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A+A-

    好不容易收摊的早, 但是偏偏依然卖了个干干净净,最后剩下的不够做的面糊糊,硬是让大胃王要求给她做了三个鸡蛋仔,还很大方的分了一个给自个儿的亲儿子。

    昨天晚上做的两锅布丁, 全部都没了, 那一铝锅加满满一壶的酸梅汤, 也都没了,就连玻璃罐子里面的玉米,肉松,奶酪, 酸奶,都一干二净。

    收的是早, 但是这下回家也有的忙了……

    和张美兰一路走过去,一进门,吴艳芬回头就看见两个人都是一脸的疲惫,赶忙上前就:“你俩咋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出了新品, 卖的不好还是咋了?”

    “姥,没有不好,卖的太好了,全没了。”林静好摊摊手,然后从兜里面先掏出来一把子钱放在桌上, 全部都皱皱巴巴的在一起,鼓鼓囊囊的很难受。

    再看一眼张美兰,围裙都没来得及摘, 就把口袋里面的钱全都倒在桌上。

    那不大的茶几上面撒了满满钱,皱皱巴巴的一团一团的。

    没办法,张美兰和林静好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送钱活动,收钱手到手软,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把它们铺平放好,揣进兜里就开始给人分吃的,这一路上钱在她的口袋里面,还把她咯的怪难受的。

    虽然以前就知道大孙女能赚钱,但是看到这一桌子的钱,吴艳芬还是捂了胸口,又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从角落里面拿来一个木头矮凳,林静好放到茶几边上,坐下来,把桌上零零碎碎的钱一张一张的履平,嘴上着:“妈,要不你先准备材料?现在还早,下午要是不够卖就不好了,等我这边收拾利索了,就去帮你。姥,你来帮我数数钱。”

    张美兰点了点头,围裙也没拿下来,直接就系着抱着白桶出去了,这边吴艳芬也发完了愣,跟着坐在了沙发上面,和林静好一样,一张一张钱拿在手里面,慢慢履平。

    边弄边把钱按照面额大放在一起,收拾了好一会儿,弄了好大一沓子钱出来,里面还有两张两块的,是大胃王贡献的。

    都凑到一块堆数完,林静好自个儿都吓了一跳,她有预感到今天会卖的特别好,所以昨天晚上就连面糊糊都做的特别多,主要还是为大胃王准备的,但是也没有想到,能卖的这么干净,她满满几桶的面糊糊,全部都卖掉了……

    更没想到的是,这一早上,居然能赚出来这么多钱!

    “多少钱?”吴艳芬一脸期待的看着林静好,这么厚厚一坨子,那得不少钱。

    长长出了一口气,林静好把里面的钱在茶几上面摞了摞对齐,道:“二十八块三毛四。”

    听了这话的吴艳芬傻了眼,她就那么愣愣的看着林静好,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年龄大了,耳朵开始背了。

    “多少?”哆嗦着嘴唇,吴艳芬又问了一句。

    “二十八块三毛四。”林静好把钱放在桌上,然后推到她姥的面前:“要不姥,你再数一遍?”

    其实她也有点不太相信,她只数了一遍,没敢数第二遍,这一早上,她只等了一辆车,去了不到一个时,就赚了三十块?这可是有些人一个月的工钱,别平时她挺稳得住,这个时候也有点虚。

    吴艳芬没有闲着手,听了她的话,就真的把钱拿了过来,手指在嘴唇上面抹了一下,开始数起来。

    数完了一遍,吴艳芬看看林静好,又抹了一把,开始数起来。

    来来回回数了六七遍,吴艳芬把钱像林静好似的来回摞齐了,然后从茶几上推给林静好,对上她的眼睛,尽量平稳着语调:“没错,二十八块三毛四。”

    从吴艳芬的手里面把钱接过来,林静好跑到桌子前面去,在本本上面记下来,然后满意的从头到尾的翻了一遍,这上面是她从第一天摆摊以来到现在为止所有进账和出账记录,还有一本算的平时生活开销,她拿出来两边都兑了一下,开心的合起来。

    把二十五块钱塞到存钱罐里头,林静好拿出来三块四毛钱的零钱,又把存钱罐里头的纸条换了一张,跑到客厅里面,拉着她姥的胳膊:“姥,求你帮个忙。”

    这会儿吴艳芬还没反应过来呢,猛地听林静好这么一,才回过头来,回了神似的:“什么事儿?”

    “你早上和李姨去公园的时候,尽量在多捡些青梅回来,这会儿应该已经熟透了。”林静好着,还在计划着,吴艳芬其实每天去,都会带回来一些,但是也不会太多,现在林静好忙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捡了。

    “我还当什么事儿呢,还求我。”吴艳芬伸手在林静好的鼻子上面轻轻戳了一下,总算是彻底回了魂的接着:“瞧你们娘俩累的,有啥姥能帮忙的,你就开口。”

    “当然了,我啥时候和姥客气过。”林静好挽着她姥的胳膊,撒了个娇。

    吴艳芬最吃这套,尽管林静好这话的不真是,还是高兴。

    俩人又了几句嘴,林静好就也一头子扎进了厨房里面。

    现在就把酸梅汤熬出来的话,下午出摊之前,应该是能凉下来的,林静好计划了一下,然后就开始着手准备。

    你不得不,味道才是真正的活广告,她每次只要在楼道里面一发力,这一楼上的人就都不要想坐的安定,那一楼的还行,最苦的还是四楼,三楼,这两层,每次都是被馋的最厉害的。

    可是吧,你还真是没辙。

    最近让一楼的人又开始痛苦的是,她做鸡蛋布丁的那个味道,只要是一楼开着窗户的,那就没人闻不见的,一楼二楼总算是体会了一把近距离接触。

    不别的地儿,她是在这栋楼彻底出了名。

    不过林静好还是没有准备在楼里卖,第一,她的摊位是有固定贩卖的地点的,不能瞧了这两层的妇女,女人吃爱吃的来,那是停不下的。

    为了公平,也为了能够宣扬给更多的人,她依然坚持到了公交站在开始卖。

    这样的好处是,不管公交站现在附近有几个卖吃的铺子,只要人家,公交站那有个卖吃食的,特别好吃,都是一个想到好记点心。

    为了让卖的种类可以多一点,林静好在做酸梅汤的时候也没闲着,又重新的做了二十个糯米糍,在奶酪糕还有酸奶糕之后,糯米糍的价格一下子就变得没那么贵了,在林静好逐步增加价格的过程中,客人的接受能力也在增加。

    尤其是在前几日她看报纸的时候发现,今年六月份,国家出台了新的工资改革标准,虽然是针对事业单位的和国有厂,但是个别的私厂也在效仿中。

    这一次的工资改革,主要是在从体制出发,不但有基础工资,还有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这项改革一直延续到了后世,林静好还还是了解这种模式的,不过私厂延续下来的不多,倒是国有厂和事业单位一直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在走。

    其实也算是有略微的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物价也在增长,现在她去买面粉鸡蛋,价格都不同了。

    贵一些,也并不是不好卖,只要味道对了,大家也愿意花这个钱。

    一直忙到中午,张美兰先是把面糊糊弄了出来,林静好煮好了酸梅汤,放到屋里头的桌子上罩上纱布开窗通风,又叫张美兰在楼下看着蒸烤了两笼屉的布丁出来放在旁边,她还没停手的做了糯米糍。

    先把要晾凉的搞定,下午在做其他的。

    吴艳芬做了一桌子菜,还特意炒了两个肉菜,张美兰和林静好坐下来,她就不断地给两人夹菜,嘴上还着:“这么累,得补补,兰丫,这几天家里的事儿你就别操心了,家务活儿有我呢,静丫头也是,你和姥好了,有事儿一准叫姥帮忙。”

    林静好点点头,肚子里面还真有些饿了,这一顿下来,她和张美兰吃了不少。

    歇了一会儿,林静好和吴艳芬又昨天蒸好的青梅和橘子皮拿下去晒了,回来又做了不少东西,玉米粒儿红豆绿豆,还有奶酪酸奶。

    因为着急,她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不少,没成想都弄好了,竟然还余了一会儿时间。

    总算是和张美兰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林静看她妈不停的闭着眼点头,就问她:“妈,你是不是困了?要不先去睡会儿?一会走的时候我叫你。”

    张美兰靠在沙发靠背上摇了摇头声音不高的:“我就跟这儿眯一会儿就行,妈有劲着呢。”

    林静好没在出声,也靠在了另外一边,看着张美兰,她这个妈其实没吃过什么大苦,真正苦的应该是她姥爷过世之后,其实嫁给他爹后除了做家务之外,也没做过这么多活儿。

    摆摊挺辛苦的,全年无休,除了卖和应付,还要做,何况张美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儿,可真不似厂子里面上班的,还能有个休息日啥的。

    她妈这不也挺过来了,还挺的很好,和刚开始那会儿的心态都不同了。

    吴艳芬出来,看在眯在沙发上的张美兰没话,回身去里面找了件薄衣服,给她盖在身上,又给林静好拿了一件:“你要不要去床上睡会?姥叫你。”

    她摇摇头,把她姥手里面的衣服接过来,这会儿本来就开着窗,为了快点让东西凉下来,大门上面那两扇窗户也没关着,就有点过堂风儿,林静好把衣服披在身上,又往后面的沙发里面窝了窝,挪了个舒服的位置声的:“到点了我还没起来,姥你就叫我一下。”

    这头林静好和张美兰眯的正香呢,殊不知外头都炸了锅了,尤其是在工厂里头和路边上,总有那么几个爱话爱吹牛的人,拉着一块儿干活的,过撸相识的人个不停。

    立夏之后,天头只会一日比一日热起来,这几日就是,在厂子里面上班的人,那都是带两三件衣服的,湿了一件再换一件,以免到时候在得了病。

    这夏日里头最痛苦的除了身上的燥热之外,还有心里头的火气,人也变得暴躁很多。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公交站那个吃摊里头,出了一种喝的,特别能降火,喝了之后从里到外都一阵一阵的凉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布丁,虽然不知道具体是啥子做的,外形可爱不,里面凉凉滑滑的,别提吃着嗓子眼多舒坦了。

    有的人不信啊,拉着吹牛的人走到厂间外面,指了指外面的日头:“你瞧瞧这个太阳,恨不得把人都给晒化了,喝啥都不好使!”

    那吹牛的人立马就不高兴了,:“那你是没喝过,不信你晚上和我去喝着试试?”

    “去就去啊,我就不信她还能让我抵抗住老天爷去!”那人又看了一眼日头,伸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道。

    ……

    这个话,当然不是就传了这个一个人,那十个八个的,你我的,一下子就传开了。

    酸梅汤这个名字,头一次进入县城人民耳朵里面,喝过的都好,没喝过的都把它这名字当成那神婆子的名字,这太玄乎,信不得。

    行啊,你信不得,你去啊。

    去就去啊,谁怕谁啊。

    的县城,尤其是在工厂里面,这一下午的功夫,上上下下的都传遍了,就连张宁刚,都听见两个人在休息的时候讨论着了,听的他直纳闷,到底是啥玩意儿这么厉害?

    等回头听完了才知道,又是他的大外甥女在使能耐呢!

    上头的主任下来,站在张宁刚的后头也听了个真真切切,头摇了又摇,还是没能忍住,上去扯了扯张宁刚的胳膊:“有他们的这么好么?”

    大外甥女,舅舅哪有不帮的?张宁刚:“嗯,那个布丁特别好吃。”他一口气吃了五个呢!

    “公交站,是不是你那个摆摊买瓶子的外甥女?”主任像是想起来了什么,立马就问道。

    “没,没错。”张宁刚有些不好意思,刚才还夸来着,结果被人看出来是家里人了。

    “哦哦哦是她啊,那我回头也去试试,市里头的领导了,你那个外甥女做的什么酥可好吃了。”主任着点了点头,倒是没觉得张宁刚跨错了,想着那个味儿还摸了一把嘴巴。

    *

    因为睡了一会儿,下午出摊的时候,林静好和张美兰都比较有精神,两个人活动了一番,就一前一后的推着车出了摊。

    平时没来车的时候,公交站总是冷冷清清的,但是今天,公交站变了。

    早上车没来的时候就热热闹闹的,下午还是这样,妇女聚集了不少,有人手里还抓着一把瓜子,搁这儿聊着天,瞧见林静好过来了,就赶忙指过去,然后之前体会过酸梅汤和布丁的人也冲上去,一下子就把林静好的车围了个结结实实。

    林静好被团在中间,耳朵边上的话音不少,她嗓门不够大,也压不下来,只能不话,先让她们,等她们稍微消停一点儿,再:“大家稍微等一下,我往前停停,这一会儿挡着下车了。”

    对对对,这大家才发现,把人拦在站牌地下了,赶忙让出一条路来,给林静好过去。

    停到位置上面,身边的人就没有少过,妥妥的把林静好和张美兰圈在中间,左一句有一句的,要了这个又要那个的,那是叽叽喳喳的谁也听不过来。

    王大爷看了一眼表,嗯,应该出摊了,琢磨着林静好这上新了以后,他居然一个都没尝过,心里头就觉得堵得慌,谁知道新品是个啥滋味呢?

    开报停的门,王大爷出来,心道自个儿应该是赶着出摊的时间来的,结果这门刚关上,他一回身,老花镜又掉了。

    那是咋回事呢?一个两个八个十个的,根本就看不着吃摊啊!

    他终于知道,为啥有人,县城早上闹饥荒了,这可不就是那个场景么?

    要不是看这些人都穿的人模狗样的,他真不敢相信,现在改革开放了。

    站了好一会儿,王大爷那个生气啊,看这架势,里面那一个个妇女都跟饿狼似的,他怕是又吃不上了!

    掏出钥匙来,王大爷恨恨的把报刊亭给锁了,没了往日的悠闲步子,大步子迈起来,不一会儿就没了影儿。

    站在人群里面焦头烂额的卖着吃的的母女俩,林静好和张美兰都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这个的酸梅汤,那个的布丁,还有后面的酸奶糕,和那边的奶酪糕,酸梅汤再加一杯……

    这些吃食的名字在脑袋里面过了一遍又一遍,那是一点儿都不敢记错的。

    就在这时,人群里面又多了一个大嗓门妇女,她一边往前挤一边叨叨着:“哎哎哎,都让开点啊,为啥每次上了新都不带通知我的啊,听出了个喝的是不是啊?谁特别解热来的?”

    这一听,就是王大娘,她絮絮叨叨个没完,嗓门不,不一会儿功夫,就挤到了前头来。

    王大娘绝对不是个俗人,她的嗓门硬是把这些妇人都压了过去,站在那车的前头,她赶忙着:“来来来给我尝尝鲜儿,你这太热闹了啊,挤进来废了我老鼻子劲儿了,就要这个这个,那个那个的,还自个儿带缸子可以是吧?我带了,来两缸子。”

    林静好接过来,听着王大娘不带喘气儿的把这一句话完,麻溜的就给她先倒上酸梅汤,然后又拿了两个布丁给她,收了她递过来的六毛钱,眼见她一手拿俩缸,一手拿俩蛋,就这么没有一点儿损失的从人群里面又退了出去,忍不住给大娘点个赞。

    站在不愿处的报刊亭门口,王大爷看着自家那个婆娘两手满满,高兴的呲起牙来,不就是一堆堆能挤的妇女么,谁家没有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