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九十九章 改元炎黄

A+A-

    改元炎黄

    七日之后,刘协以大汉天子的名义,下达了最后一道天子诏书,禅位给了梁王马超。

    马超并没有过于谦让,非要搞个“三请三让”的故事出来,而是接下了刘协的第二道诏书,并昭告天下,大梁之主将择日登基。

    又一个月之后,刘协跟随着马超回到了长安,准备在三日后的黄道吉日,举行禅位大典,正式把天子之位让于马超。

    至于跟随着刘协的那二十多个朝廷命官,马超已经暗中把他们驯服,发给他们盘缠,让他们各自返回故乡了。马超相信在庞统的腕之下,他们这些人,终其一生,也不敢出半句对大梁不利的话来。

    当然了,大棒之下,还是要给个甜枣了。马超允诺他们,虽然不在继续录用他们为官,但是今后依然会按照他们原本的官职,给他们发放俸禄,保他们后半生衣食无忧。

    趁着还有三日的缓冲时间,马超把头上的事情,大体上处理了一下。

    首先就是禅位大典的一应事宜。

    长安城中,有一座高台,名为“英魂台”,是安

    放忠义碑的所在。马超决定在这里进行祭祀大典,以告慰镌刻在忠义碑上那些名字主人的在天之灵。

    没有这些为大梁死而后已的烈士们,马超绝不会有今日的成就。马超在即将成为天下公主之际,绝不会忘记他们每一个人流过的血。

    至于大典的礼仪、用物等事宜,马超则交给了马休去办理。马休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不善战场厮杀,但在治国、治政方面,却有着独到之处,连诸葛亮都对他称赞不已,认为马休在日后,足以接替诸葛亮,成为大梁的顶梁柱。

    马家一门,马铁、马云禄、马岱,先后扬名沙场,马休又怎么能没有任何的进步呢?其实他的作用,比起马铁等人,还要重要。

    除了禅位大典的事宜,马超还查阅了最近一段时间来,各地送来的战报。

    自从离开邺城到返回长安,先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这段时间中,各部义勇军将士捷报频传,每一条战报,都让马超喜笑颜开。

    大梁第一战将关羽,带着关平、周仓以及一万义勇军将士,从邺城出发,一路南下,先后击溃了数处魏军残党,斩杀近万人,俘获降兵超过三万,而后与张辽在豫州汇合,两人联,两个月之内,基本上肃

    清了豫州境内的敌对武装,全据豫州全境,目前正在对豫州进行整合。

    太史慈多年前曾避祸辽东,对北方的情况十分熟悉,他带兵北上,与公孙瓒相互配合,把北方的魏军残党一打尽,然后太史慈还率军进攻辽东,击败了割据辽东的公孙度,把游离在大汉图边缘的辽东之地,重新收了回来。

    击败了公孙度之后,太史慈并未收兵,决意继续向北出兵,攻打与大汉接壤的高丽国。太史慈之前曾听马超过,高丽国地处偏远,目前虽看不出什么,但是久后必为大汉的隐患,甚至还试图抢夺大汉的东西,霸占大汉的文明传承。

    太史慈自然不知道马超的,是两千年之后的事情了,高丽国演化成的大韩棒子国,厚颜无耻至极,不断地在国际发声,公然抢夺汉人的文明传承,连战国时期的屈原,都被棒子国给成是他们的祖先了。

    马超早就有灭了高丽之心,别的不,但是在后世某个运动领域,棒子国的打压的泱泱华夏喘不过气来,就足以引起马超的反感之意了。只是攘外必先安内,马超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所以才并未对高丽动兵。

    随着幽州战事的结束,脾气火爆的太史慈可没有

    那么多的后顾之忧,见粮草充足,将士们斗志高昂,他便动了北征高丽的念头。

    对此,公孙瓒大力支持。调拨了三万担粮草给太史慈,还借调给太史慈副将五名,士兵三万人,助他一臂之力。

    太史慈便这样,带着四万义勇军,连同一万魏军降兵,总计五万大军,携带着足备的粮草,跨过辽东,攻打高丽国去了。

    其他几路义勇军中,黄忠赶到了青州,与周瑜、甘宁合兵一处,水陆并进,接连攻城略地,把青州掌控在了自己的中;

    大将张合赶到了兖州,和徐晃兵分两路,声东击西,合纵连横之下,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火力,兖州境内亲近曹操的势力,悉数被他们剿灭。

    顺利占据了青州、兖州、豫州之后,周瑜、黄忠、甘宁三人在北,关羽、张辽在西,张合、徐晃在南,对徐州实现了三面包围,让东临大海的徐州,成为了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可能被三面杀来的义勇军攻克。

    此外,留在邺城的诸葛亮,也利用过去一段时光,把偌大的冀州整合完毕,留下魏延镇守邺城后,便率部火速返回了长安。

    马超即将登临大宝,接受刘协的禅位,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诸葛亮怎么能不在场呢?他必须要赶回去,亲眼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马超查阅了各地的战报之后,彻底放下心来,安心的等待着三日后的禅位大典。

    在禅位大典前的第二日,诸葛亮赶回了长安,立刻便被马超召入王宫之中,连同贾诩,三人钻进密室之中,细细的商量起来,定什么国号、年号之类的细节问题。

    三日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第三日的清晨,朝阳升起,温和的阳光洒满了大地。似乎上天也知道,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特意送上了一分风和日丽的祝福给马超。

    长安城内外,三十里的长街上,百姓们自发的聚集在道路的两旁,中拿着祈福的红蛋、彩带之类的东西,早早的恭候着马超。

    是马超给他们带来了相对安稳的生活,是马超赐予他们农具、土地,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在这乱世之中,马超就是他们的救世主,是带领他们活下去的神威天将军。老百姓们不知道那么多的大道理,他们只知道,谁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就爱戴谁

    、拥护谁,盼着让那个人来做皇帝。

    禅位大典进行的很顺利,祭拜天地之后,刘协登台亲自诵读了祭文和诏书,昭告天下禅位于马超。

    刘协退场之后,马超登台。

    他先是祭拜了忠义碑,亲点燃三炷香,放到了忠义碑之前,然后才接过刘协留下的诏书,登临大宝。

    之后,马超发布了天子第一诏,改国号为华,定年号为炎黄,定都于长安。

    华,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别称,炎黄二帝则是华夏人的祖先。马超希望自己的新国家,能够沿袭华夏人的聪慧和文明,世代传承下去。

    在马超登基称帝的这一日,各处的义勇军将士,包括正在征战徐州的关羽等人,都设立高台,登台祭天,面向长安的方向,施三拜九叩的大礼,隔空遥祝马超成为天下之主。义勇军中,欢呼声震天,响彻神州大地。

    龙袍加身,成为天子之后,马超在接下来的数日之中,连续做出了大动作。

    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律官,对原有的四制、三令、九律进行全面的改编,使其更加完善,更适合用于全天下。修改之后的律法,被称为华夏律,成为制

    约华国每一个子民的金科玉律。

    第二件事,大封群臣。马超根据钟繇、杜幾等人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无论是长安的官员,还是外地的官吏,都按照九品中正制,分别位列一品到九品的官职,上级指挥下级,下级须服从上级,形成一整套简单明了的官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官员之中,武将关羽、赵云、黄忠、张辽、太史慈五人,被封为五虎上将,位高于一品;文官之中,左相国贾诩晋升为左丞相,右相国诸葛亮晋封为右丞相,冠军将军周瑜晋封为太尉,荆州牧庞统晋封为大司马,同样位高于一品。

    其余人等,按照平时的战功、政绩等表现,分别擢升一到三级不等,依照九品制,各领官职。

    第三件事,马超派出大量的神营密探,督查天下各地的官员。一旦发现有人作奸犯科、贪赃枉法的,七品以下不必回禀,可依照华夏律就地予以制裁;

    七品到三品之间的,由神营密探初步查证后,交由高一级的官员审查,并将审查、处罚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给贾诩;

    三品以上官员,则是由诸葛亮亲自审查,确实证据之后,由诸葛亮与贾诩共同商议后,竟马超同意,

    给予重罚。

    此令一处,日后的半年之内,举国震动,先后有三十多位各级官员,被神营密探带走或是就地正法,让天下人在震惊之余,不免拍称快。

    不是每一个吸血鬼都是一副狰狞的面孔,相反,不少的人一边吸食者老百姓的血汗,另一边却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因此,在被神营带走的那些官员中,平日里有不少都是以善人的形象示人的,他们被抓走,还是引起了全天下人的关注的。在得知真相之后,整个华国的吏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明之象。

    这血淋淋的一幕,让华国此后近百年,没出现过一件贪赃枉法的事情。

    当然,这是后话。

    第四件事,便是整军。华国的将士们,依旧沿用义勇军的称号,根据华夏律中的规定,按照功勋获得晋升。不过马超的这次整军,可不只是这样简单的。义勇军原有八十余万将士,马超趁着这次整军的会,对八十余万将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核,将其中不符合义勇军从军标准的士兵裁汰,另行在全国各地招募精壮之人入伍。

    旧时因征战而落下残疾,也脱下了身上的铠甲,

    回乡从事生产。但是马超没有忘记他们为划过曾经做出的贡献,除了给予他们一大笔钱财之外,还赐予了他们每人一块儿“义勇军勋章”,有了这块意义重大的勋章在,只要他们今后不违背华国律法,便可保他们半生安逸。

    而埋骨他乡的将士,马超也命人进行了统一的清点,给他们的家人发放抚恤金。以前领过一次抚恤金的,这次发放三倍的军饷;以前没领过的,则是发放六倍的军饷。

    最后一件事,也是重中之重,便是治政。在这一点的改革上,马超在贾诩、诸葛亮的帮助下,详细的制定了两个项。

    他先是对满朝文武进行了检验,凡是不达标准的,或者是品性太差的,一律淘汰出管理者的队伍,未来的华国,不需要这些能力不足或是思想不端正的人,坐在高位上拿着厚禄,而是需要务实的、能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来做国家的管理阶层。

    之后是对地方官政绩的考核,上任满三年的地方官,若是没有足够政绩的,则官降一级,以观后效;若是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的,则是直接罢免官职;若是政绩足够出色,赢得百姓们爱戴的,或者是上任不满三年,但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出众的,则是酌情予以

    提拔。

    以上几点,只是马超暂时能想到的,等大战结束之后,他还要和麾下的众人进行细细的磋商,敲定一项项的细节。

    他们是有着自荐权和发言权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让大汉变得越来越好。在这一点,华国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是不遗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