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七、出门
今天下午两点多出去了一趟。
从上个月24号一直到今天,不得不出门。我们家真正完美相应了政府号召,不给国家添乱。梅芳至今没有迈出家门一步,我不让她出去。
多日之后出门重见天日,感觉一切都很陌生。
马路和街面只是看上去熟悉,其实完全不是之前的样子了。下午出去啥都没买到,超市里人多,好像也没啥好买的,看了一圈还是走了。
还好几天前下单的猫超市发货了,到家又下单土鸡,排骨,土猪肉一阵狂买龟缩家中的生活还可以无限继续
都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确实,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不管个高不高都要硬着头皮顶了。
很多人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老板以及大老板不慌是不可能的。正经打工的到是不用太多担心,有劳动法保障。真的希望以后打工群体,要知道对老板好一点。当然,无良黑心的除外。
前几年开始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不知道坑了多少人。不过某种程度上也算成功了,短视频平台上,垫个鼻子整个容的塑料美女,或者干脆养一条狗养一只猫,靠着它们直播养活自己的“创业人士”确实不少。尤其还是绿色产业,环保的很。
大众创业一般意义上绝大部分只能创办一些个体户,现代产业根本就不是这样产生的,一般的个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也没有技术资源能力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大家都争着扎堆在门槛低端的行业里竞争,犹如养蛊。就不能官方提倡,组织一些技工培训?
蓝翔这种民营野路子都赚得盆满钵满,官方就不能提供一些公益性质的岗位培训给社会培养输送技术工人?
这只能明我们现在在迎合什么。
万众创新就更是个狗屁。高新技术是一个建立在合理复杂的产业组织体系和科研体系结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影响研发能力。
当然,改革初期有一些国企里的经理技术员一起出来创业成功的,只不过大多数是因为白白拿了国企技术资源甚至还有国有资产。
这个讲起来就要讲到某著名民营企业了,之前买过一款新款电话,用了几天,直接给我表弟用了。后来讲了几句看法,惨遭整章屏蔽。
看来,品牌也成为讲不得不可讲了。
甚至如果把这个牌子的电话用坏了,都算是不爱国的表现。
“人家的都没坏,就你用坏了?你是不是拿了美分来造谣的?”这是政工干部扣帽子型的水军。
或者是:“最近怎么突然这么多用坏的?你们都是商量好的吧!水军在哪领钱,我也想兼职,带我一个”这是贼喊捉贼型的水军,业务贼溜。
要么就是:“我一个型号,用了五年了,到现在都流畅的很。都什么年代了,还卡?你肯定是友商派来的”这是脑洞大开,迫害妄想症型的水军。
我这人哪怕以年近半百的高龄也有逆反心理,从此以后精神支持,行动上旁观。
另外,也请那些人表达态度的时候不要代表我,把我开除出全国人民队伍都行。动辄“我们全国人民都”
对不起,不想被代表。
女士怎么安排财务是她的事,比如加拿大几套豪宅轮流住。孩子爱人都是
包括女士平时出门里拿苹果三件套这些不需要对大家做什么解释,这都是个人绝对自由。
但也请拜托那些人,当人家不选择产品的时候,别人家不爱国。
有时候这句口号,真的就只是流氓的一块遮羞布!
当时的国资流失,并不是无故蒸发,而是流到特殊关系人里去了。国企改制,低价被人收购,价格不抵设备卖废铁的钱。厂房土地几万十几万的厂区,白送。根本不用搞什么生产,直接盖房就一夜暴富了。还不用自己花钱,那些资产银行质押贷款,建筑公司带薪施工。
当然,改革开放初期也有一些从头慢慢发展起来的,但那是在特殊时期才有那样的条件,并且真正成功的也都是利用了各种资源才能慢慢发展。现在都资本市场了还想这么搞,那就只有靠忽悠。轮b轮的套路,准备好素材和别人讲故事,忽悠一个是一个。
开始提倡这种,白了就是鼓励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解决就业问题。不然统计就业率时缺口太大,造假公布出来自己都很为难。实际上啃老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
大众创业就是解决现在失业率问题的,鼓励大家把资金投资到未知数上。自谋出路,首先是房租,其次是推广费,要创新得人力投入,这些都是花钱的,能不能回本才是关键,回不了本就是自己无能,怪不得谁。
政策和舆论都鼓励也都支持,重要的是确实也有成功的个例,你不行能明什么?反正我们在摸索,一个主意推出来被民间否定,证明行不通?换一个就是了。
至于失败的那些,摸着石头过河总是有人要付出代价的。总之样样有理,唯独不愿意承担责任。这种不讲理的道理你根本就讲不过。
浮夸的氛围,不尊重蓝领和技术工人的社会风气,导致了很多年轻人宁愿在家看络也不愿意出去工作,因为工作不体面,没脸见人。人人都要当老板开豪车,否则不如不出去,宅在家里啃老,没人知道也不丢人。
大多数尝试创业的都死的很惨,能撑过一年的就算是有几下子了。亏钱倒闭之后,又因为心里落差不愿意去打工的大有人在。
经历过几个时期,现在回看,还是当初那个经常被大众嘲讽和恶搞的那一代班子不错。起码通胀之下,房价控制的很好。大家也都蓬勃有生气,有干劲。现在有些人就是靠着拆迁征地,啥都没做条件就改善了,让另一批从农村出来的接盘背负房贷。
这部分人不能代表经济真相。实际上所谓的经济增长,大多数人是被动的被平均了。
因为人口基数庞大,4亿人口里出了几十万富豪,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这些人走出去让绝对也会让人觉得我们有钱人很多。
同样这些人四处奔走,挥金如土,让人感觉中国人不差钱。实际上呢?十四亿人里没坐过飞的差不多有十亿。敢不敢相信,这却是事实。
那四亿坐过飞的人里,一部分这辈子跟团或者其他什么方式,只要出国消费一次,四亿人轮流来一趟,也造成到处都是中国旅游团的事实了。
根本其实就是制造,什么金融,什么概念,这个那个经济,都是浮云。同样次贷危金融风暴的时候,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影响不大?起码人家在生产东西。
蒲素之所以让他儿子重新进校园把大学念完,那是因为他觉得孩子应该接受完大学教育。不仅是在学校学习知识,也是一种生活经历。
否则人家都有大学同学,就他没有,这就是一个缺失。该经历的都去经历一下,不然别人聊起大学生活时,他只能在一边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这种滋味,蒲素自己就尝过。
他捣鼓车子,蒲素不反对。只不过觉得他玩的太肤浅,没啥技术含量。订好配件用套筒扳拆了装上去也算是玩车?最有技术含量的是自己喷漆,结果臂过敏,起了一个胳膊的疹子。
孩子大学出来,想做什么蒲素都不会管他。国外有点好,人比人的不多。人少,一般都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不是过给人家看的,多数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中国就不行,尤其是有些父母。简单点,包括梅芳,那种错误观念一度根深蒂固。让蒲素非常不舒服,但是还总结不出来是什么名堂。直到后来想通了才和梅芳好好谈了一次,大家才能以愉快的方式相处。
中国人都有着光宗耀祖的意识,仿佛生下来就有任务。包括传宗接代,光耀门楣都在任务里面。
大多数父母是不坏,但是很多也实在算不上多好。私心极重,而且自己还没有意识,以爱为名,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
而且越是上进的孩子,他们越是要求越多。孩真要活成了一个二赖子了,却又巴不得乖乖在家啃老算了。理由还是差不多,生怕孩子出去给他丢人。
昨晚看到有人给这书评论,打开来一看,第一眼看的我心里舒服,是夸这书的。再看就觉得不对,好像是夸错了,再仔细看,居然大概有几百条评论,都是带编号的器人发出来的。
大家用看书的,可以到这本书详情页看看下面的评论区。那种来代表书名的评论,带着编号的,大概有几百条。
这情况就和突然收藏增加一千多一样,让我有点懵圈。这种评论实话实半点用处没有,反而让人恶心,这是不是有谁准备陷害我,给我刷这些虚假数据,然后举报我?
早就听什么都能造假。的收藏,评论,点击,甚至月票和推荐票和订阅都能作假。不奇怪,这就是现实情况。看盗都习以为常的国家,还能什么呢。
国外的孩子都知道用假货丢人,孩子到不是害怕什么法律,但是他们知道用假货很丢人。蒲素儿子在中国就不怎么敢买东西,怕买到假货。日本也一样,制假售价处罚非常严重。用假货的也觉得丢人,我们这里不少买菜大妈出去就是一个名牌包包,秃噜着塑料皮的那种。
这本书数据再惨,也没造假。到是给我整了不少假数据,显示我粉丝4235个。我不需要那种搞笑的虚荣心,用虚假数据来满足自己。毫无意义!
如果造假是为了圈钱,则得不偿失。有这个精神头,大多数人干什么都比写书强。
我敢靠着在写书能让自己过得还不错的,应该是金字塔顶部那一类人,别看好像这类人还挺多,其实和庞大的写基数相比,确实是凤毛麟角。
如果是满足自己,更没必要那么做。自己造假给自己看,糊弄自己吗?
门槛低,甚至是零门槛,只要不是文盲都能进门。然后就和之前的养蛊一样,大把写了几万字十几万字就太监的,就和那些开饭店开了几个月就关门的差不多。
而我感觉自己这书就像是个粗陋门脸的茶室。既不是饭店也不是咖啡馆,平时没啥人来,但是好在一直都在,主要是打发日子。
现在是流量经济,其实蒲素很适合搞这套,一直以来都很会。如果搁在他年轻时,这个氛围真的是很适合他这样喜欢空麻袋背米制造噱头的人。
只是没那心气了,啥都没兴趣。每天东看看,西瞧瞧,日子也很充实。
如果有谁想赶风口创业,记住下面这句话:创业初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获取用户。以现在的经济热点来看,流量一定要放在首位!尽可能的疯狂获取用户,流量一定是权重的最高级别。什么用户体验,产品质量,技术细节,通通都不重要。经济学其实就是衡量费效比,很多东西可以弥补,但是时间不可以。
这个路子其实也适合,只不过费效比计算下来,获客成本有点高。毕竟一千字作者才收到差不多一分钱。就这样还有大把看盗的,所以应该是得不偿失。
不然,在乌鸦的书上架后可以直接砸几个白银盟给大家看看效果。只要流量上去了,其实写的再烂都有人看。
直播平台里有的主播简直是奇形怪状一样搞众筹pk,在我看来这种诈骗还有人上当简直不可思议。
套路无非就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套路。一个房间,百分之九十是他们自己人。然后pk对象也很有可能是同伙,开始打的热闹,拼命上票的都是自己人,目的就是忽悠那百分之十的外人热血上头。
再次劝告大家:理性围观,谨慎投喂!
而且以我的经验,所谓美女,出来面基以后你会发现,就算真人也还行,也和屏幕前的形象相差太远,而大多数简直就是两个人,让你失望到想报警。
2世纪对男人最不友好的科学进步,就是医学整形和美颜滤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