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华夏为何造不出顶尖的汽车发动机

A+A-

    “当真?”

    “当真,这个事情其实我做不了主,不过对方了,你肯加到0万美金,他甚至能把伏尔加汽车的全套设计图纸弄给你。”别列佐夫斯基。

    “哦?”楚阳闻言心中一动。

    5万美金就敢将伏尔加汽车的全套图纸卖掉,这简直是贱卖啊。不过想想也正常,传闻俄罗斯的某些当局**起来,航母都能当白菜卖,与之相比,5万美金将伏尔加汽车的全套图纸卖掉又算什么?巫见大巫罢了。

    实话,楚阳想要的其实只是技术人员,至于伏尔加汽车的图纸倒是可有可无,因为楚阳心中就有不少图纸。

    应该,在后世,但凡对华夏汽车有点研究的,谁心中没有几个图纸呢?

    比如发动技术,什么四冲程、二冲程、双涡管涡轮增压、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国内随便一个大神都能把这些顶尖的发动设计图纸设计出来,原理也能得头头是道。

    然而那又如何呢?顶尖的汽车发动造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

    几十年过去,国内的汽车发动技术还是一坨屎,跟国外的差距明显。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材料,现代汽车发动有铸铁跟铝制发动两种。

    发动的缸体以及其他一些部件都是经过金属浇铸而成的,而金属浇铸过程中难点在于减少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假若控制不好,在发动长时间运转过程中,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减少。

    这方面对材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然而高质量的金属浇铸件原材料咱们国内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差,不是研发不出来,就是与国外存在不的差距。

    迫不得已,这些原材料大多只能依靠进口,然而进口的原材料就是最先进的吗?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就连压铸模具和压铸之类,别人都要垄断,怎么可能把最先进的原材料卖给你。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哪怕用的是进口的原材料,国内造出来的汽车发动依然只能算一般。

    其次是精工设备和工艺。

    发动加工件对材料的处理、加工的尺寸精度、圆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之类的要求非常严格,国产顶尖发动造不出,就与这方面的问题有关。

    虽然国内也有像济南二床,北一床这种大型国企,但加工精密上很难达到发动的要求。

    越精密的精工设备越稀缺,只能依赖进口。一旦涉及到核心命脉方面,谁也不傻,不可能将最先进的器卖给你,这不是钱多钱少能解决的。

    至于工艺,不可否认,咱们国内的工艺技术的确发展够快,但还不足以弥补与西方国家多年的差距。

    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可能在大方向上我们都能抓准,但在细节问题就差上不少。而发动对工艺的要求很高,有些零件需要特定的器进行安装,甚至螺丝的安装顺序,拧紧的力道都需要经验和仪器等等。

    这方面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差一毫米都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典型例子就是一辆国外进口的汽车来到国内,发动一旦被拆开,很多技术人员都组装不好,就算能组装起来,和之前相比也是差之千里。

    当然,其实上面那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和回报率过慢,国内的汽车企业不肯投入太多的成本和精力。

    试想一下,就连火箭和航空发动技术华夏都可以研发出来,与之相比,汽车发动又算得了什么呢?想造肯定能造出来的。问题在于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本以及时间投入。

    汽车发动的研发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测试以及校正。

    一整套的流程走完,花费的时间以及需要投入的成本无疑是巨大,还不一定能够产生利润。因为这玩意可不是研发出成果就行的,想用来盈利,还得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

    再一个,咱们国产汽车还必须尊重一个无法抗拒的事实,那就是国产汽车起步非常晚。因为起步晚,所以汽车发动的加工技术和研发技术,与国外相比,根本没有任何优势。

    哪怕依照葫芦画瓢模仿国外设计,或者在别人的基础上研发自己的发动,研发出来的成果都不能保证比别人的先进。

    走出来的路子很可能都是别人走过的,既然如此,又有几家企业愿意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去研发新的发动呢?

    汽车发动技术毕竟跟火箭飞之类的不一样,后者是战略装备,事关国家安全,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必须得研究出来。

    而前者虽然也属于民族工业,虽然也重要,但还远不到战略必需品的地步。

    既然如此,只见投入、而且很可能是无底洞的投入,而不见产出的买卖,谁肯做呢?

    与其研发新发动,还不如进口国外,除去成本还可能迅速的赚取高额利润。毕竟,企业是用来赚钱的,不是吗?

    大多数华夏汽车企业奉行的是“拿来主义”,而不肯投入过多的成本在研发之上,这是国内之所以造不出顶级汽车发动的首要原因。

    而“拿来主义”又牵扯出一个问题,技术封锁。任何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立足之本,等同于非卖品的存在,是买不到,换不来的。

    前世,华夏不是还寄希望于所谓的“市场换技术”吗?政府允许外资入华修建汽车合资工厂,换取技术。结果呢,结果是合资厂办起来了,什么上汽、一汽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的同时,国内的发动技术依然是一坨屎。

    咱们太科技的价值了。德国的五个支柱产业都与汽车有关,汽车产业早已成为了德国的立国之本,谈何“换”?

    所以,指望通过所谓的市场换技术,或者直接买技术是不现实的。想要获得汽车发动的核心技术只有靠自己研发,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