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谁的责任?(求订阅!)

A+A-

    宋军奇袭燕京的六千精锐骑兵,除了不知所踪的一千人马,最后仅有数百人撤出城去,其余全部阵亡。

    辽军缴获宋军战马五千匹、铠甲四千多具。

    杨可世坐下的那匹踏雪乌骓马,因为找不到主人,而目光迷茫,独自在燕京大街上狂奔。

    杨可世和郭药师率人缒城而出之后,萧干与耶律大石忙着指挥辽军在城内收拾弃甲,捕杀残军,没有出城追袭。

    杨可世和郭药师因此得以逃脱。

    傍晚,他们来到安次县境内,将残兵败将召集在一起,仅得到四百来人。

    郭药师问:“咱们接下来去哪?去良乡,还是去雄州?”

    杨可世觉得燕京这一仗打得非常窝囊,而且他搞不明白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为什么没派援军来,进而也不敢去见刘延庆。

    郭药师的心里则充满了悲哀!

    这个奇袭燕京的计划是郭药师提出来的,如今失败了,刘延庆能不让他当这个替罪羊吗?

    所以,郭药师对杨可世:“要不然,将军跟我去涿州养伤吧,然后咱们再慢慢计较?”

    怕刘延庆害他,又实在没脸去见童贯,加上身上有毒又有伤需要地方静养,所以,杨可世考虑了一下,便跟郭药师去了涿州。

    刘延庆对于燕京城内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事实上,刘延庆早已派刘光世率大军前去燕京接应杨可世和郭药师了。

    可不光杨可世和郭药师没有消息传回来,刘光世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正在刘延庆纳闷不已之时,忽然收到郭药师和杨可世从涿州派人送来的信。

    刘延庆这才知道宋军偷袭燕京已经失败,六千人马只剩下几百残兵败将逃去了涿州。

    这让刘延庆大为震惊,同时又大为不解!

    “怎么会败?败了之后,他们怎么不回来,而去了涿州?”

    “我儿子的援军哪里去了?难道也全军覆没了?”

    刘延庆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

    刘延庆下令:“各军继续开挖壕堑,壕堑的深度不低于四尺,底宽不少于两尺!”——刘延庆打算在卢沟河畔打一场阵地防御战。

    几天后,刘光世忽然全军撤回,一兵一卒也不缺。

    刘光世对刘延庆:“我们按照计划,一路东行,绕过辽军的卢沟河防线,到安次后再折向北,可由于路线不熟,绕的路线过长,等到我们来到燕京城东郊时,城楼上插着的是辽军的大旗,我因此判断辽军主力已经回城,所以没敢贸然发起进攻。后来,我听宋军在城内全军覆没,遂率大军撤了回来。”

    对于增援燕京迟误,刘光世感到很自责。

    但刘延庆并没有责怪刘光世,而是安慰刘光世:“能全军而退也属不易,不要将此事放在心上。”

    从刘延庆对刘光世的态度上,不难看出,赵佶选刘延庆当这个统帅,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萧干亲率精兵八百人,沿卢沟河岸西行三十里,然后悄悄渡河,绕到宋军背后,之后在琉璃河镇南的大路两侧埋伏起来。

    等宋军的护粮将王渊带领数百骑兵护送几百辆装满了粮草的马车从南往北沿着驿道缓缓走来,萧干一声令下,八百辽兵一跃而出,冲向了宋军!

    宋军毫无防备,死伤遍地,活着的也都四处逃窜。

    王渊藏在一辆马车后边企图逃脱,结果被活捉了。

    萧干下令点火,将粮车全部烧掉。

    不一会儿,数百辆粮车全被点着了,只见烈焰升空,火光冲天,如同白昼。

    刘延庆闻听粮车被辽军放火烧毁,大吃一惊,连夜召集诸将开会,:“此地远离大宋,粮道不易保护,久住下去,恐怕军中有变,我想向宣抚司申请撤军,你们以为如何?”

    诸将点头称是,表示服从刘都统的决定,只有一个叫“曲端”的将军忽然站起来,:“我不同意撤军,我们几十万大军北上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来收复燕京的吗?现在大军都已经到燕京城脚下了,不去进攻燕京城反而要撤退,这样的命令我实在无法听从!这时候撤退,我们对得起陛下,对得起国家吗?”

    刘延庆气得脸色铁青,“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随即大声呵斥道:“你懂什么?来人,将这狂徒给本帅推出去!”

    门外几个卫兵闻声而入,随即将曲端扭送了出去。

    萧干捉了王渊之后,命人将王渊和另外一个俘虏带到自己帐外,然后撤掉营帐外的岗哨,故意给他们一个逃跑的会。

    夜间,萧干故意对一个辽军将领:“刘延庆这头蠢猪,还不知道,冠军侯的伤势已经好了,我们大辽已经归降了冠军侯,只等明日,冠军侯将亲提三十万大军来与宋军大决战,然后咱们举火为应分左右两翼渡河,以精兵冲击宋军中军,这次咱们一定要将宋军一举歼灭,以报其毁盟落井下石之大仇!”

    其实——

    萧干现在还不知道蔡仍的“伤”已经好了,这是他的计策。

    结果,萧干的话,王渊在营帐外听得一清二楚。

    后半夜,王渊悄悄解开束的绳索,然后蹑蹑脚地走到营帐门口。

    见外边无人,王渊弯腰顺着营帐一侧悄然溜走了。

    王渊冒着寒风泅渡卢沟河,爬上南岸,然后奋力朝宋军军营跑去。

    此时,心里有事的刘延庆还没有入睡。

    突然!

    本来不知去向的王渊,冲进了刘延庆的大帐,随即大声道:“大帅,大事不好,蔡仍的伤好了,辽国投降蔡仍了,明日蔡仍就要亲起三十万大军与咱们大决战!”

    一时之间,刘延庆没太听清王渊喊得是什么。

    一见王渊,刘延庆就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因为王渊丢了粮草,他也不用这么被动。

    因此,见王渊在那大呼叫的,刘延庆呵斥道:“丢我粮草,闯我大帐,好好好,你真当我的刀不利?来人啊,将王渊推出去砍了!”

    王渊哭道:“将死不足惜,但求大帅务必容将几句话!”

    刘延庆道:“你还有什么好的?”

    王渊道:“将之所以冒死逃回来,就是为给大帅您报个信,蔡仍的伤好了,辽国已和蔡仍联合了,双方组成三十万大军,明日便要渡河跟咱们大决战,大帅务必早想应对之策啊!”

    这回,刘延庆才听清楚王渊得是什么,他一把抓住王渊的衣领,问道:“你什么?再一遍!”

    王渊赶紧又了一遍。

    刘延庆听罢,有些忐忑不安,他心道:“这是真的?还是萧干在用计?据萧干此人诡计多端”

    踌躇了一会,刘延庆让人将他儿子刘光世叫来商量。

    刘光世听过之后,不信道:“蔡仍受那么重的伤,这就好了?再者,要投降,辽国早就投降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而且,辽国就是要投降,第一选择也是咱们大宋,怎么可能是蔡仍,蔡仍何德何能,也配辽国向他投降?”

    王渊争辩道:“这是我亲耳听到的,句句是实,如有半句假话,我愿遭天打五雷轰!”

    刘延庆在大帐中来回走了一会,然后停下,道:“不管真假,这里都不能再待了。”

    早在白天的时候,刘延庆就派人给童贯送了一封请求撤退的报告。

    正巧,童贯和蔡攸给刘延庆的回信到了。

    回信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封写在一张很精美的竹纸上的便笺。

    便笺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那回”是宋人口语,是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的大概意思是,让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可耽误军事。

    童贯和蔡攸此刻远在雄州,对前方战场情况很不了解,因此,他们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是有道理的。

    而刘延庆之所以要急着撤军,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从郭药师和杨可世兵败燕京之后,刘延庆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率领的这支大军根本就打不了大仗,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

    二是,刘延庆一直主张应借助金军的力量来进攻燕京,根据宋金盟约,金军应该从北往南夹击燕京,可是金军至今仍按兵不动,所以他们宋军也应该退兵,择而动。而且,刘延庆知道马扩已经去北安州与金人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根据情况再出兵北上也不迟。

    当天晚上,刘延庆就想下令撤退,可刘光世坚决反对——刘光世认为,现在已是深更半夜,人马都已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一定会造成混乱,进而给敌军可乘之,所以,即使撤退也要等天亮以后再下令。

    这一夜,刘延庆过得是提心吊胆,毫无睡意。

    拂晓时分,刘延庆才迷迷糊糊的入睡。

    可刘延庆刚睡着,王渊就跑进大帐报告:“大帅,大事不好,北岸举火了,辽军很可能要发动进攻了!”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一起跑出营帐,然后来到河岸观察,果然见河对岸有火光四处燃起。

    刘延庆匆匆回到中军大帐,随即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全军向白沟方向撤退。

    命令下达了之后,刘延庆立即骑着一匹大白马在一大队亲兵的保护下往南奔去。

    各军接到命令,立即烧营帐,毁辎重。

    只见,人喊,马叫,一片混乱。

    刘光世见队伍如此混乱,急得直跺脚!

    刘光世赶紧命令自己所属各营共两万多人到左前方的蟒庄集结。

    刘光世预感到,自己老爹这次可能要犯下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此时如果辽军趁过河追击,将如何是好?”

    所以,刘光世决定,自己率队断后,掩护大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