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喜回娘家

A+A-

    “丫头。”

    向尹舟摇了摇尹舟。尹舟懒懒地睁开眼,看了看窗户,天已经亮了,便起了身。

    “丫头,今天带你去看望你义母。”

    尹舟顿了一会,脸色掠过一瞬喜色,应了声“好”,然后传戴月来给自己梳妆,又吩咐司南去办件事。

    这边向尹舟准备好了,坐在厅里吃早茶。那边司南从椒房宫回来,递给尹舟一支令牌。

    向尹舟问道:“是什么,拿来与我瞧瞧。”

    司南:“是翠轩馆的门令。”

    翠轩馆是宫中存放奇珍异宝的一座宫殿,宝贝分三六九等,宫殿规格也因此不同,翠轩馆等级较低,收藏一些接人待客的礼品,只要有门令就可以入馆挑取,内务做好记录即可。

    这些随礼虽比不得一级宝物名贵,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还是难得一见的。

    尹舟展示了一下令牌,问:“太子可要亲自去挑?”

    向尹舟客气地笑了笑:“毕竟是去看望你的义母,你拿捏吧,我等你回来。”

    尹舟领一众宫人去了,半个时辰后回来,手里拿着一份清单,递给向尹舟:“殿下过目吧,马车在外备好了。”

    向尹舟之所以不去,便是想探探尹舟对玉异的心意。换作是她,她会挑些棉被、锦缎、首饰之类,而清单上则是文房四宝、大周辞海、四书五经、人参灵芝等药材和酒。

    向尹舟:“这是给玉娘的?”

    尹舟:“玉娘有一儿子叫武新的,正在读书,这些是给他的。”

    尹舟做事极妥当,把她没考虑到的全考虑了。她略觉惭愧,给尹舟竖起大拇指。子女成才,千金不换,不可否认,这件事足见尹舟的格局比她大。

    两人坐上轿辇出了宫,一路上沉默无言,各有心思。

    向尹舟掀开垂帘一角,看外边集市。街道上人来人往,随处可见异国旅人,茶馆歇满路人,戏台处人头攒动,商铺一间挨着一间,但凡开店的没一家清闲。孩在街上嬉戏玩闹,撞翻了东西也会自己扶好来,大人难得顾他们,教育了两下又接着跟客人谈生意。

    远处一座庞大的建筑正在施工,其上挂着一张红幡,写有“海舆文馆”四个大字,工匠们夯土的吆喝声都传到了这边来。

    听那海舆文馆是晋商半年前下令建造的皇家学府,计划建成以后,令科举新秀担任老师,广招京城孩童入学,由国库出资培养,不收百姓一分一毫。不论男孩女孩,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是大周子民都可以就读。

    老百姓都盼着它快快落成,有钱的申请出资,没钱的申请出力。文馆眼见一天比一天高,百姓激动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

    这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是二十年前不成有过的。

    向尹舟放下帘子,埋头在手里。她思考着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刽子手带来了盛世,那收拾刽子手的人,是否也成了刽子手?

    尹舟指尖轻轻触了触向尹舟额角的发,向尹舟抬头看她,她抚上向尹舟的脸庞,只以眼神给予安慰,没什么。

    向尹舟蓦地感到一股温暖,拥抱了尹舟,无意的将头挨在尹舟胸口上,像偎依在玉异的怀中,一切是那么简单安逸。

    良久,向尹舟发现不对劲儿,大手暗搓搓覆盖住尹舟的胸,而尹舟毫无反应。向尹舟又摁了摁,尹舟还是没有知觉。

    向尹舟抽开身而没有抽开手,道:“你没穿衣。”

    尹舟才低头看到自己被人吃豆腐的景象,大无所谓,更向向尹舟凑近了些:“殿下不喜欢?”

    向尹舟顿时觉得自己在摸一只刺猬,收了手,不屑道:“那点点真教人喜欢不起来。”

    尹舟垂眸,没什么。

    马车出了皇城,行了半个时辰来到一个村庄,村里的房子稀稀落落,大伙又赶集去了,路上不见什么人。马车在一个院前停下,门上写着“武宅”。

    为了避人耳目,他俩只带了娄明明和戴月来。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今日的马车便是由娄明明——堂堂良媛驾驶的。

    向尹舟先下了马车,然后扶尹舟下来,替尹舟撑伞遮阳。

    戴月敲了敲宅门,呼道:“有人吗?”

    里面传出女人的声音:“来是何人呀?”

    戴月机灵道:“表嫂,是我,看你来了。”

    当初知府在这里找到向尹舟时,便封了武家的口。武家家境贫寒,朝廷不可能让百姓知道向女在这吃了十多年的苦,宣称向女是遗落在一个还不错的平凡之家。

    当初玉异嫁给农夫武肃时便带着向尹舟了,邻里都以为向尹舟是玉异跟前夫的孩子,向尹舟进宫后,邻里只当是玉异前夫把人要走了,不觉有什么异常。

    所以,知道向尹舟在这里住过的只有帝后、一些大臣、武氏一家和韩绍。

    玉异开宅门便看到戴月,好奇道:“姑娘你是?”

    戴月退了两步,向尹舟与尹舟跨进门来。玉异当即吓了一跳,看到尹舟先是喜出望外,而看到“晋珩”后疑惑起来,暗自揣度了一下,脸色大变,连忙跪下:“民妇拜见……”

    尹舟连忙扶起玉异,道:“不必了,进屋话。”

    娄明明与戴月将马车上的赠礼搬进来后,严严实实扣上了门。

    入堂前,玉异紧张拦住两人,声道:“太子与娘娘突然来访,家里还未收拾,夫郎他正在田里锄草。耐烦太子、娘娘稍等……”

    玉异话还没完,堂屋便跑出个女子,迎头撞上了向尹舟。

    “呀!”女子跌倒在地上。

    屋里又跑出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抓住女子道:“抓到你了,快给我瞧,竹筒里装着什么。”

    玉异连忙了男孩一下,张开双臂挡住两人视线,催道:“家里来了大人,你们俩出去玩。”

    向尹舟吸了吸鼻子,闻到一缕幽幽的冷香。

    尹舟斜眼看了一下男孩,转身面向向尹舟,见向尹舟的衣裳被撞乱了,亲手整理,用衣袖擦拭衣领处突然多出来的一枚唇印,是刚才那个女子留下的。一边道:“阿娘见外了,太子来正是想见见咱一家子,又何必叫阿弟走呢。戴月。”

    戴月:“娘娘有何吩咐?”

    尹舟:“将屋子收拾一下,不得劳烦夫人。”

    戴月:“是。”

    玉异慌手慌脚,不知所措。他们来得实在太突然了,接见太子的礼数相当繁琐,她一下子做不过来,忽然想到重中之中,马上命令儿子道:“新儿,赶紧去村头买娘娘最爱吃的五色糯米团子来,再去顺二大伯那买两条新鲜的鲈鱼,他若问你什么都别,只你想吃就买了。然后到后山上捉只肥肥的母鸡,再叫你爹回来。”完又赔笑了一会儿,便去厨房忙活起来。

    那名姓莫的女子意识到自己闯了祸,当即下跪:“民女不慎弄脏了太子的衣裳,还请太子恕罪。”

    尹舟擦干净那枚唇印,与向尹舟笑了笑,然后进了堂屋。

    那是一个相当莫名其妙的笑容。

    向尹舟摆摆手:“罢了,今日之事你权当没看见,去吧。”向尹舟本只想遣陌生女子走,但想起刚才阿弟叫她“莫姐姐”,好像前不久才听了此人,便多心一问:“站住,你是谁,在这做什么?”

    女子低垂着头,不敢仰视,声音甜细甜细地道:“民女莫恬恬,投靠表叔来了京城,今天是给武三叔送药来。”

    莫恬恬?

    向尹舟心里嘀咕了一下,这不是韩绍要推荐给她的姬妾么?“你抬起头来。”

    莫恬恬慢吞吞地抬起头,神色紧张。

    向尹舟不禁一笑。这个莫恬恬是个标志人物,皮肤白皙,淡扫蛾眉,无来由有一丝很难察觉的惆怅。不似娄明明那样英姿勃发,也不似舒涣涣那样妖娆动人,更不似尹舟那样“平平无奇”,她像一股山涧的溪,清冽而孤僻,又时而活泼。

    莫恬恬被看得脸颊发烫,忙低下头去。

    向尹舟:“你年龄几何?”

    莫恬恬:“十八。”

    “哈哈哈!起来吧。”向尹舟摇头哂笑,看见弟武新还站在门口处,道,“叫你去买东西,怎还愣在这?”

    武新尚,不懂什么规矩,直直道:“姐夫!五色糯米团子在村头,顺二叔叔家在村尾,相隔七八里路呢,我还要捉鸡叫阿爹,跑完就一个多时辰了,我…我……”

    莫恬恬道:“不如让我替武新去买团子和叫武三叔吧,这样就不折腾了。”

    向尹舟点点头,入了堂屋,坐到尹舟身旁。戴月倒上一杯茶来。

    尹舟一边品茶一边问:“如何?”

    向尹舟不解:“什么如何?”

    尹舟:“你看着那个莫恬恬笑什么。”

    向尹舟敷衍道:“长相喜庆,好笑。”

    尹舟冷哼一声:“一脸攀龙附凤的狐狸相,喜庆?眼瞎就赶紧叫太医治治。”

    “嘶!”向尹舟拧住尹舟的鼻子,“你话能不能不那么尖酸刻薄。”

    作者有话要:

    晋珩:呀哈你个婊砸敢勾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