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A+A-

    叶家村

    距离村中心稍远的一座青砖大院一反往日的冷清, 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凡。

    乡亲们的淳朴脸上皆是笑容,积极热情的忙着手中事,不时听到一声声吆喝,干的热火朝天。

    明阿姆精神抖擞的纵揽全局, 看着乡亲们将这座农家大院翻修一边。

    屋檐上几个年轻大汉正在规整瓦片, 屋里屋外人进人出, 扫的扫,清理的清理,务必使这座大院焕然一新。

    这座农家大院正是叶君书家的宅子。

    自叶君书的传信快马加鞭送到叶家村,整个叶家村开始了规整的过程。

    为了给叶君书的夫郎家留下好印象, 叶家村可谓用苦良心。

    将叶君书家不怎么旧的院子翻修一遍不,因为下雨天路会泥泞, 还特地从村口到叶君书家修了条石路,可容马车经过。

    后来村长叶于荣想了想,单修这么一条路显得突兀,干脆大手一挥, 让整个村子的道路都铺上,银钱全从公中出。

    整个村子都动起来,没几天就将村子的道路铺得平平整整。

    下雨天去窜门,也不会一双鞋子全是泥泞了。

    乡亲们体验过这个好处后,纷纷觉得这路铺得值。

    叶君书的房子在村长叶于荣和明阿姆的主持下, 整修了三天。

    大体上没有变动,只将看起来陈旧破损的地方新修一遍。

    叶君书的房子平时维护得很好,但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况且最近几年没有人住,没有人气的房子坏得更快。

    在农家人眼里,叶君书家的房屋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但一想到他大官的身份,只觉得哪哪都不适合。

    不过他们也不敢乱动什么。

    明阿姆一想到这次回来叶君书带着他的夫郎,那是个京城人士,虽然叶君书没特意提具体身份,但不妨碍他们脑补。

    去年叶君书传信来九月份结契,明阿姆激动得当场落泪。

    舟子总算苦尽甘来,不但有了好前途,还成家了!

    如果不是路途太远,他没出过远门,也怕给叶君书带来麻烦,明阿姆是肯定要亲自参加喜宴的。

    可惜如果乡亲们去的话,就要错过秋收了,所以最终只有秦耀良作为代表进京。

    秦耀良回来后,乡亲们最爱的就是听秦耀良京里的日常,如果不是还有个先生的身份震慑,乡亲们是恨不得一天到晚听个够。

    他们听了秦先生的描述,深深觉得那就是个大家公子,他们绝不能怠慢了。

    一定不能留给对方不好的印象。

    “明阿姆,这些花草就栽在院子里?”一年轻子满头大汗的捧着一大盆花,着急的跑来问明阿姆。

    明阿姆回忆在亲家那边看到的,然后让洛哥儿亲自指挥怎么摆设。

    洛哥儿自结契后,性子就外向了许多,不再像时候那样,不爱话还一天到晚闷在房间里,他已经生过一个孩,整个人养得丰腴了许多,不过不显胖,只是看着红润许多。

    院子里的杂草被彻底清过一遍后,显得光秃秃的,他们干脆像镇上有钱人家那样,将院子用花装扮起来,这样就好看多了。

    他们农家虽然不兴这些不实用的,但没做过也看过不少啊!

    村里大汉经常接工活到大户人家里帮忙,自然见过的,更何况还有个洛哥儿在。

    洛哥儿的夫家阿姆,可是个书香门第的,这些年耳濡目染,也学到不少。

    洛哥儿将院子环顾一圈,随后道,“从这边开始放起……”

    屋顶梁上翻整好后,手脚麻利的叔姆伯姆们里里外外清扫一遍,院子外的摆设也规整好,明阿姆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心里满意极了。

    村长叶于荣也过来看了几次,乡亲们都很能干,才三天不到就将屋子收拾好了。

    然后他问,“可有哪里需要改的?”

    明阿姆是最亲近叶家几兄弟的人,他最了解叶君书的心思,村长对于他们村里最出息的后辈,可是万分重视。

    明阿姆摇摇头,“没有了。”其实按他对舟子的理解,他更想在院子里种上些蔬菜果子,不过一来此时移栽过来已来不及,二来,他觉得如今舟子身份地位不一样了,住的地方应该像那些官家老爷一样才对。

    想到舟子,明阿姆忍不住道,“不知道舟子什么时候回来。”

    迄今为止他们收到叶君书的来信已经十天,按理来差不多到了。

    明阿姆真是日思夜想,即便他们前年才见过,但总觉得已经过了很久,他真想念叶家那几个家伙。

    村长悠悠道,“快了。约莫就是这两天了,我已经让人随时在村口候着。”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明阿姆顿时感激道,“多亏你费心。”

    村长背着手,“应该的。”那是他叶家的后辈,最有出息的一个,此等光宗耀祖的之人,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如今一切都安排好,只等叶君书他们回来了。

    ****

    叶君书他们不是第一次回乡,路途算是熟悉了,除了半路遇上过一次暴风雨,耽误了两天路程,他们一行人还算顺利。

    丰城县的一切一如记忆中的安详朴实。

    叶家村亦是什么也没有变。

    此时正是盛夏的季节。草木郁葱,虫鸣蛙叫。

    入眼之处皆是绿,无数野花点缀其中,田野上的稻谷已经抽穗,看得人心生喜悦。

    端看着这些景色,就觉得心旷神怡。

    叶君书一路走来,去路过的地方不少,但还是觉得,家里的一景一物最牵动他的心。

    因为前年科举回乡过一次,这次叶君书的心情比较平静。

    反倒是双胞胎们,他们还记得上次认识的伙伴,这会儿回忆起来,嘴巴一直叨叨叨的,还千里迢迢带了一大堆玩具回去,准备和伙伴们一起分享。

    叶君为还扒着叶君书道:“大哥,等我们回家,咱们再造一个游乐园好不好?”

    叶君书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挺不错。

    虽乡下孩子娱乐活动多,上树掏鸟下河摸鱼,上山摘果子等等。

    但也不嫌多。

    在村里找个地方建个游乐场,可供全村孩子一起玩耍,不失为一件童趣。

    叶君书原本想着将他们这一支迁出来,后来想了想,觉得这件事暂且不急。

    叶家村很好,叶君书也有将来辞官退休后在叶家村养老的算。

    而且,他们家最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的善意相待才让他们活了下来。

    这份恩情,他一直铭记在心。

    叶家村就是他的根,乡亲们这么好,叶君书已经想好了,他应该将叶家村的族兄族弟都培养起来。让村里越来越好。

    他将来也多些助力。

    他们同宗,利益本来就是绑在一起的。

    叶君书在朝廷上还是势单力薄了些。

    且看那些世家大族,哪个不是枝繁叶茂的,几代以外的都还算进族人去庇佑。

    叶君书想在官途上走得更远,单单有李家是不行的。

    而且这样的话,待他百年后身死,叶家就一朝回到解放前了。

    叶君书可不想他的族人再次回到任人宰割的田地。

    百年后的事他管不着,但在他有生之年,他希望叶家能够繁荣昌盛,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

    叶君书觉得他们具备这样的资质。

    要钱,他们有,有昊子哥的商队在,他们不缺钱,叶君书准备给村里买几百亩作为祭田,孩子们的一切学费都由他来出,免费教学。

    有资质的孩子他们也有。

    叶君书曾经教导过村里的孩子,他觉得孩子们都很聪明,而且很有韧性,即使有些比较愚笨,但勤能补拙,好好栽培的话,前途亦不可限量。

    叶君书心里有了数,只待将来怎么施行。

    他家里兄弟多,但若能更多些出息的同族,就更好了。

    叶君书此行回去,除了李玙入族谱祭祖的事,另一件就是这个事了。

    他带了很多启蒙书籍和在京城收罗的他觉得有用的书籍,不仅仅包括四书五经。

    还有叶君书这么多年来抄写的书,杂记逸闻等都有涉猎。

    他准备在村里建个图书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相信有乡亲们的配合,多年后他们叶家的后辈,皆能有所建树。

    这样一来,他既能回报乡亲们,又能在将来增添助力,一举多得。

    叶君书一行人一路兼程,终于踏上熟悉的路口。

    双胞胎和勤哥儿本来就扒着窗户看外面,待看到熟悉的道路。

    叶君书还没开始激动,叶君为就兴奋地大喊道:“我记得这里,我们要到家啦!”

    径哥儿同样兴奋:“到家啦!到家啦!”

    这条路正是他们回村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年叶君书和李玙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叶君书和李玙对视一眼,忍不住露出笑意。

    作者有话要:  沉迷养呱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