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记危机

A+A-

    陆祁浩请村长找人帮忙在广场搭个简易棚子, 还单独给银子请了几个村民帮忙。

    两人专门负责称重, 很让他无语的是, 整个安里屯居然找不到一个人会记账,更别会算账了。于是他不得不亲自上阵, 这让他很是后悔没有把苏吟带过来, 他是一个懒人……好吧, 他不承认,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并不是懒, 他才不想要去记账。

    村长是个明白人, 主动提出找个本族信得过的人帮陆祁浩把关, 每人带来的蘑菇都仔仔细细查看, 就怕是有人不经意混了其他的蘑菇进来,万一把人吃出毛病,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 也是为了严格监督区分大人和伢子采集的蘑菇,事实上, 就此事陆祁浩并未放在心上,若是有大人把自己采集的蘑菇让孩子交上来,数量相差太多他也心里不会没数,他不缺钱, 无所谓吃亏不吃亏, 但若有人玩这种花样儿,他以后绕道走就是,没必要和这种人交道。

    然而对于村长此举, 陆祁浩心生敬佩,能把安里屯管理得如此紧紧有条,这也明古代一个族长的权威性,后来一天下来就没有一个大人做出这种不要脸的事。

    陆祁浩算自己在做蘑菇酱的时候也会放上大量的大蒜,若是大蒜变色,就明这里面可能混入了有毒性的蘑菇,他自己也会把关,自然不会怕吃坏人。关于这一点,他是没有告诉村里,先让个人把关是好的。至于自己要怎么做,那是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告诉别人。

    另有几妇人,分别各司其职。

    两人专门负责洗净清理,陆祁浩教了他们一个简单的方法,先让蘑菇在盐水里面浸泡一个时辰左右之后再行清洗,这样清理起来轻松又干净。因为大部分蘑菇表面附有黏液,很难清洗,用清水浸泡之后,然后让其在水盆中旋转,这样泥沙和其他杂质就很容易洗掉了。

    两人专门负责蘑菇的过水处理。旁边早已驾好一大锅,把水烧滚,里面放有灯芯草、大蒜,把蘑菇撕成细细的丝,放入滚水,过水之后捞起,稍微晾干,再挤掉里面的水分。放灯芯草可以检验蘑菇毒性,如果变青表示这一锅蘑菇里面混了其它毒蘑菇,大蒜也是,如果变色也可以做个提醒。

    这是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严格把关。

    陆祈浩长久以来养成的心性格,他对这一块看得很重,相当于把控质量分为好几个步骤。

    首先,采购品种上,只采购几种容易辨认且多,确定无毒的品种,为此他也放弃了好些无毒稀少的品种,毕竟现在是大量采购,太多容易混淆,索性先不用收购那些;

    其次,人工检查,专人负责查看收购的品种是否和自己要求的符合;

    第三道就是焯水的时候用老方法,灯芯草、大蒜。再加上自己也在现场,这样保证收购的蘑菇不会有一点问题。

    实际上,陆祈浩算是多虑了,安里屯村的百姓都极为淳朴,就没有一个人交上来蘑菇是有问题,所以,陆祈浩雇佣的几个人,每人一天给60文,相当于卖120斤蘑菇。就只有检查蘑菇品种的那人最为清闲,因为他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为此,似乎还觉得自己是不是对不起这60文银子,于是对送来的货更是吹毛求疵的看,有些送蘑菇来的乡亲还趣他,于是就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铁蛋,你要是在我这筐里找出一朵毒蘑菇,我今天卖的银子分你一半。”

    “大柱,这可是你的……”

    于是铁蛋硬是把人家带来的蘑菇一朵一朵的盘查了一遍,结局当然是他一整天都没挣到“外快”。

    然后被一众村民嘲笑。

    ……

    陆祈浩在这里呆了整整三天,第一天没什么事,乡亲们上山采集蘑菇去了,就和村长几人喝酒聊天,听他起安里屯百姓的苦恼,其中倒是让他发现不少商机,也顺势可以帮一把。比如最近的鸡蛋又降价了,镇上蛋商又把价格压下去了,以前是5个铜板一个,现在降了一半多,一个鸡蛋只能2个铜板。

    陆祈浩虽然没去市场上采买过,但也听杨大婶过柳州城市场上一般是两文钱一个,这中间可是有几倍利益差,所以,在任何时代,过得最苦的都是普通百姓。就跟后世一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城市的西瓜卖5块钱一斤,老板们去农村收购也就5毛一斤,这还是要看天气好坏,天气不好你五毛一斤追着人老板,老板也不收你的。

    陆祈浩问为什么不拿到柳州或者丹棱县去卖,毕竟安里屯的地理位置很好,处于柳州和丹棱县之间,做牛车县城一个时辰,到柳州稍微费点,需1个半时辰,这其实也就是3个时的事,若是有这几倍的利益差,村民难道还会介意这3个时的辛劳?

    不过还是他想的过于简单了,经村长解释才知道,若是拿到外面去卖不现实。首先没有固定出售的地方,就算降价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其次那地方普通百姓也不敢去,不得就有地痞流氓来骚扰,且若在集市出售需要交商税,若不在集市出售没有客源,毕竟没有固定摊位,再者,这鸡蛋产量大,平时大家舍不得吃,要是自己抛开来收购的路子,得罪了蛋商,人家下次就再也不来安里屯收任何农作物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陆祈浩不由想起一句话,兴,百姓哭,亡,百姓苦,在这大魏朝中原腹地得天独厚的城市里,老百姓都这样过日子,那些他曾经游历过的偏远地方,还有一些卖儿卖女的,那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

    原材料不值钱啊。

    陆祈浩道:“安爷,蛋商多久来收一次,一次大约有多少数量?”

    “一般半月来一次,大约四五百枚,收的时候会拿一个筛子,如果鸡蛋漏过筛子,明鸡蛋太不合格,这部分是不收的。”

    这分到家庭的头上,简直少得可怜啊。

    而且鸡蛋不收,还拿筛子来严格筛选,这操作简直风.骚得溜,他也是佩服,只能有利益地方就有智慧。

    只是这也太坑了,鸡蛋大都是鸡生来的,再也比鸟蛋大,这些个奸商也是。

    想到这里,也许,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陆祁浩道:“安爷,子这里有一条路,可以让大家鸡蛋卖的好一点。”

    “哦,大郎可有路子。”老村长眼睛一亮,一道精光闪过,他本就存了一份试探的心思,想着这陆家大郎都已在柳州立足,不得是有什么路子,没有到还真的有。

    这陆家大郎,不仅是杨家的福星,看来,还是安里屯的福星啊。

    不得不,这安老村长也是腹黑的。

    陆祈浩笑了笑,其实在村长和他聊这些的时候就有感觉到,不过这种无伤大雅的试探他不介意,人家没有直接请你帮忙,只是试探而已,接不接话主动权也在自己手上,所以,这安老村长很会做人做事,且他老人家并不是为自己谋取福利,而是实实在在为自己的村的人着想,陆祈浩在内心深处对这样的人存在一种敬重。

    “也并非什么特别的路子,只是子家里每日也需去集市采买鸡蛋,总归是要买,去哪里买不是买呢,安爷您可以派人直接把鸡蛋送至陆记,价格就比照现在集市上价格2文一个,以后若市场价格变动我们在重新商定,您看可好?”

    “哦,这样啊……”安老村长一听,摇了摇头道:“还是算了吧。”他再想替村子里多谋福利也不能占别人便宜啊,这不明摆着吗?陆家大郎现在家里人口不多,能半个月吃掉五百枚鸡蛋吗?

    陆祁浩并不明白老村长想法,诧异问道:“这是为何?可是不方便运送?”

    老村长眼睛一瞪,道:“大郎啊,爷爷知道你好心,可你也不能这样贴补。看,你家里才有多少人,半月可能吃完五百枚鸡蛋?就算以后你们要找店伙计,买点丫鬟,不他们有没有资格吃上这鸡蛋,就单你能买几个人?”

    陆祁浩爽朗一笑道:“安爷,您老人家不用担心这个,谁子这鸡蛋收回去是自己吃的,您忘啦,子可是开了食铺?”

    老村长还是有点担忧,毕竟在他认知里,早上吃鸡蛋除了煮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烹饪手段了,虽乡下人舍不得吃,但城里人精贵啊,他们能天天吃鸡蛋吗?不会厌烦吗?

    于是心翼翼地问到:“大郎,这卖的完吗?你可不要勉强。”

    “当然能卖完,您老人家完全不用担心,别半个月才五百枚,这才哪儿跟哪儿呢,您尽管叫乡亲们多囤点就是,子在这里了,不限大,只要是鸡蛋就收。且最好是3天能送一次,若是这门生意做起来,不得子还嫌您这里供应不上,不得不到集市上采买补充呢。”

    听到陆祈浩这样拍板,老村长的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那就按大郎的,我这就叫大家都不卖了,三天一送,大郎可放心,我让村里赶牛车的好手安勇去办,定会准时把鸡蛋送到。这下可好了,哈哈哈,大郎,来来来,陪我这个老头子再喝两杯。”

    陆祈浩暗暗叫苦,安爷您老人家高兴咱是知道,但这一下午就狂灌我果酒算什么?白酒我倒是可以喝,但是这果酒味道,真特么一言难尽,提纯技术不过关,太涩了啊。

    这大魏的酿酒技术啊,还是只停留在粮食酿制白酒上,这也造就了白酒价值不菲,平常人家喝不起,没看见村长他老人家也只能喝果酒吗?

    好吧,对方是老人家,给你一后生敬酒硬着头皮也要喝啊。陆祈浩皱着眉举着酒杯抿了一口,惹得老村长抚着胡子哈哈揶揄:“大郎啊,你这后生啊,什么都厉害,就是这喝酒,实在是……哈哈哈。”

    陆祈浩……

    并不,是这果酒太难喝了!

    三天之后,蘑菇收了很多,至少够做很多酱了,老村长叫了村子赶牛车的好手后生安勇,把所有已经收购的蘑菇在加上部分村子囤积的鸡蛋,连带着叫上陆祈浩,要送他回去。

    不过蘑菇继续收,以后会派人一并送到陆记,他也不必亲至安里屯了。

    陆祈浩给大家来的是雇车到镇上的,这会儿要回去,人家老村长不可能让他再去雇车,所以,他也没办法用瞬移了,只能坐在牛车上,摇摇晃晃了一个半时辰之后回到了柳州。

    卸了车,在请安勇在这里用了一顿饭,给老村长带上些生煎包之类的,再让他回去。

    至于安勇回去之后吹牛吹上了天,那陆家大郎家里如何如何,陆记生意如何如何,不是卖的东西好吃,要吃过他们家做的菜才不枉此生如何如何,吹的比神仙吃得还好。

    还有杨郎如何如何,杨家人一家人如何如何,那个苏吟又如何如何,总之牛皮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吹了三天三夜,关键是特么的村子里的人都来捧“臭脚”,人家就想听这吹牛,听起来爽的好像就自家赚钱了一样……

    特别自豪!

    也许是因为“陆老爷”是从安里屯出去的,至于陆祁浩只是在安里屯住过一段时间并不是他们村子的人,好像都被自动忽略了。反正是给他们安里屯带来好处的“陆老爷”,他就是安里屯的代言。

    总之各种自豪!

    这些陆祈浩都不知道,只知道后面来送鸡蛋的人,除了安勇是固定的之外,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

    因为村长还安排了另外一个人来帮忙,结果这个名额要村里的后生们排队来争取,大家都想要去见识“陆记”,而且陆祈浩也是极为大方,只要人送东西过来,必然会留人吃点东西。当然,不是每次都要做炒肉,大部分都是随意让杨大福他们捡上几个当天卖的食物。

    这也足够让这些人回去显摆了。

    ---------------

    陆祁浩回柳州之后第一件事,做蘑菇酱。

    所有蘑菇已撕成了片处理过,回陆记做起来就方便多了。这是他在收购蘑菇的时候就已经想好点的,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拉回柳州,人手不够不好做。

    现在好了,他可以直接开着,陆祁浩先在锅里倒上大量的油,这一次,他没有用大魏朝惯用的动物油,而是用了自己提纯过的植物油。

    因为动物油凝固之后会结白色的块,冷却后会腻,而植物油不会。

    等油烧开之后,他便加上调料放蘑菇进去炒,考虑到不同人不同口味,有微辣中辣重辣,加上姜蒜盐醋酱花椒粉等,一部分里掺杂了肉沫,一起大火翻炒。

    很快,一大锅香味扑鼻的蘑菇酱就做好了。

    做蘑菇酱的并不难,难的是火候的把握,里面不能加一点水,因为这些食品都是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只能用油来保,这个时空毕竟没有防腐剂,不可能达到保质期半年还不坏,但是做好密封封存,30来天还是可以放的,毕竟里面全是油保着。不过等吃的时候要 注意用干筷子,不能让里面进了生水,否则很容易变质。

    至于密封,那就是放在罐子里,大魏朝还没有发明玻璃瓶,但土烧的罐子倒是有的,一般酒就装罐子,陆祈浩之前采买了很多样的土罐,嫌弃这些罐子看起来丑,外面做了个商标帖。

    所谓商标贴,设计也极为简单,先让苏吟画上一副雨后蘑菇林景,画画的时候杨木在旁边,他灵机一动比照杨木的模样添加一个Q版的木在森林里采蘑菇。

    最后上陆记名号,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独有的防伪标记,因为签名不可复制。

    因为,陆祈浩画实景图却是不如苏吟,他也就只能取巧画Q版人物了。

    而杨木就是“蘑菇酱”的代言人了。这贪吃的子可吃了不少,也要让他做点贡献才行。

    陆祈浩想了想,又在上面注明了食用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能进生水什么的。当然老百姓会认字的很少,但不妨碍他写上去,总之是有人认的字的。

    陆祁浩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随意弄的一个商标,火了。

    首先是上面有画有字,很多老百姓更加愿意买,因为吃这个显得“有文化”,你没见到人家这商标上有字吗?

    当然,这是后话了。

    设计完商标后,他就叫苏吟拿去印上个许多,放在家里备用。

    至于鸡蛋,也没什么新鲜的,他要做的就是现代最最简单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茶叶蛋。

    当然,他给换了个名字,不叫茶叶蛋,而是叫做“富贵吉祥蛋。”

    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把鸡蛋煮熟,敲碎,放上茶叶,香叶,酱油,盐在稍事浸泡一晚上即刻,现在是春天,不用担心坏掉,至于等以后到夏天天热,也直接把这些调料放进去一起煮,不用浸泡一个晚上,随时煮随时卖,也不怕坏掉。

    非常简单。

    但是对于大魏朝的百姓来,就没见过这种做法,而且,他们并没有炒茶的工艺,白了,就是连茶叶都没搞出来,怎么搞得出茶叶蛋?更别调料里面的香叶了,这不是柳州产的,而是陆祈浩瞬移去其它城市采买回来的。

    富贵吉祥蛋定价4文一个,倒是比一组煎饺便宜上一文,毕竟只有一个。

    陆祈浩纠结好久才定下这个价格,没其他特别的原因,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好茶,为了做茶叶蛋,他炒出来的茶叶好些都用在了这上面,后来他后来悄悄去了几次安里屯后山,又采摘了好几次茶叶回来。

    他肉疼啊,现在采摘的茶叶都是“明前”新茶,搁在后世妥妥要破千人民币一两。古茶树啊,不是人工种植的茶园好吗?就这么给做了茶叶蛋,实在是暴殄天珍。

    唯一值的欣慰的是,富贵吉祥蛋超级好卖,而且做法简单,反正一锅煮,不用费力,不像煎饺什么的还要揉面擀面包饺子什么的。

    “陆记又出新品啦!”

    “你今天吃陆记了吗?”

    “什么,没吃上,排到你這就没有了。哈哈哈哈,我可是买到了五个富贵吉祥蛋。”

    “滚,谁我吃不下……喂喂喂,你干嘛……君子动口不动手,你简直有辱斯文。”

    “啊,我的蛋……”

    一时间,整个柳州大街巷都流传着“蛋”的传,大家以吃“陆记”为时尚,若是你家没吃过“陆记”,那你就是和别人连话都接不上,为什么,因为你没吃过陆记啊,人家聊天你都跟不上。

    当然,除了蛋的传外,还有“酱”的传,读书人这酱是给他们准备的,没见到上面都是字画吗?话这字写的可真好,自成一风,一时间到处听这到底是谁写出来的,还有人想要来拜师。

    杨大福特别得瑟骄傲,这是我们东家亲自写的。

    哇靠,这可不得了,捅了马蜂窝。自然有人是质疑的,但有人还是相信的,质疑者还有来陆记点名要陆祈浩出来当场题字做证明,当然,相信的人也凑热闹,人家是想来看看这到底怎么写出来的。

    陆祈浩的字就是后世某帝创的瘦金体。这种字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瘦直挺拔,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如游丝行空,结构笔峰大气磅礴,舒展劲挺,这在这些读书人中简直奉为神之作。

    要知道在古代开创一个书法流派,那是多么了不起。

    而陆祁浩的这种字体就完全就是别具一格,开山创派了。只不过现在没传出去,且知道的人毕竟是部分,要是在京都,估计都要惊动大儒了。

    于是每天的陆记都是热热闹闹的,以前排队的多是百姓,读书人嘛也是发书童来排队,现在不一样,很多文人都亲自上门来拜访了,还有人要给陆祈浩递帖子,不过杨大福东家不在家,那些人也只得作罢。

    ----------

    陆祈浩人呢,他不是清高故意不接别人帖子,而是确实不在家。

    因为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之后,他就带着杨木出门了。

    学习上,杨木他很刻苦很聪明,只是因为以前没有机会学习,所以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苗子,然而,陆祈浩对他的学习完全不满意,因为他去听过先生给他上课,除了认字之外,都是一些“之乎者也”的道理,认字也极为死板,完全死记硬背,大魏朝根本就没有“汉语拼音”的法,都是先生给你几个字,你就认几个字。

    这要记到什么时候!太坑了。

    若不是从就学,这要冷不丁让你死记硬背,最起码要死记几百个常用字的读音,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通过这些常用字慢慢的看书学习认识其它的字,因为没有任何先生能保证他自己就懂所有的字,除非是大儒,这个过程无比漫长,缺乏效率。

    摇头晃脑的读书,总感觉是个书呆子模样,这个时代很多文人就是这样,总要拽一两句酸词并且还要摇晃着脑袋拽才行。似乎这样才能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陆祈浩不喜欢杨木也变成那样,干脆就辞了先生,准备自己教,反正就这么一个阿弟。

    在杨木眼里,他的陆大哥简直无所不能,听陆祈浩要亲自教他,他当然开心。

    本来,最近陆祈浩天天让他去学习,他就没有什么时间和陆祈浩在一起,而他阿爹阿娘还有苏吟和陆祈浩每天呆一起的时间都比他多,本来心里就不开心,这下子陆大哥亲自教他,自然乐意。

    陆祈浩的教学方法可谓“惊世骇俗。”他先让杨木学是拼音,从“aoebpmf”学起,幸好杨木不懂,这种东西要是传出去,必然会改变这个时代读书人的格局,因为一旦你掌握这些拼读,有一本标注了这些拼音的书,完全不用先生就能自学了。

    他把《三字经》给默下来,当然,是做了修改的三字经,比如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这种莫名其妙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全部删除了,只保留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等这样的话语。

    陆祁浩把拼音标注在上面,让杨木反复的读,幸运的是,这大魏朝虽然不再华夏历史上存在,然而文字的发展却是一致,和华夏的繁体字差不多。

    之所以选《三字经》,是因为这篇巨作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字概括了人文,包括传统的文学,哲学,人伦,忠孝礼义全,甚至涉及到天文地理。

    陆祈浩删掉了里面涉及历史部分,这样杨木在背读的时候,既可以了解常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若有遇到不懂的意思,陆祈浩就会给他解释,有涉及散的故事典故,陆祈浩也一并给他讲了。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杨木学习的兴趣,因为有故事可以听啊。

    此外,陆祈浩还准备教杨木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数学,计算,统筹……

    当然,他不是窝在家里教杨木,学习又不是每天都必须要看,陆记生意几乎上了正轨,以他的“懒惰”,当然是没有必要守着,杨家二老和苏吟已经足以应付。

    这么带着杨木走走停停,却反而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和刚来大魏朝自己一个人游历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一个月里,陆祈浩带着杨木把周边几个地方大大都玩了个遍,杨木的学习技能也飞一般的,倒是让陆祁浩刮目相看,这要搁在现代绝对是学霸。

    对于知识,他没有任何私藏,别针对的是自家阿弟,作为现代人的“优越感”,他其实对现在账房先生用传统的记账方式非常鄙视,大魏账就是一条一条的记录,然后一个个的用算盘敲出来的。

    这样不出货几率极高。

    而陆祈浩希望杨木学会表格统筹,用阿拉伯数字计算之后,到时候帮自己管账。

    也玩的差不多了,两人终于算回柳州,起来,杨木还没有离开自己阿爹阿娘这么长时间,虽看起来很开心,但陆祈浩从他每天提起杨家二老就看得出来,阿弟恐怕是想家而不自知了吧。

    两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俩在外快活时候,在柳州,杨家二老正发愁。

    这陆家大郎和自家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陆记的情况不乐观。

    ------------------

    怎么呢?

    这要从柳州的“商盟”起。

    人都是有掌控欲,在大魏朝这个时代,阶级分化严重,有钱有势者不仅看不起平民百姓,并且,有权有钱的必然看不起仅仅有钱的。你再有钱硬的过当官的吗?要拿捏你还不是就一句话,毕竟不是人人都和陆祈浩一样是个“怪胎。”

    陆记脱离商盟掌控被针对了。

    “商盟”下分多支,其中一支是为“食协”。它们虽是大魏朝民间组织,但依赖于他背后操纵的手,只要是想要出名的,必然要巴结他,只有他认可的才能迅速的传播开来,白了,就相当于现代的推广。而推广不是白干,每年都能收到不菲的“广告费”。

    而现在,横空出出世陆记食铺这样的怪胎,不依赖推广生意就如此火爆,更让他们生气的是,向来他们是不会主动找商家,一个月前纡尊降贵派人来暗示“陆记”交钱入会,没想到连东家都没见到,就被发了。

    对陆祈浩来,陆记本来就限购,他并没任何扩大的算,要什么推广?再,他若想做大,哪里用得着别人推广?

    不入食协就意味脱离商盟掌控,你若是脱离了掌控生意不好那人家也懒理你,关键特么的是你生意好成这样,把人那些正经交了会费的生意都抢了,抢了就抢了罢,你抢了还不给商盟好处,你要是权贵人还会卖你一个面子,你就是一普通平民这样人家脸,他要能忍才怪。

    最先出马的是柳州最大的酒楼“春风楼”。

    春风楼主家于京都有关系,属柳州生意最好的酒楼,只因全柳州城就他一家有“炒菜“出售,要知道这可是京都人才能吃得上的”美食“,他们的炒菜也不是无限量供应,定价高且对外宣称每天只接10个单。

    他自己就是卖炒菜的,当然知道“垄断“有多么赚钱,曾派人找过陆祈浩,希望把陆记买下并入春风楼,不他出的银子极低,就算出很高,陆祈浩也不可能卖,很显然连陆祈浩的面都没见上就被被陆祈浩授意的苏吟给档拒了。

    也就是个早食铺而已,春风楼本不放在心上,想要收购你那也是看得气呢,没想这早餐铺竟然如此不给面子,也是把陆记记恨在心头,后来陆记推出一系列蘑菇酱茶叶蛋之类,更是让他们恨得牙痒痒。

    于是在“食协”授意之下再一次盯上陆记。

    也是陆记缺人,陆祈浩本没想着开大,牙行那边暂时还没有卖身的合适人家,陆祈浩把“补充人手”这事儿给搁置了。等到他和木一走,全靠三个人理。

    苏吟采买记账,杨大福和杨大婶掌厨,以有心算计无心,一屋子没有戒心的人,自家手艺被人偷窥了都不知道。

    虽杨大福已经很注意了,但最终还是被人偷学了一二去,在被开了多年酒楼的春风楼一研究,倒让他们给整出了饺子,生煎包,馄饨这三样。

    其余的倒是还没有琢磨出来。比如富贵吉祥蛋,他们连茶叶是什么都不知道,不可能琢磨得出来。

    饺子虽没有陆记做出来的好吃,生煎包也没有撒黑芝麻,但春风楼来者不善就是为了压陆记,干脆降价销售,在加上酒楼的客源,白天整个时间段的供应,这一下子把市场冲击的七零八落。

    陆记的生意下滑严重,索性还有富贵吉祥蛋和蘑菇酱撑着才不至于卖不动,但杨大福着急啊,觉得对不起东家。

    而这春风楼的狗腿子,这段时间还时不时的过来逛一逛,拽一拽,杨家二老是老实人,苏吟,在和对方理论过几次之后,次次都憋屈,也是无奈,还差点被。

    ---------

    “老杨,想啥呢,还做不做生意了”

    “诶,老婶子……”

    “我老杨,这陆家大郎出门都这么久了,到底啥时候回来,陆记现在也不是个事,依我看,你也学那春风楼,降价销售给得了,瞧瞧现在,也就我们这些不差钱的才来你这儿。”

    话的正是任何时候都喜欢得瑟的马婶,虽然春风楼价格比陆记便宜很多,但她每天早上还是来陆记,算的上是陆记的铁杆粉丝了,一则,这陆记离她家近,二嘛她不缺钱,生两个儿子都有出息的,三么就是陆记这里还有富贵吉祥蛋,那可是春风楼还没有的稀罕货。

    事实上,有次下午家人想吃生煎包,她也去春风楼买过一次,这马婶确实典型的“吃货”,正如赵老婆子的,那是一张刁嘴,不仅话厉害,尝味道也厉害,一下子就吃出味道的不同。

    春风楼虽然批量销售,但这味道和陆记比还是差了些。于是不缺钱的她自然每天早上还是来买,反正现在也不需要排队了。

    但像她这样的老顾客确是极少。

    杨大福叹了口气道:“这东家未归,老儿哪敢做主,再咱们陆记成本可比别家高的多,哪敢降价?”

    “得了吧,老杨头,你可别蒙我,虽这味道确实有差别,可人家可是便宜你一半呢。话这陆家大朗要赚多少哟,哎呦,罢了,我马婶也不是那气之人,可不是听你们利润来着。好了,和往常一样,煎饺10组,生煎包10个,富贵吉祥蛋10个,在给我装一碗这爽口菜。”马婶边边递过一个食盒,这泡菜本来就不外卖,因为不好包装,但这些个街坊们不喜堂吃,后来索性自己带食盒,以前还有用大盆子来包馄饨的……

    “好嘞,您拿好,今儿个爽口菜多,给您多装点。”

    送走了马婶,瞧着现在时辰也差不多,以前要这个时间早就卖光了,现在还剩了一些,唉,杨大福在心里寻思着明天不要做这么多,盘算着该采买多少……

    他真想着,忽然案板被人扣了几下,一个带着倨傲又耻高气扬的的声音道:“呦,这生意可不怎么样嘛?”

    杨大福不用抬头就知道,这又是春风楼的人,自从春风楼抢了生意之后,时不时的总要过来下,还每次来都要冷嘲热讽,不过倒是会买上个富贵吉祥蛋和酱,杨大福可不认为他们是来送生意的,很明显,这些人除了来炫耀之外,还有另外一层目的,就是想要把富贵吉祥蛋的方子拿到手。

    所以这段时间他做蛋的时候是整夜整夜的守着,可不敢掉以轻心。

    杨大福抬头看了一眼,没有话,他就是个老实人,要换作以前,“春风楼”里人对他来就完全不是一个世界,他不敢怼,只能装憨。

    “我,你这也就蛋和蘑菇酱能卖的出了,你要是愿意到我春风楼,那可不比你在这陆记呆着好,人往高处走,你这人怎么就这么不识趣呢?”

    “客官可是要买早食,老儿可要收档了。”杨大福没有接他的话。

    “哈哈,看你可怜,爷就当做善人吧,当发叫花子,来一罐酱,四个蛋。”

    “可是要带走。”杨大福瓮声瓮气的,他是巴不得这人带着赶紧滚,真是晦气,不过开门做生意,他又不能光明正大的赶人,要是这时候大郎在就好了,大郎不在,自己没有主心骨啊,只能憋屈。

    傲慢的声音又道:“堂吃。我,这陆记东家不在,你收拾收拾跟我去春风楼,我保你荣华富贵,春风楼六掌柜给你留着,怎么样,光宗耀祖的事,你要感谢我家老爷,可不比你在这里做叫花子的好。”

    泥人还有几分性子,杨大福,眼睛一立;“我老杨家可出不了这等背主之人。陆记收档了,不提供堂吃。”

    “嘿,你个杨老头,有生意还要往外赶。哪有开门做生意不给人吃饭的道理,我今天偏要堂吃。”

    “陆记每天都这个时辰收挡,你来晚了。”杨大福脸红脖子粗的争辩。

    “你这什么态度,等你东家回来,看我不好好道道,这陆记生意不好都是因为你,看你东家不让你卷铺盖滚蛋。”

    作者有话要:  三章合一送上;

    另,好些天使在问,这里剧透下:陆哥在此事件中会意识到自己直男地位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