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A+A-

    没几日, 恭王病重的消息便传到了宫里, 自然而然为宣和帝得知,派了太医过去为恭王诊治,哪知病情不仅没好转, 反而还有越来越重的趋势, 恰在这日, 有几个朝臣上奏,如今储君已定, 恭王留在京中多有不便, 当应早日归藩云云。

    宣和帝当场就把奏折给扔出去了,把那几个大臣骂了个狗血淋头,大意是,朕如今还没百年,怎么就不便了?朕看你们简直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恭王如今病重,这节骨眼上还让他归藩, 若是路上出了点事情, 你们谁拿脑袋来顶上?

    这一通骂不要紧,朝臣们灰溜溜地撤了,宣和帝气还没出完, 见太子站在一侧,又把太子给骂了一通, 话里话外指责他不顾亲义, 虽然没有直,但其中的意思已经是很明显了。

    太子跪在地上, 被骂得一脸铁青,也不敢反驳,老老实实地受着,本来算得万无一失,可是万万没想到,恭王在这时候竟然病了,病了也就病了,还叫宣和帝得知了,他们反而半点风声都没收到,此时唯有落了牙往肚里咽,太子那憋屈劲简直别提了,回了府好一通发脾气,摔砸扔,把一方上好的九龙戏珠洮砚给摔碎了。

    若是一般的砚台也就罢了,可这一方洮砚却是今年年初时,宣和帝特意赐下的,太子这一摔,把自己都给吓了一跳,立刻杖毙了所有在场的宫人,试图将事情瞒住,岂料即便如此,摔碎砚台一事仍旧传到了宣和帝耳中。

    宣和帝怒不可遏,直斥太子,太子满心不解,他完全不知道这事情是从何处传出去的,他分明把看见事情的宫人全部处死了,为何宣和帝会知道?

    太子百思不得其解,想来想去,只觉得自己府里肯定出了奸细,等回太子府之后,他非要把那个告密的奸细揪出来千刀万剐不可!

    兵部值房,此时天色将晚,最靠近里间墙下的位置,桌案前站起一个人来,他慢慢地收拾好桌上的文书物什,有人招呼道:“谢大人,回去了?”

    谢翎含笑点头,那人又道:“谢大人等等,我与你一道走。”

    那人是兵部的一名主事,名叫杜永安,职位比谢翎低些,为人很是直爽,两人出了兵部,往禁门方向走,一边着话,正在这时,后面传来了脚步声,有些重,一般来,在宫中行走的官员,大多都是步履轻微,就连武官都不会走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这岂止是走路?分明是发泄怒气。

    杜永安好奇地回头一看,立即拉了谢翎一把,两人退至一旁,深深躬身,以示礼节。

    那杏黄色的袍子在眼前停了下来,太子李靖涵的声音沉沉道:“谢翎?”

    谢翎不卑不亢地应答:“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杜永安也连忙拱手作揖:“臣杜永安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没搭理他,只是上下量了谢翎一遍,语气冷冷地讥嘲道:“看起来你在兵部过得很不错。”

    谢翎沉稳地答道:“皆因皇上赏识,臣才得以有机会进入兵部,报效朝廷。”

    太子嗤笑一声:“你不过是比旁人多读了几本书罢了,一个的兵部员外郎,谈什么报效朝廷?”

    谢翎双目微垂,声音恳切道:“臣位虽微贱,不敢忘国,愿竭肱骨之力,以报天恩。”

    太子被他这一番话堵得无话可,瞪着眼,又见旁边还有杜永安在,他方才被宣和帝好生训斥了一顿,这里还在宫中,也不敢再惹事情,冷哼一声:“那孤就拭目以待了。”

    他完,甩袖而去,倒是他身后的一行随从中,有人回头看了谢翎一眼,谢翎似有所觉,抬头望去,却见那一行人已逐渐消失在宫门处。

    杜永安擦了一把额上的汗,对谢翎道:“谢大人,您可与太子殿下有过节?”

    谢翎勾起唇角,露出一丝笑来,只是那笑有些冷,他矢口否认道:“怎么会?我之前不过是翰林院一介侍读罢了,连太子的面都没见过几回,如何会与他有过节?”

    “那倒也是,”杜永安向来不爱想那些复杂的事情,谢翎这么,他便也信了,又想起方才的场面来,敬佩道:“谢大人到底是厉害,换作是下官被太子那么问,早就腿软了,大人还能对答自如,下官佩服。”

    谢翎笑了笑,不置可否,两人一道继续往宫门处走去。

    ……

    谨身殿,一名宫人正垂头跪在前方,宣和帝坐在御案之后,他慢慢地念道:“位虽微贱,不敢忘国……这是谢翎的?”

    那宫人谨慎答道:“正是,奴才亲耳听见了,他正是如此回答太子殿下的。”

    宣和帝点点头,面上浮现出一丝笑意,道:“年纪虽然不大,倒是很有几分志向,不愧是朕钦点的状元郎。”

    宫人立即附和道:“皆因皇上慧眼识人,才能有如谢大人这般的国之栋梁。”

    此话明显是谀词,但宣和帝仍旧被得高兴,想了想,道:“等有机会,将他的官职提一提,朕记得他去年修的那几部国史也很是不错,是个人才。”

    宫人又附和了几句,宣和帝忽然问道:“太子与谢翎有过什么过节?”

    那宫人一下子就犹豫起来,道:“奴才之前听过些传言,不过并不是什么大事,不敢扰皇上视听。”

    宣和帝微微眯起眼,道:“关乎一国储君,就没有什么是事,越是细微之处,越是能看清楚一个人的品性德行,你给朕听听,是什么事情?”

    那宫人立即应答:“是。”

    宣和帝坐在御案后,听底下的宫人起谢翎大婚之日,太子前去贺礼,待听到太子送了三名貌美侍女时,眉头便皱了起来,那宫人将太子当日的话学了过来,连语气都十分相似,简直活灵活现,仿佛他当时亲自在场看见了一般。

    宣和帝眉头皱得死紧,用力一拍桌案,怒道:“荒唐至极!”

    宫人连忙伏身叩头,不敢再话,宣和帝压抑着怒气,道:“你继续!”

    宫人这回不敢再学了,只把当日的情形仔仔细细地道来,宣和帝表情不愉,站起身来,负手道:“竟然如此失礼,岂有一国储君的体统……”

    他的面上浮现出怒意,回想着近来太子的作为,眼底满是深深的失望,宣和帝闭了一下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冲那宫人摆手:“下去吧。”

    宫人看得出宣和帝此时的心情不佳,生怕受到迁怒,听到这话,正求之不得,连忙叩头,心翼翼地退出大殿,轻手轻脚地把殿门合上了。

    大殿之内寂静无声,良久,宣和帝叹了一口气,喃喃道:“婉儿啊,朕实在是……”

    未竟之语,压在了心头,如同一颗沉甸甸的石头,挥之不去。

    恭王一病便是十数日,王府大门紧闭,门前冷清,除了宫里来的太医之外,便只有礼部尚书窦明轩来往,因他曾是恭王的侍讲,所以倒是不会引人怀疑,偶尔也会带着谢翎一同前来看望。

    眨眼间,一月过完了,二月春风送来了些许暖意,将京师的树都催出了嫩枝,朝廷上没有什么新鲜事,若非有,便是兵部的职方司员外郎谢翎,官升一级,提为正五品郎中,兼翰林学士。

    所有人都觉得他这升迁简直是莫名其妙,在朝臣们看来,谢翎是宣和三十年的状元郎,但是当时因为被宣和帝赏赐了“凶宅”,所有人都觉得这位新科状元不受皇上喜爱,冷板凳是坐定了。

    果不其然,谢翎被发去修国史了,但是没成想,修了半年多的国史,到了年底,谢翎连升两级,年初又去了兵部任职员外郎,这兵部的事情估计还没上手呢,不知怎么又得了皇上的青眼,次月又升了郎中。

    这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了馅饼,直愣愣地砸到了谢翎头上,怎么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京官,就没这等好事情呢?

    朝臣们心里都琢磨着,这位新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是不是真的入了宣和帝的眼?

    总之不管是不是,他们在路上碰到了谢翎,也得带上满脸笑,拱手称一声谢大人。

    谢大人领旨谢了恩,走马上任,先是去给他的几位顶头上司见礼,但是左右侍郎都不在,只见到了兵部尚书一人,兵部尚书名叫宋一然,他与左右侍郎都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体型略胖,面上总是带着笑,年近五十,看起来脾气很好,对谢翎了许多勉励的话,无外乎尽忠职守,为君分忧云云。

    谢翎都一一应了,他望着面前的兵部尚书,心里想的却是施婳曾经过的话,三月底,戎敌入侵,连破两城,兵至玉连关,四月向大乾朝发出求贡书,四月中,宣和帝同意求贡,增开马市,七月,兵部尚书下狱弃市,兵部左右侍郎皆被革职流放。

    短短半年多时间,兵部的主要官员就换了两轮,如同韭菜一般,割了两茬。

    谢翎拱手,向他微微笑道:“多谢大人提点,下官铭记于心。”

    宋一然笑起来,道:“好,好,左右侍郎今日都不在,晚点再参见也不迟,你先去做事吧。”

    “是,下官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