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A+A-

    1977年10月21号宣布恢复高考, 那个时候是各省匆忙出题,还不正规。1978年开始转入正规的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时间由12月份改成每年的7月份的7、8、9号。

    现在,离高考就剩下一个星期的时间, 整个白玉高中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中。

    不仅学生们无比紧张, 就连老师们也非常紧张。

    从1977年高考恢复后,白玉高中这两三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去年, 整个白玉高中就一个人考上中专,至于大专和大学是一个都没有。

    今年, 白玉高中有一个学生很有希望能考上大学,这个学生就是温凤生。

    这两年来,温凤生在余秋阳的教导下, 早就把高中课程学完了,从去年开始他已经在学大学的课程了。对他来, 应付高中的课程很轻松。

    从前年高考恢复后, 白玉高中就开始重视高考,但是教育资源和条件有限,就算学校十万分重视, 老师们不行, 也教不出来优秀的学生。

    这两年, 大大的考试不计其数,每次温凤生都能考第一,甚至老师们不会做的题目,他都会。

    温凤生优异的成绩, 让整个白玉高中的老师们看到了希望,对他自然是十分的优待。不仅学费全免,还每学期给他发奖学金。

    马上就要高考了,老师们怕温凤生紧张,这段时间天天找他聊天,希望他能放松。不止这样,老师们还经常去他家拜访。

    这两年里,温凤生因为成绩优异,成为了整个白玉县的名人。当然,也成为了他们村的大名人。

    两年前,因为温莉香偷着跟许明山离开一事,导致温凤生一家人丢尽了脸,村里人对他们一家人指指点点。后来,因为温凤生的成绩优秀,老师们都他很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一下子让温凤生一家人在村里有名了起来,没有人再对他们一家人三道四,相反开始讨好巴结他们一家人。

    这天放了学,班主任刘老师又找温凤生谈心,态度和语气非常地温和亲切,就像一般的长辈关心晚辈一样。

    “温同学,这几天好好休息,不要太劳累。”温凤生可是他们全校,甚至是他们全县的希望。

    被当做国宝熊猫一样关爱的温凤生,心里很是无奈,“老师,我很好,一点都不紧张,每天能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你就不用担心我了。”

    刘老师抬手拍了拍温凤生的肩膀,笑着:“那就好。不过,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和老师。”

    温凤生忽然想到一件事情,犹豫了下还是决定开口问问:“老师,我听有人高考考的不错,会被有的人顶替。我担心,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虽然高考恢复了三年,可以是步入了正规,但是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漏洞,后世不就爆出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被人顶替去上大学的事情。

    不是他自大,这两年在余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他不百分之百能考上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百分之九十八能考上。他好不容易考上了五道口,结果被人顶替,那他岂不是亏大了。

    刘老师被温凤生的这句话惊到了,满脸错愕地看着温凤生,过了半响才回过神来,无奈失笑道:“温同学,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老师,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他上辈子的大舅,当年就考中了大专,结果大舅他们村里的书记和外公有仇,就把大舅这个大专让别人上了。

    刘老师自然也听过这种事情,现在听到温凤生提起,心里自然要提高警惕。

    “温同学,你是我们学校的希望,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是吗?要是县城里或者省城里某个大人物想要他的子女上大学,然后动用关系顶替我,怎么办?”像这样的时候,后世爆出来还不是一件两件。

    刘老师没想到温凤生的脑洞这么大,不过温凤生的话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老师跟你保证没有会顶替你。”

    听到刘老师这么,温凤生心里稍微安心了点。

    “老师这么,那我就放心了。”他要是不想被人顶替,那就必须考高分,最好考个省状元,让那些有心思的人想顶替都顶替不了。

    “你就安心地准备考试,不要担心这种有的没的事情。”

    温凤生乖巧地点头:“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和刘老师完话,温凤生就回去了。

    经过两年的修缮,他们在县城里的房子不仅修好了,还比以前漂亮了。

    沈文月正在和邻居聊天,见儿子回来了,连忙走了上去。

    “生儿回来了啊,热不热,妈给你买根冰棍吧?”

    见温凤生回来,街坊四邻都非常热情地和他招呼。温凤生很有礼貌地,一一回应了他们。

    “妈,马上就要高考了,为了安全起见,这段时间我还是不要吃生冷的东西,不然拉肚子就不好办了。”

    沈文月一听这话,吓得脸色立马变了,连忙:“你得对,吃冰的吃坏了肚子,那就完了。”

    温凤生即将高考,沈文月就特意来到县城照顾他。家里就剩下温庆宝一个人,沈文月不放心,就让温穗香回村里照顾丈夫。

    “妈,我肚子饿了,回家吃饭吧。”

    “余老师在街头和人下棋,你去把余老师叫回来。”

    “好。”

    温凤生来到街头,余老师刚好和人下完棋。在回去的路上,温凤生把他之前和刘老师的话,跟余老师又了一遍。

    余老师之前没有考虑到这种事情,现在听到温凤生这么,微微皱起眉头,神色变得有些凝重。

    “你担心的不是没有可能,不过有我在,你不用担心自己会被顶替。”如果温凤生到时候真的被顶替,他会托人调查这件事情。

    温凤生想到余秋阳是五道口的教授,心里顿时安心了不少。

    “那我就放心了。”

    “再,你的事情,我早就跟学校提起过了。”余秋阳这两年并不只是单单地教导温凤生,他和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保持着联系。为了能让温凤生考上五道口,余秋阳让学校的朋友寄过来不少试卷和参考书。对于温凤生的成绩,他可是经常向老朋友们炫耀。

    “老师,这么,那我就不担心了。”

    “马上就要高考了,你这几天什么都不要想,以你的成绩考上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是没有问题的。”

    “我知道了。”

    回到家,沈文月和温荷香已经把饭菜端好了,一桌子的大鱼大肉,非常的丰盛。

    这两年,沈文月和两个女儿做了不少衣服,赚了不少钱。“森语”这个牌子的衣服在省城很有名。

    “妈,不用顿顿大鱼大肉,吃多了反而会油腻。”

    “你马上就要考试了,必须得吃点好的,补补身子。”

    “妈,我现在身子很好,不需要这么大补。”再,这大夏天的,吃这么油腻,谁能吃得下。

    “沈,粗茶淡饭就好,吃肉吃多了反而会把肚子吃坏。”

    沈文月一听余秋阳这么,立马点头:“以后一顿饭就一碗荤菜。”余秋阳的话对沈文月来就跟圣旨一样。

    吃完晚饭,温凤生和余秋阳去散步,沈文月和温荷香就留在家里做衣服。

    散完步回来,余秋阳给温凤生上课。

    在余秋阳的影响下,温凤生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决定考上大学后就学数学。

    余秋阳见温凤生在数学上很有天分,自然希望他大学能学数学,更希望他能在数学上有一定的研究。

    “起来,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人去参加IMO比赛。”想他们泱泱大国,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去参加IMO比赛。

    “IMO比赛?”温凤生第一次听,满脸困惑,“这是什么比赛?”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温凤生一脸恍然:“原来是奥数比赛啊。”

    “唉,我们国家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参加。”学数学的,自然是希望有人能代表国家去参加这种国际性比赛,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的数学。

    温凤生上辈子也只是听过奥数比赛,对这方面并不怎么了解。

    “老师,现在没有,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温凤生看出余秋阳眼里的落寞,安慰道,“现在恢复了高考,明国家对教育这块开始重视,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很多人才,到时候就会有人去参加奥数比赛。”

    余秋阳被温凤生这么一安慰,心里好受了很多:“你得对,以后一定会出现很多人才。”

    两人聊了一会儿后,又继续上课。

    时间一天接着一天的过去,很快一个星期就过去了,到了高考的日子。

    七月七号一大早,沈文月他们就起来了,忙着给温凤生准备早饭。

    温凤生原本以为自己会紧张到睡不着,毕竟他活了两辈子,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一点都不紧张,那是骗人的。或许是因为他比较有信心,晚上很早就睡着了。

    七号早上六点准时醒来,和平时一样先去跑步锻炼身体。和他一起跑步的还有余秋阳。自从余秋阳跟着温凤生一起跑后,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每天早上起来都会跑一个时,一天不跑的话,会全身不舒服。

    跑步的时候,余秋阳再次跟温凤生了考试的注意事项,温凤生一一记在了心里。

    跑完步回到家,沈文月他们已经做好了早饭。

    因为温凤生要参加高考,温庆宝还特意向村里请了三天假,专门来县城陪陪儿子。

    吃完早饭,温凤生准备去学校。整个白玉县就白玉高中一所高中,自然高考的考场就安排在白玉高中。

    在去学校之前,沈文月再三问他有没有忘带东西。温凤生仔仔细细地检查了几遍,确认没有任何东西遗漏,这才去学校。

    沈文月他们心里不放心,也跟着儿子去了学校。

    “爸妈,老师,我进去了。”

    “儿子,不要紧张,和平时一样考。”

    “儿子加油。”

    “凤生,你把你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不要有心理压力。”余秋阳抬手拍了拍温凤生的肩膀,温和地安抚道,“你是我的学生,要相信我,也要相信你自己。”

    温凤生冲余秋阳重重地点了下头:“老师,爸妈,你们放心,我现在心情很平静。”

    和家人过招呼后,温凤生就走进了学校,准备迎接他两辈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

    ~~

    为期三天的高考,很快就结束了。

    这三天对温凤生来,和平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开始,他的心情有些激动和紧张,但是等他拿到试卷,看到题目时,心情就变得平静了。

    对温凤生来,高考的考题并不难,还没有余秋阳给他出的题目难。

    考完后,温凤生很有信心自己能考上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高考结束后,接下来就是等待成绩公布。

    余秋阳在温凤生高考结束后,就回帝都了。他九月份要回学校继续任教,必须提前一两个月回去准备下。

    原本,温凤生算亲自送余秋阳回帝都,但是他要等成绩,还要填志愿,暂时去不了帝都。

    两个多月的暑假,温凤生算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赚一笔钱。

    送走余秋阳后,温凤生就开始准备他的赚钱大计。这两年,社会气氛不像之前那么严,变得轻松不少。虽然还没有落户到个体,但是县城里的黑市越来越大,来这里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两年,人们的生活水平稍微上升了点,所以需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一早,温凤生跟着沈文月去黑市,看看能不能找到赚大钱的路子。

    沈文月摆好摊子,把从家里拿过来的蔬菜一一摆放好。他们家有一个大院子,沈文月见空着也浪费,就把院子里的空地拿出来种菜。她种菜很有一套,种出来的菜非常好,一家人吃不完,她就拿一些出来卖。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是蚊子再也是肉。

    温凤生坐在一旁,仔细地观察黑市市场,见有人在卖鱼,也有人买,心里顿时有了个主意。

    他跟沈文月了一声后,就去卖鱼的摊子,向老板询问了下价格。

    老板告诉他,鱼是一两毛钱一斤,黄鳝和泥鳅稍微贵点三四毛钱一斤。

    跟老板听完价格后,温凤生觉得零卖的话,赚不了几个钱。这两年,省城里开了不少家饭店,应该需要水产,下午他去问问。

    陪沈文月卖完菜,温凤生把他的想法跟沈文月了。

    “村子里的那条河里的鱼都没人吃,如果真的能卖钱,那能卖不少钱。”沈文月觉得儿子这个想法不错。

    “我去省城看看,如果有酒店要,我们就搞批发。”虽然这两年,人们的日子好过了点,但是村里的人还是不喜欢吃鱼。一方面是鱼太腥,另一方面烧鱼很废油。

    村子里那条河的鱼都快要泛滥成灾了,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成群结队从河水里跳出来。

    “妈下午陪你一起去。”

    “妈,现在天太热,你还是留在家里吧。”温凤生看了一眼温荷香,“我带二姐去吧。”

    “要是晚了,你们两个就不要回来了,就在省城住一夜。”

    “妈,我还有一个想法。你看你们的衣服的生意很好,我在想要不要找个门面店给你们专门卖衣服?”省城那里更轻松,大街巷上出现不少私营的店。

    “开店卖衣服?”沈文月被儿子的这个提议惊到了,“现在给开店卖衣服吗?”

    “省城那边松,我之前去的时候,见大街上有好几家卖衣服的店。”这两年,大姐她们做的衣服在省城里很有名气,现在省城里的人都知道有一个牌子叫“森语”的衣服好看时髦。

    “这样啊。”沈文月没有急着答应,而是认真思索了一番。

    “妈,趁现在省城的房子便宜,我们去买一个门面店,好好地卖我们家的衣服。”这两年,他们家卖衣服赚了不少钱,可以在省城里买一个门面店。“等以后有了钱,我们要去买一块地皮,建一个服装厂。”

    “买地建服装厂?”沈文月和温荷香被温凤生这个想法吓到了,因为她们想都不敢想。

    “对啊,我过要把我们家的衣服造成全国著名的衣服品牌。”温凤生笑着,“到时候,全国各地都卖我们家的衣服。”

    沈文月和温荷香觉得温凤生的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准确来太异想天开了。

    “你们相信我,我的都会实现。”

    虽然沈文月觉得儿子的想法太天真了,但是儿子的话一定都是对的,她相信儿子。

    “你想怎么做,妈都支持你。”

    “谢谢妈。”他要在去帝都之前大赚一笔,然后拿着这些钱去帝都做生意。不过要在去帝都之前,要先给老家盖新房子。爸妈他们还要继续留在鹿儿庄干活,不能一直住在那个土房子里。

    中午吃了饭,温凤生就带着温荷香去了省城。

    到了省城,他们先去了几家饭店,和老板谈了下水产生意。他们运气好,这几家饭店正需要水产,但是省城里提供的水产不多,还不够这几家分。

    温凤生和这几家店的老板谈好,过两天先送一批过来,如果这几家老板觉得不错,那他们就合作。

    谈好水产生意后,温凤生就带着温荷香去找门面店。现在省城里的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基本上都是两三层和五六层的房子。

    温凤生特意去省城里最热闹的街区找,还真被他找到一家。不过,这家是一个老房子,只有两层楼。楼下一层可以拿来卖东西,楼上一层可以用来住人。

    这家男主人生了重病,现在住在云海市的一家大医院,需要做手术,但是手术费需要不少钱。他们家没有什么钱,就想着把这套房子给卖掉。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看守,温凤生向她询问了下价格,这房子要卖四千块。

    这家房子很破旧,看起来有好几十年的历史,楼上楼下的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有两百多个平方。

    按照后世的价格来买,这房子的价格是白菜价了,但是以现在的这个价格来买,有点贵了。要知道四千块在农村就能盖一个很好的房子。

    好在这家房子虽然破旧了点,但是之前装修的还是不错的,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温凤生想了想,觉得这个房子可以买。

    “弟,你真的要买这个房子啊,买了你就没有钱去上大学了?”温荷香见温凤生要买这个房子,心里不禁有些担心。

    “二姐,我们刚刚不是和那几个饭店谈好生意了么,很快就能把两千块赚回来的。”

    温荷香见温凤生的这么云淡风轻,忍不住惊呼道:“弟,四千块可不是四百块!”

    “二姐,只要我们把这几家饭店的生意坐下来,别四千块,就是一万块也能赚到。”

    “一万块!!!”温荷香惊得倒抽一口气,一万块……她想都不敢想。

    “二姐,我们现在回去吧。”

    回到县城,温凤生就把水产生意,还有在省城买房子一事告诉了沈文月。

    沈文月觉得这是件大事情,她不能一个人擅自做主,得和丈夫商量一下。

    第二天,温凤生他们三个人回到了鹿儿庄,把卖水产和买房子的事情告诉了温庆宝。

    这次,温庆宝对在省城买房子没有提出反对。他认为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在省城里有一套房子会很有面子,到时候给儿子媳妇也好。

    四千块,可以是温凤生他们家全部家产了,是这两年沈文月她们做衣服赚的。

    买房子的事情就定了下来,不过暂时不急。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搞水产。

    温凤生答应省城那几家老板,先弄一千斤的鱼和黄鳝等水产供应给他们。

    靠温凤生一家人在两三天内是弄不到这么多的鱼的,温凤生就想了个办法,可以拿钱收购鱼和黄鳝,这样村里的人就会主动去捉鱼抓黄鳝和泥鳅,然后拿来卖给他们。

    温凤生以一毛钱一斤收购鱼、黄鳝、泥鳅。

    村里人见温凤生一家收购鱼和黄鳝,都觉得他们是疯了,不过对他们来是一件好事情,有钱不赚是傻子。

    两天内,温凤生一家就收集到一千多斤的鱼、黄鳝、泥鳅、还有螃蟹。

    鹿儿庄去省城要三四个时,温凤生特意去县城请了一辆货车,把鱼和黄鳝装在盆里和桶里,运到了省城。

    省城里的几个饭店给温凤生的价格是两毛钱一斤鱼,三毛钱一斤黄鳝和泥鳅。

    温凤生送来的鱼和黄鳝又肥又大,几个饭店的老板都非常满意,立马就把钱给了温凤生,还让他每隔两天送一批过来。

    温庆宝是跟着温凤生一起来省城,见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赚了几百块钱,心里非常震惊。

    “爸,我们得扩大收购,去隔壁几个村收购。”

    “好。”温庆宝见收购这些鱼和黄鳝这么赚钱,自然不反对扩大。

    父子俩回到家,沈文月见收购鱼和黄鳝这么赚钱,就让他们父子俩专心做这个,家里的茶叶就靠她们母女三个人采。

    村里人见温凤生他们母子俩继续收购鱼和黄鳝,自然是巴不得,整个村子里的人干劲满满地去捉鱼和抓黄鳝。

    至于,温凤生他们把收购来的鱼和黄鳝卖到哪里去,他们没兴趣知道,也没有眼红地去举报他们父子俩。

    不过,在这个时候收购鱼和黄鳝不属于违法违纪的行为,因为鱼和黄鳝不是村里集体养的,不算是公共财产。

    父子俩扩大收购,一个星期就赚了一两千块钱。卖了半个月,就把省城里那套房子买了下来。

    高考结束后的大半个月后,高考成绩下来了。

    1979年的高考的总分是600分,温凤生考了555分,没有任何意外地考了他们省的第一名,是他们的省状元。

    分数和他估算的差不多,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基本上没有扣分。这扣掉四十五分,是在语文和政治上扣的。

    作者有话要:  男主上辈子大舅被人顶替的事情,其实是我本人大舅的真实事情。当时我外公是生产队的队长,他们村里的书记当年被我外公斗过,书记就记仇了,我大舅考中大专,书记为了报复,就把我大舅刷了下去,让别人顶替了我大舅。因为这件事情,我大舅的一生差不多毁了。

    如果我大舅当年去上大专,或许他这一生就不会这么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