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九章、老陈

A+A-

    驻守在场的两个海关年轻,毫无疑问家里在当地来头都了得。年纪都差不多,看的出来,他们平时在当地都是有点跋扈的那种人。确实是,在北方那种地方,家里要有来头,确实是可以呼风唤雨。只不过他们也知道要对有钱人表现出尊重,尤其是当蒲素邀请他们晚上去失去热闹热闹的时候,更是开心的眉开眼笑。

    蒲素其实主要是想答谢老陈。实话作为体制内有职务的人,能从桑海到这边来,不容易。这边的关长也就和他平级而已。

    虽然他所在的关和蒲素不大搭界,但是蒲素还是决意交好他。辛辛苦苦来一趟,总要招待的体体面面。至于那两个海关的属于顺带着,他也无所谓,而且具体这个省会城市到底哪里值得一去,还要靠他们带路。蒲素要是带了他们自己人,老陈是绝对不敢参加的。人多嘴杂,爱惜羽毛是人之常情。

    蒲素也是真诚以待,和老陈聊得非常投,人和人之间真不真诚人家能感受的到。早上事情办完以后,蒲素就要老陈和他进市区换个地方住,老陈看起来不大在乎,只不过那边关长不在本地,要到明天才能回来,所以起码还要待两天,蒲素以自己受不了这个环境为由,服了他和自己住到市区。

    当地的场破败不堪,一天到晚也没几个航班,跑道上除了他们那架运输,也没别的飞停靠。在这之后,那么多年也没去过那个地方。整个省份是出煤老板最多的地方,应该现在很像样了。

    但是当时来,整个城市破败陈旧,还不是这个省其他那些地方,街头巷尾充满着历史的沧桑。只是整体呈现出灰蒙蒙的色调,一股浓浓的劣质建筑中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弥漫在整个城市里。要这个城市的色调,如果有看过贾樟柯的作品武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非常酷似。当然武取景的地方应该是个县城,这边好歹是省会。但是整体风格街头风土人情和商业氛围完全差不了多少。真的,非常非常相似。

    这边确实冷,那个不知道多少人穿过的羽绒服肯定不行。所以,还要去城里买两件御寒的衣服。两个海关官员,一听要出去,也不让蒲素开车,自己在场不知从哪搞了一辆进口的商务面包车。开车带着蒲素和老陈,四个人就进了城。

    一路上他们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后就到了他们引以为豪的迎泽大街,当然也介绍了相关背景。迎泽大街,是这个省会城市一条东西向城市道路,位于市中心,是当地的标志性、交通性、景观性、生活性主干道,也是历届领导班子规划中的城市中轴线。迎泽二字源于宋代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55年开建的时候,这个城市的道路大多只有6、米宽,宽度0米的迎泽大街,着实令人们瞠目了一段时日。在那时与北京长安街同宽,以故赢得了“中国第二街”、“三晋第一街”的称号。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两座南门,大南门的地名至今仍在沿用,而迎泽二字,更是成为城建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迎泽区,迎泽大街、迎泽大桥、迎泽公园、迎泽宾馆等等,甚至还有迎泽啤酒、迎泽肥皂。迎泽、承恩之名来自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相传是舜帝时代歌颂南风造福于运城盐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世间万物都迎承南风的恩泽。于是,两座南门分别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

    迎泽宾馆当地人觉得很自豪,只不过在蒲素看来啥都不是。但是也确实是当时这边最好的酒店了。开房的时候,原本想开四间,结果两个官员晚上无论如何要回场,不然要倒霉。所以他也不坚持,和老陈各开了一间。

    然后他们带路去买御寒的衣服。老陈别看一把岁数了,把衣服到是挑挑拣拣。以蒲素来这边的衣服就是个临时性的衣服,挑也挑不出好,反正回去也不会穿,走的时候肯定留在这边不会带回去。对老陈来这就是正儿经的衣服了,带回桑海,天冷了正好可以穿。

    商场里的男装区,非灰即黑,都是这种色调。不夸张的,很有些十年代南州的样子。别和桑海比较了,彼时这座省会城市和南州也远远无法相比。居住在这里的人不觉得,从桑海到这边,感觉真的差异很大。而且城市不整洁,脏乱差。到处都是浮灰

    给老陈买了衣服,直接穿上了。老陈看来很要面子,觉得之前那件羽绒服有点损害他的身份。而蒲素也随便买了一件,套在外面。然后让他们带着去吃午饭。去的是山西饭店,这个饭店前身据是阎锡山的“自省堂”,5年才改名为“山西饭店”,浓浓的国营风,国家大领导的亲笔题名。装修还不如蒲素仓库里的食堂,和时候他卖明信片带王艳吃笼的“南州饭店”差不了多少。就是那种圆桌子大堂的布局。

    中午四个人就喝了白酒,当地出一种名酒和当地那条汾河有关,喝酒必汾。蒲素也正好尝了尝,没多大感觉,这和他平时都喝的好酒有关系,面对两位官员的连连询问,问味道怎么样,他也只能连连点头。

    汾酒建国前后,可以一直以来都是老大。汾酒酿造按照传统清蒸二次清工艺,地缸发酵,低温大曲,酒的特点是清香纯正,一清到底,清爽干净。具有出酒率高,酿造周期短,酒体结构形态优美的特点。也是建国大典真正的国宴用酒。“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年品质的汾酒,走到哪儿都是当地的一张名片。只不过只能在省内,可惜的是出了省买账的并不多,这大概和营销有关系。当天喝的是三十年的,蒲素没觉得有多好,但是他也没喝出哪不好。对于他这样的伪酒徒就算很不错了。老陈看的出平时也喝酒,只是和他一样,中午不习惯喝,所以两人都是意思一下。各自只喝了二两不到,其他都是两个当地人分了。

    当时不存在酒驾一,就算是体制内也一样,没那意识,根本也没那法。喝完酒蒲素问下午怎么安排,结果两人扭扭捏捏一番不如去洗澡。

    这个地方配合他们的表情,蒲素立刻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这样对他来正好。免得废话那么多,泡完澡各忙各的,大家不要屁话连天的客套,所以他立刻表示同意。并且劝老陈,昨天旅途劳顿,又没睡好,早上起那么早,不如去泡个澡,做个按摩好好休息,晚上好好喝一顿。

    早上运走了一批货,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这边关长不出面,余下的事情也解决不了。实际上从早上开始老陈就没啥事情可做,所以在和单位汇报了之后,他也就安心了。

    其实刚开始老陈这个关系,他还以为是兄弟公司搭上的。去的时候他没搞清楚来龙去脉,后来其实看下来,老陈应该是他们关是看在工厂的份上才帮这么大的忙。毕竟属地里的大型企业经常要和他们打交道,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关系不现实。每个企业都有专门公关的专业人才,就像老刘那样的,大到政府关,到派出所,都要面面俱到。更别提原本就是依靠进口零部件的,汽车配套生厂商了。

    和海关搞不好关系,根本没法做。所以海关的配合也师出有名,保护属地合资企业,保证一个公平合法的创业条件,为企业正当经营保驾护航。

    这种事真这么做了,这么完全是名正言顺。而且大义凛然,从哪方面都挑不出理。但是,海关如果不配合,不愿意出面处理这种事,也更是合情合理。你们为什么这次要从那边入关?和以前一样在桑海,哪有这么多事?该配合的证明文件和公函都开了,那边还不认,我们也没办法了。

    而且老陈之前来过一次,这个事情拖了有一段时间了。不然也不至于到工厂停产的地步。那个进口额零配件蒲素早上看了,包装好以后看不出零件大。但是据是个很精密的部件,虽然只有几十吨,但是单件重量和体积都极。是用在新款6上的一个部件。

    当时打击走私汽车这种事,全国闹的沸沸扬扬。不然蒲素一本万利的生意也不至于停了下来,实在是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了众矢之的。这种形势下,这边的关长害怕出事,担负不能承受的责任也情有可原。只不过,他们的业务知识确实还不如零基础的人。起码一点不懂的人,也不知道害怕。往往越是知道一点的,但是其实又完全不懂的,越耽误事。

    所以蒲素对那家工厂派来交涉的那个男人印象差到极点。这种招待的事情,完全不露头。他觉得他回避,是在帮企业省钱,回去能得到表扬。结果蒲素第二天就给他上了眼药。他一直都是心眼的人,不是花不花钱的事,而是看到那个自作聪明,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一副男人的桑海男人就来气。成天愁眉苦脸,嘴上上火烂了一圈,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和一个傻叉一样。也不知道他们单位从哪找来的这么个奇葩出来协调这种事情,大概是应为一贯的态度负责吧。

    这边一决定去洗澡,那边两人就商量好了地方。然后假客气要结账,蒲素自然不会假戏真做,抢着把账结了,结果老陈叮嘱了一句要开发票。起先蒲素还以为是不是老陈要发票回去自己报销,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个老江湖,这时候还没搞清楚蒲素身份,以为是兄弟公司派来陪同的业务员。

    老陈这是生怕蒲素打着招待他的名义,回去乱开发票,结果把账都算到他头上。比如一顿饭只吃了三百,蒲素报销个两千,那边人家不会怀疑蒲素,只会骂他老陈太狠了,不花钱的东西拼命吃。当然这虽然是蒲素的一种猜测,也不是无端而起,因为不管是什么消费,老陈在服务员开还发票后都仔细看看金额,才递给蒲素。

    这种行为,除了这种猜测也实在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了。而他之所以能想到这里,也拜托他的损友——韦东。那家伙长期以来就是用这套法在外面玩的有声有色,都搞垮几家公司了。

    他在外声色犬马,所有的费用都开发票,然后和财务报账时巧立名目。今天是请在哪里消费的,明天是在哪里吃饭的并且表达出是被逼所为,硬着头皮不得不请的委屈模样。以前国内经商氛围不好,吃拿卡要是事实,外商投资也搞不懂,所以也就认了。

    不夸张的,大哥,沈云都背过韦东的黑锅。讲起来为了搞好关系,他忍辱负重,被他们强迫请客。后来沈云听到过风声,不过除了对韦东这家伙更加鄙视以外,以他的骄傲也懒得和他老板去解释什么。

    不知道现在社会上还有没有这种人,现在查的这么紧,那些没良心的要是再往体制内工作人员头上扣屎盆子,真的是要出大事的。

    蒲素怀疑老陈大概之前吃过这种亏,否则不好解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肯定要开发票的,来这边,他出了时间就算了,不可能往里贴钱。所有产生的费用,包括他的来回票等等都是要算到成本里去的。再有钱,也没必要在这里表现出大方,否则另外两家非但不会领情,大概还会认为他是个傻子,太不专业了。

    他们之前所有的花销也都是算的清清楚楚,然后三家均摊。不然都没人愿意出面办事了。总不能摊到谁的事就由谁全面承担,这是讲不过去的。

    直到第二天老陈还是这样看着他,他也还是忍住了,懒得和老陈解释什么。误会就误会吧,不管消费了什么,发票都给他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