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向秀

A+A-

    “大都督,太白派掌门的信件!”梁州府衙之内,向秀正捧着一本书看。

    “放在这里吧。”

    闻言,向秀随口着。

    “是,大都督。”这人着,将书信放在一边,随后躬身退下。

    向秀并没有急着拆开信件,而是继续看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才堪堪放下中的书本,伸了一个懒腰。

    拿起茶壶倒了一碗茶水,不过已经茶早就冷了,这一点对于向秀无所谓,左右就是解渴而已。

    良久,这才注意到桌案上的信件,随拆开一看,面色逐渐阴沉下来。

    紧紧地抓着茶碗,不过好在他抑制住了心头的怒气,没有发作。

    看着桌案上的公文和书籍,自言自语着:“看来本都督不管做多少,这些人都对本都督很看不过眼啊!”

    向秀底下也养了不少修行人,自然清楚的知道,太白派对自己的一些看法。

    是中下之资,难堪为任,仅有保全之术,不足以驭马向外耳。

    或者什么,公素短志,行事难有恒心,虽委军政之要,然不得以持之,终为患也。

    这话的其实很委婉了,大致就是他,没有什么很大的志向,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虽然朝廷委以重任,但办事终归不能一干到底,多留余患。

    向秀看了信件,虽然愤怒,但考虑到太白派的实力,最终也只能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了。

    他若是皇帝那个层次,或许能让太白派畏惧,可他哪有那个实力呢!

    况且,就算不是子,但他这个大都督终归是得来段颇多,备受争议,尤其是对故主族人,太过于苛刻,这一点上,就令很多人不满,之前的巴府守将举兵对抗,只是其一罢了。

    暗中在他麾下受职的官吏,多多少少对他的政令有些不以为意。一直以来,虽然行暴力段,解决反对者,使整体上下归于一体,但向秀清楚,不少人对他的意见更深了。

    只是无妨,他并不在意,现在他拥有整个蜀州的军政大权,而朝廷又是陷入藩镇和义军叛乱的漩涡来,他所求不多,只望能够拥有成候和定南候一般的待遇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他很清楚,朝廷很难同意,毕竟就算是成候和定南候,或者大燕嘉帝以后崛起的藩镇,其实根本盘也不大,就那么几个州郡大城,哪里像他一样,控制一州下,若是朝廷允许了,恐怕几十年之后,就是心腹大患。

    以地方藩镇为例,这些人控制的根本盘那么点,都能对大燕形成如此之大的压力,若是控制一州之地,都能养兵百万,改朝换代了。

    这些向秀岂能不知,但人在局中,终归不由自己。

    当然,他也愿意退一步来,只是这个退一步徒哪里,他还没有想好。

    拿起一封公文,向秀瞧着,却是关于蜀州大都督府衙搬迁事宜!

    为了更好的控制蜀州军政大权,或者蜀州以南的地方,他特意命人将大都督府衙从蜀州城搬迁到梁州来,以加强对于蜀州之南地界的控制力。

    毕竟,他也听了,成候为了苟全性命,已经和滇州杨氏有了交易,默认对方势力向各个州郡辐射。

    虽然杨氏还是朝廷之臣,但向秀很清楚,杨氏得前身可是滇州国主,若非当年大燕给力,打崩了杨氏,使其臣服,恐怕以杨氏的力量,早就是西南大患了。

    成候送给杨氏的几个滇州要地,都是大燕封锁杨氏的关键,若丢了这几个地方,杨氏向外开拓,就会非常容易。

    甚至,蜀州之南,下安郡郡守,已经向他上报,是下安郡附近,已经有杨氏的兵马出没了。

    这不能不令他警惕,下安郡这地方,大燕开国时,划入蜀州。后来为了限制巫及人,大燕在下安郡周边又兴建了几个郡县,作为屏障。

    “唉,多事之秋啊!”对于故主曹建孟的余党还在清理之中,结果滇州杨氏的压力又扑面而来。

    想到这里,令他倍感头疼。

    又翻开一封公文,向秀精神一震,原来是汉川郡发来的公文。

    “巫及人突袭安西道,军民俱失!”

    “汉川郡乃是蜀州之北的门户,若是得了汉川郡,进可窥探雍凉,退可割据蜀州!”心中一动,向秀觉得,这也是一个会。

    “只是”想到这里,心头又闪过几件烦琐的事,心气忽然一散。

    “唉!还有杨氏得罪问题,蜀州一些地方军将不听号令”

    “罢了,只能推辞了!”作为大都督,虽然经略蜀州,可毕竟,他的做所作为令太多人不喜,这些人割据在南,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响应巴府起兵作乱,但对于向秀而言,还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最后,想了想,在几封公文上留下批注。

    “来人。”

    做完这事,唤来几个官吏,命着他们尽快处理。

    此时,色也有些晚了。

    “老爷,是不是该吃晚饭了。”一边,老仆过来问着。

    “行,准备吧。”向秀着。

    “是。”

    听着老仆这番话,向秀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半在书房里没有出去了。

    不禁有些感慨:世人都道是州郡之官,威风凛凛,车马宾客盈门,却也不知,权虽重,而事更繁累!

    当年,他不过是一三品归德将军时,仅仅处置军务就行了,后来被曹建孟于危之时,托付三军,临受大都督之职,后来又得到朝廷认可,虽从此以后,位高权重,但事务繁多,也是无有当年之清快。

    可虽然如此,他也不敢丝毫怠慢,更不会想分置于他人之,宁可事必躬亲,也不敢有怠慢放权之意。

    想了想,又吩咐着左右:“告诉夫人,今夜我就不过去了,让她早早休息。”

    “是,大都督。”

    拿起一封公文来,又是仔细看着,这是最近关于补充各军新兵的公文,很是重要。不人数补充,还有兵械的发放这些大事,还牵扯到粮草军饷,容不得丝毫马虎。

    比如本州之兵,新募五千人,优先补齐几个损失颇多的亲军校尉部。

    其中,这几个校尉部先后于那些战役中损失多少,又需要多少抚慰等等。

    列了一个简单的开支,这些向秀又核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