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卫掌柜似有难言之隐
有闺女的爹心里都有这种担心,所以种水月的话无疑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最后连女人们也对她刮目相看,羡慕又嫉妒,恨不得她们就是钟水月。
聊的差不多时,外头卫家的家丁开始记录和核对收的礼物,来往的商人送的都是价值不菲的宝贝。
读到卫长风时,人们竖耳倾听却意外的听到,这句话,“卫大人送杜鹃鸟一对!”
随后,另一位家仆提着鸟笼走过,鸟发出叽叽咋咋的声音。众人疑惑不解,心想这县令送的礼也太轻了些吧?
但卫长风不这么认为,反正他脸皮够厚而且又是县令,就是不送礼也没人敢什么。
之后是钟水月,钟水月送了一坛葡萄酒。
家仆完,在场掌声一片,钟水月无形中成为全场引人注目的明珠,自己的老脸红了又红,抬头去瞧卫长风时,他手摇着折扇,笑得淡雅而温润。
钟水月投以感激的目光,这份礼一定是他替自己安排的。因为来时匆忙,加上自己没想过要来,自然没吩咐伙计把酒送来。
如今倒是感谢卫长风这多管闲事的一举动。
等一切都核对完了,该是入席了。卫掌柜特意请卫长风和钟水月坐到主位,之后再依次入席。
开席之后,左裕淸以及一众江湖艺人开始登台表演。
台下亲朋好友一边吃菜一边看表演。席间,卫掌柜总是有意无意的跟卫长风攀谈,但聊得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可看他的眼神透露着几分渴望,分明是有话要。
许是因为这场合,话不方便,所以几次欲开口都没有明吧。
卫长风心下这么想,于是借口如厕,离开了一会。
果然,卫掌柜也找了个理由,悄悄跟了上来,台上表演的左裕淸,目光却一直盯着台下,看两人离开,立刻眼神示意幕后的生。
那生便偷偷走了出去。
卫长风走到偏僻处,卫掌柜走了过来,却假装偶遇。
“哈哈,大人,好巧啊,你也来上茅房吗?”罢,笑了笑,转身进了茅房。
卫长风抿嘴冷笑,双手环胸,就在茅房外等卫掌柜出来。
卫掌柜进去之后,目光一直从茅房门缝里观望外面的动静,这里空无一人,只有卫长风。该不该,要不要之类的问题在脑海中盘旋了一遍又一遍。
在几番痛苦挣扎后,还是决定吧。
卫掌柜推开门,刚要叫住卫长风,却看见左裕淸身边的人走了过来,也进了茅房。
即便对方不话也不看一眼,但卫掌柜还是感觉到了由内而外的冷意,抖了抖身,把方才的想法又压下去了。
出了茅房,对卫长风呵呵一笑,假装没事人一样,入席了。
卫长风看他欲言又止,猜想是刚才那生控制了他,也就不再追问,也入席了。
入席之后,卫掌柜的目光总是似有若无的瞥向卫长风。每当卫长风抬头看时,他又弱弱的收回了。真是没想到驰骋商场的卫掌柜竟然也有如此懦弱的一面,当真是没看出来呀。
不过这也明他想的话恐怕是十分严肃的,卫长风也很想掰开他的嘴。奈何每当自己开口要问时,场上就敲锣鼓的掩盖了自己的声音。
一来二去,也没有问成。
直到酒席散了,卫掌柜犹豫的举止就跟憋尿一样,终于憋不住了,主动找到卫长风。
“大人……我……”
“大人,卫掌柜,原来你们在这里?”
卫掌柜来不及开口,左裕淸已经卸了妆站在他们面前。卫长风失落的垂下眸子,又不敢表露出来,颤巍巍的抬起手,示意自己先去忙了,就走了。
卫长风一无所获,对左裕淸越发厌恶了。但左裕淸这种也是厚脸皮的,看明白了也当没明白,有一搭没一搭的要跟卫长风搭话。
卫长风实在厌烦至极,没有理会,转而进屋去找钟水月了。
钟水月这会倒是成了香馍馍,不仅有男商人围拢要合作,还有女客人围着要闲聊。整个大堂只有她一个中心。就是卫夫人此刻也只能尴尬的退到一边,索性找点事忙去了。
尽管卫长风知道这些人只是单纯的在谈论生意,可看到男的靠近,心里就泛酸。以前不懂的时候也会莫名吃醋,何况如今已经知道自己心意,就更不容许他们靠近了。
拨开人群走了进去。
“水儿!”
钟水月站起身走到卫长风身边,人前,她还是很给面子的叫了一声,“哥”然后乖乖的站在身后,乖巧的跟猫咪似的。
卫长风很满意的点点头,带着她离开人群,四处转转。
转了没多久,看见有少妇抱着孩子过来,左右围着几个丫鬟,把少妇和孩子保护的紧。两人一看,明了,这应该就是孙少爷了吧。
手里抱着孩子那个,应该是奶娘吧,只是奶娘也太年轻了。
卫长风忍不住摇头,“卫家还真是看脸的家。就是奶娘也挑选中看不中用的。”
钟水月没多话,催促卫长风一块进去,“走吧,寿星来了,我们该去看看。”
两人一前一后进屋,就听见那奶娘道,“孙少爷来了,孙少爷来了!”
客人们围拢过来,对着孩子了几番夸赞之词。奶娘抱着孩子没多久,心疼孙子的卫夫人就急匆匆抢过抱在怀中,身边站着自己的儿子,卫家的大少爷。
之后,卫家的姨娘,姐,少爷,都来了,来看孙少爷,这面子不能不给。
孩子的确长得可爱粉嫩,就跟肉包子似的,让人一见就像逗弄一番。钟水月盯着孩子出神。
这时候,孩子却忽然吐了,随后便是嚎啕大哭,双腿登着襁褓。这下把卫夫人吓了一跳,看着吐出来的米粥,更是气的浑身发抖,当着众人的面就给奶娘一个耳光子。
“孩子还这么,谁让你喂米粥了!”
奶娘捂着红肿的脸,跪在地上,面对众人的目光,吓得瑟瑟发抖,一个劲的求饶。
“夫人饶命,夫人饶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