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初见耿弇
岑彭回家面见王匡,之后回去看望父母亲眷时,身处驿舍的少年人耿弇,厌烦了旅途的无聊,到底是没有耐得住寂寞,于广信城中来回浏览,这可把去通传消息的程金给害惨了。
因为广信城来往的人颇多,对于耿弇的面孔又是一无所知,程金只好派了一人于驿舍职守舍待耿”,盼着耿弇能于日落前回来,他则是回去给王匡明了情况。
广信城以东,一座专门经营南洋玩意儿的万宝楼里。
让程金这位兴武王亲卫长苦苦久等的耿家郎君,此时正看着来自南洋的稀奇玩意感慨不已。
“常人皆言交州乃贫瘠之地,依我看,这交州远比上谷富裕不,脚下的广信城也比我们停留的襄阳等地繁华,称之为常安第二也不为过!”耿弇恋恋不舍的放下一颗大颗珍珠,向随行的两人笑道。
“主人这话的可对了,陈咸停留广信不足一日,看到的东西要比途中看到的加起来还要多。
假以时日,广信成为和常安一样的巨城,陈咸也毫不怀疑。”叫陈咸的男子回应道。
另一位随行者也点头道:“月前,主人硬是要南下,以投靠兴武王,我和咸哥儿还有担心,现在在交州看了兴武王的威信,还要数年前他治理的交州的繁华景象。
葛大可以毫不犹豫的,主饶目光要远比主人看的远一些,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常安非明君,广信才是明君所在。”
这葛大和陈咸二人都是耿弇离开上谷郡时带的仆从,二人自在耿家长大,一身武艺非凡,和主人耿弇关系更是匪浅。表面上仆从,但自无兄弟姊妹的耿弇早就把两缺做了兄弟。
面对两饶恭维之语,少年人耿弇并没有眼前的情形冲昏头脑,却显得有些担忧:“大好男儿正是建功立业时,原本南下之处,我耿弇凭着一身功夫和脑中军法还想在交州混个明堂。
只是兴武王身边人才众多,你二人可是发现,帮助且邀我乘船的岑家郎君似也与兴武王相熟,或是为之办事。
像他那等人杰,都甘心为兴武王驱使,我耿弇,想要赢得兴武王的重视,怕是难也!
不过,我耿家人自不会知难而退,阿翁曾有句话的好,人生在于争,不在于退。一步退,步步就会退。
只要拥有会,我耿弇自会抓住他,谋一个前程。”
看见主人耿弇的脸色由阴转晴,陈咸和葛大对视一眼,均是默默点零头,人贵有自知之明。
主人耿弇有自知之明,才会鞭策他不断反思,少走些弯路,而心中一直保持着奋斗活力,正是走向低谷的良药。
这也是二人缘何会心甘情愿跟随耿弇的原因之一,耿弇这样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二人。
当然,另一则原因,只怕只有陈咸和葛大两人心里最为清楚了
出了万宝楼,上的日头已在空行走过半。
陈咸建议道:“也不知那岑郎君把我等引荐给兴武王会不会成功?
看这色,已快过两个时辰了,我等还是回去等待吧!”
“是极,若是耽搁了时间,恐怕会让岑家郎君感觉我等有失礼之处。”葛大亦是于一旁帮腔道。
耿弇显得有些意犹未尽,但也知晓正事要紧,便点点头:“当是如此,先回驿舍,看看岑兄会不会带来好消息,只待过两日我们再浏览广信的风景。
哦,对了。等我们在广信安定下来,少不得要给阿翁去封书信,这都过去一个多月了,阿翁和阿母定是担忧死了。”
正走着路的陈咸和葛大均有些失笑,心道主人你居然还记得主人主母,离家前你可不是这么的。还有,你当主人不知道我们离开上谷的事情,当是有故意放行的缘故,连我二人都有受主饶托付
耿弇三人返回驿舍时,恰好撞见了于门口守候的通传人,互相确认身份后,耿弇等人便骑着驿舍租借的马匹,往王匡办公之地,广信园走去。
幸福来得太突然,到了广信园,耿弇才明白这不是做梦。
“还真欠岑兄一个大人情了!”
广信园是这两年新修建的一处大院落群,内有楼阁水榭,位于城中位置,于今岁刚刚完工,原本就是王家商肆给主人王匡专门在广信修建的一处住所。
毕竟,身份不一样了,主人王匡每次都住在客舍或是驿舍有些不过去,像是在交州这样的地方,需有专门停留的府邸才是。
抵达广信园,能见到于门庭两畔不断进出,身着玄色衣服的官吏们。
广信园分东西两院,现东院按照王匡的要求,成为了战时指挥部,以和州牧府一道,协调交州各地的民生军事,西院才是王匡的停留和召见之所。
入了广信园的大门,同行者陈咸和葛大被领去一旁休息,唯耿弇被领到了西院。
那精美的雕刻,还有满园春色可是把耿弇给吸引到了,原本想就地吟一首“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想到这是兴武王驻地,只得吐了吐舌头作罢。
“耿家郎君,我家主人已等候多时,请!”侍从将之引到门旁客厅不久,耿弇正喝着侍女泡来的茶水,暗道味道不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人进来行礼笑道。
“呀!多谢将军通报,还请将军带路。”耿弇连忙放下中的茶杯,起身回礼。
沿着楼阁而走,等见到了兴武王本人,看着这个比自己年长不了多少岁的青年,耿弇压抑着心中的激动,眼神中却怎么样也掩饰不住崇拜,俯身行礼道:“茂陵耿弇,拜见大王!”
耿弇,扶风茂陵人,幼时便居于茂陵,只是在其父于凤元年受封上谷郡大尹后,一家老才搬到了上谷郡。
于外人称呼时,耿弇都会下意识的叫自己“茂陵耿弇”,这种称谓,到也没有错。
和耿弇的想法恰恰相反,打量了一番这位仅比邓禹上一岁的少年,王匡暗道自己“老”了,都成了叔叔辈的人,而后亲自把耿弇扶了起来:“耿家郎君不用多礼,我对耿大尹可谓是如雷贯耳,耿郎君的名声,我亦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