,通常都是90后出生的孩子,他们没有吃过苦也没有受过罪,很多事情他们没经历过,看到的和过去人看到的不一样。虽然也仇富,富人一旦出事骂的最凶残的就是他们这个群体,比如明星人设崩塌,富二代车祸肇事但是一旦发现有针对不好的言论,最激动情绪最高昂争当“***”的也是他们。
这个“***”就是“自带干粮的五毛”,指那些自觉自愿为社会正能量点赞、为中国发展鼓劲的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践行者。他们无惧于污蔑,自信地称自己为“***”。
这里就引发出所谓“五毛”了。大概就是被友称作被雇佣控制络舆论的络评论员们,据传跟贴发贴5毛/次长期以来,一直有所谓精英和五毛的络征伐,各个论坛和社区、各种话题都能最终引起这两个阵营的口诛笔伐。
大家怀疑的不是没有道理,在那个年代,你只要看那种言语中各种吹嘘国内好,比美国法国德国英国都好的,差不多不是五毛就是神经病。而那个年代神经病能拥有电脑和宽带的不大可能。
这种人现在还有,哪怕知乎这样的地方我还看到过。同一段话里,谈美国支出时自动汇率换算,比如两人在餐馆一顿饭吃了七十刀,他自动换算成人民币,是一顿吃了好几百。然后谈收入,直接人家普通人平均也就4-5万的年薪,却又自动忽视人民币汇率。表示人家的日子根本没法过,同情的不行。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趋利避害是本性,只是想让自己好家人生活的更好而已。华为孟女士被捕前后,去哪里抓的都是苹果产品,络上一大群人还成天忽悠国人爱国情绪道德绑架购买。好像镜头、屏幕、系统他们都不是进口过来的一样。
而孟女士稍微关注一下就知道了,丈夫和孩子长期定居加拿大,几套几千万加币的别墅换着住,持有香港护照规避国内某些身份政策,这种不对等的爱国,怎么能有服力?到这里前阵子换了华为,结果用了不到一天我又换回去了。安卓现在是不卡了,但是内置软件和广告实在是无法忍受。
老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最近流传一个段子,虽然各种本,但是框架不变。
这个段子有一个北京人,9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雪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00万欧元(人民币6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这个段子对那些几十年前出去努力改善生活的人来是满满的恶意。但是现在当做笑话的人,要么三十年前还没出生,要么人家坐飞出国的时候他还在路边不是给自行车打气,就在山里放牛。
三十年前就出去努力拼搏的人,不管之前还是之后,生活都肯定过的比同时期安于现状的同胞精彩。人生得失,如果用砖头墙的价值来衡量,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人家这三十年所经历的人生,收获的哪怕没有00万欧元,也比蹲在家里靠着政策泥砖变金砖的人要有价值的多。人家毕竟创造了财富,他们又创造了什么?
房子哪一年开始暴涨的,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那两年在帝都。怎么涨起来的也大致了解,而现在开发商主动降价马上就有相关部门约谈,空置房存量多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确实不能跌,要出大事的。
现在在国外的中国人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些开豪车浑身名牌,一双鞋子几千美金的大有人在,因此要是消费很一般的同胞,还可能被外国朋友问,为什么都是中国人,你怎么好像没什么钱?
时间到了现在,国人出去大多数是出去镀金,还有很多是国内赚钱在国外置业,或者不管绿卡什么,先弄个身份有备无患,平时还是混在国内居多。
在美国,别法律多健全,事实上有钱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找顶级律师平事费用太大。所以一样有钱,肯定是在国内过的舒服。晚上两三点还歌舞升平,应有尽有,还没有肤色和语言问题。
但要是穷人,不得不还是外面更公平一些。人家很多政策制定以及税收出发点就是保护穷人。这里不一一了,总之真的是对穷人很友善,而且制度完备,有一整套高效和科学的制度。很多人开玩笑在美国要么是富豪,要么索性就当个穷人,勤勤恳恳的中产最悲催。
比比建国年代,不用300年,甚至要不了多少年,我们必定会超越别人。其实建国至今也就是几十年,还走了不短的弯路。那样的历史不会重演,民智已开,很多事情是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孙莉每天就算踩缝纫也带着耳听随身听里的英语教学d。其实没啥用,到那边还是要先学习语言,这边没语言环境,只能靠死记硬背,也是没办法。
现在两人之间有着两种情绪。一个是身份转变,不再是男女朋友,不正式夫妻起码也是名正言顺的未婚夫妻。而另一边却是即将面对的别离。
不顾旅途劳累,蒲素当晚还是兴致勃勃的在孙莉那里交了公粮。一想到没多久,她这么个性子的人就要漂洋过海,真的很为她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