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孙袁结盟
虽这十八路诸侯起兵声势巨大,但并未像大家想象中的那般浩浩荡荡几十万人聚集在一块。
而是按照远近亲疏关系屯兵在各地。
袁绍、王匡等人屯兵河内;
孔伷屯兵颍川;
韩馥屯兵邺县;
袁术、孙坚等人屯兵鲁阳;
张邈、刘岱、桥瑁、袁遗等人屯兵酸枣。
鲁阳,袁术大营。
孙坚自从用计诛杀王睿、张咨两人后,有钱有粮,召集兵万余。
不日就到鲁阳与袁术会盟。
“袁公路好久不见,为兄甚是想念!”
只见头戴赤罽帻(jzé)的孙坚一进门就给袁术来了一个熊抱。
袁术招架不住孙坚的热情,连忙挣开孙坚的熊抱,“无事不登三宝殿,文台今日突然拜访,所谓何事?”
孙坚大一摆,豪放道:“欸,这些干甚!先吃酒,酒酣后再谈正事不迟。”
完便往席子上大大咧咧一坐。
袁术见孙坚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把这当作自家一般,只能苦笑着吩咐下人摆上酒菜。
酒过三巡后。
酒兴微醺的孙坚,搂住袁术的肩膀道:“实不相瞒,兄这次冒昧来访,是为讨董之事而来。”
“哦?文台可有难处,直接道来便是,弟自当尽力助之。”
袁术闻言客气道。
“如今讨董联军势大,但皆心存保存实力的心思,现起兵一月有余,兄观各路诸侯皆按兵不动,隔岸观火。”
听到这,袁术脸色有点黑,你这不是指桑骂槐嘛。
不过孙坚接下来的话直接让袁术动容了,“吾知公路自幼与那庶出的兄长袁绍不合,近有一个刹他威风的会。”
“哦?怎么个刹威风法。”
袁术饶有兴趣的问道。
“今你我兄弟二人结盟,大可为之,可不仅仅只是刹那袁绍威风。”
袁术一听,可以啊,我就是看不惯那个庶出的兄长,我是嫡出的凭什么他继承袁家,我不能。
立马朝下人吩咐道:“去把袁涣、阎象两位大人叫来,是有要事相商。”
孙坚见此一笑,此事成了。
这两兄弟素来不合,只要拿这个一激,袁术自会上钩。
其实这两人的矛盾并不那么简单。
实际上袁绍和袁术两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父亲都是袁逢。
不过袁术是嫡子,而袁术是庶子。
后来因为袁逢的兄长袁成无子,所以袁绍时候就过继给袁成当儿子。
然后袁绍的身份就变了,过继给袁成以后,就成为了长房嫡长子。
而袁术一直看不起袁绍的出身,因此两人一直矛盾较深。
但这只是表面矛盾。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全国,因此袁家事实上拥有一股极为庞大的政治资源,袁绍跟袁术两兄弟的矛盾根源实际就是这一股政治资源继承权的归属问题。
众所周知,袁家发于汝南。
董卓把持朝政后,两兄弟皆逃出洛阳。
不过袁术选择留在汝南一带发展,袁绍却南辕北辙,直接跑到河北的渤海发展去了。
这两人的选择其本质就是争夺资源的一种表现。
即锐意进取的一派跟随袁绍,是为新袁家。
守旧的一派支持袁术,是为老袁家。
由此造成二人的根本对立。
不久,袁涣、阎象两人赶来。
入座,与孙坚寒暄几句过后便直奔主题。
只见其中相貌憨厚,一看就是平和柔顺之人的袁涣朝孙坚问道:“敢问将军,主公与你结盟有何好处?”
这袁涣是何许人也?
他来头可不,出身于“陈郡袁氏”。
他的父亲袁滂,官至司徒。
算是袁术的族亲。
不过袁涣在历史上名声不错,虽然他是司徒袁滂之子,但当时的名门子弟大多都不守礼法及律例,反而袁涣为人清静,行为都必定守礼让很多人感到敬佩。
他也曾获不少赏赐,但都赠送了给别人,家中没有储下什么财物产业,物资有不足就向人求助,但从不苛求,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
三国后期在曹操下做事的时候,有传言刘备己死,群臣皆向曹操庆贺。
但因为袁涣曾被刘备举为茂才,所以一个人坐在角落,默不作声,显得格格不入。
可谓品德良好之人,嗯就是老实人。
孙坚调整了下头上的赤罽帻,咧嘴道:“只要我们击退了董卓,夺回洛阳,恭迎陛下。那到时候公路便是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到那时袁绍儿任公路揉捏。”
袁术一听,兴奋之情表露而出,抚掌笑道:“如此甚好!”
不过一旁的阎象也不是傻子,立即制止道:“主公莫急,吾观这结盟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嗯?
孙坚有些不喜的看向阎象,只见此人五短身材,黑不溜秋,形貌平平无奇,甚是惹人厌烦。
皱眉道:“何须从长计议,现在即可结盟。”
“敢问将军,结盟后进军之事谁为先锋?再有,如今将军的兵马与主公的兵马合计仅仅不过五万余等,何来将董卓赶跑一”
孙坚闻言大笑,“哈哈今有关东联军几十万在关外虎视眈眈,我们扯虎皮拉大旗,是作为前路先锋,只要稍挫其锐气,董贼便会知趣的退守长安当他的土霸主。”
“至于结盟后的军事问题嘛,放心,汝等绝不会吃一点亏。一句话,我出力,汝等提供粮草便是。”
到这,孙坚朝袁术挤眉弄眼道:“相必公路家大业大,这点粮草还是拿的出。”
袁术冷哼一声,“自然拿的出。”
接下来几人就细节问题讨论清楚后,便割牛耳歃血立盟约。
与袁术结盟成功后,孙坚刻不容缓的朝虎牢关进军而去。
此行孙坚并无私心,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建功立业,清君侧。
在前世,在董卓火烧洛阳后。
率军进入洛阳的孙坚,面对“数百里中无烟火,坚前入城,惆怅流涕。”
同时,孙坚命令部下修复汉朝诸皇陵,平整封塞被董卓掘开的各王公贵族的坟墓。
孙坚此番行为,也的确可以成为所谓“忠壮之烈”的楷模。
所以在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及裴松之注中,对孙坚称赞有加。
虽然孙坚的某些举动有些“获罪”之嫌,但对其“忠壮之烈”是不用怀疑的。
嗯,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