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农事即国事

A+A-

    王莽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在条件艰苦的古代,年过五十都算是高寿,他依然精神抖擞。

    但在爬山的时候,王匡发现父亲的身体要比一般人健壮的多,没用到一个时,从北面到南面,北山很快臣服在他的脚下。

    西风吹过,呼呼作响,人的面孔如果不是笼罩在棉衣下,便如同刀割了一般。

    “你准备在这里养鱼?”夹杂着风声,但王莽的声音依然清晰的传入了王匡的儿子。

    “是,儿离开长安的路上,曾听路过的行商过,他曾见过珠崖郡(今海南)见过有散户养鱼的产出,要远远比在水里撒捞出来的多很多,儿想要试试,如果成功了,庄子以后每天都会吃上鱼了”

    王莽若有所思,看着眼前慢慢成形的鱼塘,又望向山脚下,再看向更远。

    从半山腰抵达山顶,自从山顶下到温泉口,父子两个人偶尔会上两句话,大部分时间都是王莽在看,王匡在陪在旁边。

    来到王家庄子,明面上看王莽并没有带什么护卫,其实暗地里保护他的绣衣使者就在暗处。

    “郎,我们种在石缝里的耳子也不知道被那几个王八蛋踩了,刚刚长大,还没摘下来得及晒干。”老九是山上专门负责养殖业的,人虽长得胖,平时也吃得多,但对于庄子,尤其是山上的养殖业,他一贯都是尽心尽力。

    即使是再的问题,他也总能及时的发现,比如那破坏掉的耳子,是一种黑漆漆,长得有点像人耳的食材,山上种了好多,每次煮鸡汤的时候,加一些耳子,味道贼美了。

    老九很留恋,他更憎恨那无缘无故踩踏家里耳子的贼人。

    “事,被人践踏了,等春天到了,再下一场雨,就会重新长出来的。”

    看着哭红眼睛的老九,王匡也不知道怎么安慰。

    暖棚里传来父亲的声音,他只好摸了摸九的脑袋后,步跑了过去。

    “这作物叫玉米?”王莽显然问过暖棚里的儿郎,知道了答案。

    “是。”事关未来玉米种植的推广,王匡认真答道。

    见站在旁边的老八有些拘束,他用眼睛示意了一下,老八就如释重负的退了出去。

    转眼间,暖棚里之剩下父子二人。

    “也是你这山上价值最高的东西?”王莽里摸了下一尺高的玉米主干,发现这不是他见过的任何一种作物。

    中原的作物就那几种,既然不是大汉来的,那只能是西域传过来的,这和他得到的消息完美契合。

    王匡指着看似平淡无奇的玉米苗子,然后向王莽躬身一礼:“儿不敢欺瞒阿翁,只要玉米能够在大汉成功种植并推广,饿死的人数至少会减少五成。且不光如此,玉米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生长环境,无论是沃土还是山地,只要有土,温度适宜,它就能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至于中玉米的来历,王匡没有细,但他心里知道,对于拥有绣衣使者的父亲而言,调查起来并不难,甚至在来到庄子前已经调查清楚了!

    果不其然,王莽接下来的话,便印证了他的猜测。

    “你是从大秦人里拿出来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王莽挑拨了下土壤,见下面的根扎的很结实。

    关于暖棚里用来散热的铜管,他没有任何的问询,显然已经知道了不少。

    事关农事,农事也是国事。

    王匡心中有了计较,他点了点头,然后用指头比划了一下:“当时时间有限,但儿还真的打听到了。此物名曰土豆,据仅需的一个,便可以接出满满的一箩筐。只是可惜,贼人身上并没有带,据来源于大秦以西,一个叫做英格兰的地方”

    偷偷瞄了眼,王匡发现自己父亲那万年不变的脸上终于有了动容,声音甚至有些发颤:“若得此物相助,大汉朝何必如今这般狼狈。你那贼人,去年秋天已在南阳问斩,只不过,跑了一个!”

    山下,弱的人影变成了点,王匡的心里甚是惊讶,跑了一个?

    是他么?

    接下来王莽的话,让王匡的猜测成真。

    “此人名曰乌拉,我已派绣衣使者抓捕。”

    想到南阳贼人之事,王莽不由得回忆起心腹杜闲当时捎来的一封信。

    “六郎遇事沉着,对敌人果断,有枭雄之姿,学生为主公贺!”

    从几年前的莽撞无知,到如今的进退有度,难道这第六子确实是长大了?

    “至于你的土豆之事,我自会派人查验。这暖棚,我会派人保护,你只管继续种植,若这玉米真能种植成功,解决天下人的饥饿,我自当为你请功!”

    成了!

    将乌拉的事情放下,王匡终于松了一口气,父亲能派人查验,也就明很可能派人前去西域,去往遥远的大秦,甚至远在欧洲的英格兰岛。

    将土豆,甚至辣椒,红薯带回来都不无可能!

    当以国家的能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成功的概率不知一般的大,只能王莽很了解农业的作用。

    如今看来,相比于理论的同时,他也很注重实用。

    王匡不清楚了历史上他为何那么“激进”,是妄图在短时间内用雷霆段,给整个国家下一道强心剂,才实行了那些变革吗?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料想到反抗的浪潮会那么剧烈。

    王莽当晚并没有返回长安城,而是在王家庄子休息。

    临走的时候,顺带问了下拜师的事情,并要走了黄铜的配方,同时还提及了王家庄子交税的事情。

    踏入了元始四年后,在王家庄子附近渐渐出现了的集市,假以时日,不定会成为长安里的第十市,官府自然不可能放任自由。

    除了平日照看庄子里的事情,王匡的日子把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学习上。

    他整个人已经慢慢融入了大汉,同时邓锦的博学也让他暗叹当初的选择多么正确,这是位不折不扣的好老师。

    转眼到了二月中旬,汉平帝刘衎与安汉公幼女王嬿的婚期渐渐临近,一种喜庆的味道在长安城里流动。

    而在北上的山脚下,那个不起眼的锻造房间里,大汉的第一个曲辕犁终于建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