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领证

A+A-

    花枝抽时间去了一趟安平, 找王市长汇报工作,顺便把他帮忙从市银行贷的贷款还了。

    王市长惊讶于花枝回钱的速度,开玩笑问她是不是抢银行了。

    花枝笑得神秘, 特意跑去把办公室的门关上,回来对王市长:“我没有抢银行,但我最近发了一笔横财。”

    “哦?”王市长看她故弄玄虚的模样觉得好笑, 就很配合地问道,“是什么横财,出来让我也去发一笔。”

    “那你得先把你家房子拆了。”花枝。

    “为啥呀?”王市长又问, “发横财跟拆房子有啥关系?”

    花枝掩不住的得意:“因为我那笔横财, 是从我家老宅子底下挖出来的。”

    “真的假的?”王市长见她不像开玩笑,坐直了身子问,“你挖出什么宝贝了?”

    花枝:“我告诉你, 你可不能告诉别人,我挖出来两坛子大银元。”

    “……”王市长瞪大眼睛,倒吸气,“真的呀?”

    “当然真的,我骗谁也不能骗你呀!”花枝正经八百地,随手从兜里掏出两枚银元递过去, “我还特意带了两块给你收着玩。”

    花枝确实没骗王市长, 江渔的预言的确又一次成真了。

    在花枝当众宣布要给大家免费盖新房之后, 花强给远在西疆农场劳动改造的花有德写了一封家书,告诉他,花枝不但没有记恨他们家, 反而对他们三兄弟照顾有加,不但让他们承包鱼塘,还要给他们盖新房,帮大哥娶媳妇儿。

    花有德看完信,终于良心发现,连夜给花枝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老宅子底下埋的有东西,让她盖新房挖地基之前先挖出来,免得被外人看到了眼红。

    因为花有德是犯人,他的信都要经过审查才能寄出去,为了不让审查的人看出端倪,他可谓是费尽心机,把这辈子的聪明劲儿全用上,像写藏头诗一样写了这封信。

    花枝收到信,一开始并没有看出来,见上面全是些无关痛痒的家常话,就随手扔在抽屉里。

    后来她转念一想,花有德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给她写这样的信,于是又拿出来仔细研究,终于破解了信里的秘密。

    花枝当时就震惊了,悄悄把江渔叫进花棚,告诉他这个天大的秘密,江渔得意万分,看吧看吧,我江半仙从不诳语的。

    当天晚上,花枝便和江渔江有两兄弟从花棚偷偷溜回家去挖宝,按照花有德信里提示的地方挖下去,没多久就挖到了两个坛子,开看,居然是满满两坛子光绪年间的大银元。

    三个人差点没疯。

    傻子都知道这些东西有多值钱。

    可这事跟谁都不能,他们只好憋在心里,偷偷把两坛子钱抱回了花棚。

    放在花棚不安全,第二天,花枝电话给魏骋,让他开车带自己和江渔去省城,在银行租了两个保险柜,把两坛子银元分开存放在里面。

    做为报酬,花枝送了两枚银元给魏骋,嘱咐他除了爷爷不要对任何人起。

    从省城回来后,花枝把其中一个保险柜的钥匙给了花强,花强不知道是什么钥匙,问花枝,花枝只让他好好保管,等到他爸回来后再告诉他。

    随后,花枝又给花有德也写了一封藏头信,把自己的做法告知他,叮嘱他在那边好好改造,积极表现,争取提前释放。

    花有德收到信,惭愧地哭了半夜。

    王市长素来热爱收藏古币,把花枝给他的银元翻来覆去看了又看,确认这两枚银元的确是光绪年间的真币,并非伪造。

    这下他才终于相信花枝真的

    发了横财,而且这横财横得很,单就花枝送他的这两枚来讲,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王市长不敢收花枝这么贵重的礼,但花枝坚持要送给他,这东西只要不拿去卖,就不算是钱,顶多算是个玩意儿,不值一提。

    是人都有弱点,王市长也不例外,他本就酷爱收藏古币,加上花枝又是刻意投其所好,经不住花枝一番巧言劝,最终还是收下了。

    俗话,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后面他对花枝更加另眼相看,多有照拂,花枝的那几百亩绿化树基本上已经算是内定了。

    从安平回来,花枝终于空闲下来,她站在重新竖起的“花枝俏”的招牌下往四周看,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五彩缤纷的花海和绿油油的树苗,有她家的,有蔡宝根家的,也有其他乡民家的。

    暖风拂过,花香阵阵,树叶沙沙,远远近近的村庄花田,美得如梦似画。

    花枝感到巨大的满足。

    她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养花致富,而不是炒股炒房炒古董,一个人的暴富和很多人的安居乐业,前者固然让人兴奋,让人疯狂,后者却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她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这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带着这种满足,花枝和江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去民政所把结婚证领了。

    那时候的结婚证特别简单,连照片都不用贴,就一张折成两页的纸,一页写着两人的身份信息,另一页写着各种规定。

    比如婚姻是男女双方的终身大事,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主自愿,禁止包括父母在内的其它人对此进行干涉。

    比如禁止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杜绝不给彩礼就不嫁的歪风邪气。

    同时明确了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和夫妻双方的责任义务,要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夫妻必须坚持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一家只生一个孩子。

    走出民政所,江渔神情复杂地看着花枝,:“媳妇儿,还真叫你对了,国.家果然连生几个孩子都要管。”

    “你现在才知道吗,去年就开始实施了。”花枝,“只是咱们这边受灾,人都跑完了,乡里就没怎么大力宣传。”

    江渔:“我倒是听了一耳朵,没怎么留意,那咱咋办呀,我还想多生几个呢!”

    花枝摊手:“这个我真没办法。”

    江渔:“要是能生个三胞胎就好了。”

    “……”花枝连忙去捂他的嘴,“快住,你话太灵验,万一真生三个,还不得折腾死我。”

    江渔哈哈大笑:“对呀,我是江半仙,我生三个就能生三个。”

    “闭嘴呀你!”花枝追着他,被他拦腰抱起来就往车上跑。

    “你干嘛,放我下来!”花枝大声喊。

    江渔拉开车门把她放进去,自己也挤上来,车门一关,就把她压在座位上。

    “啊,流.氓!放开我!”

    “不放,我现在是合法的,不是耍流.氓。”

    “那也不行。”花枝用力推开他,“咱俩还没拜天地呢,拜完天地才能入洞房。”

    “……”江渔搂着她腻歪,“非要这么严格吗,我都等不及了。”

    “等不及也要等。”花枝,“这是咱俩的终身大事,要有仪式感,你懂不懂?”

    江渔撅起嘴,欲.求不满地:“我不想要仪式感,我只想要你。”

    “再忍忍,再忍忍。”

    花枝安抚他,“要不咱

    们去拍婚纱照吧?”

    “好吧!”江渔,“是去集上拍吗,咱现在就去。”

    “集上能拍个鬼。”花枝,“咱直接去省城拍,那里的师傅专业。”

    江渔为了早日进行入洞房的环节,什么都听她的,回家把工作一安排,第二天就开车带花枝去了省城。

    两人找到省城最大的照相馆,精心拍了一组婚纱照。

    拍完之后,花枝又特意让师傅给他俩拍了两张两寸的合照,结婚证上不用贴,就装在钱包里天天带着看。

    两人并肩坐在照相机的镜头前,绽放出此生最幸福的笑容,连照相的师傅都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大头照。

    几天后,照片洗出来,花枝选了几张放大装裱,挂在她和江渔的婚房里。

    乡里人没见过婚纱照,都跑到江渔家里看稀奇。

    花老太看他俩一个穿黑西装一个穿白裙子,非这样不吉利,不准他们往墙上挂。

    花枝费了老半天劲才给她解释明白,白色象征着圣洁,黑色象征着庄重,人家外国人都这么穿。

    花老太:“外国是外国,咱们这儿就应该穿红的,红的喜庆,你那我看着就瘆得慌。”

    花枝无奈,只好哄她改天再去补拍一套红的。

    两个人的婚礼定在国庆节。

    九月中旬,他们捐助的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的名字就叫“花枝俏希望学”。

    孩子们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都高兴坏了,因为学校是江多哥哥嫂子出资建的,江多一下子成了学校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人。

    他今年上三年级了,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兼职了好几个班干部职务,还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他和刘玉兰的感情好得像一对亲母子,刘玉兰对他的疼爱已经远远超过了花枝三姐妹,是真心实意拿他当幺儿子看待。

    这期间,老五的摩托车行也终于开起来了,车行开在集市最繁华的地段,有五间门面房,经营眼下最时兴的两个品牌的摩托车,还兼职做两个品牌在这个区域的售后服务。

    来也巧,去年那时候,乡里并没有几个人买摩托车,连花枝都想着起码得养两年生意才能起来。

    没想到突发一场洪灾,逼得大部分人不得不出外工挣钱,如今一年过去,不少人都挣了钱从外地回来,车行也正好赶在这时候开业了,火爆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老五,他能有今天,全是花枝两口子提点照顾的结果,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按照之前的承诺,他把自己店里最好的摩托车送了一辆给两人做新婚贺礼。

    国庆节很快就到了眼前,花枝和江渔的婚礼也如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