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五、关系
公司空运部在许爱军的主持之下,业绩从来是稳中有增。
不是蒲素妄自菲薄,实事求是的他不止一次强烈感觉,许爱军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比他强的太多。她是真正有事业心值得尊敬的女士,不是那种嘴上高喊口号要当女强人,其实是用这种态度来包装自己的虚伪女人。
她每天准时来,不准时走。每天总是最后一个把第二天的edle(计划表)打印好,每个职员的座位上摆一份。上面清清楚楚列明已经出货的进度,目前到了哪里,需要转运的代理,以及第二天需要操作出货的品名,件数,重量,目的地等等。
工作做得细,哪怕活儿再多,也是忙而不乱。只是许爱军的工作状态成天属于暴躁状态,从开工到收工面色都不好看,甚至有点不像女人。
也难怪,作为核心,她连上洗间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这样的实力型人物,业务熟练度已经是人才了。只是打电话联络,从不见面的几家公司都要高薪挖她。她从没和蒲素过这种事,但蒲素就是知道。
因为许爱军的名气连关兵都知道了。蒲素的包线路其实属于旁门左道。没错,财大气粗的当然都愿意飞直飞航班。谁愿意拉来拉去兜兜转转的转飞呢?
但是实力他不允许啊。蒲素没办法做一代,光是办国际资质,他的实力就不够。而且有了资质然后呢?还要有货量撑起他和航空公司的协议。这一点,他也不觉得自己能办到。
就算憋出浑身力气能办到,他也不想办。
做生意的目的不是名就是利。名上面,起来自己搞个一代资质能和知名航空公司合作,好像很好听,其实有个卵用。
如果换一个方式一样能达到目的,那么那种天价投入,以及巨大的压力和成本根本就没必要付出。
他们现在算是三方个体户在承包,但是讲起来也是包模式。宣传册印出来,直接就是伊尔6,内部舱位结构图印的清清楚楚,我们一个航班能装多少立方,多少重量写的明明白白。这款运输你了解吗?不了解我们和你,战争时期
对了,最后再把俄航飞行员了解一下,都是开过战斗的
只要提前预定,预留充足的时间把货拉到起飞的国内某场,就等于是直飞德国法兰克福,莫斯科是经停,其实是幌子,就是落地加个油而已,直接就飞走了。
到了法兰克福以后,欧洲其他地区代理分拨,三天内保证到。算起来,他这个路线对那些走海运肯定来不及,但又觉得直飞太贵的客户,飞包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也出过麻烦。国内场在北方。海关关封卡车从上海拉出去到了北方,碰上过极端恶劣天气,路上延误了好几天。不过这属于不可抗力,四处道歉也就算了。
无论如何讲起来蒲素他们也是自己做包。除了和俄航谈价钱,还要和首都有关空管部门谈线路的合法性,以及国内场的报关和起落费用,其他不用看人眼色。
而上面这几件事不用蒲素操心。都是有那边的合伙人解决了,他们的关系原本就是体制内的关系。要不连开始都开始不了。
北方做这个包的不是一家两家。90年代对东欧贸易岁数大的都知道,北方人喜欢和老毛子做生意,那边的市场就是一个个集装箱改成的,全部都是中国货,用很劣质的中国货去坑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北方人在那边。
所以后来的包去那边都是清关清税,非常非常独特的一个外贸灰色方式。也就是在混乱不堪的时期才存在,我想现在那边不会还有这种现象了。
所谓的清关清税就是运费里就给你包括了清关费用,其他不用管了,目的地里写上市场里你的集装箱号就行。
北方这个包业务牛的时候,发生了几件社会影响很不好的事,这里就不了。尤其是90年代初中期阶段,到俄罗斯就和去捡钱一样,那帮倒爷没少做亏心事,是趁火打劫也不为过。
这时候蒲素参与,其实已经是残羹剩饭了。不过长三角没人做啊,也算是独一份,很快就有了名气。不过名气是那对兄弟的,毕竟用他们一代的抬头在经营这条线路,需要开一代国际运输发票,而且有纠纷时有诉讼主体。
其实在这边做,反而更好做,没有竞争。海运和空运之间的价格和时间夹缝,正正好好。价格比直飞空运便宜很多,但是比海运还是贵了不少,但是时间上又要比海运快捷很多。
传统的空运和海运公司都不会拿他们当对,因为不大搭界。价格差一点,高一些或者低一些,都可以是竞争因素。但他们这个包价格两头不靠,貌似对谁都没威胁。
有的同行甚至还主动和客户推荐他们。告诉客户,既然价格做不下来,你们可以试试那边,原因就是认为无伤大雅,不存在威胁。
什么生意,光想着怎么赚钱没用。必须要解决需求,好听点得解决某方面社会问题才行。
人家明明只要一个梨,你给他拉一卡车苹果又有什么用?
哪怕苹果皮上你还花了心思印字,印了福禄寿,你认为的赚钱卖点所在,其实对人家毫无意义。
那种大货客户,一走一二十吨货的客户,最喜欢的就是蒲素这条线路,哲江那边生产假冒伪劣滑板车等等公司,都是长期合作的,一走货就是几十吨。
这几天报道俄罗斯飞过来运送医疗物资,满载23吨,同样的伊尔6型,蒲素看了就笑笑。官方严谨操作按照体积换算确实也只能装23吨,泡货嘛占体积。不过,要是让他们当时的地面配载装卸干活,多了不敢,毕竟泡货有体积问题,但是翻倍肯定能轻飘飘装走。
不过俄罗斯很了不起了,这个国家谁去过谁知道,重工业,军工业是很牛。但是轻工业很薄弱,目前还是主要靠从中国进口。装满是肯定装满了,那种口罩防护服没啥重量,压叠在一起其实也是重货,但援助为了好看也为了规范,肯定外面有着纸板箱包装的,很占体积。
还有日本人这次表现,我不觉得奇怪。社会人文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是必然的,日本以后如果有什么事,希望我们这边也能多一些懂的回报的人。我不是破嘴话,严重的地震海啸必然会发生。
另外,日本一定程度上也是没办法。两国一衣带水,民间经贸往来太太太频繁了。两国间每天通航航班有多少大家可以去查查。国内光几个一线城市的航班去查查就有数了。
积极帮助中国就有个唇亡齿寒的因素。离得远的,往来不是那么频繁的国家,这事对人家没啥影响。就像是埃博拉病毒,美洲非洲都惊恐极了,那种病毒可不像是我们这次这样。埃博拉的致死率高的惊人,甚至都来不及到达另一个地方人就挂了。可我们中国人大多数就只是知道这个病毒名称而已,有几个人恐慌过了?
但是这一次,日本人不行。我们要是没控制好,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在他们本土大规模爆发,光是中国人都宅在家里,对他们的旅游,零售,酒店服务业打击也不得了。
况且,各位别忘记了,人家没过几个月要召开奥运会的。
届时如果中国的疫情还是控制不了,对他们来该如何是好?这不是中国人能不能来捧场的关系,而是还敢不敢群体性聚集的问题。其他国家人还敢不敢来?
各国奥运体育代表团到底会是什么态度都不好。我敢讲,有的运动员已经慌了,准备了半辈子练一个项目,现在就看中国疫情控制的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比什么都严重。相比一些募集活动和援助,奥运才是一等一的大事。
樱花赏花期马上就到了,原本要去一趟京都的,看看樱花,收点沉香料和老铜器。正好这两天蒲泓东京的宅子已经平整干净,准备重建,顺便去看看的。
今年很大可能去不成,能去也不想出去了。走到哪都被人测量填表,大概会疯
有的人天生有反骨,对于强制性的事情天然反感。
所以,人家当兵回来都对部队有感情,往往还怀念,怀念起来还动情的流泪
那种人年轻时不懂事被忽悠就算了,几十年过去了还有这种情感的,只能这几十年,他们的生命里就没经历过什么美好的人和事,也没接触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
除了怀念战友之情。不管是战争时期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友,还是和平年代的平凡友谊,这种相交与微末时期的感情无疑是值得怀念的。
除此之外,扯其他那些犊子的傻叉
去他#$^&p;p;^!
从写这本书开始,蒲素对那个地方基本就没有一句好话,这个态度显然是一贯的。仔细想想,大概是他当兵时已经有点开窍懂事了,很难被忽悠住,有着强烈的个人思想,对那种压制性氛围的地方就很是抵制。
虽然没有肖申克救赎那样伟大,但是他也经历了很多,最终成功实现了出入中队自由。想待在中队就待,不想待,出去看次病,回来到司务长那里办了伙食介绍信就走。
真的到了那一步以后,最后差不多一年,他几乎待在中队没走过。所以主要还是心理作用,能出去而不出去,和被死死看管出不去,心态是两样的。
现在很多人出不去区心里就觉得受不了,其实能出去的时候,他们未必就走的那么勤。以后解禁了,还不是躺在家里刷?
其实他当兵那个地方的伙食和其他条件,真的在当时很好了。起码顿顿有鸡蛋,红烧鸡一个星期吃几顿,不吃红烧鸡的时候就吃土豆炖排骨。宿舍睡的还是单人床,算是很难得了。全训中队,标准很高,真的比大多数人家里吃的好,不限量随便吃,只不过吃饭时候都是站着吃。
而且在省会城市里,天天可以接触老百姓。只是那种剥夺年轻人天性,强行灌输一些以蒲素当时的理解力也明显知道是错误的东西,他怎么能接受,更别怀念了。
当时的基层干部,基本都是从士兵提干的。刚刚开始有指挥学校,当时挂着光板的实习排长就是指挥学校出来的,这一部分人有点文化,起码有一半是自己凭本事考进去的。
多数干部基本都是农村兵提干。原本就没啥文化,靠的是溜须拍马吃苦耐劳,哪能谈什么水平?他们自己怎么上位的非常清楚,所以也要求战士那样,符合他们当年上位那种标准的才算好兵。
尤其是那种所谓军营里的传承,就是实实在在的陋习。大多数社会里好的传承都逐渐消亡了,唯独那种玩意一直存在。
真心希望那些所谓的传帮带现在已经彻底消失。而且,由上至下地,那个地方的氛围就只能催生马屁精,鼓励不学无术的人靠着溜须拍马假积极,化身先进分子然后作为大家的榜样。
所以,再一遍,身边有谁家孩子要去部队的,赶紧劝住。哪怕去血汗工厂打工都别送到那里去。
这是我最后一次扯到这个话题,不能和祥林嫂一样总提,显得怨念很大。很有可能,现在现代化了都是高素质人群在管理和指挥,早就不一样了。
反正蒲素那时候,56半自动还是主流装备,全训中队一年也打不了几发子弹。没啥装备,就靠折腾人。战斗力怎么呢,反正武警对付的主要对象是谁大家也清楚。
人口多,目前也不是强制性,确实是有义务,但既然不强制征召,大家就让那个家里人把会让给别人吧,让愿意表现的去表现不是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