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二、变化

A+A-

    今天看到一条视频,忍不住就想几句。

    虽然前几天了几句类似的意思,章节立刻就被屏蔽了,还是有点忍不住。

    总觉得有些事情现在走偏了。

    那条视频的拍摄地应该是在一个村子的村口。一个男青年还有两个女士,全程佩带口罩,里拎着蔬菜,从外面买菜返回。

    画外音就是一个嗓门很粗,喉咙很大,充满乡音的一个干部声音。声音里从头到尾只是训斥,责骂,态度非常恶劣。而青年的态度非常好,声解释家里实在是没吃的了,没办法出去买了点菜。

    而他旁边的女伴显然很害怕,一直在对不起,实在是家里没东西吃了。

    从镜头视角来看,视频拍摄者位置显然是站在工作者的位置,应该是所谓卡点工作人员。

    就在我奇怪人家态度那么好,还为什么不依不饶的时候,最后一秒视频镜头转到了之前一直骂骂咧咧的干部身上,镜头就那么一晃也能清楚看到,兀自骂骂咧咧的那个肥头大耳的干部,脸上连口罩都没有。

    不是脸上挂着口罩没戴,而是脸上根本就没有口罩存在,难怪能发出这么嘹亮的骂人音浪。听口音应该是在中原某地,有着很明显的“恁啥咧”

    这种情况就算人家出去买菜不对,回来你们给人家量体温,或者安排隔离都行。

    只要按照政策来都可以,没啥好的。

    问题是人家态度那么服从,骂骂咧咧有意思吗?

    最重要的的是拍摄者你拿着对着人家拍什么呢?

    ,又不是执法记录仪,更不是日常就挂在他脑门上的行走记录仪。

    凭什么跟个摄影师一样举着对人家拍?

    已经看到很多了,有些所谓抵制的群众最终被治安处理,很多就是因为有人拿着对着人家拍摄造成的。

    某些穿着杂乱,来历可疑的人士就算在当前有点权限可以阻拦人家回家,但是有什么权利对着人家一顿乱拍呢?

    这事要是换我头上,我大概也要问对方,拍什么拍?

    有事事不行?凭什么对着我脸拍我?问出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奇怪。

    如果了对方还拍,而且言语上互相不爽,一气之下扒拉一下对方也不是没可能。

    然后,毫无疑问这种行为算是暴力。应该就要拘留十日,接受教育了。

    大风大浪时也没在里面过过夜,很可能为了这种事就进去。

    除非没有脾气,有脾气也死死压制,面对这种明显恶意的举动忍气吞声。否则很容易把事情升级,最终自己吃亏。

    所以我到现在都没出去过,原本就待得住,外加避免遭遇到什么糟心的事情。

    检查了一下家里库存,蔬菜还能坚持一个礼拜(不包括绿叶菜,还最后剩一点菠菜还有黄芽菜),这要拜托梅芳春节前的囤积。其他家里一样不缺,香烟还有三条,也是年前就买好了。

    而且以目前形势来看,真发生什么了,不要指望有人会站出来公道话。

    我注意到那种视频里通常都有大群看客叫好。还会有很多人表示处罚太轻,十天太短。最好把他们送去武汉,多数评论都是最好判个十年八年

    同样这些人,碰上哪个国家为了自保停航或者关闭签证,去谴责人家扩散恐慌情绪的也是他们

    唱赞歌的太多了,而且看起来还都像是活人,不是那种所谓水军僵尸,器脚本评论。

    就是不知道事情轮到他们自己头上会是什么样子。

    那些人就都是坏人?

    人是情绪化动物,难免有个情绪。

    我都能写将近200万字的了,能不懂事?

    碰上有事没事拿拍我的,我也保不住要和他们撕。

    不知道大家看过这部电影浪潮没有?如果没看过,建议大家去看看。看看处在某种情绪下,只需要短短几天,人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有一串排比句,是关于如果我们始终不怀疑、习惯于匍匐必然会出现什么什么的,这里还是不打出来了。

    有些人大概原来的精力放在跳广场舞上的。现在没的跳,就把无处宣泄的更年后精力宣泄到类似事情上,美其名曰志愿者,或者工作者。

    大概门口站一天不仅能带回去几个口罩,还能合情合理合法的在外晃悠,聚众唠嗑聊天。

    顺带颐指气使,吆五喝六过个支配瘾。

    事情终将过去,这一部分人应该是为数不多在那时候会觉得遗憾的人群。恋恋不舍

    那样的视频很多,有的人争执几句已经走了,还非要把人家拉住,逼着人家无奈之下推搡,把性质升级。

    然后她们熟练分工,有人负责拍摄,有人负责报警,一边还有几个揪住人家不让走的。

    撕扯在一起难道不是对细菌传播来更危险?

    当然,没错,这些大叔大婶做的都对。身上发光发热自带光环,不用红外线都能看到。

    就是已经2020年了,还是要劝t们善良。

    上面人牛皮吹爆天,捅出天大的篓子,一个屁都不敢放。始终不管什么都是相信支持

    弱势群体还没怎么样,就在底下喊打喊杀,十足的人模样。

    这种人大有人在,还不是个别,而是很多!

    很多地方,依然民智未开!只要一有会,某些发生过的事情还会重复发生。起码要等到比如我这种年龄的都走差不多了大概才行。

    我敢,很多地方在对待这样的问题上,味道已经变了,事情起了新变化!

    所以,书友们还是尽量少出去,实在不行非要出去也可以装装孙子。

    真的不想在所谓结局引起舒适的短视频里看到你们。

    非常时期,各自保重。

    从南州临走的前一晚,他和老刘约了在酒店碰头。和他们一家人吃的饭,老刘看到蒲素的儿子,立刻到前台要了红包,包了一个红包。推辞了几下,蒲素就让梅芳收下了。正常的人情往来,不收也是失礼的举动。

    家里人不喝酒,吃完饭他们就上楼了,让他两慢慢喝。

    老刘是那种坚决不喝酱香型酒的人。洋酒他都上瘾了,但是酱香型就是不碰。所以蒲素也没从车里拿酒,在餐厅里要的本地白酒。

    老刘这几年光是和蒲素合作就挣了不少。里有了钱,加上有关系,不愁没有钱滚钱的会。蒲素这次没事找他,就是既然来了,总要见个面。两人聊的也很开心,然后不知怎么就聊到之前蒲素提到过的石化那事上了。

    这时老刘就拿起名片夹,找到石化的一个领导电话,打了过去,嘻嘻哈哈聊了几句约出来吃饭什么的,显得很是熟悉。

    蒲素知道这是他那个圈子里的通常做法,就是当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和某个部门或者某人认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打电话,用亲密熟悉的言谈来证明。

    后来有一次在一个求职类节目上他看到,一个求职者声称自己来往认识的全是大咖级别的b,结果主持人叫他现场打电话毫无疑问,穿帮了。

    等他电话一放,蒲素也给阿标打了电话,打通了简单介绍一下,让他跟老刘讲几句。然后把电话给老刘,他们在电话里聊了一会,然后互相留了电话号码,之后蒲素就没介入了。

    大概过了不到三个月,老刘和阿标双双来电话要他去厦门碰头,原本他不想去,是简叔也在,于是蒲素就去了一次,还见到了当年的甜歌娘们。

    老刘嗜酒,传中十喝酒醉。但是和蒲素在一起,蒲素没见过他怎么醉过。因为和他喝,永远喝不到能让老刘醉酒的程度。

    他起码一斤多高度白酒的酒量。蒲素状态再好,也就是差不多他一半的样子。

    老刘有一个特点,在哪个场合都不以主角自居,习惯于把自己缩在后面。宴席上哪怕他岁数最大也从不坐主位,永远扮演的是一个配角的角色。

    而且他原本就是办公室出身,迎来送往这一套让人非常舒服。用现在的话来就是情商非常非常高。

    有些人这种事能训练出来,其实刻意的终究成就有限。有些人怎么练习都不行。

    蒲素后来碰到过一个给某局领导开车的司,那一套简直和老刘差不了多少,而且语言套路更多,让谁都如沐春风。但是终究囿于出身层次,一辈子只能是个编制外驾驶员。靠着嘴巴勾搭了一个建委里的中年妇女,从她那里拉了一些私活干干,一年也有上百万额外收入。

    前几年清退公车,下岗之前一套黄金地段的三室房子已经买好了。

    情商比智商重要多了,有些人两位数的乘法都算不好,却一点都不妨碍人家做大事。有的人兑换货币时你随口报了几个数字,她在边上听了马上能告诉你具体答案,告诉你和谁兑换划算,但她一直生活的也不怎么样。

    喝到一半,老刘问要不要带蒲素换个地方,那种意思是都懂的。老刘不好这些,主动提出这个也是因为对蒲素颇有点了解。只不过蒲素今天没兴趣,明天就要回去了,不想搞的脏兮兮的回去和儿子待在一起。

    然后两人各自谈了些生活上的事。蒲素谈到自己婚姻不保,前途不乐观。老刘也不话,甚至听到蒲素是为了那种原因时,也没表现的很奇怪。

    只是在最后老刘,起码他这一代人,大多数人是为了孩子凑活着。日子过长了,都是一个鸟样。别谁先谁后,谁先开始烦,早晚都是两看相厌。

    言下之意,就是要蒲素多想想孩子,日子怎么过都是一回事。

    老刘平时是不怎么着家的,平时也没听到他老婆打电话来催他回家或者干吗。他有时候自己喝完酒就不回家,去洗浴洗一把澡睡一觉,第二天直接去上班。

    回家也要被嫌弃。吵醒老婆,或者一身酒气,都是要被嫌弃的。

    他这个话里就充满着中年人士的无奈。家庭里除了孩子,其实啥都没有。而孩子正值青春期也未必理解父亲,定律一直就是:谁陪伴的时间多和谁亲。

    像老刘这样不嫖不赌,只是喝点酒,无非就是想给家庭过上好日子。他自己除了喝点酒,衣着都是很不起眼的那种。当然,不起眼的衣服可能也不便宜,类似茉莉专卖柜这种,纯粹忽悠人傻钱多的那种国产品牌,当时卖的都不便宜,专门针对中老年男人。

    这话题一聊,酒就有点喝不下去。老刘不评价蒲素,也不孙莉。心里其实他是清楚的,必定是要离的。蒲素到还好,离就离,孩子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不缺爱。

    他在外婆家这边,这一代人里他是第一个有孩子的。阿嬢这一边,只有他的儿子是阿嬢的重孙子。几个姨娘看到他儿子都喜欢的很,一个家里唯一的毛头。

    包括蒲泓都喜欢的不得了,比亲妈花的都多。回桑海后蒲素一样东西都不用买,都是蒲泓从日本买的知名婴幼儿大品牌人肉背回来的。

    所以他不认为离婚了孩子会缺少关爱。又不像是之前电影里表现的,孩子没人管,或者有个后妈虐待这种事在他这里不可能发生。

    和老刘聊聊总算是这件事有个人。

    其实臧欣欣那边她大概流露出一点,但是没有细。这事对她来比较敏感,所以她也表现的很识相,故意作出不是很想打听的意思。是那种你要我就听,你不我就不问的姿态。

    于是蒲素就干脆不。

    不知道现在年轻人怎么样。之前离婚这种事终究算是人生重大挫败。一辈子除了生老病死,少数几件大事之一。

    其实现在年轻人更不容易。蒲素当时是街道一来人通知就把事情办了,简单的很。一共从去开介绍信到办酒大概也就一个星期。蒲泓接到消息后立刻飞来参加的婚礼。伴郎伴娘就是韦东和他的那个保龄球馆总助的那个女孩子。

    所以当后来听韦东离婚了,他心甚慰。于是两人勾肩搭背,一点没有离异人士的觉悟,在外面沆瀣一气,堕落的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