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竹露
知道熙玉公主的人不少,但见过她的人不多。
赵语熙的身世,认真要起来,一天都不完,简要的来就两个字,坎坷。
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她很聪慧,也乖顺听话,她的父亲赵焘对这个女儿还算喜欢,还许她念书。她会背整本的诗经,看过了厚厚的《汉赋集》,那时她也不过才五岁,前朝厉帝赵栾服丹而亡,末帝赵粼登基,这个皇帝只有八岁。紧接着叛臣作乱,末帝被轮番挟持,前朝宗室中人死了一多半,逃了一半。
赵语熙的父亲赵焘就逃了。
他只带走了两个儿子,其他人全扔下了。被扔下的人里头,有给他生儿育女的侍妾,有他的亲生女儿。当时赵焘的长子已经娶妻,这个妻子也已经有孕。
但是在赵焘看来,这些人都可有可无,只要自己活着,儿子也活着,那么女人和孩子以后还会再有的,要多少有多少,现在被抛下的这些人一点都不可惜。
他们逃出京城的那天夜里,郡王府就被洗劫了。
赵语熙能逃出一条命,是因为天黑前她的奶娘就把她抱出了王府,回了自己家,才躲过了这一劫。
人的际遇真的难以预测。
她还曾经以为自己会隐姓埋名活下去。她还听到过奶娘与丈夫话,想将来她长大了,可以嫁给奶娘两个儿子中的一个。
后来她身份被人揭破,她以为会被新朝的皇帝杀死。
没想到她成了公主,重新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现在还以公主的身份风光出嫁。
锦绣缀金丝珍珠缨络的盖头被揭开了。
陡然去了一层重负,赵语熙抬起头,看了一眼面前的人。
这还是这对新婚夫妻头一次离得这样近,面对面。
这世上许多夫妻也都是这样的,很多人成亲前都不知道对方高矮胖瘦,只等揭盖头时才见分晓。
二公主见过鲁威宁,不过那是远远看了一眼,当时她在殿阁内,鲁威宁离着她至少也有几十步。
她只记得他是个高个子,肩膀很宽。
这一眼才把他看清楚。
鲁威宁眉毛又黑又浓,长得特别密,看得出来大概是为着成亲才新修过,高鼻梁,脸庞生得棱角分明——就是黑。
赵语熙在轿子里的时候就隐约听到有人驸马生得太黑,现在看来这话果然不假,扔煤堆里八成就找不着了。
这一眼看得鲁威宁直接傻了。
他就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看着熙玉公主,眼都不会眨了。
鲁夫人见过熙玉公主,还跟儿子,熙玉公主是个难得的美人儿。
鲁威宁没怎么信。
主要是鲁夫人这人吧,看谁都是美人儿。再亲事定都定了,就算熙玉公主相貌平平,甚至貌若无盐,他不都得照娶?
反正娶谁不是娶?用他那一帮子兄弟们喝酒时的荤话来,关了灯还不都不是一样。
鲁威宁也不是不知道他们在背后笑话自己。
别人娶个丑女也不怕,可以纳美妾。可是鲁威宁这做了驸马,不管公主长成什么样儿,他这辈子别想纳妾了。
一直到刚才揭盖头的时候,他心里都有一种“老子豁出去了爱咋咋地”的无所谓。
可等他看到熙玉公主的面容时,他脑子里乱纷纷挤满的了的念头一下子全被清空了。
他其实根本没有看清她的模样,就只注意到了那双眼睛。
挤着看热闹的人纷纷鼓噪笑起来,显然新郎这傻头傻脑的样子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乐子,往后起码能凭这个乐呵好一阵子。
一旁松香给于尚宫使个眼色,喜娘利索的过来安排鲁驸马也在喜床上坐下,接着就是撒帐,掸尘,一时间屋里的人走马灯似的转起来,就把刚才那一段笑话给岔过去了。
驸马这模样……
松香心里有点替公主难过。
自家公主美玉一样的品貌,就配了这么个看起来心眼儿不大够用的憨人?真是一朵鲜花……
唉,公主又如何呢,婚嫁之事照样不能自己作主。
驸马又在瞅公主了,眼都是直的。
松香一面隐约骄傲——公主相貌就是美,不怪他看直眼,一面又难受,公主这以后的日子,能好过吗?
外头喜宴已开,驸马也被拉出去待客敬酒了。终于撵出去这一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闲人,松香赶紧让人掩门,一面赶紧过来搀扶公主。
“我让人去抬水了,公主先把这凤冠吉服卸下来吧,也好能靠一会儿歇歇。”
赵语熙这会儿出声的力气都没了,松香她们服侍惯的了,先是心翼翼的把沉重的凤冠取下装进匣子里,再一层一层把赵语熙从吉服里“剥”出来。
热水也已经抬过来了,赵语熙摆摆手,轻声:“不洗了。”
今天实在太累了,感觉从来没有这么累过,要是再洗热水浴,她怕自己直接就会化在水里,醒不过来了。
不洗也有不洗的办法。
脸上的妆用玉颜膏敷上,然后用湿布把膏脂拭净,厚重的脂粉眉黛就被擦得干干净净的了。再散了发髻,寻出一个细绫面子的软枕来给她靠着,丝被一盖,便有两个人过来跪在榻前捶腿。
松香还见缝插针给赵语熙喂了一盏温水。
真难为公主,这大半天可折腾得不轻。
放下了帐子,外面已经扫干净,熏炉里投进一块竹露香,盖上盖,袅袅烟气从细孔中升腾弥漫开来。
“松香姐姐也坐下歇一歇,茶沏好,姐姐喝一碗解解渴。”
松香哪有歇的功夫。
但是渴是真渴了。
这大半天的功夫,伺候公主,安排点,她也一口水没喝呢。不提不觉得,一提起来,顿时觉得唇焦舌燥。
“给我倒一碗。”
是一碗,可是松香喝了两碗还不觉得解渴。
外面有人来回话,厨房给公主单做了饭,是不是现在送进来。
松香问:“都做了什么?”
“因为觉得公主今天一定劳累,没敢做什么油腻荤腥,厨房的人,做的都是精致菜,配了四样细粥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