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八十六个澹澹

A+A-

    临了一天,聂珏入武安伯府见了萧真。

    “你向圣人进言,要改革国子监?”萧真听了她陈述,诧异道。

    聂珏颔首,“国子监是为大齐培养后备人才的,如今看来,那里面全部是贪乐庸才,不将他们清出去,那些真正的好学之士如何进得来?”

    “先前老夫就过,那里面不是读书人的好去处,早就该改了,”萧真道,“老夫自是站在你这边的,不过国子监中一千人,绝大部分都是世家里的嫡子嫡女,你若真敢动他们,便是和他们树敌,可想清楚了?”

    “圣人也提了醒,但是伯爷,不经过一番清洗,如何迎来曙光,这燕京城中一砖头砸下去,都能砸出好几个贵族子弟,好吃懒做,投机取巧的不计其数,朝中的职位就那么点,若让他们钻了空子,进到官场,对那些学生谈何公平,对大齐亦是有害无益,”聂珏停下话缓和了一阵,接着道,“大凡变革,不经动荡,是不可能会成功的,若此番能成,便是造福百世,为了后世子孙,这一变革势在必行!”

    她一落话,萧真当即拍手,“好!甘棠,你虽为女子,然胸襟要比我们男子宽广许多,老夫自当为你撑腰,此番动革,若能成,你我便是青史留名,不成,不过是被后世唏嘘,你尽管去做,谁若敢拦你,先问我萧真答不答应!”

    聂珏起身对着他举袖做拜,“甘棠先在此向您一敬,谢伯爷鼎力相助!”

    出了武安伯府,聂珏未敢停歇,径直朝杜府过去。

    杜修彦也才从刑部回来,官袍都未换,就听到下人传话,聂珏过来了。

    他出门迎过去,见聂珏面色微有急,疑问道,“甘棠,寻我是为何事?”

    聂珏闭唇未语。

    杜修彦便知是急事,引她进了书房。

    “容德,傅玉涵一事后,你对国子监中的学生怎么看?”聂珏问。

    杜修彦认着思考片刻后,道,“昔日你我也是从国子监中出来的,倒不是自夸,能进国子监的,多少都有几分才气,便是有那差的,想必也占不了多少。”

    “傅玉涵同我,国子监中一千人,多的是比他还恶劣的,如他这般的,都算纯良,”聂珏慢慢道。

    杜修彦微惊,“国子监中三年,同窗皆好读,我从未见过有谁沾碰下做事,你不能听了他的一面之词就觉得国子监中全如他一般了。”

    聂珏敛了眉,“从前我在国子监中,常遭同窗戏弄,容德你知为何吗?”

    还能为何,因她是孤女,因她没依仗,杜修彦再纯良,这种事又怎会不清楚。

    “那些国子监生个个人模狗样,不了解其中缘由的人瞧了,当他们是人中龙凤,当他们为人谦和,可背地里的黑勾当你们有几人知晓,我当初若没有琬珲护着,今日恐怕也如那秦晓音一般了,你那国子监明明是天下学子最向往之地,怎得就成了这般模样?”聂珏。

    杜修彦无法回答她。

    聂珏又,“我已向圣人表明要将国子监大修一番,容德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吗?”

    “京中的权贵子弟多在其中,你动国子监,等于是断送他们致仕的前程,世家不会轻易容你所为的,”杜修彦担忧道,“此事我做不了主,须得向我父亲明,由他决定,我才敢开口帮你。”

    聂珏哑然,“我只道你们杜氏最为清廉,可遇上这样的事竟也推三阻四,你最是明事理,国子监中一堆陈腐,于大齐官制毫无益处,若任由其发展,不出三年,官员便都如欧阳钊、牧甫之流,那我等还有什么活头,这大齐还有什么活头?”

    杜修彦大惊,一时竟回不出话。

    聂珏面有失望的看着他,“你们杜氏乃是天下寒士名流最为佩服的世家,你们不为他们出声,还指望谁?庶民想往上爬有多难,你看看我就知道了,当日我进国子监尚且被人欺辱,你觉得还有几人能如我这般好运?这一年也快到头了,你有见过什么新秀垒起,不都是那些混吃等死之徒,翰林院里都装不下了,难道年年都要这样?大齐再能撑,也是撑不了几年的。”

    杜修彦被她的大恸,咬牙道,“甘棠!我帮你!”

    聂珏灿然笑开,“你不是帮我,你是在帮大齐,若此次成事,后世定会称颂我等功绩,便是为此,我们也要拼一场!”

    杜修彦道,“甘棠,后世什么我并不在意,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如你所,这朝堂也该是百姓的朝堂,要是都被世家所把持,百姓没了出路,大齐也终将走向灭亡,我既是大齐的臣,自当为大齐尽一份力,我们杜氏虽退隐几十年,但是力抗世家还是不怕的,你尽管去做,我等着看你的成果!”

    聂珏扬臂高抬,冲他深深鞠躬,“谢容德大义!”

    隔日临朝,聂珏、萧真、杜修彦一齐上书,奏请女帝变革国子监,霎时满朝哗然。

    “万万不可!国子监已有数年,今日一动,那就是动了大齐的官本!”肖正商当先急着道。

    聂珏回身看他,“太常大人,每年进士三百人,可都是那国子监中的三百人?大齐的官本从来都不是国子监,是百姓!有能力的学子在民间得不到教育,无能之人却在国子监中胡作非为,若大齐的官本是这样,那大齐往后就是一条死路!变革国子监是必然的!是为了大齐能够拥有更强大,更鲜活的生命力!”

    肖正商瞪圆了眼,“聂大人你什么意思!京中子弟多才俊,谁人不知,单你一张口便将他们成了无能之徒,未免也太过分了罢!”

    聂珏轻哼一声,“才俊?本官记得,前不久太常大人的公子才闹出外室的丑事吧,若才俊都像这般,想必陛下都要头疼了。”

    “你!你!”肖正商连了两个你,抬头就见女帝阴冷着双眼直往他面上去,吓得他再不出后面的话。

    “少年公子谁不爱风流,这种事也要拿到朝堂上来讲,聂大人,你怎么不反省一下你自己?”吴柏梓也站出来反问她。

    聂珏,“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歪,吴大人从前一直是个温温吞吞的人,今日倒一改常态,如此咄咄逼人,国子监中无能之人,莫非也有你的亲戚?”

    “这是什么话,本官就事论事,聂大人也能东拉西扯,这朝堂难道还不准本官话了吗?”吴柏梓道。

    眼一看,朝臣是要对立着起来反这次改革,杜修彦和萧真两人互视一眼,杜修彦先起了话道,“吴大人,变革国子监并不会就把国子监变没了,不过是改变以往招生的标准,让民间学子也有机会进入国子监中学习,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应该支持。”

    “若京中子弟有本事,就不该怕国子监发生改变,规矩是变了,人还是那个人,一切按才学来排,本官觉得很是好,大齐缺的就是有才之人,那国子监收的也该是有才之人,”萧真跟着道。

    吴柏梓一看到他们两个人便咽了声,萧家和杜家出了面,叫他还能什么。

    这时殿外传出一阵咳嗽,众人都将目光转到那里。

    女帝闻声道,“牧爱卿身子不好,怎么还来了?”

    牧甫一边捂着嘴咳个不停,一边弯着腰进来跪倒了,“陛下!微臣听闻聂大人上奏要变革国子监,这么大的事,微臣如何还能在家中静休啊……”

    女帝向后靠了靠,看了聂珏一眼,没作声。

    “国子监数年安稳,从没出过大的祸事,聂大人才刚任吏部尚书不到半年,就要拿国子监开刀,未免太忘恩负义了吧,怎么你自己也是从国子监里出来的,就是这么对待教养你的地方?”牧甫责问聂珏道。

    聂珏面对着他没一丝怯意,稳稳道,“太保大人,正因为本官是出自国子监,所以本官才是最了解其中隐秘的人,国子监中一千生,有几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您问问您的儿子,他这六年读了几本书?”

    牧璋贤在国子监中混了六年,连一官半职都没有,作为牧甫的儿子真的是丢尽了牧甫的脸,牧甫对外从来只自己的儿子无心官场,其实他心里清楚,牧璋贤哪里是做官的料,若放他入朝,迟早有一天自己可能就被这个蠢儿子坑惨了。

    牧甫竖着眉毛瞪她,须臾咳的停不下来,“咳咳……你强词夺理,我儿无心朝政,此事怎又扯上他了?”

    “既是无心朝政,他还赖在国子监中六年做什么?尸位素餐你们也好意思,不如让让地方,年轻的学生们还想入朝!”聂珏怼道。

    牧甫被这一呛,又是一阵咳,咳的几欲晕厥,他突的用手指对着聂珏骂道,“聂甘棠!你还有没有点文士气节!国子监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岂能是你三两句话就颠覆的,你莫不是以为当上了吏部尚书,就可以为所欲为,太猖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