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章 三清观

A+A-

    出京不过往东南方向行驶十多里路, 依着边上一条人工河流, 高高耸立的陡峭山峰正是明山,北面是一侧飞流直下的瀑布, 陡峭的崖壁,光秃秃的石头透亮。这座山的半山腰,有一座道观,道观足足有近千年历史,历经风雨沧桑变幻,屹立不倒。

    道观名为三清观, 树木繁茂, 有隐士与高人修行,只很少露面, 皇帝对三清观却没有太多好感, 只因当年据皇帝降生之时, 道观里头的一位道士竟然算出了皇室中此时出生的皇子定然会成为祸国之主。

    据因为道士如此预言,以至于皇帝出生之时, 便失去了宠爱, 若不是长大后品行端正, 又有了一番运气,前头的那些皇子死的死, 残的残, 独独留下这样一个完好无缺的独苗苗,这才有了皇帝上位一事。

    为何皇帝之后竟然没有厌恶了道观?皇帝刚登基不久,也曾厌恶道观和道士, 可却在一年后得了大病,让人过来祈福,也就道士有些作用,因而皇帝这才恩宠于道士,立志修行。

    这三清观半山腰之景致,也十分壮丽。若是人站在道观悬崖边上,可看到后头的瀑布奔腾不息之势以及轰隆作响的声音,飞溅起来的水花,令人不由得心胸开阔万分。

    一些京城中的学子,在道观败落之时,也常常到道观中来,倒不是修行,而是为了看看这奔腾的江水以及远眺万里河山,因而做些诗词歌赋,以便流芳百世,来去,这也是文人骚客的一种消遣和推荐方式。

    因而,这座道观越发不像是清净修行之所了,反而成了学子聚会之地。更为有趣的是每到金榜题名、学子进京赶考之时,三清观可是一点都不冷清。

    前头那些学子留下了在三清观看瀑布留首诗的附庸风雅的名号,很多学子为了能够出个头也要来这走一遭,不图将诗作刻在上头,倒是可以让人品评一番。

    亭子和道观的几面墙都刻满了题作。学子们散去后,留下那些个京城的贵女们,探清楚了今年新进学子的诗作刻在哪头,便会几人一起,点评一番,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贵女,对才华横溢的学子有几分好感,这可以算是榜下捉婿的前瞻了。

    当沈晞蕴接到郡王妃的帖子,约在三清观时,还有几分茫然,还是张嬷嬷跟她道了一番,她才知道这三清观。

    前世虽然听人过一两句,但她出门少,去宴会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即使去了,也很少人愿意跟她话,她只能默默在边上当摆设。

    郡王妃前日才起了齐子辙的坏话,本来她是不想赴约,但张嬷嬷却劝了她,到底是亲姐姐,她总不会害了她。

    可在她眼里,沈宴这样的父亲都能害她,更别提是郡王妃,许是她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不过她终究没有多话。只能答应下来,临齐子辙出门前,跟齐子辙了一声。

    齐子辙听闻她跟郡王妃有约,略微蹙眉不快,但还是让她赴约了。

    沈晞蕴上了马车,不过两刻钟,就到了名山脚下,又一炷香的时候,到了三清观门前,刚下马车不久,就听到了后头马车来的声音,那是郡王妃的马车。

    她略微站住,等郡王妃马车停住。

    郡王妃笑着上前拉住她的手问好,见她面色无忧虑,才稍稍放下心。

    两人进了三清观,因着两人都不信这些,只是到处走走看看,才到了亭台中,亭台四周并无人,郡王妃也未曾话,本以为三清观中的道士都走到了其他的道观中,没想到,还有道士捧着茶水和炭火烧炉过来了。

    一看年岁不大,见沈晞蕴一脸惊奇,郡王妃解释:“三清观道士不多,大部分都到山里头清修去了,每日都有几个道士值班,今日来之前,已经派了人上来不用接了,人才少了不少。”

    道士并不怕生人,送好茶水,这才开口:“贵人们慢用,道士先下去了。”

    “这边有我们在,等会还有一人过来,你们记得安排人到山门口迎接一下。”道士颔首答应了。

    “还有人过来?谁?”沈晞蕴并没有想到,竟然还会有人过来,听郡王妃的言语,这道观好似她包了一般。

    “嗯,还会有人过来,你认识。”郡王妃先卖了一个关子。沈晞蕴在心中过了好几个人,都觉得不是,若是千金公主,那郡王妃定然不会如此。

    既然她不破,她也就不硬逼迫她出来到底是谁了。

    过了一会,只见一姑娘身形略微显瘦,双背微微向里头躬着,敛容带着愁,脚步快速地往这里头来。

    沈晞蕴瞅了几眼,站了起来,惊讶地往前走了几步,竟然是孙尚香。

    “你怎么过来了?”虽然沈家和孙氏闹翻了,郡王妃也厌恶孙氏,但对于孙尚香,倒是没有迁怒。

    孙尚香跟郡王妃行礼问安,一番道谢后,才:“是我求了郡王妃约了你过来。蕴儿,这事很是重要,也是我亲眼看到的,我觉得一定要跟你才行,要不我心里放不下。恐怕寝食难安。”

    “有何事,你尽管就是了。”沈晞蕴第一次见孙尚香如此见外。

    孙尚香的顾虑也有她的道理,都成了亲的人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出阁的姑娘都一心向着自个的夫君了,她出来的话,只怕会毁了沈晞蕴的家庭。

    但作为闺中好友,明明知晓她的夫君有问题,却不发一言,对于她来,她做不到。

    “你要稳住,保重自个,千万不要生气。”

    沈晞蕴笑了笑,“你吧。”

    “我,昨儿太妃有请,这才入宫去给太妃请安了。”孙尚香的母族有一姑太太当了先帝的嫔妃,也是个位分不高的,因着安分守己,命好,曾经救助过皇帝,在皇帝最为困难的时候,有了那么一次一饭之恩,避免了被送去清修的命,一直住在皇宫中锦衣玉食。

    她最为疼爱的辈当中,孙尚香就是其中一人。

    每每半个月,都要见孙尚香一面。当年太妃在皇帝面前还颇有几分的威严和话语权,听还笑着跟皇帝讨了口谕,若是皇帝生了太子,定然要让孙尚香当个一嫔妃,也不奢求什么太子妃之位了。

    只不过就是个嫔妃罢了,皇帝自然不会不给面子,答应了。

    因而孙尚香在安国公府里头的地位,与其他的堂姐妹们来,又有点不一样,很多人都暗地里头妒忌她。直到皇帝几十年了,都没有生下一位成年的皇子,这才让其他人从妒忌转成了嘲笑。

    不过孙尚香却松了一口气,在皇宫中,并没有像旁人所看到的那么好,虽然锦衣玉食,可事也多,人心叵测,还不如好好儿嫁个平凡的人家。

    也就是孙尚香这样的性子的人才会如此想,若是其他人家,只怕都要削尖了脑袋往里头钻去了。

    不管如何,孙尚香终究没有进宫,太妃虽然略微遗憾,但想着皇帝如今的荒唐,也就释然了。

    至少,自个最为喜欢的辈,不用像自个一样,每日数着日头过日子,跟守活寡没太多区别。

    孙尚香长大后,也更为怜悯自个疼爱的太妃,只要太妃一召见,定然进宫,即使手中有要事,也会放在一旁,倒是有了孝顺的名声传了出来。

    前世沈晞蕴也知晓孙尚香和里头太妃的关系好,可惜太妃后来身子不太好,好似不过一两个月,太妃就要去了。到那时,孙尚香的亲事,就拿捏在了她父亲的手上。她父亲自然希望自个的女儿能嫁个有助于安国公府的人家。

    最后孙尚香嫁的人家虽然有些许权势,但是,孙尚香也活得很惨。她嫁入瞿家后,操持家务,可她的夫君却在外头沾花惹草,她所看上的文人学子,竟然高中了,之后娶了妻子,过得幸福美满。

    而她,因着毁了二人的誓言,被记恨,连带着后头孙尚香的夫君闯祸了,还要她去担保,她去求了那学子,学子不答应,反而侮辱了她,最后,她的夫君被流放了,她被贬为奴,被学子买回了家中。

    在她死之前,听人,孙尚香后来成了那学子的妾,生下一个儿子,血崩而亡,孩子被抱到了正妻下头抚养。

    孙尚香死后,学子再也没有纳妾,因着学子的正妻生不下男孩,孙尚香的儿子成了学子唯一的香火,其实孙尚香命不太好,但她的儿子命不错。

    到沈晞蕴死之前,孙尚香的儿子虽然年岁不大,但已经有了神童的称号。沈晞蕴倒是觉得,孙尚香此时更应该照看好自己才是。

    作者有话要:  更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