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长安乃是十三朝古都,历史遗迹极多,一群京都少年来此自然先往各处闲逛去。论理陪着他们出游并非要紧事,轮不着高英这个长房长孙出马,偏他倒是兴致足的很,日日同他们一道游遍长安城,还美其名曰没事可做。梨香院的人依然是趁机拿各色他没听过的趣事撩拨他,时常哄得他目瞪口呆。
逛了几日,贾琮开始粘着欧成要学能上战场的功夫。欧成瞧了他会子,笑道:“你倒是不必学这个。也罢,当真想学便教你几手。”
贾琮毫不客气领着梨香院的伙伴们一起来了。欧成并不藏私,先让他们各自演练了一通,直言:“力气太。须知战场上巧招能用上的不多,还是以力气决胜负。”
贾琮“哦”了一声:“一力降十会。”
欧成点头:“很是。四两拨千斤者不是没有,只是极难。敌人也不是傻子。只是力气多半是天生的。”他又,“我瞧你们来日皆不是斗将,当真有心从军,多读些兵书更要紧。”遂竭心指点起这群孩子的武艺来。有时候他忙去了,贾琮便粘着高英,横竖他脸皮厚。
过了几日,高家留在太原的人有一个快马赶来长安,向高英禀告后来诸事。
他们走后,王大官人满城搜拿那个碰瓷的子,一直见不着人影。偏那子还是个孤身从外头来的,漫没有亲眷,连朋友都没几个。直至有一日,王大官人在酒楼吃饭,上菜的店二忽然从袖中拔出匕首来行刺。因其匕首有毒,王大官人尚来不及送回家便死了。那店二趁人惊慌从二楼跳下去欲往人群中逃窜,却让一人当胸刺穿。后来公人查验尸体,有人认出来他便是当日诳王公子夜袭高贾两家的那碰瓷子!又在酒楼的茅房寻到了被捆着的店二。
原来那碰瓷子趁酒楼的店二上茅房的时候晕了他,又剥下人家的衣裳自己换了,冒充店二行刺于王大官人。那刺死他的人因带着斗笠且急匆匆逃走,后来王大公子并韩光大人联手搜拿又是没寻着踪影。
至此连聪明些的市井闲人都猜得着那碰瓷子乃是被灭口的,显见当日挑唆王公子之夜袭也不见得是为了泄私愤。只是后头的人究竟为谁众纷纭,各色谣言喧嚣而上。王家终究是王大公子接了家里头的生意,太原府渐渐安宁下来。后又有人瞧见韩大人与王大公子在某处私会,相谈甚欢。
龚鲲闻言怔了怔:“相谈甚欢?”又问那客栈生意如何。
那高家的人笑道:“客栈因那晚一战响了名声,许多太原府胆儿大的都特往那死了人的院子去住,住完了便向人有鬼有狐的胡言乱语。且那院子修缮完了愈发整齐,外头新来的客商并不知道夜袭之事,故此生意到是比往日更好了些。”龚鲲愈发奇了。
待回到东客院,龚鲲低头思忖了半日,贾环瞥了他一眼:“韩光做事颇为稳妥,不会让那王大公子看出破绽的。”
龚鲲道:“我分明露了极清晰的口风给那个多嘴的客栈老板,我就不信王家不会细问他。王大官人本是市井流氓,让人实话的本事尽有。”
贾琮皱眉道:“我翼之,你该不会是准备借王家的手灭掉韩光吧。”
龚鲲道:“是。王家吃了那么大的亏,必会细查。免不得要先问问那客栈老板。”
吴溪笑道:“哄胆儿大的人往客栈去住,这必是有人在市井诚心惹起来的话题。外头新来的客商不知情,这般热闹的故事没人给他们听?不必猜,有人管住了闲人的嘴。单这两桩,除了王家没别人了。”
龚鲲点头道:“显见是王家在帮客栈老板了,故此那客栈老板于王家而言定是立了功的。”
吴溪又道:“王大公子从客栈老板处得知,他父亲之死并那夜袭之事保不齐都与韩光脱不了干息,却一头帮衬客栈老板的生意,一头与韩光相谈甚欢。他不疑心韩光是杀父仇人么?”
刘丰道:“既然王大官人已死,大约那差事落到了王大公子头上。韩光身为太原知府,肯对他们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个难得的。若他杀了韩光报仇,朝廷必然会细查。惹下麻烦不,新换来的知府若是个不好相与的,岂不愈发麻烦?为了替他主子卖命,杀父之仇云云也顾不得了。”
龚鲲苦笑道:“却是我失算了。我想着,王家本是市井一霸,依着绿林人的习气,当会将孝义看的极重。王大官人死后,王家几位公子以有心算无心,使人刺杀韩光并非难事。”
贾琮哼道:“他们是假的绿林人好么,后头有个皇子呢。我那日什么来着?不替子报仇的父亲极少,因故不替父报仇的儿子怕是要多些。罢了,这个韩光来日再。”话虽如此,龚鲲依然心里头不痛快,还在盘算着旁的计策。
谁知过了些日子,高家的另一个留在太原的下人又快马赶来了。太原之事竟是风云突变,已用不着龚鲲了。
那一日,客栈外头忽然闯进来几个彪形大汉,不由分拿了老板就走。一时客栈的人议论纷纷,老板的家人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又不敢去报官。又隔了数天那老板才被放回来。因他颇为照看高家的这几位伤者,他们便拿这个当借口前往探望,问他这些日子如何。那店老板连连摇头不肯话。不一会儿忽有消息传来,韩大人昨晚遇刺!全城的大夫如今都赶往知府衙门去了,也不知他究竟是死是活。
因看那客栈老板神色蹊跷,高家的人拐弯抹角的探皆不得结果,便趁有一晚他心神不宁,特买了好酒了将他灌醉了,方听到许多故事。
原来当日抓他的乃是王三公子的人,他们只轻轻几句话便将客栈老板的话吓了出来。
两天后恰是王家众人在堂前议事,二公子三公子忽然压着他并另外几个人塞在厢房候着,个个都吓得半死。惴惴不安的候了许久,忽有人进来喊了其中一个人出去。半日,那人回来了,面如土色。王三公子的人又将客栈老板喊出去,吓得他腿都软了,乃是被人一路拖过去的。
只见那聚义堂上刀光闪闪,王大公子身边虽也跟着几个护卫,显见落了下风;王二公子与王三公子领着一群人满面义愤填膺,指着客栈老板道:“将你前儿的话再一遍。”
客栈老板便老老实实了龚鲲的话。“他,他们家是无辜的,夜袭那晚乃是韩大人与王大官人之争。那位先生一瞧就有学问,神态中有戏里头诸葛孔明的架势,偏他主家不信他的,他烦闷得长吁短叹。横竖我是信他的。”
王三公子又问:“这些话你还告诉过谁?”
他瞧了一眼王大公子。
王大公子道:“不错,我是听过,那又如何?”
王三公子冷冷的道:“我只问你,杀父之仇可报不报。”
王大公子道:“不过是一个帐房先生瞎猜罢了,以讹传讹,哪里做得了数。”
王三公子便命人将客栈老板带下去,又换了另一个人带走。
厢房里的人一个个被带去堂上,大约都是作证的。直至最后一个人回来早已经是下午了。他去的时间极久,众人连饿都忘了,都知道他是最后一个,个个伸长了脖子候他。眼见厢房的门关了,那人喘着气低声道:“火拼了。”
有人忙问:“谁赢了?”
那人道:“二公子并三公子。”
众人齐刷刷松了一口气。虽他们都是被抓来作证的,若大公子胜了,只怕都保不住性命。
那人又道:“杀了好些人。王太太使尽力气以性命相逼都不曾保住大公子,大公子已是死了。”
众人愈发放心了。
“大公子死前曾喊道,他的两个弟弟才是内奸!夜袭那晚死去的那些多是他父亲身边得力的人,那些人都得了王大官人的话、来日必安心辅佐王大公子的。他们俩有心篡了当家权,特特借外人之手除掉他们,还与韩光勾结害死了父亲。三公子冷笑道,罢了,本来还想着,韩光乃一府父母官,要报此仇须得从长计议。大哥既出此言,弟拼了性命不要,也容不得那狗官多活几日了。”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愈发七上八下。他们又关了几日,直至今天早上忽然悉数被放了出来。
那高家的下人听完了顿觉此事要紧,又看几位伤者渐渐都好了些,便商议着要不要先给主家报信。又犹豫了两日,终于听到信儿,韩光大人重伤不治,已经归西了。他便不敢再等,快马往长安而来。
龚鲲听他完静思了半日,向高英道:“烦劳你一件事。”
高英忙:“先生请讲。”
龚鲲道:“从陪咱们一路来的人里头,派个机灵靠谱、容貌寻常的,悄悄在太原府守着,待新的知府到了,看看那门子可还是原先的门子。”
高英愣了:“门子?”
龚鲲点头道:“须得是记得那门子长相的人才行。”
高英糊涂了:“龚先生,要留神那门子作甚。”
龚鲲道:“我倒不疑心旁的,唯有韩光死的太利索了些。他的本事极大,论理不当死得这般快。他是朝廷命官、王家纵然背后有皇子做靠也终归为市井流氓。若王家想要他的性命,委实如王三公子所,当从长计议才行。区区数日便能得手,学生难以置信。”
高英道:“只怕那个王大公子所言不虚,韩光与他两个弟弟素有勾结,因不曾防备,遭了他二人背后黑手也未可知。”
龚鲲漠然道:“连亲生父亲、同母兄长都能算计他们性命的人,韩光会不防备他们?”
高英一怔。
龚鲲道:“除非韩光身边另有暗桩,得了他的信任。我先疑心他那个门子。”
高英想了想:“我竟记不起此人来了。”
龚鲲道:“我却记得极清楚。夜袭那晚咱们往知府衙门去的时候,见此人神采气度皆与众不同,与他白天判若两人。”他微笑道,“人的容貌出众并不稀奇,气度出众者我尤其记得。”
高英又思忖了会子,道:“先生疑心韩光身边那个门子是王家的人。”
龚鲲道:“是王家二公子三公子的人,保不齐他便是两位王公子与韩光勾结的中人。若他不曾暴露,下一任知府来的时候,他依然可以做这个中人。”
高英叹道:“忒麻烦。”
吴溪也叹道:“父子、兄弟这般算来算去的,还不是白白折损了王家自己的人手。”
贾环忽然举起一只手道:“我觉得不必去人查这个。”龚鲲问他何故,他道,“凭那门子是谁的人,并不与咱们相干。何须费这个神?”
贾琮道:“此事咱们既然参合了,难保来日不会有所牵扯,弄的越明白越好。后头的大皇子、八王爷都不是省油的灯。再,我与韩奇大哥这么些年的交情,保不齐这信儿来日还有用呢。”
高英点点头,果然选了人往太原府去了。
眼见贾太君的寿诞快要到了,高府的宾客渐渐多了起来,高英欧成有些忙,荣国府的人便自己玩儿了。
这一日贾琮特往临潼的骊山跑了一趟,是为了抚今追古。众人都以为他追忆的是褒姒或杨玉环,也兴致勃勃跟着一道去。贾琮却是心绪复杂。站在骊山上远眺,思及前世今生,颇为不知今夕何夕。
幺儿瞧了他会子,走过去低声问:“心里头不宁?”
贾琮叹道:“在想两件事,偏都不便告诉人。”
幺儿眉头一挑。
“这骊山脚下,有秦皇陵。”
幺儿怔了怔,问道:“你想挖?”
贾琮摇头:“我不想挖,也不想后人挖。”虽然我知道百年后就开挖了。
幺儿摇摇头:“有本事管自己就不错了,还管后人作甚。”
“另一件事……当真没法。”贾琮不禁揉了揉额头。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且不论是非曲直,张少帅被囚禁一世总是令人遗憾的。然而那件事能够发生,究其根本还是那时候我国太弱了、致外族入侵而无力自保。初来这个时空的时候他曾想着,既穿越一回,首要的便是趁着如今日本国力尚微灭了他们。如今他渐渐想明白了。那只是治标,强国才是治本。不然,纵没有日本,谁知道有没有旁的外族?八国联军哪一个是好相与的。而我大□□幅员辽阔、人才济济,竟能落得被那般欺辱,还是因为内耗过多——王家便是个极典型的例子。他不禁苦笑。果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偷懒是偷不成了。
他慢慢的伸了一个懒腰,望着幺儿笑道:“趁年轻,做些事业吧,总不能白来这个世界一趟。”
第一百二十三章
直至贾太君寿诞前三日高历方从平安州赶了回来。贾太君自然欢喜,拉着他唠叨了老半日。高英贾琮等人都在旁作陪。
高华看贾琮目中一片羡慕,笑道:“瞧琮儿那眼神儿,莫非是妒忌我爹得祖母的喜欢么?”
贾琮抿了抿嘴:“嗯,替我爹妒忌。”见贾太君面色一暗,忙又,“我老子有时也唠叨我两句,听的时候颇为嫌弃,这会子倒是有些想念。”
贾太君瞧了瞧他,叹道:“赦儿也是个苦命的孩子。”遂摆手不言。
到了大寿的正日子,高家里里外外都是人,贾琮等人帮不上忙,自然是安安分分不添麻烦为是。一时长安知府陈大人亲来贺寿,高历高英等人亲自陪同在书房坐着。又有人将外头送来的精细之物捧了请贾太君过目,她只瞧了几件便懒得再瞧了。丁氏知道她心里喜欢荣国府的那几样,特都摆了出来。
至开了席,贾琮贾环因是贾太君娘家的人,席位颇上,左近皆为长安显贵子弟,他两个孩子坐着甚是惹眼。不多时便有人向高华探他二人是谁,高华直言乃是京中荣国府来的两位表弟,胖的那个叫贾琮,不算胖的那个叫贾环。
有人乃指着贾琮道:“莫非就是‘丈夫一啸安天下,破敌收边赖我曹’的贾琮么?我得了京里的信儿,此子只得九岁,正月的时候有一诗送予南安世子,如今已名动京师了。”
高英在旁眉头一动,摆手道:“不过是个孩子写了首诗罢了,名动京师若这般容易,京师大约每日能动好几回。”
又有一个道:“我也收到京里的消息,这个贾三爷仿佛是颇得贵人器重的。”
高英远远瞥了贾琮一眼,笑道:“再器重也不过是个孩子,诺,吃的倒是爽快。”
众人抬目望去,果然见贾家哥俩吃的欢腾快活,又觉得不过是寻常的孩子。
偏该来的事儿总能来,酒过三巡,有位十四五岁的少年借着酒劲儿踉跄到他们哥俩案前,瞧着他们道:“你们谁是贾琮?”
贾琮才要话,贾环直接指道:“他!”
贾琮瞪了他一眼,假笑道:“这位哥哥有事么?”
那少年道:“听闻你写诗极好,不如让我们开开眼可好?”
贾琮道:“不好。”
这会子众人都往这边瞧过来,一片八卦的目光快要冲上云霄了,闻言齐刷刷愣了。
贾琮道:“你开眼就开眼么?你给钱么?”
那少年哼道:“莫非是徒有虚名、压根儿写不出来?送南安世子的那首乃是寻人代笔的?”
贾琮摆手道:“激将法委实是个不错的计策,我祖父曾跟鞑子玩过好几回。只是身为孙儿,我纵学不会使用此计,又岂能上当?哥儿,我劝你省些力气。送霍世子那首也是我心情好自己想写才写的。我不高兴的时候谁也别想迫我写诗。”
那少年没料到他会有此一言,登时愣了。
贾琮又道:“再我也不认识你。井水不犯河水,平白无故的惹我作甚?”
那少年便忍不住扭头往席上一处望去。众人顺着他的眼神瞧过去,却见一位年长些的少年有几分尴尬。
贾环终于冒出一句来:“我就知道是有人撺掇的。”
贾琮大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贾环道:“这位哥长得又傻、出来的话又傻,哪儿像个有心思寻咱们不自在的人?”
众人不禁哈哈大笑。
那少年急了,指着他二人一时不出话来。
高英这会子已走了过来,向那少年道:“陈二爷,不知我这两位表弟可有得罪之处么?”
那陈二爷恼道:“不过听了贾琮的大名、想烦他作首诗验看可与名声相符罢了,他二人竟这般无礼!”
贾琮哼道:“你笨你还不服气。哥们,我九岁、才九岁!你少大我五六岁,挑衅一个孩子,不论我能不能写诗都是你丢脸好么。再有,你是谁啊我认识你吗,就要写诗给你看?没错啊我们哥俩是有些无礼,是你先无礼的好么?你都对我们无礼了我们凭什么对你有礼?”
高英忍着笑向问他:“陈二爷从何处听琮表弟会写诗的?”着扭头向席上瞧了一眼。
方才那位年长些的少年坐不住了,也走过来向高英贾琮贾环作了个团揖:“学生柳骞,乃是陈兄弟的表兄。”
高英正要话,贾琮抢道:“就是你撺掇你表弟来挑衅我的么?”
那柳骞一噎,强笑道:“我听闻了贾三爷的大名,与表弟闲谈几句,不想他竟是多饮了几杯,唐突了。”
贾环望着那个陈二爷道:“听见了没?你这位表兄拿你当枪使、遇见事儿他便推脱了。故此今儿这番闹剧便是你不明事理、酒后无礼,他半分不是都没有。哎哎,人家不过是随口闲谈了几句,不想你竟然妒火中烧、无故挑衅荣国府、还连高家老太君的寿宴一并搅了。他呢左不过是没拉住你犯傻罢了。陈二爷,等着回家挨罚吧。”
见陈二爷脸色极难看,柳骞忙:“一场误会罢了,都是学生的不是。学生方才言辞大约不甚妥当,惹得表弟误会了。我家表弟也是个高才之人,故此有心以诗会友,绝无挑衅之意。”
贾环毫不客气的翻了个大白眼子,贾琮朝他笑道:“环哥哥你这个狂生!”
那柳骞接着:“学生也是京中理国公府上的一支,因祖父曾在长安为官,迁居至此。”
贾琮眨了眨眼:“哦,柳彪那老头儿是你亲戚么?”
柳骞忙笑道:“学生祖父便是他老人家的从弟。”
贾环又大声嘟囔:“好远的亲戚……”
众人忍不住又笑了。
那柳骞面上纹丝不动,笑道:“委实远了些。”
贾环扭头看着陈二爷道:“此人比你沉稳太多,又比你聪明,还对你没安好心。奉劝一句,离他远些吧。”
那柳骞脸上终于挂不住了,拱手道:“贾三爷,不过是个误会,何须这般挑拨我兄弟情分。”
贾环不理他,又向陈二爷道:“而且他脸皮极厚,当着这许多人的面也有本事硬将黑的成白的。”
见他还想废话,贾琮抢先问高英:“这位陈二爷是何人?可要紧么?若是要紧的人我便帮他出个头,若不要紧便罢了。”
哪有这么话的?高英一时都窘了,半日才:“今日来的都是要紧的客人,陈二爷乃是长安知府陈大人之子。”
贾琮“哦”了一声,道:“那就是颇为要紧了?”乃笑向陈二爷道:“陈二哥,你这位表兄方才是怎么的,你可还记得?不如一字一句的出来我们大伙儿听听?俗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究竟是他有意利用你天真烂漫撺掇你莽撞行事好出丑给这许多人瞧、还是你因饮酒过量迷糊了误会了,交由大伙儿来断,如何?”
柳骞忙:“不过是几句顽笑话,何必当真?”
贾琮道:“好汉子敢作敢当。你既然敢拿他当花枪耍着玩儿、偏他还不是个不要紧的人物,就当算到万一失了手戳到自己的脚、你自己可能担当得起。”
人群中有人鼓起掌来:“好爽利!我还从不曾见到这般爽利之人。”只见又一位少年走了出来,向贾琮拱手道,“贾三爷名不虚传,在下朱桐,可愿意交个朋友?”着拿眼睛瞄了贾琮一眼。
贾琮见他气度比旁人高出一节来,也拱了拱手:“岂敢,承蒙朱兄看得起。”
那朱桐便道:“今日乃是高家老太君寿诞,大伙儿都是来贺寿的,何须事事计较?不如看愚兄个面子,暂且撂开手,如何?”
贾琮闻言只得道:“既这么着,就看朱兄一个面子吧。横竖这位陈二爷也大约明白了,纵然他这会子还不明白,回去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给他父亲或先生听、由他父亲先生来教导一番,总也能明白的。咱们就不用费大伙儿的神了。”
朱桐闻言啼笑皆非,摇了摇头。
那陈二爷听了这么半日,又看了看众人的脸色,也明白了,乃黑着一张脸默默朝贾琮贾环作了个揖,抿着嘴回席上去了。那柳骞实在呆不下去,长叹一声,又看了朱桐一眼,告辞先走了。
贾环捅了捅贾琮:“那个姓柳的和姓朱的仿佛有勾搭。”
贾琮哼道:“方才姓朱的朝我使眼色呢,我且等着他什么。”又坐了会子,假意尿遁到外头去了。
果然,不一会儿朱桐便跟了出来,又向他作了个长揖:“方才得罪了。”
贾琮撇嘴道:“看在我无辜躺枪的份上,给个交代吧。”
朱桐苦笑道:“我与柳兄并陈家大爷三人乃是同窗好友。”
贾琮眉头动了动:“故此今儿算计陈二爷当众来寻我们的不是,乃是为了他哥哥?亲生的么?是不是一个娘?”
朱桐惊道:“贾三爷如此聪慧!”
贾琮道:“算什么聪慧啊,哥哥联合表兄同窗一道修理弟弟,显见不是一个娘生的嘛。”
朱桐叹道:“他实在苦。”
原来陈大爷之母乃是陈大人结发之妻,因为去的早,陈大人又续娶了如今的这位太太,生下陈二爷。后娘对前任的儿子岂有真心好的?偏他还占着嫡长子的名分。故此想法设法刁难陈大爷、离间他与陈大人的情分。因她的挑唆,如今陈大人与陈大爷父子之间已经冷若冰霜了,倒是视陈二爷如眼珠子。柳骞为了帮朋友,才给陈二爷下套、想败坏他在陈大人跟前的印象。
贾琮闻言愣了会子,啼笑皆非道:“你们三个男的女的?”
朱桐一愣:“自然是男的。”
“怎么男人用的招数跟女人一样?”贾琮讽刺道,“将对手拉下水这种法子,乃是不许念书不得为官不可自谋生计的女子迫于无奈而为之,因为她们没法子自己往上走,唯有将对手拉下来了。男人应当是堂堂正正跑到对手前头去才是。那陈太太玩离间你们也玩?陈大爷就不能好生念书、写出好文章来?他若早早进学,世人皆望子成龙,陈大人岂能不高兴?再,亲生父子之间居然能被旁人离间,不用问,这爷俩都是不干不脆、死要面子的人。”
他的去极快,偏朱桐一句句都听得分明,忙拱手道:“听闻贾三爷天资绝慧,还请指教。”
贾琮道:“有什么好指教的,猜都猜的出来。他们肯定是你半句、我半句,每个半句都是暗示而非明言,碍着面子所有的话都遮遮掩掩的不肯透。然后你猜你的、我猜我的,最后猜的南辕北辙。就像方才,那个柳骞话含含糊糊的,我让陈二爷将他挑唆的话一字一句都细细出来给大伙儿听,你们就不敢了吧?因为大伙儿不是陈二爷那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一听都听得出来是怎么回事。”
朱桐一时语塞。
“亲生的爷俩,还暗示个什么劲儿,有什么不能当面掰开来揉碎了的,谁还怕在老子跟前没面子不成。”
好半日,朱桐吸了口气,点头道:“保不齐这也是个法子。”
贾琮又道:“好了,算你给了个解释。就此别过、江湖不见。”乃撤身往里走。
朱桐愣了愣,忙赶上前拱手道:“今儿委实是我们的不是,再向贾三个赔个礼。”
贾琮摆手道:“不必,你方才已经赔礼了。只是你们平白的拿我做筏子,显见是无意交我这个朋友的,我也不缺朋友。就这样吧,我还得去写诗呢。”
朱桐本欲再赔不是,闻言笑道:“贾三爷要写诗么?”
贾琮哼道:“又不是写不出来!你们都那么闹了,我若不写多丢人。若只丢我自己的人还罢了,只恐连贾家高家的人一并丢了,我老子非骂死我不可。”
遂不再搭理他,撤身到外头寻了处笔墨一挥而就。那朱桐一路跟着他想看,贾琮偏拿身子挡着不给他偷窥。写完了将那诗稿拿在手里,一眼都没瞧那朱桐,光明正大走到陈二爷跟前递给他:“诺!”
陈二爷还在生闷气,听见旁人提醒方抬起头来,眼见贾琮一步步趾高气昂的走过来,递了张纸给他,不由得伸手去接。
见四周的人都看了过来,贾琮故意撇嘴大声道:“诗,刚才写的。横竖你都已挑衅了,不论是不是受人撺掇的,我都不能不写啊,不然岂非让我姑祖母没面子?写的是外头那多宝格上的翠玉蟾蜍。”乃假意撅着嘴气嘟嘟的转身回自己席上去了。
贾环见贾琮回来了,问道:“怎么回事?”
贾琮哼道:“了一出八卦戏文。那戏文虽是真的,实则是不知道哪路神仙想试探我。”
贾环笑道:“那你还写诗。”
贾琮哼道:“试探呗,谁怕他们试探。我今儿特写了一首极好的吓唬他们。”
贾环叹道:“罢了,瞧这架势回京后怕是再没的消停日子过了。连带拖累我与幺儿哥哥一并没的消停,都是你忍不住写什么破诗!”
贾琮笑嘻嘻揽住他的肩膀道:“哥们,认命吧,咱们哥仨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跑不了你蹦不了我也跳不了他!”
另一头,陈二爷摊开那诗稿一看,上头写着: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不由得惊赞:“好气魄!”
那朱桐一路跟着过来,在他身边看见了,也大惊,不禁连连点头:“今儿此事做的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