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叶君书越想越激动。
如果他这边能请到德高望重的先生, 能教出很多有出息的学生,不定将来他们这个学院,能成为不亚于国子监的存在呢!
到那时,天下文人趋之若鹜, 那是何等的风光!
他们这里三面环山, 对外交通十分不便, 想发展经济是不可能的,百姓们想去赚钱想过得好,只能到外面去工,如果学院能发展起来, 不就带动了这边的发展了吗?
叶君书觉得,他为叶家村找到了合适的道路!
不过这个需要长年累月循序渐进, 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成效,不能心急。
将来他辞官退休了,还可以在学院当个先生,教书育人, 不定将来桃李满天下呢!
这样,他即便退休了也有事情可做,也不错。
叶君书沉下心来,拿过一张白纸继续画图。
还有厨房不能忘,到时学院可以向周围百姓买粮食蔬菜肉类等, 还要雇佣人来煮食,当然优选还是叶家村人,这也是一项创收。
最后, 还要有条走廊,将这些建筑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不用担心下雨时不方便。
当然,学院的绿化也要做好……
学院的构造,叶君书画了很多图纸,其中一张是学院的整体构造,再细分到各个区域。
叶君书为了画这些图纸,中午都是囫囵吃一顿,然后继续画,等全部完成,已经是烛火摇曳,夜色深沉。
原来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了。
他画得太过专注,连时间过了多久都不知道。
不过从上午画到现在,将全部都做完,叶君书看着桌上的一大堆图纸,心中充满成就感。
他怎么就这么厉害呢!
叶君书自我感叹一番,接着心翼翼的将图纸收起来。
这时,李玙从外面走进来,看到叶君书已经回过神,便不再轻手轻脚。
“阿玙,过来看看我画的,给个意见。”
叶君书笑眯眯的让李玙过来。
“这是我们家的,这个是学院的。”
他们家的图纸薄薄三四页,学院的厚厚一沓,粗略数有二三十张。
李玙拿起来细细看了一遍,叶君书在一边解。
李玙赞道,“很好。”他对这些没怎么关注,给不了专业的意见,但是听叶君书的解,他觉得没什么漏洞,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如果建成,那真的很不错。
李玙将图纸放一边,对叶君书道,“饿了吧?我让厨房留了晚膳,出去吃吧。”
李玙其实已经来过几次,都是悄无声息的,他见叶君书这么专注,就没去扰。
叶君书摸摸肚子,好吧,用脑一整天,他都饿得饥肠辘辘了,便跟着李玙出去。
他心里暖暖的,阿玙对他真体贴关心。
叶君书刚出去坐好没多久,他的晚膳就端上来了,晚上基本以清淡为主,吃太多荤食对身体不好,不适合养生。
李玙陪着坐在一边,叶君书问了李玙,确定他已经吃过后,就自己下筷了。
他吃个八分饱,便让人撤下去。
叶君书喝口茶,夫夫俩接着刚才的话题聊天。
李玙道,“你今天一直在忙,便没让人扰你,荣伯来了一趟,宅基地和书院的地已经批下来了。”
李玙一边着,一边将新鲜出炉的地契拿出来给叶君书过眼。
叶君书看了一遍,没有什么问题,便交还给李玙。
书院的地是属于村子的,是公共财产,地契是在村长手里的,叶君书没看到。
“我们这处老房子将来就更住不开,你觉得我们家这么建房子可以吗?”
李玙是家里的一份子之一,叶君书是要过问他的意见的。
正好他已经见过自己的画图设计,现在可以好好了。
李玙在这方面没啥想法,他觉得这么分配没问题,不偏不倚的。
不过他觉得,“会不会了点儿?”
将来孩子们都长大成家立业,还有了下一代,到时房子就有点住不开了,而且他们每次回老家,都会带上护卫下人,将来孩子的夫郎讲究点,排场就排不开了。
李玙觉得需要未雨绸缪。
他觉得孩子这么优秀,将来结契的哥儿肯定是大家哥儿,这些哥儿出身的,都会有自己的体己人。
叶君书倒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孩子们的未来还不可预见,但应该在老家这边住的时间少。”何况现在他们住农家大院都住的开,就算身份变了地位变了,也不能惯了。
他们现在人多,不是因为大舅兄带的人多吗?不然也不至于借住李叔的房子。
叶君书觉得面积够了。反正乡下地方,不用特地空出地做花园弄诗情画意,多种些果树绿化就好。
李玙更没意见,叶君书是深思熟虑过的,他自然支持。
书院的事叶君书也和李玙展望了未来。
李玙觉得很不错,不过想出名气,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点叶君书自己也清楚,李玙便没,只道,“有名望的先生很难请。”
李玙并不是故意击叶君书,他设想的过于理想化,但李玙也能看到些问题,首先就是好的先生难请。
叶君书当然也想过这个问题。
当初学堂刚建起来时,他为了请先生的事,困扰了很久,最后是秦耀良自荐了才避免了找不到先生的尴尬境地。
而且他知道这里太过偏僻,不是本地人估计都不知道这里,即使知道也很不会涉足。
叶君书这边老家,多年来都少见个外地人,乡亲们想赚钱,都是去隔壁县城找工过。
这是地理位置造就的问题,他们这边没有特色,便一直自给自足,不遇上天灾人祸,日子过得怡然。
思及此,叶君书也不见着急。
“这八字还没一撇,不急,咱们先把书院建造完,招先生的事往后再。”
李玙点头。
天色已经这么晚,叶君书便没急着去找荣伯给看图纸,而是美美的休息一晚,第二天荣伯就亲自上门了。
新建学院这么大的事,秦耀良作为学堂先生,也是要参与的,所以图纸也是看了又看。
他啧啧称奇,真是佩服叶君书的头脑,如果是他他真画不出这么详尽的设计。
即使叶君书他是参考了其他书院的构造,也不妨碍秦耀良对他的佩服。
只要想到将来他要去这么好的学院教书,秦耀良就更有动力了。
但他也是激动了一会儿,更让他激动的是,叶君书这次回来带了好多书!
学院还没那么快建出来,这些书是要先放到学堂里啊!
所以他亲自带学生收拾了还几间屋子,特地用来放书。
而且他还决定,有时间多去书肆,争取多买些新鲜书,充实书库。
大家都对叶君书的设计图没意见,村里长辈拍板就按这么建造了。
这样一来,整个村子就要动起来了,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几个人还真搞不定。
今年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就不出去了,都留在村里帮忙。
本来村里长辈是提议免费提供劳力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他们哪敢要钱。
不过最后是叶君书服了他们,怎能让乡亲们吃亏呢?不过一个人一天的工钱比外面低上两个铜板。
这是乡亲们能接受的最高价了。
三处地方最先建起来的是游乐场。这个没有那么复杂,找到木材,他们这边有建造经验的下人去指点一番,不用两天就弄好了。
他的宅子和学院要麻烦点,这会儿乡亲们正在平那两处的地,那里原本是荒地,杂草丛生,自然要先清干净了。
这些有村里长辈盯着,叶君书倒不用关注太多,这会儿他已经进了县城,因为他答应先生的授课时间已经到了。
叶君书赶在大清早天气没那么热的时候进县城,然后直接去了私塾。
时辰刚刚好。
叶君书找到秦康泰,刚声招呼,他就道,“学生都来齐了,可以进去讲课了。”
虽然还差一点才到上课时间,但是学生们为了给叶君书留下印象,早早就来了。
叶君书便没多做寒暄,直接和秦康泰进了课堂。
里面安安静静的,人数比课桌还多,坐得密密麻麻,而且为了坐下更多人,基本课桌间不留缝隙,从其他课室搬来了桌子拼起来。
叶君书扫一圈,从十来岁到二三十岁的学生都有,且基本都是生面孔,叶君书只看到一两个面善的人,估计是当年和他们一起去考秀才的师兄了。
不过,他最有印象的那两位师兄,不在这里面,叶君书想,或许是这么多年都没考上,已经放弃科举了?
而且他看着,很多都不是私塾里的学生,不过这个没什么,秦康泰不介意,叶君书也不介意。
叶君书站在讲台前,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开始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