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小意思啊
“见到姑母,姑母今天怎么想着来我们府上了。”
听到孔楠笙这么问,长公主语气不好的道“难道平时我就不能来你的府上逛逛了,我记得这个府上还是姓宁的而不是姓孔吧!”
见长公主这样,孔楠笙好脾气的回复道,“姑母的是呢,这个府上的确是姓宁的,您压实想来随时都可以。”
听到孔楠笙这么,长公主终于不再去怼她了。
几个人坐下后,孔楠笙就连忙让人去把福慧叫来,毕竟是人家福慧的亲娘,亲娘来了,怎么能不让亲姑娘见呢。
没想到的是长公主却制止了孔楠笙的动作,“不用叫了,我今天来是来找你的。”
“找我?”
“没错的确是来你找的,去把外人全都清一清,我和王妃有一些事情需要去。”
见长公主都这么了,孔楠笙连忙让无关人等出去了,见点微还站在孔楠笙的身后,孔楠笙淡定的道,“她是我的心腹,肯定不会乱的,这一点长公主可以放心”
见孔楠笙都这么,长公主也就不去什么了。
“福慧嫁过来有半年多了吧!”
“嗯,八个多月了。”
见孔楠笙记得这么清楚,长公主沉吟了一下才道,“这么快就八个月了啊!可是我听李嬷嬷道现在为止宁桓都没有和福慧同房过,这可是事实?”
见长公主脸这个事情都知道,孔楠笙也就厚着脸皮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你一直霸着王爷这事可是真的?”
听到长公主这么问,孔楠笙差点把嘴里面茶水给吐出来,好不容易咽下去之后,孔楠笙才道,“长公主您的手伸的也太长了吧!侄子的房事你也要去管,我还真是第一次听。”
被孔楠笙这么一怼,长公主的脸当场就有些挂不住了,要不是她身边的嬷嬷稳住了她,估计她早就发作起来。
深呼了好几口气,长公主才接着道,“我今天不是以长公主的身份来找你的,而是以福慧母亲的身份来找你的,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让福慧很难再去做人”
见她还要下去,孔楠笙连忙断她道,“什么叫我这样做,我从来没有拦着王爷不让他去到徐侧妃的院子,是王爷自己不想去,您要是不信可以直接去问王爷。”
听到孔楠笙这么,长公主更是生气了,她让自己的心中的怒气散了散后才道,“你的意思是是王爷自己不想去的,和你没有关系对吗?”
见长公主终于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孔楠笙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见孔楠笙一副死猪不怕滚水烫的样子,长公主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因为人家也了,不是我不让王爷过去,而是王爷自己不想过去,她就算是长公主吧!也不能管着自己的侄子今天晚上到底睡哪里。
长公主最终还是气哄哄的离开了,见到此,孔楠笙倒是很淡定,反而是点微在人走后问孔楠笙道,“姐这样真的没有问题吗?”
听到点微这么,孔楠笙笑着道,“能有什么问题,俗话的好,管天管地,难道你还能管人家拉屎放屁。”
“姐你这也太粗俗了。”
见点微一脸嫌弃的看着自己,孔楠笙淡定的道,“粗俗才是我的本来面目。”
长公主来府里面这件事宁桓最后还是知道了,他问孔楠笙的也问的很是简洁,“她来这里是做什么?”
听到宁桓这么问,孔楠笙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告诉了他道,“她想问问你每天睡觉的安排。”
本以为自己的这么直白,宁桓会害羞,没想到对方很是淡定的道,“问你做什么,她要是真的好奇,可以直接来找我。”
见对方比自己还这么“不知羞耻”,孔楠笙都不知道去什么了,最后她只能是甘拜下风。
不知道宁桓到底是怎么解决的长公主,反正从那以后长公主就再也没有找过孔楠笙,宁桓也没有去过福慧的院子,几个人仍旧像之前那样。
这件事情后,福慧很是老实了一段时间,就连李嬷嬷都不像之前那么趾高气扬了。
见到此,孔楠笙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反而是点微很是兴奋,毕竟在她看来,这已经是对方的败了的标志了。
只不过这种时日真的有些短,福慧再次作妖的时候,是在夏天,不过一个月而已,她就买了不下二十件的衣服,而且这还不算是各种首饰。
拿到了孙管家送来的账单,孔楠笙觉得自己的都没有办法去淡定了,虽然她对于钱财这个东西并不是很看重,但表不是其他人就可以随意去花她赚的银子了。
“你这不过是一个月的?”
见王妃脸色很是阴沉,孙管家点了点头,“对,的确就是这一个月的,其实上个月徐侧妃花的银子就已经有些冒了,当时我没好意思上报,以为就那么一回,没想到这个月比上个月还要更甚。”
听到孙管家这么,孔楠笙沉吟了一下才道,“去把徐侧妃给我叫来,我想好好和她聊聊。”
见王妃一脸的阴沉,孙管家不敢耽搁,连忙派人把徐侧妃给请了过来。
福慧领着人来的时候,孔楠笙正在盯着面前的账单发呆,所以她并没有看到福慧一脸藐视她的神情。
等到福慧坐下后,孔楠笙才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这些全都是你买的?”
接过孔楠笙递过来的账单,福慧点了点头,“是我买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侧妃一个月最多可以买衣服首饰的上限是五百两,现在你这个月已经严重超支,五千两,请问徐侧妃你算怎么解决这个事情。”
听到孔楠笙这么,福慧摇头晃脑道,“五千两而已啊!也没有花多少啊!你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人管家就是不成,这点钱都看在眼里。”
见这个福慧把五千两的这么轻松,孔楠笙淡定的笑了,“既然你觉得五千两不过是意思而已,那麻烦侧妃把五千两送还到公账上,俗话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还请徐侧妃按照王府制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