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A+A-

    明明有更合适去的地方,但是姜琰拒绝了,那明她不愿意离开卫凌,这已经不是卫凌对贾缙造成威胁的事情了,而是,他们彼此之间两情相悦,贾缙做什么都不过是无用功。

    两个人告辞离开都督府。

    走在路上,贾缙有点沉默,夏怀真安慰道:“其实姜姑娘真没那么好,我给你介绍几个真正的大家闺秀……”

    “你不用拐弯抹角的,”贾缙闷声道,“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他是没有夏怀真敏锐,但刚才那一幕,他也瞧见了,那两个人十分亲密,他在姜琰脸上看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神情,那是深深的依恋,至于卫凌,当初从他手里把姜琰抢过去扶着,他就应该弄明白了。

    看来卫凌教导姜琰这些年,他们早已经生出了感情,自己认识姜琰太晚了,也不曾有相处的时间,又如何赢得了?

    “你明白就好,男人拿得起放得下,”夏怀真揽住他肩膀,“走,我请你喝酒去!”

    “喝什么酒,喝完又能如何?”贾缙恼道,“喝醉了,只会被父亲痛!”

    夏怀真哈哈笑起来:“那你想做甚?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陪着你。”

    少年的目光十分真挚,想到这些年自己是如何长大的,贾缙心想,他虽然不能娶到姜琰,但他又不是一无所有,他还有好朋友呢,他也有自己的心愿要去实现,他要做个英武的将军,光宗耀祖!

    “我去练功,练箭法!”

    “哦,那我就不陪你了。”

    “刚才不是什么都陪着我吗?你别怕,我不会把你当活靶子的,至多在你的头上放个靶心。”

    听到这话,夏怀真一溜烟的跑了。

    贾缙在后面追赶而去。

    年少的忧愁有时候不过是像流水,过得阵子,哗哗得就过去了。

    元庆三年,程永积土官在滇州作乱,滇州原是元国辖下领土,元国皇帝给予了程永积很大的权利,后来元国与燕国交战,更是难以分心去管滇州,程永积招兵买马,俨然是一方土皇帝,直到元国灭亡,萧耀建立大齐。

    作威作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程永积趁着萧耀还在休养生息,并没有扩张兵力的情况下,突然在滇州zaofan,派遣苗兵进攻附近的屯堡与城镇。

    消息传来,萧耀极为震怒,立刻派遣卫凌,陈尧等人领兵十万前往滇州讨伐。

    得知这个消息,姜琰怎么坐得住,她当初考武状元便是为上沙场,做一个女将军,这程永积放着平安日子不过,挑起争端,再次陷百姓于水火,姜琰当然要去阻止,出一份力。

    “我要去见皇上,”姜琰跟卫凌道,“我也要去仗。”

    上次卫凌已经明白她的心思,姑娘希望能经常见到他,跟以前一样,所以连卫所也不去了,不过这次想去征战,却是跟她的志向有关。卫凌也很支持:“你所学已经足够,是应该去历练一番了,我同你一起去面见皇上。”

    姜琰十分欢喜,连声道好。

    文德殿里,听这两个人求见,萧耀一猜就晓得是为何事,让荣起把姜琬请了过来。

    “阿琰入宫,想必你了解她要做什么。”

    程永积这事儿姜琬清楚,在史书上也有描述,那次仗萧耀是去亲征的,他天性里流着好战的血脉,不仅这次,后来攻孟族,也去亲征过一次,但这回他并没有,姜琬晓得那是因为萧耀心里有她了,有两个孩子,他不舍得离开他们。

    她笑一笑,依在男人身边:“你就让阿琰去罢。”

    萧耀讶然:“你不怕她受伤?”

    “怕又如何?”姜琬对这妹妹实在是太了解了,“她长大了,而且也有这份决心,我不能阻止她去实现,不然她会气恼我这个姐姐的。”

    更重要的是,她知道这场战役大齐必胜。

    萧耀量她一眼:“既然你愿意成全,我便任命她为副将。”

    “好,多谢皇上。”姜琬在他脸上亲了亲。

    有姜琬这番话,卫凌跟姜琰两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就争取到了姜琰出征的机会,姑娘欣喜若狂,从宫里出来,掩饰不住的激动:“我现在就回去准备!”

    “记得明日辰时准时来奉天门。”卫凌叮嘱。

    “嗯!”姜琰点头。

    她欢欢喜喜回到家里,然而柳氏听到这消息,却是嚎啕大哭,还是姜保真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反过来劝慰柳氏,妻子才渐渐安静。

    “有国公爷在,想必很快就能凯旋归来的,”姜保真拍拍柳氏的后背,“瞧瞧阿琰,她早已经是个女官了,不再是孩儿,她还是武状元呢,我们不必再为她担心,”吩咐厨房,“多准备几个菜,我们给阿琰饯行。”

    柳氏睁着泪眼看向女儿。

    她仍然穿着官服,五官明丽,身姿挺拔,一举一动都透着英气,哪里还是那个的,一天到晚胡八道,在院子里耍弄着银枪的姑娘。

    她长大了,她要去做女将军了!

    柳氏长叹口气,拉住姜琰的手:“阿琰,你一定要心,不要受伤!”

    “娘,我会注意的。”姜琰微微一笑。

    第二日,一家子送她出门,姜琰拉拉弟弟的手:“阿良,要听爹爹娘的话,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阿良三岁了,奶声奶气道:“二姐,我等你。”

    姜琰最后看一眼家人,翻身上马,入了宫又去与姜琬道别。

    妹妹要出征,姜琬使人专门做了一套铠甲送给她,叮嘱几句,两个人依依惜别。

    姜琰随后便来到了奉天门。

    胯下的马此时早已经长成了高大的骏马,姜琰穿着淡金色的软甲,头戴束发银冠,手里提着银枪,威风凛凛。不过在卫凌看来,她仍是当年的那个姑娘,在月色下,拿着一根木棒挥舞,她坚毅的性格永不会变。

    他朝她一笑,询问道:“令堂还好吗?”

    “哭得稀里哗啦的,幸好有爹爹才劝住,不过今日娘已经好多了。”姜琰拉着缰绳,“我答应他们,我会很快归家,”转头看向卫凌,“卫大哥,你觉得这场战难吗?我听这程永积野心勃勃,私自组建了兵马,那苗兵就是其中一支。”

    “是,不过再难也不会难过当年的元国,等我们路上再行商议。”

    号角鸣响,鼓声雷雷。

    萧耀亲自登上城楼为他们饯行。

    姜琰骑在马上,听着将士们的高呼声,浑身满溢着激动,兴奋,并没有丝毫的害怕,惊恐,初生牛犊不怕虎,她的人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征战。

    马蹄声踏踏,她随着那一队兵马缓缓行出了京城。

    …………

    春飞草长,阳光温暖,这是一个美好的时节。

    只不过谁也无心欣赏,将士们忙于赶路,疲惫不堪,今日难得的驻扎此地,得以休息,姜琰给马儿在河边清洗了下,拴着由它吃草,自己则去了卫凌的营帐。

    几位将军在看舆图,见到姜琰,面上都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容。

    一路上,姜琰没少见到,她心里清楚,这些人是不信任她,因为有些心直口快的兵士甚至直言,姜琰是因为皇后娘娘的关系才会被派出来的,也不过是个摆设。她不当一回事儿,站在旁边听。

    很快就要到滇州了,卫凌在讲解形势:“程永积已经夺了两座城池,并没有停止的势头,他应该是想拿下楚州,”手指沿着舆图走,“走这一条路,直逼云州。”

    “云州原是元国的都城,他这是想反我们大齐,复元不成?”陈尧挑眉道,“我之前听到一点传闻,有元国余孽似乎逃到了程永积那里。”

    “他总要有个名头zaofan,不管有没有元国余孽,着这旗号,他兴许能多得到些援手。”卫凌目光掠过几位将军,“等到滇州附近,你们各领一批兵马从三个方向往滇州进攻,陈将军,你台山关,陆将军,你从栏山那一带进,直攻马城,”他一连分派了五个将军,最后看向了姜琰,“姜副将……”

    冷不丁听到她的名字,姜琰整个人一震,高声道:“是。”

    看她差点跳起来,众人都忍不住笑,卫凌也莞尔,顿一顿道:“你随陈将军去台山关。”

    姜琰一愣,想问为何,但军令不可违,而今卫凌是总指挥,她并无经验当然只能听从,连忙便应了下来。

    陈尧瞄一眼姜琰,轻咳声,没话。

    众人陆续走出军营。

    姜琰留了下来,奇怪的问卫凌:“你怎么让我跟着陈将军?那你呢,你哪里?”

    “我直接攻滇州。”卫凌道,“主要是为牵制程永积的兵力,你去台山关,更容易立功,陈尧应该会让你领兵试试的。”

    陈尧是聪明人,已经明白卫凌的意思。

    原来是为了让她发挥,姜琰心头一暖,卫凌从来都很为她着想,可是这样一来,她就不能跟他并肩作战了。

    自从在一个衙门之后,卫凌同她几乎天天见面,她越来越习惯这种亲近,以至于连卫所都不想去,因知道,只要有卫凌在,她就能学到东西,那些地方反而显得不重要了。他应该也清楚,那日便没有让她去卫所。

    见姑娘垂着头,卫凌道:“不想立功吗?”

    “立功其实不重要,只要能败程永积就可以。”

    卫凌看着她:“但是我希望你能立功,而且这样磨练之后,你才会真正的知道什么叫仗,不是只凭着书里描述,或者是我的指点,你应该要独立思考怎么去领兵作战。”

    姜琰想了一下,很有道理。

    “那你会不会……”

    “怕我出事?”卫凌挑眉。

    “嗯!”她想过,假使自己在卫凌的身边,也许他有用得着自己的时候,那她又可以顺便报恩了。

    卫凌正色道:“不要考虑这些,假使我也时时刻刻担心你,那我们还怎么仗呢?”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有些东西便是要抛之脑后的,“你要学着相信我,相信自己,我也会相信你,在这场战役中终能得到收获。”

    这番话叫姜琰一愣,但细想却又觉得回味,她马上变回了原先那个一往无前的姑娘:“好,我会跟陈将军一起下台山关的!”

    卫凌莞尔。

    “我去看兵书,”姜琰道,“现在离休息还早。”

    卫凌点头。

    只见她提着枪的背影,他叫住她道:“你这枪现在好像轻了一点,也短了,那是你十一岁的时候我送你的吧,你现在都十七了。”

    六年的时光,转瞬即过。

    姜琰手紧了紧,想到姐姐要给她换一把。

    “等回京,我送你一杆新的罢。”他道,“会比这个更好看,更合适你。”

    男人温和的声音传入耳朵,她低声道好,快步走了出去。

    行到营帐外,才觉脸颊有点发红,原来不是舍不得这杆旧枪,只是舍不得卫凌送给她的,他一送新的,她只有欢喜。

    姜琰脸颊更热了,只是很快就把这念头甩了出去,她马上就要去仗了!

    三日后,他们的兵马到了滇州附近,依据卫凌的命令,各自领着兵马分散成了六路。

    没有多余的话,姜琰向卫凌告别,跟随陈尧往台山关而去。

    此关对于滇州来,乃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故而卫凌会派遣陈尧,因陈尧经验老道,有勇有谋,乃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姜琰能在他手下,也让他放心。

    四万兵马停在远处的山坡上,陈尧观察了一阵,向敌方发出通牒,命他们投降,然而敌军仗着台山关的地势,充耳不闻,陈尧随即发动进攻。可惜台山关雄踞于山腰,左靠黄河,右邻高山,易守难攻,便是陈尧也无从下手,几日来折损数千兵马。

    “是否再派人仔细探查下?”姜琰同陈尧道,“强行冲关,也许我们凭着将士勇猛,或许勉强拿下,那这样一来,伤亡未免太过惨重了,我看这座山雄峻磅礴,周围又有山林,地形颇是复杂,也许会有别的转机,有利于我们。”

    难怪卫凌对这姑娘颇是看重,看来还真有几分本事,陈尧道:“我已经派人去探查了,我观这山形,也许北面容易突破。”

    真厉害,比自己先想到,姜琰暗道,能当上将军果然都不是一般的人物。

    派去的斥候过得一日方才回来,同陈尧禀告:“台山关北面有一条谷道可以通往关口的背后,因为十分隐秘,守军不过二十人!”

    “好!”陈尧大喜,回头看一眼姜琰,“你领五千人去偷袭台山关。”

    姜琰大惊。

    “怎么,不敢吗?”

    “不,我去!”姜琰抱拳道,“卑职绝不辱命!”

    听闻是姜琰带兵,底下一干兵士差点炸窝,幸好陈尧还派了一名李参军陪同,但饶是如此,这些人仍是不满,姜琰见状,领兵前骑上马背,横着长枪高声道:“军令如山,而今陈将军既然派我领兵,你们就该听我的命令,违令者,即刻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