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庭议(三)

A+A-

    “臣闻:大旱之后,定有大涝。先不论上林宛前年堤溃之事,但以黄河近五十年之水患,便不可不治,不可不防!”

    朝堂议事,又称为庭议,是源于高后,而后每有大事,均依于此例。

    汉书匈奴传有言:高皇后尝忿匈奴,羣臣庭议,樊哙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哙可斩也,妄阿顺指!’

    王宇念完后,躬身退出。

    此时,朝里一些的权贵起初对于王匡所奏之事,并不在意,甚至嘲笑他一个的农监长就妄议国家大事,实在是不自量力,但当安汉公起身复议后,性质就变了。

    抛开心中的其他想法,他们同时有了个猜测,此子莫非得安汉公之授意?

    一些见风使舵之人,甚至连忙改变了态度,遂将自己的节操抛弃。

    “臣以为此事,可。”

    在发表了自己的政见后,王莽退后了原处,微微闭目。

    只是在王匡偶尔到他满意之处时,点了点头。

    门下人似乎瞬间得了暗示,纷纷进言。

    就这样,在朝堂不断迂回的讨论中,黄河移道之事,被拍板了,但具体的细节,自有人去做,朝议本就是确定一个大体的方向,否则养着那些吏为了什么?

    朝着上首的元后和皇帝行礼后,王匡当先进言道:“大汉虽有厩律,但意在圈养耕牛和战马,作为食用鸡鸭羊等牲畜得不到重视,实乃天下之损失。

    更何况,大汉富有四海,可形成规模养殖,与农业种植区分开来,物尽其用,也可解决饥荒之患,那肉制品亦可作为军粮备选。

    故,鄙臣上书言农业改制,畜牧业本为农业重要一环,请求朝议,下发政令,可使北疆,天山等地筹建‘牧场’,同时各地可新建畜牧之所。

    甚至,庞大的水域,亦可新建‘渔场’。”

    王匡的话,让人眼前一亮。

    在大汉,鸡鸭等可以食用的牲畜大部分都是散养,而且养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种田为主,这时候,还没有形成规模养殖。

    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朝廷把畜牧业也重视起来,不要单单只顾着种田,大好的资源放着不用,岂能不是一种浪费?

    王匡这还没那东海里还有好多的鱼,都是可以食用的大鱼,若有朝一日解决了运输问题,全大汉的人,不定都能喝上鲜美的鱼汤

    王匡准备退下,看群臣反应不大,想来这畜牧业的发展急不得。他打算等王家庄子做出成效,到时候,自会有人争相模仿。

    今日的奏书里,那黄河治理之事已有了定论,他的使命差不多完成了,也算是解决了心里的一个忧患。

    事实也正是如此,大殿内的许多人处于矛盾的状态。因为有了上一封奏书的经验,大部分朝臣都也不敢做第一个出头鸟,他们有些摸不清安汉公的态度,当然不能轻易表态。

    但偏偏有人看王匡不爽,更贴切的,是看王莽等王党人不爽。

    却又有一人站起,正是姚白的父亲姚尚书令,其道:“荒谬,此奏书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我大汉农业之事,乃国之大事。且自高祖以来,便无变革,汝为一农监,何出荒谬之言?”

    “尚书令此言当为大谬。”王匡面色无惧道。

    “呵!”尚书令姚大人轻呵一声,似是不屑回答。但实际上,他对于农业之事,关注的并不多。

    “竖子岂敢妄言!”尚书令身后一人起身,怒而指他。

    王匡摇了摇头,似在感叹:“国朝动荡,举国灾荒,农事不振。皆因你等目光短浅!尔等为臣乎?置太皇太后何出?置皇帝陛下何出?置天下黎民百姓于何出?”

    这官吏明显被王匡的声音惊到了,支支吾吾的美出话来,只听王匡继续道:“农业之疾,且不论土地兼并之症,大汉朝已病入膏肓!我王匡,虽为斗升吏,今入得朝堂,愿效仿比干,因畜牧之益,为天下谏!”

    比干,乃帝辛王叔,殷商重臣,主张发展农牧业,富国强兵。但在公元前030年,纣王误信谣言,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

    下一瞬,所有人都近乎静止,连王莽也望了过来。

    好子!

    够猖狂啊!

    这是把皇帝比作了殷商?还是元后

    许多人都回过了味,默默在的站在一旁,不再言语。

    甚至连帘后那斟茶的声音也消失了,而坐在上首的刘衎,此时已然脸红一片,偏偏想要反驳,但瞥了眼身后帘子和不远处的重臣,默默叹了口气。

    “我只是个傀儡,嫣儿得对,若我是个普通人就好了。

    眼前的形式,王匡心中早有预想,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的“狂言”圆回来,否则今后会成为朝野的笑柄。

    他额头已有冷汗低落,但依然站的笔直。用几息的时间调节好状态,咬字清晰道:“食者,乃生民之源,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若农人无地且不,若有地,而不发挥其效益,实为大大的不妥。

    自先秦以来,国朝向来重农,但只是重农而已,畜牧业,养殖业等诸业,依然仅为副业,且长久不得重视,殊不知乃大的不幸。

    兴许有人会,猪羊等物需食粮食,而国家粮食不足,匡且论此言大为不妥,粮食是可以助牲畜生长,但并非全部,秸秆,青草,树叶亦可食之。

    甚至已有人在研究‘猪料’,正如我奏书所言,大汉之农畜业需要进步,而非固守成规。

    试想一下,当农畜牧业结合发展后,又会有多少百姓免于饥荒之难?

    庆阳便为一例,今早籍田令便于我道过此事。

    只因其在重视农业的同时,发展畜牧业,前两年的大旱,饿死者甚少。”

    “臣下所言之事,有籍田令可以作证。”

    金田神色怪异的瞅了眼王匡,他知道这是庭议,不能枉加开口,心中暗道:罢了罢了,今日且就为他背一会书吧!

    “农监长所言非虚,吾确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