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中庸之道
皇帝躺在床上,如果不是他胸脯还有些起伏,大家都会以为他死了。
上官氏一进来,就见靳贵妃坐在齐观床前,一脸怜爱的看着他。上官氏差点没被靳贵妃的眼神给恶心死。
靳贵妃好不要脸啊!
但转眼一想,若是换在普通人家,靳贵妃就是个贵妾。她才是当家主母,再说靳贵妃也蹦跶不了多久了,且由她去吧。
苟银上来迎接上官氏,接下了高女侍手中的补品递给身后的干儿子。
这几日为了不引起任何人的怀疑,齐观并未阻止宫妃前来侍疾,但他却神奇的隔绝了皇子前来侍疾。
“官家今日情况如何?”上官氏盯着床上之人,瞬间双眸含泪。
苟银缓缓摇头道:“官家方才清醒过片刻,说要传召几位肱骨大臣,恐怕是要……”交代后事了。苟银边说边擦泪。
“!”
靳贵妃竖起耳朵听着这消息。如今太子弑父之罪海没定下来,若是陛下在这个时候抛出传位诏书,对她儿子是万分不利的。
不行。
必须要速战速决。
靳贵妃起身向上官氏款款走来,似乎是在炫耀,但她又收敛着,让上官氏寻不到一处错误。
“娘娘。”靳贵妃对上官氏行了礼。靳贵妃比皇后还要大几岁,面相也要显老一些。五十几岁的人了,做出一副柔弱的样子逼得上官氏不想看到她。
上官氏径直绕过了靳贵妃,走到齐观床前。
靳贵妃讨了个没趣,眼底流过一丝狠厉,不过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告知自己的儿子,绝不能意气用事。靳贵妃走出门去,她当然没有真的离开。
她知道一旦自己真的离开了大殿,将再也回不来了。只能找到心腹,告知儿子这个消息。
现在上官氏重新回到陛下身边,她还能挣得过吗?
争不过又如何?只要自己的儿子坐上皇位,还怕什么曾经的皇后。靳贵妃交代好了一切之后,去了侧殿。
不一会儿,齐观点名的那些大臣也到了侧殿。
上官氏很自觉地到了侧殿,不过苟银却将她们两人都请了回去。
虽不甘心,靳贵妃还是只能踏着小碎步回到自己的鹤庆宫。很快她便接收到了大皇子的回话,读者大皇子送来的条子,靳贵妃露出得逞般的笑容。
“陛下可还能起身?”顾长风担忧的问道。
苟银伤心欲绝的说道:“陛下时而清醒时而混混沌沌的,这次招诸位大人来,是想商量后来社稷之事,诸位大人且喝口水稍等,宗庙那边族老已经示下,陛下有四子,太子尚在,可作先考虑,若不出错,便是太子即位了,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顾长风又道:“未能得到陛下的亲肯,老夫无法相信,还请大内侍带我们亲自看到陛下。”
这时,苟银的干儿子慌忙跑进来,苟着身子说道:“陛下……陛下他醒了,召唤各位大人过去呢。”
“陛下醒了?”几位大人纷纷露出欣喜的笑来,各个提着衣裳往殿内跑,很快便将齐观的床给团团围住了。
齐观半眯着的眼睛看见了这一切,差点因此而暴露了自己装病的事实。这群老小子,真——调皮。
“陛下,陛下可能说的出话来?”一群大臣中最不靠谱的大司农先开了口。
为了贯彻自己是个病入膏肓之人的信条儿,齐观坚决不开口,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演技抬起了一只手指向苟银身后的桌子。
“陛下是想要什么东西?”顾长风看了半天,就在齐观即将放弃的时候,他一语道破齐观心之所想。齐观出了一身热汗,脸都憋红了,终于等到了顾长风所说的那句话。
苟银会意,立刻转身看向桌子,上面摆放着整整齐齐的书卷纸张。别人不知道,苟银还不知道齐观想要什么嘛?不过做戏要做全套,苟银拿起一本书问道:“陛下是这个吗?”
齐观“艰难”的摇了摇头。
苟银又如此重复了两次,终于在第四次拿对了。
这下皆大欢喜。
齐观又指向顾长风,苟银将手上的书给顾长风。顾长风正疑惑着呢,又见齐观让他带走此书,他更加疑惑了。
不仅是他,在场的其余人都露出了困顿的神情。
众人先抬眼看了看顾长风手中书的书封,就是一本寻常的《中庸》,而且看侧面,不像是在里边儿藏了东西的样子。
这就奇了怪了。
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是说好了商量储君之事吗?
指完了书,齐观又陷入了昏睡当中,苟银立刻呼叫太医。顾向晚提了个药箱子匆忙进来,一众大臣很识趣的后退。
苟银道:“陛下今日怕是不能和诸位大人商量了,还请诸位大人到侧殿,这本书里藏着陛下的意思。”
“也好,咱们快去为陛下分忧。”
“顾相,快看看这书里写着什么?”
几个人来到侧殿,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了。《中庸》是本什么书?是儒家经典啊,上面的内容在场的几乎能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还能直接作解。如今陛下拿一本《中庸》出来,是想暗示些什么吗?
所谓中庸,乃行中和之道而为之。符合自然,循循而导之。不慌不忙,不急不燥,不脱离常理,不违背道德。坚守于自己的责任,不逾矩,事事笃行之。
难道陛下是想让他们作为旁观者,眼睁睁的看着两王相争吗?
“这本书没什么特别的,没有修改,没有图画,就是一本正经的《中庸》。”卢国公仔细端详之后说道。
“确实没有特别之处,不过老夫猜想陛下的用意恐怕就是叫我们几个老家伙行中庸之道了,将来无论是哪个上台,结局都不会坏到哪里去。”太尉在旁,语气有些笃定。
“既如此,看戏又何妨?”
“去问问陛下好些没,如果……我们还是先回去观望吧,太子那事儿就作为家事处理,宗室族老会查清楚的,届时咱们再出手。”卢国公适时又说道。
还好卫国公不在此,若不然,得闹翻天了不可。
谁叫他外孙就是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