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进展迅速
日军占据的主峰子高地中央,有一个大地堡以及许多地堡。
大地堡周围的地堡相互照应,可以形成火力交叉,既可以联合进攻,又可以互相救援。
不知日军地堡布置情况的官兵贸然突入,他们身上捆满榴弹,还在匍匐前进状态就被日军发现。
等到他们接近日军地堡,还没来得及投弹,另一个地堡里的日军就已经开枪了。
子弹嗖嗖的飞射时,突袭队的战士们根本反应不过来,就被打得满身弹孔,纷纷倒在阵地上。
他们的进攻很难,即便有士兵脚心摸到日军的堡垒下,也是老鼠啃乌龟无处下。
据生还的士兵报告,日军的地堡密不透风,没有门,没有窗,只有隐蔽的枪眼,
日军从枪眼对外射击,外部的榴弹却很难扔到日军的堡垒内。
如果扔的不好,榴弹撞在地堡的岩石外墙上,可能还会被弹回来,炸了自己。
日军堡垒与堡垒之间相互关联,还有隐蔽的壕沟相通。
接近大地堡,他们还曾听到地堡里有日本女人唱歌的声音,大概还有随军营妓。
毫无疑问,虞啸卿的尝试宣告失败了,而付出生命代价的那些士兵,悲惨的在于他们付出代价几乎毫无意义,只是让一个人认清了现实。
往后的日子里,虞啸卿仿佛认命了,任凭下按照周景给出的方略,攻略山头。
匍匐着攀爬山头,步兵掩护,火焰喷射器或者火箭筒,打击地堡。
占领一个又一个高地,然后就地修复工事,防止日军反扑。
这样一座一座的山头攻略,枯燥乏味,但确实有效。
转眼间就过了十多。
时值六月,南方气炎热,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味道——是战场上死伤士兵的尸体散发出来的味道。
除邻两师死赡士兵之外,还要加上先前七十一军士兵的损失,以至于松山的山顶至山腰,随处可见穿着黄色军服的中国士兵尸体。
按理中方应妥善安顿己方死难将士的尸体,但实在是情况不允许。
日本守备队的堡垒隐藏在各处,其士兵的枪就像长了眼睛,如果发现有中国士兵试图靠近,就立即开枪射击,几乎枪枪毙命。
这样一来,让中**队没有办法运回伤员或者是同伴的尸体。
这些散落在山坡上的尸体,在遇到美军的飞或者中**队大炮轰炸的时候,会被炸得粉碎,经常可以看到胳膊、大腿飞上。
怒江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晚上下雨,气温骤降,冷得发抖,白太阳出来,又热得让人浑身冒汗。
因此,阵亡士兵的尸体腐坏非常快,往往两三后就开腐烂。
为了防止战场上发生瘟疫,美**医晚上在阵地上到处打针,还给士兵药片服用,总算没有发生更大的危险。
士兵们在残酷的环境中挣扎——在死人堆里打滚,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损伤,让他们几乎脱了形。
半个月下来臂、腿、身上的皮肤都成了黑色。死去士兵的尸体腐烂的臭气沾染在活着的士兵身上久久不散。
周景看着前线送下来的伤员,心情是无比的沉重。
每百来饶伤亡,这些日子的伤亡,要比打门山时的还要多。
他只能拿之前的两个师的伤亡来做对比,以安慰自己尽力了。
而据孟烦了回忆,他们师的情况算是不错的了。
每次攻坚山头,往往只需一两日就能拿下,运气比较好的伤员在战斗结束后,都能够被送下来。
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在师属医院救治,还是渡江送到后方救治。
而之前,钟斌指挥那两个师进攻松山时,伤亡比例很大,他们能看到的伏尸松山的远征军尸体,大多是那两个师的。
那些有幸被抢救下来的伤员,因为数量实在太多,师属野战医院根本无法救治。
他们大多数人躺在担架上等待,担架从山脚的公路延伸开,一直曼延了几公里远。
可以运送担架过江的船只有限,所以伤兵们只能躺在担架上排队。有的伤兵等不及排到他,就已经死去。
当地的老百姓也帮着运送伤兵,许多擅相对轻一点儿的士兵,都是当地百姓抬着过江的。
记得他曾看到第三十九师的师长,在整编军队的时候,发现自己原来带的那个老团,只剩下两个连的兵,一个大男人忍不住放声大哭,嚎叫着差点哭晕了。
战斗打到六月中旬,除了步兵拿下山头,孟烦了指挥的炮兵也立下了大功——日军的第一蓄水池,被几发炮弹打坏了。
水道设施的被毁,对日军打击不。
当初日军建造整个松山工事的时候,精密的设计了阵地构造。
松山的守军拉孟守备队组成以来,他们又无时无刻不抓紧会尽力完备工事。
他们在阵地上设置了一些掩体,以应对远征军不断加强的火力轰击。
加固以后的日军工事,能抵得住野山炮全力轰击。而对于一些重要的设施,日军又特别加强保护。
即便被炮弹直接射击,日军不断加固的工事也能够抵挡得住。
在众多设施中,供水设施又是最需要保护的。对于长期防守的日军来,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日军守备队在建造供水设施的时候绞尽脑汁,煞费苦心。
后来,他们在主阵地与崖方阵地,中间北侧的山谷中,发现了水源。
为了给各个阵地配水,日军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用汽车发动做成的抽水,将水源的水抽到约二十米高的炮兵阵地两侧的高地。
然后挖了一个蓄水槽,用抽水将水抽往两侧高地的配水池里,有铁质的水管把配水池的水输往各兵舍。
日军精心设计的这个水道在很长时间内,都有效的防守部队供给了充足的用水,也躲过了无数炮弹的轰击。
但就在那一,松山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日均供水系统的第一蓄水池破坏掉了,日军精密的水道设施崩溃了。
从此以后,日军守备部队的士兵都在缺水中度过,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一边忍着干渴,一边继续顽抗。
在战斗间隙的夜里,日军守备队开始背着水袋运水,维持基本的用水需求。
日军地堡被一个一个的消灭,他们之前实行的地堡之间,火力交叉掩护无法继续进校
免于被围攻的官兵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十九师的阵地,在六月十六日已经推进到离主峰子高地,不到五百米的黄家水井一带。
十七日,一团的官兵开始夺取滚龙坡高地。
轮到守备的日军惶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