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忙碌
,最快更新侯府哑女最新章节!
“司马斗如何逆势崛起,我不好奇。我只好奇,他哪来的本钱和胆量,竟然敢在京畿称帝建国。而且挑选的时,恰好就是德宗太宁帝病危的时候。总有种,他在窥探朝廷行动,掐着时间称帝,就为了气死德宗太宁帝。”
燕云歌抿唇一笑,“听你这么一,我越发相信邓先生这个人物,不是林宝虚构出来,而是确有其人。想来,和你同样想法的人不少。大家都有一种司马斗掐着时间称帝的荒谬想法。会不会,事实就是司马斗本来就是掐着时间称帝?”
萧逸往软塌上一坐,“你的意思是,这位神秘的邓先生,不仅能替司马斗出谋划策,在朝中还有眼线,能随时得到朝廷的动静。”
“有这种可能!”
萧逸琢磨了一下,“我不记得朝中有哪个姓邓的官员,曾叛出朝廷。也不曾有任何一个邓氏家族,叛出大魏。”
“没有公然叛出,不等于私下里没有。”
“或许用的是化名。这位邓先生,不一定真的姓邓。”
“所以我才让林宝彻查邓先生的底细。有这么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在司马斗身边出谋划策,总叫人寝食难安。希望凉州刺史刘章,能够将司马斗斩杀于马下,让这个‘大齐’朝直接夭折。”
萧逸缓缓摇头,“想要斩杀司马斗于马下,可不容易。今非昔比,司马斗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反贼。要地盘有地盘,要人口有人口。临近秋收,粮食问题立马解决。反观凉州刺史刘章,缺少朝廷的物资支持。此次出兵,不太乐观。”
南北隔绝。
没办法再像过去一样,朝廷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边关前线。
物资输送,因为各种原因,总是有一趟没一趟。
沟通南北的官道,最关键的一段路,都在伪帝司马斗中。
想要顺利运送物资,就得另外开辟一条道路出来。
穿山过岭,纯粹靠人开凿,其难度可想而知。
路不通,就只能靠人背马驼,能运送的物资着实有限。
朝廷也想过走水运。
奈何,大西北最缺的物资就是水!
而且一年中有四五个月的时间,河面冰冻,难以航行。
最最关键的是,即便走水运,也要经过伪帝司马斗的地盘。
真是要命啊!
给司马斗出主意,占领河西河东以及京畿,并在京畿称帝的这位“邓先生”,这一真是神来之笔。
这一,瞬间切断了大魏朝最强几路兵马同朝廷的联系。
目前的情况就是,少量的物资可以运送到前线边关。
大量的物资,就没办法了。
不过,燕云歌正在试图开辟第二条路线,走海运输送物资到北边。
秋收。
金灿灿的稻谷,收割,晒干水分,扬灰,入库!
衙门书办吏衙役,在户房官员的带领下,齐齐下乡,核算人口田亩,收取赋税。
从郡府到县府,每个衙门,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这是一年当中,衙门最忙碌,也是最关键的时刻。
从北到南,所有衙门,一年成败功绩,全看秋收赋税是否如数收缴,当地百姓是否丰收,粮仓里面的粮食能否支撑到明年夏收季节?
身为负责任的郡守,萧逸也带着人下乡,亲自检查收取赋税的情况。
一路走,一路看,最大的感受就是穷。
其次就是缺人。
大量的荒地无人开垦。
准确的,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开荒。
乡间缺人,衙门同样缺人。
收取赋税,登记人口田亩,是一个复杂又琐碎的事情。
每天有大量的笔墨工作。
衙门的吏,都识字。
但也仅仅识字,能读能写而已。
让他们做书面工作,着实为难他们。
表格,内容多。
书写必须字体工整,还要尽量把字写一点,用词还要简练。
这绝非认识了几百个字的吏能完成的工作。
光是写字这一块,就达不到要求。
一写,就是一团墨汁。
纸张浪费了,表格是一张没填写。
谢天谢地,就在衙门最忙碌最缺人的时候,广宁侯燕守战送来的三十名读书人,终于到达了平阳郡。
这群读书人,第一次走出幽州地界,第一次来到南边,风景大不同,看什么都稀奇。
本以为,衙门要给他们接风洗尘,勉励他们。
然后,休整个三五天才开始工作。
却没想到,刚刚放下行李,就被赶鸭子上架。
拿起文房四宝,就开始没日没夜的干活。
嘤嘤嘤
平阳郡是魔窟啊!
把人当牲口使唤啊。
天天混迹乡下,挑灯夜战,做着文书工作。
要求又高。
但凡有一点错误,就被打回来,重新登记。
一开始,业务不熟练,又没经过业务培训,难免忙中出错。
被上峰官员一顿臭骂,叫这些幽州来的读书人,好些个都被骂得红了双眼。
大家闹脾气,想要回幽州。
可是抹不开面子。
才来几天,就闹着回去,岂不是叫人看幽州人。
他们可是广宁侯的人,代表了广宁侯的面子,同时也是燕夫人的面子。
自己丢面子事,万万不能丢了广宁侯和燕夫人的面子。
咬着牙,苦战!
不就是文书工作嘛,诀窍就是“熟悉”。
熟悉后,闭着眼睛都能将工作完成。
这些读书人,天分并不高,也不见得多聪明,基本就是普通人的资质。
得益于家中有点钱,有点关系,才有会读书。
让他们干点别的可能不行。
但是,让他们写字,做文书登记工作,简直不要太容易。
从他们读书第一天开始,就是写写写
这些人,习字最短时间都有十几年。
十几年,一字,不见风骨,却也足够工整漂亮。
完成文书工作,绰绰有余。
三十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好歹让衙门的书办吏们能够喘口气。
这群读书人的生活和工作都进入了正规。
燕家姑娘们的生活,却有些鸡飞狗跳。
随同三十名读书人一起南下的燕家姑娘,从燕六开始,一直排到燕十一。
燕云歌火大,头更大。
一个个面生的很。
是同父异母的姐妹,个个都是陌生人。
当年,她随同母亲姐姐离开侯府,去了京城,最大的燕六还梳着羊角辫,天一冷就爱流鼻涕。
最的燕十一,那会还没出生。
特么的
渣爹燕守战不要脸啊!
不要脸!
平阳郡主府初具规模。
平阳郡主萧氏做主,带着这群燕家姑娘,住进还没修缮完毕的郡主府。
“她们住在衙门后院不合适。后院地方本来就,一口气住进来这么多人,还都是姑娘家,不成体统。郡主府那边,本宫亲自去看过,屋里屋外都收拾好了,就剩下花园没弄好。先住进去,让工匠慢慢修建花园都使得。”
燕云歌怒气难消,“父亲做事特不要脸。干脆将她们全都送回去。一群人天天聚在一起,就跟一千只鸭子似的。”
萧氏闻言,哈哈一笑,“她们可不敢在你面前放肆。如今你威严颇重,加上你名声在外,她们见了你可是怕得很,都不敢大声话。”
燕云歌哼了一声,“我怎么没看出她们怕我,更多只是好奇。都是欠揍!”
她现在看着这群叽叽喳喳的庶出妹妹们,痒,想揍!
燕云芝都挨过她的揍,没道理这群庶妹不挨揍。
挨了揍,才知道好歹。
萧氏忍俊不禁,“你啊,就是见不得她们整日闲着。”
燕云歌冷哼一声,“母亲做主,到底要不要送她们回去?反正我是不爱管她们的闲事。”
她忙都忙死了,哪有空闲管庶出姐妹的婚事前程。
渣爹没空管,就把责任推给她们母女几人。
要脸吗?
臭不要脸!
萧氏也在犹豫迟疑。
她第一个想法,肯定是不想管。
可她还担着广宁侯夫人的名头,身为嫡母,有些责任推不掉。
她揉揉眉心,“先别急着做决定。让她们跟着本宫住一段时间,本宫已经安排嬷嬷好生教导她们规矩,看看她们的品性如何。如果品性好,给她们一门亲事,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品性不好,就送回幽州,让你父亲操心。”
燕云歌哼哼两声,略有不满,“母亲确定要留下她们?”
萧氏郑重道:“本宫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认为本宫心慈软,不该管这摊子烂事。但是,你别忘了本宫还是广宁侯府的夫人,同你父亲始终是夫妻,并未和离。
她们对你来,算是闲事。对本宫来,算是一份责任。让嬷嬷教导她们规矩,请夫子教导琴棋书画,权当本宫尽到一份主母责任。至于,她们的婚事前程,就得看她们自己的造化。”
燕云歌勉强接受,“既然母亲做了决定,那就这样吧。算算时间,二姐姐差不多该生了。暂且留她们在平阳郡住着,观察一下她们的品性,再决定到底是送往建州,还是送回幽州。
我会给她们制定一份学习计划,让她们没时间想东想西,同时会安排人监督她们。谁要是没完成当天的功课,正好我痒,抽一顿!”
打妹妹,要趁早。
等妹妹们长大嫁了人,就打不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