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老家(二)
黎爸爸, 黎妈妈也收到新年礼物, 比照着黎富贵的丰厚两倍, 这些年黎嘉钰在物质上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每年假期接黎嘉泽, 黎嘉辉兄弟过来团聚,
回去的时候都会大包包的, 从头到脚都是东西, 吃喝穿用应有尽有,这一世虽然过继出去, 但是也想弥补前世享福不足的缺憾。
黎爸爸在车队混的虽然不是多么风光无限, 但是也没有人欺负,顺顺利利的, 为人老实诚实,人缘不错, 区政府的领导都喜欢他不爱谈论是非,
有什么重要的接待任务, 都会派遣他出车接送, 并没有人点名要他做专职司机, 因为那样很辛苦, 随传随到,有时候还会干些体力活,他年纪有些不饶人。
沐成栋虽然只在这里待了不到一年, 但是留下来的善缘比较多, 而且他还是越级高升, 凡是知道黎爸爸是他一手提□□的,都不会为难的。
黎妈妈在居委会整天鸡毛蒜皮的事情,忙忙碌碌的,生活很丰富多彩,加上黎嘉辉有黎嘉泽照顾,省心不少,经济方面有黎嘉钰关照,一点儿不用像以前一样,
买次肉都要犹豫很久,每次供应的粮食也是扣扣索索,过冬的时候,除了白菜就是土豆,萝卜,衣服也是老大穿完老二接着穿,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现在不同了,每年四季布料不缺,粮食,蔬菜也不缺,日子的过得宽松富裕,丈夫工作轻松,两个儿子学习好又听话,比起同龄人,她年轻很多,也会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刺绣。
对于过继出去的黎嘉钰,她态度很平淡,很少谈论起这个人,有时候父子三人起来的时候,她并不发表任何意见,就是淡淡的听着,仿佛听着别人故事,而不是自己的亲闺女。
黎嘉钰有时候听黎嘉泽嘟囔过不满,同样淡淡的听着,不发表任何意见,该有的东西从不缺少,就是没有直接的见面以及谈话,这样的相处两个人都觉得挺好。
冯和村的村民,听黎家要回来过年,都拿出自家好东西送过去,人家无偿的替他们看病,这份情谊谁都不曾忘记,马菜花最高兴,因为她闺女怀孕了。
村里人送的各种蔬菜,红薯芋头,花生,芝麻等等农作物,堆积在院子里,黎金银带着秦国柱,秦珍,黎嘉泽,黎嘉辉忙碌了大半天,这才收拾完。
“二伯,鱼儿就是一个招财猫,看看这些东西,我们家春节都不用买其他东西,足够吃的饱饱的,看,猪肉,老母鸡,鸡蛋,竟然还有甘蔗。”
“你妹心善积德,这是人家的回报,这人啊,什么时候都要揣着一颗善良的心,人家对你好,你也要对人家好,别人对你不搭理,我们也不要上杆子巴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走的路,平常心对待即可。”
秦国柱深以为然,他经历过很多不如意的,有一阵子都想放弃,但是想一想在老家期盼他的妹妹,咬咬牙就这么坚持了下来,现在想来,万分感谢他还活着。
黎嘉靖,赵明利这时候跑进来,后面还跟着麦子三个,赵奎家的三个,浩浩荡荡的一大群,秦珍三人跟着汇合,一起向着村里的游乐场,麦场走去。
福儿端着在河边洗好的衣服,看到这队人马,大大很气派,跟随她在河边玩耍的黎濡茜,黎濡镇见状,也欢欢喜喜的回归大部队,叮嘱几句那些半大的孩子,照顾好弟弟妹妹,匆匆忙忙离去,家里还有不少活呢。
赵兴的大儿子赵海哭丧着脸,赵兴看着心里烦躁不已,这快过年了,他这个样子给谁看?早就跟他过了,他不在意,现在吃亏了,后悔了,晚了。
“爹,您不能不管我啊,这几年都没有回来,您这是算抛弃儿子吗?这些年,我心里头苦啊,爹,您可要帮帮我啊,日子一天天的连个盼头都没有,活着还有啥意思?呜呜。”
赵兴依旧什么也不,手里拿着紫砂茶壶,时不时的喝上一口,这是跟着邻居一位老北京人学的,因为抽烟有害健康,赵涛,张凤梅都强烈反对,只能另辟蹊径。
赵海哭了一阵,光雷不下雨,虚张声势,眼看了看无动于衷的赵兴,一下子没有了表演下去的意思,止住哭声沮丧的坐在凳子上,沉默不语。
赵江两口子拎着一袋面,半框子红薯,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走进来,见到大哥一个人在哪里,并没有见到赵海媳妇儿和儿子,心里松了一口。
他们真怕啊,三天两头闹上这么一场,不但精神上受不了,身体上也吃不消,经常听到动静,交代赵明利去黎富贵家找吃找住,大门一锁去闺女家躲灾祸。
“爹,你们刚回来,我跟阿江寻思着没有什么粮食,就给你们磨了一些白面,不够的话,我再去磨,村东头的赵泥鳅家开了一间磨面房,不用跑远了。”
“老二媳妇儿,辛苦你了,阿江,明利你照顾的很好,是好媳妇儿,去厨房里面有几个白色的泡沫箱子,随便搬上几箱子,给大妮儿,你娘家送过去,让他们尝尝鲜。
还有啊,大妮儿坐月子,做爷爷奶奶的不能没有表示,这是给她的红包,里屋的床上有个花布包袱,里面是你娘做的孩子衣服,被褥什么的,你都拿上,
给大妮儿送过去,今年我们在这里过年,让她不忙的时候抽空回来,我也看一看她的孩子,呵呵,那可是我们头一个重孙子,怎么都要好好的招待一番。”
“爹,你们留着吃吧,现在粮食够吃,饿不到肚子,你跟我娘年纪大,多吃点好吃的。”
“这也是我们送给亲家,大妮儿的年礼,你就不要推辞了,趁着天色还早,快点送去吧,免得回来还要走夜路,不安全的。”
赵江两口子见到赵海眼巴巴的看着,恨不得现在就去厨房搬东西的模样,再也没有推辞,两口子站起来分工合作,拿了应得的匆匆忙忙离开。
赵海见到自家弟弟两口子,背上扛着花布包袱,怀里搬着白色的箱子,一下子就是四箱,心里头如何能咽的下这口区别待遇,更何况还有厚实的红包呢。
“呃,那个,爹,我的呢?”
“你什么你,你还有脸?我们回来你除了哭哭啼啼,为我们老两口做了什么?你那一点儿值得我送东西,你问过我有面吗?问过我有菜吗?
哼,良心都让狗吃了,怪不得你能养出来那么一个儿子呢,这些年我被老三两口子养着,让你目中没有了赡养爹娘的心思,老二有孝心,
我愿意给他东西,你给我走,以后不要登门,过年你喝西北风都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你也老大不,有手有脚身体健康,我们没有那个责任还要护着你,走吧。”
“爹,爹呀,你怎么如此狠心,我可是你的长子,将来养老送终的长子啊,爹,你不能一碗水不端平啊,我,我这就回去给你磨面,一袋子不够,两袋子啊。”
“你给我滚,在惹老子生气,我一辈子不回冯和村,养老送终?你也好意思?给我滚,要是再不要脸的纠缠,我就开祠堂,让你分宗单过,不信你试试?”
赵海灰溜溜的离去,赵兴心烦意乱的放下紫砂壶,背起双手去黎家找自家媳妇儿和孙子,路上遇到几个蹲在山墙跟前的熟人,大家热情的招呼。
“哎呀,赵兴回来了?这些年在外面过的怎么样,呵呵,阿涛真有出息,在这十里八乡都是名人,接你过去尽孝,真真的忠孝两全啊,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啊。”
“呵呵,那里,那里,都是国家栽培的缘故,要不然他那里有那么大的本事,老哥,今年收成怎么样?我看大伙儿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好几家都要盖二层楼呢。”
“可不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不但能吃饱肚子,还能住上洋楼,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呢,城里比起乡下是不是更加富裕?”
“一般,虽然每月有工资,可是出门都要花钱,一大家子供应的那些粮食勉强够吃,我看,还不如咱村里呢。”
“哎,要吃食上,我们强了一些,不过其他的,乡下比不上呢,看看黎老三的家里头,那个冰箱,夏天随时可以吃冰柜,吃不完的东西放进去,也坏不了,
城里人真聪明,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阿兴,在城里孩子的家里是不是也有这玩意,很贵吧,还有黎老三天天不离身的那个录音机的东西,更是不赖,竟然能把话的声音放出来。”
“嗯,城里人确实聪明,人家可不会像咱们村里,不让娃好好上学,总想着让在地里刨食儿,学习好上大学那是国家铁饭碗,子承父业的比比皆是呢。”
“哎,是这个道理,看看黎家老六的那个闺女,现在可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呢,阿兴,听回来过年的年轻人,城里还有天上飞的,那个,哦,对了,飞机?”
“是啊,我们这次回来就是飞机,从京都到省会,也就一个多少时的时间,跟鸟儿一样,天上的白云都在身边绕着呢,当时让我担心的,就怕掉下来。”
“哎呀,阿兴,你可真有福气呀。”
“都是阿奎出的钱,具体数目不知道,反正很贵的,这辈子也值了。”
“要你三个儿子,老二是个好孩子,在村里勤勤恳恳的,刚才我可是看到两口子拿着东西去你家了,是不是送口粮去了,是个孝顺的孩子。”
“是啊,阿江两口子想着我们回来,家里没有吃的,确实是孝顺的孩子。”
“阿兴,你要管管你那个孙子,唉,太不像话了,整天惹是生非的,长大了还了得,咱都是乡里乡亲的,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跟他计较,可是他以后总是要出门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