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离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农村集市慢慢恢复了, 虽然规模,大家也都是心翼翼得,但并没有纠察队或者红/卫/兵的人拦着, 而且不知道什么情况, 这些人已经不见了。
现在南理的队员们也会拿上蔬菜或者自己做的东西去集市上卖。
是买卖也不恰当, 因为大家都是以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易, 这也算一种自我保护。
而前些年被下放到乡下的老师也被亲人接走。
就是在这种越发宽松的环境下,谢灵和王晋军一起到公社中学,求了公社中学的校长一件事。
这几年老师不似老师,学生不似学生, 本来就年纪不的校长这几年越发的沧桑。
四十岁的校长简直比五十岁的人还要苍老, 原本挺直的身姿佝偻下去, 最重要的是精气神不怎么好。
当谢灵和这位老校长了南理的情况,扫盲班, 知青教学, 对于谢灵她们的请求, 老校长只沉默片刻就答应下来。
南理的孩子们来公社中学参加暑假的毕业考,只要通过, 就由公社中学给她们发放初中毕业证。
来的时候,谢灵和王晋军带了一些蔬菜,还放在门口。不过谢灵和这位老校长接触之后,觉得这位长辈不会要他们的东西。所以最后谢灵也没拿进来道儿,只在离开的时候, 把蔬菜妥善地放到老校长的家门口。
而老校长目送她们离开,等转身的时候才发现靠在墙边的一捆东西。
萝卜、白菜、野山菇,甚至还有一二两的肉,老校长身子顿了一下,才出来把东西拎进屋。
他之所以答应南理生产队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先进生产队的称号,也不是因为那位年轻女同志先进个人的称号,只是因为那群在艰苦的条件下一边上工一边学习的孩子们。
而谢灵和王晋军从校长家出来,谢灵停下脚看了一眼那破旧的土屋,然后有些沉默。
王晋军走在一旁有些唏嘘道:“唉,老校长真是……”后面的话没,但一老一都清楚。
不过王晋军过了这么多年,也当了许多年的队长,看多了。这会儿只可惜片刻就高兴起来。
队里的孩子们要有初中毕业证了!为什么王晋军当初能支持谢灵的决定,不就是想让南理的后辈们成才,不管现在能不能考大学,他坚信多学多用,总是好的。
而且一张初中毕业证,要是再找找关系,未必不能进城工作。
不过,还不等王晋军的心情缓和下来,谢灵又给他了一个好消息。
“队长,长县供销社同意了咱们的要求。以后咱们做好的罐头可以放到供销社卖,只要每个罐头给供销社一定得分成就行。”
南理后山山脚种有不少果树,苹果、樱桃、山楂、桃子树等,每年大家都可以收获一批水果,这几乎是大家摄入糖分的唯一来源。-
所以,大家都很保护这些果树。慢慢的,那些野树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成了一片树林。
每年很多果子都被浪费,或者被鸟吃掉。
于是,谢灵就建议她们可以自己制作罐头,然后拿来卖掉。
当然这也是看环境宽松了,谢灵才敢提出这个建议。
至于做罐头的方法很好操作。之前谢灵收藏的一堆书里就有关于吃食的书籍,谢灵按照那个上面的方法做了之后,交给王晋军他们品尝。
王晋军几个生产队的干部当然心动,生产队有足够的水果,也有足够的人力,不过就是这制作方法和其它原料是个问题。
还是谢灵最先提出,她把制作方法卖给队里,以后每卖出一个罐头,谢灵要0.5层的利。
不过,王晋军他们觉得太少,最后定为一层。
至于其他材料,也就是糖的问题。
她们采用了糖精,因为白塘和冰糖做出来的不甜,而且成本太高。
至于糖精对身体有没有啥伤害,这个大家都没有当回事。
毕竟,除了谢灵家,哪家做个糖糕,不都是用糖精?
就连桃酥、绿豆糕这些东西,估计也是用糖精做得。
最后,不管谢灵还是队里对这个决定都很满意。
队里人都尝过谢灵做得罐头,非常好吃。加上不愁销路,大家只是多了一份活计。
不过只要能挣钱,辛苦怕什么?她们最不怕的就是辛苦了。
所以,最后这个决定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至于谢灵,她也挺满意的。临近那个时间点,要想继续生活的很好,只有足够的钱才行。
最近,谢灵每天都要翻开存钱的盒子数一遍。
谢灵每个月不挣工资,但作为生产队唯一的医生工分多,分到的粮食更多。徐家吃饭几乎都是谢灵挣来的粮食。
而徐锐,他的转业钱,加上每个月的工资,可以想见能攒下不少。
谢灵点着一厚叠钱票笑眯了眼,徐锐上炕从身后抱住她,把她揽在怀里,道:“你最近经常数。”
“是吗?”谢灵不以为意,临到这个时候,她总有一股不安。而盒子里的可是他们一家几口将来立身的东西,由不得她不在意。
不过,徐锐可不知道将来的事,所以谢灵放下钱,靠在他怀里,道:“这不是两个孩子大了,家里花销越来越大,所以得精细算一番嘛!”
徐锐不置可否,随即从炕边的桌上拿起一张报纸,放在两人身前,开口道:“是不是想出去看看?”
谢灵一愣,她没想到徐锐会这么。不过,仔细一想,他这么想没错。
毕竟,自己一直拜托远在京都的李春和给她寄各种报纸,大多都是描述放进的政治经济形势。
这段时间她一有空就翻看报纸。
“没有,只是觉得最近环境放开了很多,所以就想着了解了解。”谢灵摸摸男人的头,笑着道。
徐锐把女人揽在怀里没有话,不知相信没有。
只不过后来,男人也开始拿起报纸,了解各种新闻。对于他的表现,谢灵只暖暖一笑,然后两人靠在一起,一起看报。
1976年对于全国人民来是十分难忘的一年。
年初,敬爱的总理去世,7月6日,一位老将军去世,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河北方向一座工业城市发生7.8级大地震。
地震两个月后,伟人的逝世对于全国人民又是一场不亚于地震的重创。
那天,南理无论老少,无论正在地里干活的汉子妇女,还是坐在破旧的教室里教书学习的知青、学生,都红了眼眶,沉默的低下头。
年轻人也许感触不深,只一直听着伟人的故事长大,所以她们敬仰、崇拜。可是对于经历过新旧社会交叠的老人来,那就是她们的信仰。那个人带领她们走出黑暗,给她们权利、给她们土地,给她们精神上的信仰。
当天,就有无数老人在晚辈错愕的神情下嚎啕大哭。
之后数日,大家依旧上地、做罐头,但生产队整体气氛不高。
就在大家充实忙碌的工作中,多事的76年过去。
春初,天气微凉,刮过来的风带了些冷意。
就在这样一个不算好的天气中,一辆吉普车驶进南理生产队。
生产队的人很少见到汽车,如今看它停在生产队里,大家都稀奇得很。
“哎,那是四个轮子的汽车吧?真气派。”
“不知道是来干嘛的?”
“是啊,真气派。”
……
不过一会儿,谢灵扶着刘建走出来,站在车前、身穿军装的年轻军人立刻迎上去。
“那不是刘老头吗?哎,你看那个当兵的,对刘老头那么尊敬。”
“刘老头啊,我就他不简单。”
一旁几个人同时呸了他一口。
刘建在南理定居几年,在大家看来,他就是个为人和气的严肃老头,穿的没有多好,平时也很低调,除了和徐家走的比较近之外,很少见他走动。
这会儿竟然有人开着汽车来接他,不禁惊奇。
这边,谢灵正和刘建告别。
“刘叔,您一路保重。”
刘建温和地看着谢灵,开口道:“你和徐锐都是好孩子,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过日子。”完,又看了看四周,道:“哎,我临走前竟然没看到几个孙子孙女。她们可能也知道我老头子就要走了,所以不想认我这个爷爷了。”
本来还有些伤感的谢灵被他逗的一笑,随即看了眼她身后的墙角。
秋阳秋月以及从真从诫,四个人因为刘建要走的事情闹别扭,但四个孩子在家里哪能待的住。
这不就一路跟来了,不过到底抹不开面子。
不过,的还太嫩,哪能斗得过老得。
这不随着刘建越发的失望,四个子终于忍不住跑过来了。
“刘爷爷,以后从诫还能看到您吗?”
刘建敲了敲他的脑壳子,道:“怎么,从诫不想看到我这个老头子?”
从诫急忙点点头,嘟囔道:“还不是您要走了。”
刘建看着四个孩子,不禁有些不舍,这些年他一直住在南理生产队,看着四个孩子长大。可以,刘建把他们四个当亲孙子孙女看待。
如今,看到四个孩子红红的眼睛,挨个摸摸几个家伙的头,道:“爷爷以后还会来看你们,你们可要好好学习,等爷爷来了还要检查。”
着看了眼从真,道:“爷爷教你的军棋可以和你爹一起下,等你能赢你爹了,刘爷爷奖励你一个好东西。”
从真抿抿唇,片刻后点点头,继续开口道:“爷爷,那副军棋还在我那儿,没给您拿来。”
刘建笑笑,道:“你拿着吧。”
后面,刘建没再继续寒暄,只上了车,冲他们摆摆手。
吉普车车尾渐渐远去,许久后,谢灵和孩子们才收回目光。
“娘,我们还能再见到刘爷爷吗?”这是秋阳问的,在几个孩子中,秋阳最是文静乖巧,但她心思敏感细腻。
谢灵左手牵着从诫,右手举起来摸摸她的头,道:“会的,咱们以后一定会见到刘爷爷。”
“你们四人分别写一篇作文,主题就是离别。”
四个孩子从就在谢灵的督促下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不管是已经十二岁的秋阳秋月,还是才七岁的从真从诫,都有一手整齐清秀的字体,日记对于他们来也是菜一碟。
当然,谢灵希望她们用心去写,而不是应付差事。所以,从秋阳秋月长大以后就很少对题目做要求。
“好的,姨。”秋阳笑着眯眯眼,她最喜欢写作文了。
“嗯。”从真看着娘,乖乖点头。
至于秋月和从诫,两人最不喜欢写作文的人,这会儿也乖巧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