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威逼利诱
钟韶一来就了刺史,这显然很不合适,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
周刺史的眼中闪过愠怒,但在听到钟韶接下来的话后,冷汗却是「唰」的一下就下来了。因为钟韶:「胜州赈灾粮遗失一事,我已快马加鞭让人将消息传回安阳了,接下来的事陛下自有定夺。」
这其实是必然的结果,但周刺史还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他不知道钟韶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但她既能出赈灾粮遗失一事,想必对于胜州的事也该知道的七七八八了。如此一来,他的罪责就不止是丢了粮食,更间接害得胜州生乱,福王遇刺……
这大冷的天,周刺史的额角却是很快滑下了一滴冷汗来,他也顾不得其他了,当即便是膝盖一弯,跪倒在了钟韶的马前:「驸马,驸马恕罪,那些粮食,那些粮食下官真不知道是怎么丢的啊!」
这话,钟韶信,不仅是因为连丐帮也没能查出蛛丝马迹,更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事由的背后肯定有人谋划指使。
其实这一回福王北上赈灾,根本就没带粮食来,他只带来了银钱。北地所有州府赈灾的粮食,其实都是从当地的官仓出。有些州府存在贪墨之事,官仓早已不足,但福王身份贵重,这些刺史州官根本就不敢得罪,于是在他到来之前东拼西凑也将粮食给凑了出来。
福王自然不管那官仓里的粮食是一直积攒着的,还是临时凑来的,他只带着户部的几个官员拿着账本一一对账,陈粮碎米他都不管,只要没往粮食里掺沙石霉米,能吃的够数了就行。然后就凭着这些临时凑来的粮食,他一路走一路赈灾,倒是将差事办得不错。
胜州的状况与其他地方相差无几,不过因为胜州刺史赴任不久,官仓里的存粮比起其他州府来甚至更多,因此很快也就凑够了数。但是还没等到福王和户部的人来查验,原本好好存在官仓里的粮食突然间就不翼而飞了,就连看守官仓的官差也没察觉,周刺史顿时被吓得胆丧魂惊。
但彼时,福王赈灾的队伍已经要到胜州了,周刺史不敢将此事暴露出来,便只能咬牙又筹了一些粮食来,暂时将赈灾的粥棚搭建了起来。至于官仓,他再寻不来那么多粮,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接下来的事却是出乎了周刺史的预料,他没想到灾民有那么多,粥棚的消耗有那么大,更没想到变故来得那么快——好不容易筹来的粮食不过三天,就被灾民们吃了个七七八八,然后粥棚里的粥只能熬得稀些,再稀些,更稀些……甚至都没来得及查账,福王就在巡视的路上被乱民砸破了脑袋!
事情闹得更大了,周刺史更加不敢据实以报,但无论是官仓突然失窃,还是福王被人一击即中,显然都透着诡异。钟韶看得出来,徐文锦看得出来,远在京城的永宁帝肯定也能看出来。
钟韶觉得,以有心算无心,周刺史丢了米粮是有失职,却也算情有可原。但他就错在将事情瞒了下来,不仅让福王一无所知就遭了黑手,更让这胜州周边的百姓饿死冻死不计其数!
因此听了周刺史的求饶,钟韶半点儿没有动容,甚至气得还想再抽他一鞭子。不过刺史官阶不低,跪她本就不合礼数,刚才她还先了人,再下去显然不合适。于是忍了忍脾气道:「我不管那些粮食是怎么丢的,我只知道这城里城外的灾民们不能再有人饿死!明日,不,今日你便让人将粥棚再建起来!」
周刺史闻言一呆,随即苦了脸道:「可是大人,官仓失窃,城中真的已经没有粮食了……」
钟韶却不耐烦听这个,她提着马鞭的手摆了摆,道:「这我管不着,我来此便是为了接替福王赈灾。你的罪责,自有陛下定夺,我无权置喙,但赈灾的事你不能马虎。」
完这话,钟韶也不想听他辩解了,直接抬手指向一个门卒,道:「你,带路,带我们去刺史府见福王殿下。」
门卒闻言微愣,下意识的看向了刺史,但周刺史此刻却是自顾不暇,更不敢当着钟韶她们的面儿对那士卒多什么。于是没有得到示意的门卒很快便躬身答应了下来,然后跑着上前领路了。
钟韶带着人,浩浩荡荡的走了,直往刺史府而去。尤其是萧文萱,她早忧心亲爹伤势了,这时候更是一马当先,若不是没来个胜州需要人领路,肯定得跑到那门卒前面去了。
不过片刻,城门口除了守城门的军士之外,便只剩下刺史大人仍旧立在寒风之中了。至于去刺史府为什么不让周刺史这个府邸主人带路?当然是因为没时间啊,他还得想办法去筹粮搭粥棚呢!
想到这里,周刺史整个人都蔫儿了,冷不丁却听到面前一道声音传来:「刺史大人可是为难建粥棚需要的粮食?在下倒是有一个法子,大人可要听听?」
周刺史闻言一怔,当即抬头看去,便见一个中年文士牵着马站在他面前不远处看着他。
对方风姿卓越,笑得一脸如沐春风,让人见了便心生好感。周刺史想了想,想起对方之前好像就跟在钟韶身后,于是眸光微亮,忙拱手道:「还请先生教我。」
徐文锦轻轻一笑,道:「大人客气了。之前阿韶心急伤了你,还请莫要见怪。」
周刺史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对方这是要示好,再加上这人对钟韶的称呼很是亲昵,想必两人关系匪浅……念及此,周刺史的态度更恭敬了两分,忙道:「岂敢,岂敢,此事本是我之过。」
徐文锦是觉得过刚易折,哪怕这刺史眼看着要倒霉了,可他毕竟是当地的地头蛇,临了咬钟韶一口她也不会好受。不过提点也是必须的,否则钟韶的要求只会逼得人孤注一掷,再闹出事来。
见周刺史领情,他便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多话了。我知将军的要求有些为难,但却实际却非刁难。如今大量难民入城,他们将这胜州城当做活下去的希望,若是之后发现依然活不下去,只怕也会被激起凶性。为了活下去烧杀抢掠不算什么,这胜州城转眼就能乱了。」
此非危言耸听,因此周刺史也没什么,只听徐文锦继续下去:「粥棚必须设立,粥熬得稀些也无妨,只要能让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便不会闹事。我也知城中无粮,但我们来前也有些准备,至多撑个三五日,便会有人送粮来了。」
钟韶之前已经送了消息回京,永宁帝想必也会征调粮食过来,但这一来一回再加上送粮的路程不定得耗半个月。因此徐文锦眼下指的并不是朝廷的赈灾粮,而是随后将会赶来的贺铭筹措的贺家商行的米粮——胜州本也有贺家的粮店,可惜如今已经被灾民抢掠一空了。
周刺史闻言眼睛略亮了亮,撑三五日总比撑半个月强,不过他还是有些为难:「可是官仓被搬空,城中真的没粮了……」
徐文锦便道:「官仓没粮,那便由大人出面,向商户们借吧。」
城里的粮店都被抢干净了,但商人富裕,家中大多都有不少存粮,凑一凑应付个三五日的应当不是难事。然而周刺史却更为难了,支吾着没有立刻答应。因为他上一回就已经借过了,而且如今福王遇刺,他这刺史估计也做不下去了,恐怕没人会卖他这个面子。
徐文锦也是人精,一看周刺史那表情顿时就明白了,于是只好道:「商人重利,若是他们不肯相借,恐怕便要委屈大人和城中这些兵卒了。」
周刺史便明白了过来,他这意思是让他拿出刺史府的存粮,再从戍卫军中调拨一些粮草出来……
刺史府中的存粮就算了,随意调用军队的粮草在梁国可是大罪!周刺史虽掌一地军政,有权利将粮草拿出来,但听了这话却也是吓得不轻。他惶惶然的看向了徐文锦,希望能得他,更或者是钟韶的一句保证,保证不追究他调用军粮的事。
徐文锦却是一笑,了句:「来之前,陛下许了将军便宜行事的权利。」
这句话一出,周刺史便又了个哆嗦。
****************************************************
徐文锦留在了城门口,对着这些天来已经被吓破胆了的刺史大人威逼利诱外加出馊主意,这边钟韶等人却是一路疾行,直接赶到了刺史府。
因为之前的变故,如今的刺史府外有着层层守卫,但这些地方戍卫军和拱卫京师的玄甲军显然没有可比性。乍然看见这么一支军队出现在眼前,戍卫军们顿时乱了分寸,就连上前来问话的人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眼睛总是忍不住往那甲胄鲜明的玄甲军身上瞥。
钟韶也不废话,当即表明了身份,然后不由分的便让玄甲军接手了刺史府的守卫,直接带着萧文萱等人便入了刺史府。
刺史府内,还有另一重守卫,那便是福王带来的那些甲士了。
福王府出来的甲士,自然都是认得萧文萱的,因此一见她出现,当即便有人跪下向她请罪。却是被心急火燎的萧文萱一脚踹开了:「挡着本郡主作甚?谁耐烦听你们这些,我要见父王!」
这位姑奶奶的脾气,在京城时其实收敛了许多,沔州福王府的人可是没一个敢招惹她的。甲士们被踹了也只能是白踹,还得赶紧爬起来给她领路,也好在萧文萱气力一般,也并不会真把人踢坏了。
于是由着甲士领路,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福王养伤的寝室。
路上萧文萱便问过了,得知福王在之前已经醒过一回,这才大大的松了口气。但等到一行人踏入寝室,见着整个脑袋被包得严严实实的福王时,还是不免吃惊,萧文萱忙问甲士道:「父王怎的伤成这样了,他身上可还有其他的伤势?!」
甲士便答道:「郡主放心,王爷身上没有其他伤了,只伤了头。」
头是要害,因此萧文萱闻言半点儿不曾放松,又问道:「父王是怎么伤的,这头上伤势如何了?」
甲士便又道:「王爷是中了暗算,被人拿砖在了头上,流了不少血。所幸大夫伤得不算太重,能醒过来便是无事了。」
萧文萱闻言,又是担忧,又是庆幸,心里还有那么点儿古怪——好的刺杀呢,那么高大上的法,到头来其实是她爹被人一砖头拍脑门上了?!
作者有话要:
钟韶(沉思):突然怀疑福王「遇刺」是不是真的只是巧合?毕竟刺杀的凶器居然是板砖这么接地气的东西,还真没听哪家刺客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