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内心煎熬

A+A-

    回到渭州治所已经三天了,章楶和陈参军还在整顿泾原路的一应军政事务,就准备整顿完毕直接带上赵满和姚雄启程去汴梁述职了。而岳和、郭成和折可适则留下镇守平夏城和新抢到手的天都山。

    赵满苦逼的每天跑去骚扰伤员岳程。岳程的伤虽然很重,但赵满和军医采取的急救措施妥当,送到渭州后更是得到了林柳的精心治疗,基本上已经好的七七八八了,就是腿上的伤比较严重,本就伤到了骨头,又延误了治疗时间,可能愈合后也不能剧烈运动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赵满等人都很替岳程惋惜,甚至都不大敢提腿的事儿。但岳程本人却是十分淡定。能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活下来,已属不易,这跟岳程自身顽强的求生意志是密不可分的。

    用岳程自己的话:“我能侥幸活着,就已经是奇迹了。没缺胳膊没少腿,我都已经感谢上天了,还有什么不知足?更何况我还得替我那队兄弟好好的活下去。不能上战场,我就好好跟清之学学,当个军医总还是可以的吧?”

    姚雄当即表示,岳程这个军医他就预定了,等岳程伤好了就可以随时上任。赵满倒是不以为然,总是撺掇着岳程赶紧退伍,享受一下安定平静的生活。当然啦,顺便也可以成为咱西北军多种经营商店的掌柜,卖个皮草、肉干儿啥的,多滋润。

    岳程倒是信心满满的准备开始新生活了,可怜的赵满却还是没找到出路。几次三番挑着没人儿的时候跑去跟岳程商量,俩人儿急的满头包,也没想出啥解决方法。这就是个死胡同啊!怎么也走不出来呀!

    大宋当官是有制度的,按规定,大官员都要去汴京的流内铨上缴三代家状,也就是上交祖宗三代的姓名、年甲、以及有无过往罪行的个人简历,其上还要有乡邻作保,证明身份确凿。如此一来,才能领到一份告身,也就是身为官员的凭证。

    本来赵满在西北当个参军,山高皇帝远,周围都是熟人儿,官职又的可怜,上不上交的大伙儿也就睁一眼闭一眼,马马虎虎也就过了。人家流内铨也没闲心关注这么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可谁成想赵满实在是成绩太突出!升官太突然!如今又要入京面圣,官职也提升至了刺史,这再不去缴三代家状就有些不过去了。

    可是赵满一个黑户兼间歇性失忆的非正常人士,上哪儿弄三代家状啊!如果时间充裕,岳程、岳和倒是想回趟老家想法给赵满记在自个儿哪个姑姑名下,把赵满弄成真表弟,也就得了。可现在哪儿有时间弄啊,章老相公已经准备近几日就启程去汴京了呀。

    更郁闷的是还要乡邻作保,这东西更不好弄。这年头儿那都是保甲制,一家出了事儿,大伙儿那都是得连坐的,要掉脑袋的,谁敢出假证明啊?!岳程、岳和他们自家同意也没用,不用别的乡亲邻居不敢作保。就是乡邻肯给作保,上头儿还有保长、甲长、户长呢,这些人可是知道这些厉害关系的,断然不会给作假保。

    所以呀,愁得岳程、赵满满嘴燎泡,食不下咽,也愣是束手无策,啥辙没有!俩人儿只能每天对坐,长吁短叹,愁眉不展。最后身为大夫的林柳忍无可忍,坚决的把影响自家病号休息的不速之客给逐出房门,并勒令赵满在岳程恢复之前都不准进门。

    于是走投无路又被赶出门的赵满,无处可去,只好跑去骚扰刚刚被姚古送过来的徒弟姚平仲。来也奇怪,平时姚平仲总要时时黏着赵满才甘心,这几天除了刚到那日跟前跟后的跟赵满混了一天,最近都看不见影儿了。赵满纳闷儿,这子跑哪儿去了?干儿子韩五也成天神龙见首不见尾。唉,这日子没法过了!

    啊,不能叫韩五了,应该叫韩世忠了。因为官家赵煦听了韩五少年的英勇事迹,觉得此子甚好,于国家有大贡献,堪为大宋少年之榜样,特地赐名世忠,赏银百两,以示表彰。

    想到这个赵满更郁闷了,怎么好好的干儿子,自己都还没来得及给孩子取个好名字,皇帝就这么给胡乱赐了个名儿?!还这么俗气!再了,我儿子,凭啥世代效忠你们家呀?意义不好,不自由!总之,这名字不好!当然,这话赵满也就只敢自己腹诽一下,那是万万不敢出口的。(赵满:怎么总觉得这名字这么耳熟呢?)

    不过赵满浓浓的不满之情还是瞒不过周围的一圈儿人精。但众人想破脑袋也没想明白赵满这是闹的啥别扭?要知道,在大宋这个君权大过天的时代,皇帝能亲自给一个籍籍无名的孩儿赐名,本身就是无上荣耀了。如无意外,这孩子日后飞黄腾达就指日可待了。再了,世忠这个名字,那也是包含了官家对这孩子的殷切希望啊,多好的名字!有啥不满意的?

    众人不解之余,纷纷嘲笑赵满这是嫉妒官家给孩子取了名字,剥夺了他做干爹的乐趣。让他赶紧娶妻,自己生几个,想取啥名字就取啥名字。当事人赵满傲娇的哼哼两声o( ̄ヘ ̄o#),想想也是那么回事儿,不过莫名的觉得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赵煦:嘿嘿,你另外俩儿子,朕也替你取好名字了,朕就是这么负责任的好哥哥,不用谢!

    赵满:苍天呐!我这是哪里得罪了你?我就这么个的愿望都不能实现?!

    赵煦深藏功与名的微微一笑:朕虽然没有儿子,但是朕命名了三个侄子!人生赢家,非朕莫属!嗯!朕又开始相信帝王有王八之气了!

    赵满一路愁眉紧锁,走到校场,才终于逮到了两个崽子。天知道!大冬天的,这两个东西竟然赤膊在校场上比武斗,旁边儿还围了一圈儿傻里吧唧看热闹的大人,居然都没人知道让孩子多穿点儿吗?!感冒了怎么办?!啊?大人都是傻的吗?!还什么?赶紧穿衣服!

    傻里吧唧的大人姚雄等人表示:俺们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咋了?

    赵满:……跟你们没法话!

    怒气冲冲的赵满左手拎着姚平仲,右手拎着韩世忠,赶紧把俩败家孩子提溜到屋里暖和着。“你俩怎么回事儿?大冬天的光个膀子在外边儿架?不知道冷啊?再了,你俩才这么点儿大,就学那些个傻大个儿干啥?”赵满劈头盖脸给两个的训了一通,其实还是舍不得自家孩子吃苦罢了。

    一同被训的姚平仲和韩世忠趁赵满不注意交换了个眼神儿,俩人儿瞬间从争宠死敌变成了默契十足的难兄难弟。其实他俩这几天没干别的,天天架来着。主要是姚平仲朋友突然发现一向只属于自己的师傅如今居然成了别人的干爹?!!这绝对不能忍!!

    姚平仲火冒三丈:你子是哪儿冒出来的?也敢跟我抢师傅?师傅最喜欢我!师傅是我的!师傅做的好吃的也是我的!

    韩世忠淡定回眸:哦?你叫他师傅啊,我叫他爹呢。

    姚平仲:……约架!

    韩世忠:呵呵。

    于是每日一架成了两个家伙儿的必修课。姚平仲从就在军营里混,跟着士兵一块儿锻炼,他老爹加上叔叔伯伯一大堆,闲来无事也都教他几招,时间长了,他会的倒是也不少了。

    韩世忠虽然不如姚平仲出身将门,但从受苦,架的也多,有实践经验,再加上自跟着大伯岳程以来虚心求教,又进步不少。俩人儿互殴多次,各有胜负,也算是势均力敌,谁也不服谁,每天约架约的更有动力了。

    如今面对自家干爹、师傅的责问,俩人儿以架中形成的牢不可破的默契,同时开口到:“爹,我饿啦!早上到现在就吃了个馒头啊。”“师傅,我饿呀,这几天都找不到你,这里的饭菜不好吃,徒弟我都没吃饱。”姚平仲用手拍拍自己瘪瘪的肚皮,还不忘把一双大眼睁的滚圆,可怜兮兮的看着赵满卖惨。韩世忠有样学样,也委屈巴巴的眨着大眼看向赵满。

    被这样两双可爱又可怜的大眼睛注视着,赵满实在是招架不住,深深自责自己是不是话重了,只留下一句:“你们等着,我给你们做好吃的去。”就落荒而逃。留下两个不不相识,惺惺相惜的家伙儿,在了无数架之后,第一次好好的坐下来聊天儿。

    姚平仲:“看吧,师傅就是嘴硬心软,跟他撒个娇,他就不会再咱们了。”

    韩世忠:“嗯,爹真是个好人。我真幸福!”

    姚平仲:……少臭美了,你又找是不是?!

    韩世忠:随时奉陪。

    于是赵满端着刚刚做好的煎饼果子回到屋里时,看到的就是两个家伙在床榻上滚成一团的样子……

    赵满瞠目结舌:“你俩感情还挺好的?!”

    姚平仲、韩世忠:‘你哪只眼睛看到我跟他感情好啦?我们是在架好吗?’当然了,这话他俩是绝对不敢出口的。俩人儿只能嘿嘿两声儿,由互殴模式瞬间改换成勾肩搭背兄友弟恭模式。然后默默的坐下来,大口吃着香喷喷的煎饼果子,让美食融化自己无法言喻的郁闷。嗯,这煎饼真香啊!好吃,好吃!

    赵满则斜倚在椅子上,一身淡青色的长袍显得格外素淡,他略有些憔悴的脸上带着微笑,用一种堪称慈爱的目光看着狼吞虎咽的两个孩子。心中的苦涩却不能表达,其实赵满是真的有些后悔了,后悔认了两个孩子当徒弟、当干儿子,很怕若此行不顺,被追究罪责,会牵连到无辜的孩子,还有那一帮肝胆相照的好兄弟,甚至搞不好章老相公都得跟着吃瓜落儿。

    “唉~”想到这儿,一筹莫展的赵满深感无力的长叹了一口气,心中愁绪又涌上心头。‘在这皇权至上的国度里,欺君之罪呀,可是重罪,搞不好自己这条命也得搭里了。呵呵,都不用等人家寻仇了,我自己就把自己给弄死了。’赵满自嘲的想。

    想到自己此行很有可能回不来了,赵满看向两个孩子的眼神越发的慈爱、不舍,看得两个专心吃东西的家伙儿总觉得背后发凉,毛毛的。

    “你们啊,以后要勇敢的面对生活,面对困难,若是想成为驰骋沙场的将军也无不可。但千万不要有压力,你们还,不忙着决定这些。以后慢慢长大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做些什么。到时候也不要勉强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不用过多的在意别人的眼光。功成名就,这些都是世俗的眼光,不必太在意,顺应本心就好。我呢,一直都会支持你们。”

    赵满笑着摸摸两个孩子的毛茸茸的脑袋,语气堪称温柔,继续到:“其实我只希望你们都能平安,快乐的生活,这就够了。我把新写好的教材整理一下,你俩以后没事儿多看看。”完就拍拍两个家伙的头,起身去做教材去了。

    留下两个的面面相觑,总觉得自家师傅、干爹今天格外的不对劲儿。

    作者有话要:

    注意哦,韩世忠和姚平仲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哦。

    韩世忠,字良臣,晚年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陕西三原人。年十八与夏人战灭底河,斩获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