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君臣商议(下)
“陛下,这事儿,该怎么呢?”邓澄斋闻言,思忖了一番,抬头道,“自从重阳宴后,内外流言飞起,帝京赴考士子激增。臣句实话:这些人里,但凡自觉才貌双全又自诩人品的,都有着金榜题名之后,得选天家驸马的冀望。”
“而中秋重阳二宴,谢氏子弟,都有着参与,且均是才貌双全未曾婚配的子弟。”
“坊间早有传言,陛下盛宠真妃,故而愿以妹妻其兄弟,以兴盛其血亲。”
到这儿他就住了口,低头敛目,静待皇帝体会。
淳嘉微微皱眉,明白这心腹的意思:现在希望真妃倒台的人太多太多太多了,一时半会的,甚至都找不出来。
毕竟孝宗就留下来三位公主,来年全部下降,也就只三个驸马名额。
谢氏靠着云风篁,直接内定了一个,能不招人眼红?
尤其局势发展到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要是寻常时候的驸马,还未必值得不择段的争取。
因为国朝虽然厚待金枝玉叶,然而也没有不遗余力栽培驸马的。
可眼下大家都清楚,皇帝急急忙忙的开恩科,又放出要亲自给公主们选驸马的风声,正是要借助公主们的身份,抬举自己人。
这可是比拟韦长空当年的待遇啊!
韦长空是什么人?
韦六首,古往今来,世所罕见!
这真的是八辈子都羡慕不来的旷世奇才,现在呢?不需要那么惊才绝艳,只要才貌过得去,未曾婚配,能够入天子的眼,青云大道,就在眼前。
乃至于封侯拜相,都不无可能。
眼下可不是开国那会儿,遍封公候。
这般承平时候想得一爵位,泽被后世子孙,所需功劳,难以计数。
好容易赶上公襄氏出了这么位年富力强又志向远大的主儿,能不赶紧上船?
如此,任何一个驸马名额,那肯定都是恨不得打出脑子来。
那么即使云风篁盛宠的名声在外,段城府也是公认的,也架不住众人一起坑她——不,应该,正因为知道这真妃深得淳嘉宠爱,也有城府段,所以大家才要一起对付她。
而且罪名起头就直指红杏出墙。
这不仅仅呼应谢风鬟的往事,也是试图直接断绝她最大的靠山,淳嘉的信任与重用。
所以这个事情的真相,除非运气特别好,不然一时半刻的想查清楚那是不可能的。
完了彻查到底的难处,暗示皇帝这会儿愿意装糊涂是绝对的英明神武,邓澄斋复自己的处理建议,“真妃娘娘乃太皇太后懿旨所礼聘入宫,其兰心蕙质、冰清玉洁,必然是千真万确!再者,陛下龙章凤姿,仪表天人,真妃娘娘岂有不倾心的道理?怎么可能与人私会?”
“这事儿关系重要,臣以为,最好奏请太皇太后处置。”
既然是郑贵妃搞出来的,不管纪氏有没有份,您到太皇太后跟前,那么太皇太后为了证明自己对您的慈爱,也得把真妃给摘出来——不然呢?谢风鬟红杏出墙的事情,还是淳嘉自己善的后。
那还只是真妃的庶姐。
真妃好歹进宫之前是过继给了云氏的。
这会儿来个真妃本身也是个不守妇道的,而且胆大妄为到在宫闱里给皇帝戴绿帽子太皇太后很难不被怀疑对不是亲孙子的嗣孙不上心。
本来纪氏跟皇帝的关系已经非常有隔阂了,再来这么一出怎么行?
所以根本不怕他们不出力。
“此举不妥。”但淳嘉听着,却是摇头,缓声道,“太皇太后当初之所以会留在行宫,就是凤体违和,朕怎么能因为一己之私,打扰了她老人家?”
这话当然是着好听,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万一这事儿纪氏的确有份,甚至目的就是为了让太皇太后返回宫城呢?
毕竟之前太皇太后跟纪太后留守行宫,所谓凤体违和需要静养本身就是个幌子,真正的原因就是她们跟淳嘉谈判下来的结果。
淳嘉好不容易让这俩宗亲长辈乖乖儿待在行宫,少来妨碍自己同袁太后的好日子。
怎么肯轻易接她们回宫?
倘若回来了就不走了,不对,应该太皇太后肯定是回来了就不走了——既然接太皇太后,那么当初打着伺候太皇太后留在行宫的纪太后能不带着?
到时候,重新恢复上头既有祖母又有嗣母的情况,皇帝怎么甘心?
所以哪怕知道此事推给太皇太后最合适最省力气,他也让邓澄斋,“还是另设他法罢。”
“是。”邓澄斋对于皇帝的决定并不奇怪,想了想,道,“既然太皇太后不宜打扰,那么不如交给皇后娘娘?真妃虽然深得陛下恩宠,到底也是后宫妃子。此事,合该交与皇后彻查到底。”
反正用意还是一个样,纪氏不想太皇太后承担对嗣孙不上心的责任,那就只能将事情安排好了。
谁叫云风篁乃礼聘渠道入的宫,懿旨敲的是太皇太后的印玺?
当然了,这也是淑妃去的早,否则,云风篁的名节但凡有点儿不妥,首当其冲的,就是淑妃倒霉。
但淑妃已经去了,所谓人死为大,其父又是一直站淳嘉的重臣,可想而知,想翻旧账把火烧到翼国公府头上是不可能的。
也只能太皇太后来挡枪了。
淳嘉沉吟片刻表示赞成,又跟他商量了一些政务,瞧着时已近午,也不留饭,直接打发了邓澄斋,自己却没有动身,而是在书桌后坐了半晌,一声不吭。
近侍们见状,知道他心情不好,虽然没听到他跟邓澄斋的谈话,不大清楚缘故,却也不敢造次。
最后是雁引上前,心翼翼问:“陛下,午膳摆在何处?是在太初宫,还是去后宫?”
“去浣花殿。”淳嘉过了会儿,才扔下里的东西,淡淡吩咐。
雁引等人暗松口气,皇帝之前也是这样,心情不好了就去浣花殿,那位真妃娘娘总有办法哄得他解颜。
所以现在皇帝去云风篁那儿,大家都觉得有了盼头——过会儿见了真妃,也就好了。
却不知道淳嘉此刻心中翻江倒海,若非自幼习惯了隐忍,面上怕不要露出来。
的确,他是一早知道云风篁曾在宫中与戚九麓私会。
云风篁给出的解释,是这一切都是摄政王父子的锅,她是迫不得已,她对包括戚九麓在内都十万分的痛恨。
她只是跟他们虚与委蛇。
而且都是保持距离,不曾当真玷污了身为宫妃的清白。
这些话淳嘉挑挑拣拣的听,云风篁对戚九麓是爱是恨,他当然不可能听着云风篁的片面之词就相信。
然而云风篁跟戚九麓是否存在着肌肤之亲,他还是比较信任云风篁的——这倒不是他听进去了邓澄斋的奉承之语,真觉得自己龙章凤姿,真妃一见倾心,转头就忘了戚九麓,更不肯跟戚九麓有什么。
而是
淳嘉相信云风篁这般多疑善妒的人,既知戚九麓自己没这本事绕过宫禁跟她汇合,多赖摄政王之力,怎么可能落下这样的把柄?
一旦被摄政王父子掌握了她跟外男有着肌肤之亲的证据,她这辈子,哪怕做了太后呢,也得受制于人。
云风篁没那么蠢。
她可能会信任戚九麓,却绝对不会信任摄政王父子。
问题是,这事儿没人出来,淳嘉自己在心里翻来翻去,能不能过去且不,至少都是心平气和的。
但如今翻了出来,一个处理不好,指不定满城风雨,那
于情于理,于他天子的身份,都没法再无动于衷。
因为就算他自己肯不计前嫌,袁太后,诸臣僚,近侍这些人都不会答应。
到那时候,他该将云风篁怎么办?
其实刚刚邓澄斋出的主意,无论是禀告太皇太后,还是安排纪皇后出门洗地,都是揣摩上意之后的提议。
还有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法子,邓澄斋连提都没提。
就是秘密处死云风篁。
来个死无对证,保全皇帝的名声。
而且,人死了,郑贵妃也好,安排她出面的人也罢,都没法再借着“真妃私会外男”这件事情兴风作浪。
哪怕传得满城风雨了,也能,这都是嫉恨真妃生前盛宠,故而私下造谣,污蔑亡故之人,当不得真。
邓澄斋看了出来,皇帝不想处置云风篁。
甚至可以,皇帝担心事态控制不住波及前朝,希望他到时候加以控场,故此故意透露此事,让他拿主意。
不过是转着弯的提醒他做好应对。
“纪氏三代掌凤印,在后宫根基深厚,不管是为了朕自己,还是朕的骨血,后宫都不可再让纪氏执掌下去。”前往绚晴宫的路上,淳嘉默默的想着,“而贵妃等人,虽然能力足够,背后各有所图,不可信任。如今朕唯一可用的,只有真妃。”
所以他保全真妃,不是,至少不全是为了私欲,也是出于大局考虑。
这么想着,心头浮躁稍稍退却。
可是帝辇在浣花殿落下,看着步伐轻快出迎的云风篁,淳嘉的面色,还是忍不住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