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阴谋 之八
他们悄悄评论道,“新王根基未稳,就如此张狂,对先王不敬,那对我们这些先王臣子,还能厚待吗?”
“新王昏聩无能,又秉性残暴,效忠于他,不如去投靠薛威彦。”
于是仪式还在进行当中,就有不少人悄悄夜访薛威彦,相劝于他,起兵举事,反叛新君。
有人甚至鼓动他,要他取而代之。
对此,薛威彦却不动声色,只是淡然应对,开口道,“我忠于南方朝廷,不会生反叛之心。”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极为失望,纷纷议论,“薛将军居然愚忠如此,不肯起兵,但是一旦让那阿斗掌了权,第一个倒霉的,不就是他吗?”
“可叹郑将军,白白折在里面。”
“就是,先有池将军,后有薛将军,都是袖旁观,郑将军真是遇人不淑,赔上自己性命,只因为这两人为保自身,真是不值得。”
众人议论不提,那边池昭阳在一处地处郊外的池家私宅,对着一位秀美无双的女子道,“既然我要保下你,自然你的孩子也一并保下,你放心,必让你得到应该得到的。”
那女子美目流转,眼中泛着喜悦光华,在她怀中,有位五岁左右的男娃,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珠,对着池昭阳不怕生的呵呵而笑。
时间匆匆流逝,终于到了新王即位之典的当日清晨,世子连城脱下丧服,换上吉服,一身的王爷服色,站在一面穿衣镜前,细细打量自己。
这服装颜色厚重富丽,南朝尚黑色,这衣服缀满锦绣,衣袖下摆都是极长,穿在身上,行动有些不便,看上去,却是极有威严。
只是他因为生活荒唐,又因为这几日担心焦虑,脸色极为消瘦憔悴,一双吊梢眼有些青紫,眼眸之中,因为**而灼灼发光。
身着此衣,连城只感觉身体极沉,几乎迈不得步子,但是他心甘情愿,盼了这么些年,终于到他登基之日。
他心中还隐约有些危意识,所以,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反复打量,只感觉有些许不满意。
正好这时,一位宫女给他整理服装,连城转身,那女子不及防,没立住脚,被他一撞,跌倒在地上。
女子惊呼一声,连城脸色难看,向她呵斥道,“本王大喜日子,你号什么丧?拖出去打死!”
那宫女听了,吓得全身哆嗦,早有侍卫迈步上前,将她拖走。
这几日,连城心焦如焚之下,已是打死十数名内侍和宫女,这侍卫已是见怪不怪。
待宫女被带走后,连城继续试衣服。
宫殿之内,众内侍和宫女都低下头,一片沉寂无声,外间侍卫也是蹙眉不语,身形挺拔紧绷,一时之间,似乎连宫殿上空,也笼罩着一片阴郁气氛。
待连城在王宫正殿之内,等待得不耐烦时,突然一个响雷炸起,色迅速阴沉下来,有乌云纷纷聚拢过来,眼看就要下雨。
外间大殿之内,众官员听着响雷一个接着一个,炸个不停,都是流露出不安之色,有人正要议论些什么,突然霹雳一声响,有人在外面惊叫,“这梧桐树被劈成两半了!”
当即有人一脸担忧,心中嘀咕,“新王无道,这是谴啊!”
但是话虽然如此讲,没权敢在新王积威之下,将这大逆不道的言语当众出来。
屋内连城听到,心下那股隐隐的不安之意越发盛了,急需要做些事情来发泄,当即下令,“即位之时,将郑青青斩首。”
着,又想到什么,眼神透出阴狠之色,补充道,“连同家人,一并斩首。”
此令一出,传到百官耳中,连为了自保,保守中立的部分官员也有了不满之色。
照理讲,新王登基,应是大赦下,与民同庆,这位王爷,却是一上位,就要杀人,怎么看,怎么透着不吉。
但是连城其势已成,连南母也因为爱子暴毙,悲痛之下,晕倒在床,连日不曾起身,连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也不能安慰她老人家。
所以,对爱孙的所作所为,她老人家不管不闻,只是一味哭泣。
连城权位在,百官叹息之下,居然无人为青青等人话。
这消息传到牢狱之中,青青听了,不动声色,心中却暗自下了一个决定。
既然新王无道,那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了。
郑家庄伯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为她传递福山上层的消息。
两人都心中有数,知道连城必不会放过她,两人早就定下计策,在行刑之日行事。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终于到了新王登基的时间,下午未时。
这边连城神情肃穆,接受百官庆贺,那边青青一身囚衣,被套上枷锁,安置在囚车之中,送上刑场。
此时,霹雳雷响过后,就是瓢泼大雨,地上积着的水汇成涓涓细流,饶脚踏上去,溅起片片水花,将饶裤脚都打湿了。
青青漆黑如墨的长发扎成一束,披在身后,露出鹅蛋形的脸庞,一双凤目因为下雨,看上去有些雾蒙蒙的,樱唇微勾,看向空。
路上冒雨围观的行人看她面容端丽,身形挺拔,神情间并未因为将要赴死,而有担忧之色,都不禁窃窃私语道,“听这位郑将军十分忠诚,为南方做了许多事情,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
“看这大雨了吗?连老爷都为她叫屈哪。”
“先王一死,局势大乱,连郑将军这种好官都要被杀头,世道不古啊。”
“唉,我们这些老百姓,日子恐怕要不好过了。”
众人神情忧虑,评论不提。
青青却一直留心道上行人。
终于在一条岔路口,她眼风一扫,看到了郑家部曲的身影。
那位郑家部曲打扮成街头贩模样,躲在人群之中,正悄悄向着囚车中的青青点头,并用做着郑家部曲独有的暗号。
青青看到,微蹙远山眉,眼神中精光掠过,一只悄悄探进怀中,摸出了一把短刀。
就在这时,突然街道拐角处有人呜呜大哭,引起了人群和押送囚车的兵士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