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子

A+A-

    陶然只能强行替自己挽尊:“太子哥哥,你不要看我哦,卫冲一定是我的。当然啦,这并不影响我和你的联姻,你别管我和卫冲的事,我也不管你以后三宫六院,咱们俩各玩各的。”

    少女双捧着茶杯,茶烟袅袅升起,如同在她倾国倾城的容貌上,戴了一层轻纱,窗外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她的声音温柔且坚定:

    “别那女子和卫冲只是初次见面,就算他们俩日日在大理寺同进同出,我也不怕她抢走卫冲。我和卫冲青梅竹马,世上哪还有比我更爱他的人呢?

    他平日里最喜欢穿黑色的衣服,最爱喝普洱茶,然后是金骏眉,闲的时候爱舞剑,饮食一定要重辣,冬天从不怕冷,夏天十分嫌热,房间里不堆满冰块是没办法入睡的”

    她对卫冲的喜好,简直是如数家珍。

    一阵清风拂过,吹散了萦绕着她面容的茶烟,便露出一双晶莹剔透,好似山间清泉一样的眸子。

    少女定定地望向他,眼里满是对卫冲的爱慕。

    那一瞬间,容昭心底忽然生起一种烦躁感,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

    他不喜欢她的眼神,但又和从前那种全然的讨厌不一样。

    她为什么这样熟悉卫冲的喜好呢?

    这就是她所的爱吗?

    就像从只要她来宫里,母后就会提前准备好亲蒸好的桂花酥,笑着:“灵儿最喜欢吃甜点。”

    母后关心上官灵的喜好,上官灵关心卫冲的喜好,可是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容昭的喜好是什么?

    容昭侧过脸,半仰着头,望向湛蓝天边的白色浮云,思考这个问题。

    半晌才得出一个结论,他什么喜好也没有。

    他既不嗜甜,也不嗜辣。

    在宫中便穿明黄色,微服出宫青衣也好,白衣也罢,黑衣也一样。

    法家也好,儒家也好,太傅教什么,他就学什么。

    早在他有自我意识之前,他就被灌输了“你是太子”这个概念。

    父皇、母后、太傅、百官全都告诉他,太子是不能有个人偏好的。

    他们和他讲过很多反面例子:

    譬如前朝某位皇上喜欢木工,沉迷奇技淫巧,最后成了亡国之君;

    再比如某位皇帝爱吃牛肉,竟然杀了民间的耕牛,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比如楚王好细腰,宫内宫外争先节食,女子多有饿死。

    他是太子容昭,太子这两个字摆在前面,因为太过重要,所以后面的容昭两个字,也就无足轻重了。

    难怪上官灵不喜欢他,比起卫冲那样鲜明的色彩,他是一个多么无趣的人啊,卫冲浓醇如烈酒,他却寡淡如白水。

    他这一生都不配拥有什么,不会有一份爱属于他,他曾经的母后是这样,未来的太子妃也是这样。

    明明已经想通了这些关节,可容昭心里还是生出一种难以抑制的、隐秘的羡慕。

    能不能也有那么一个人,像上官灵爱慕卫冲这样,全心全意地喜欢我呢?

    陶然试探性地叫道:“太子哥哥?”

    他发了很久的呆,她的心也跟着打鼓,该不会是刚才给他背卫冲的人设,没有糊弄过去这一关吧?

    作为一个作者,她当然熟悉自己笔下的男主啦,卫冲的喜好本来就是她设定出来的嘛。

    容昭回过神来,心里警铃大作,“我都在胡思乱想什么?”

    他是太子,父皇马上要给他监国一职,他关心的应该是国事,也只能是国事。

    从秋狩开始,上官灵变得和从前不太一样,居然连带着他也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控。

    最终,他把这些失控,归结为对好友感情方面的担忧。

    方才在雅间里,卫冲因秋狩的事谈及上官灵,会不会是真的被她这样的“反其道而行之”,吸引了注意呢?

    从前卫冲无意与她,便也罢了。

    如果两人当真两情相悦,必然是一个困局,不管是父皇还是舅舅,都容不下这段恋情吧。

    就算是容昭,想要争取什么,如果同时对上皇上和上官岳,他也未必有十足十的胜算。

    好在,他从来没有什么想要的,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

    容昭:“我只是在想,你既要当太子妃,又想拿下卫冲,恐怕有些难。”

    陶然信心满满地:“这就不劳你费心啦,山人自有妙计。”

    这话她的一点也不心虚,她当然没有那样的妙计,可反正她既不想当太子妃,也不喜欢卫冲。

    她是个任务者,来这个任务世界有自己的目的,唯一要做的只有保全容昭,只要容昭不像书里那么悲惨就行啦。

    至于别的,什么当不当太子妃,能不能追到卫冲,有个锤子关系。

    ****

    市井之中的流言像是雪花一样飞进了宫里。

    皇上的脸色很难看。

    皇后传来怀上容昭的消息时,并不在宫里,而是在冀州。

    那时天下初定,皇上先行一步,打下皇城,皇后代他坐镇大本营。

    夏大学士当时是在冀州吧?齐太傅也在,孙将军好像也留下来守城了。

    容昭生下来时月份挺大的,这里面有很多操作空间。

    时间往前倒数二十多年,年轻的皇上名声不显,夏大学士、齐太傅、孙将军随便拎出一个,都是比他更有名的世家子。

    但他胸有城府,自就不甘人下,早在那时就起了谋朝篡位的心思,所以对上官女势在必得。

    一开始,皇后确实更加欣赏那些世家子的才华,只不过他们只是抱着娶妻的念头,皇上却是想要谋天下,下的功夫当然不同。

    最开始接触皇后,他亲眼见过皇后和夏大学士吟诗作对,和齐太傅泛舟湖上,和孙将军策马同奔。

    他嘴上当然着不介意,就像他不介意上官家的族人嘲笑他吃软饭一样。

    可是他城府再深,能表面上不计较,却免不了要往心里去。

    皇上心气不顺,次日早朝发作了太子,在金銮殿上当众训斥了容昭一顿:“你这篇奏折写的怎么回事?根本狗屁不通,这点事都做不好,朕怎么放心让你监国?”

    伴君如伴虎,皇上秋狩还嘉奖太子,这才没多久,就因为这点事发火?

    夏大学士捡起那份奏折,他一心做学问,不通人情世故,“陛下,太子锦绣文章,微臣看来没什么问题啊?”

    齐太傅是太子的老师,立马替他揽下责任:“是老臣没教好,您别怪罪太子。”

    孙大将军也不懂皇上抽什么风呢,“圣上于泰山祭祖是早就定好的事情,到时候您离了京城,怎能不让太子监国?”

    皇上本来就很介意那些流言,他们还一个个的抢着替容昭话,更让他觉得自己头上绿油油的。

    他盯着容昭的脸看,越看越觉得,容昭一点也不像他,眉毛有点像夏大学士,肤色像齐太傅,在猎场上的好射艺不定是遗传了孙将军。

    上官岳看得出皇上的心思,他早就知道皇上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度,而是一个心胸十分狭隘的人。

    哪怕如今贵为一国之主,也会因为几句市井流言就疑神疑鬼。

    上官岳出列:“臣愿代为监国。”

    如此大的权柄,岂能交给外臣?皇上敲了敲龙椅的扶,“朕刚才笑呢,相国还是随朕一同前往泰山吧。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祖岂能离得了丞相?至于监国一事,就由太子和三皇儿一起吧,兄弟合力,其利断金。”

    处于旋涡中心的容昭,始终面色平静。

    倒是三皇子,激动地跳出来表忠心:“儿臣定不辱命!”在心里得意,不枉他费尽心思散播流言。

    皇上到底意难平,刚一下朝,就召来东厂,“去查太子的身世,朕要所有细节。”

    这真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命令,这些不都记录在册吗?皇后几时有孕,太医何时诊出,每次诊脉的记录,都吃过哪些安胎药

    但皇命不可违,厂公跪地道:“喳!”

    ****

    当天晚上,系统提醒陶然:“相府里有个人,看起来鬼鬼祟祟的,一直在上官岳的书房附近徘徊。”

    陶然假装无意间撞破,大声喝道:“什么人在那里?”

    惊醒了府里的侍卫,却没抓住那个人,他的功夫太好了,又一心逃命。

    上官岳也赶了过来,吩咐道:“去查府里有谁不见了。”

    听是何管事,他心里大概有谱了:“这是皇上埋在相府的眼线,隐藏的很深,轻易不出,怕是皇上还介意那些市井流言,怀疑太子的身世呢。”

    要查太子的身世,当然要重点调查他的母家。

    陶然是这本书的作者,只从“何管事”三个字里,就知道他是东厂的暗线。

    在书里,何管事是案情后半段才爆出来的,当时皇上见卫冲一直查不明白,特意安排给他几个探子,里面就有何管事。

    难道,就算没有卫冲出头,皇上还是要查容昭的身世?

    陶然忽然有点同情容昭。

    他其实什么都没有。

    皇后从没把他当做儿子看待,哪怕自养在膝下,也只怕他当成是一个谋夺权势、报复皇上的工具人。

    哪怕他已经非常努力地做一个太子了,可是表面上对他宠爱有加的皇上,背地里还是会因为几句流言,就让东厂查他。

    就连市井的农夫,都不信这些谣言,坚定地拥护容昭。

    可是皇上啊

    陶然同时也在自我检讨:“我没有把握好皇上的人设,我还以为在容昭的身世真相爆出来之前,他是一个疼爱儿子的好父亲,几句流言根本威胁不到容昭的太子地位。”

    系统:“这又不怪你啦,你在书里对于皇上只是一笔带过,可现实中的人不是书里的背景板,是任务世界自动补全了他的性格,那是天道做主,未必就完全契合你的本意,你不了解他也很正常。”

    越是陶然精心设计过的人物,她了解就越是深刻,反之,越是那些戏份不多的角色,她也就越陌生。

    就算出了预料之外的变量,陶然心态还是很好的:“东厂能查,我们也能做脚,不慌、稳住,这波能赢。”

    陶然把这些情绪全都隐藏得很好,表面上懵懵懂懂地问:“太子哥哥的身世怎么了?”

    上官岳:“无妨,不过是几句流言。”

    眼里却闪过一抹狠绝,他里的权力还是不够大。

    再等几年,等太子及冠,也该逼着皇上禅位了。

    ****

    起初,上官岳并没把这当回事。

    皇上想查容昭的身世?尽管去查吧,就东厂那帮爪牙,能查出来就怪了。

    然而,次日,当他下早朝回来,却看到陶然枯坐在他书房的密室里。

    哪怕是心深沉如他,也一下子变得方寸大乱,“灵儿!你怎么进来的?”

    密室的门上有关术,设计极为精巧。不知道如何开启的话,根本进不来,这也是上官岳先前的底气所在。不管皇上派多少东厂的密探过来,他也不担心。

    可对关术完全不感兴趣的女儿,怎么会

    书里这个关术,是男主和女主联破解的,用到了很多奇门遁甲方面的知识。

    陶然能破解,靠的当然是作者身份的上帝视角。

    陶然的声音很轻:“一开始我只是好奇,昨天晚上那个人一直围着爹爹的书房转,是想干什么呢?书房里到底有什么呀?

    幼时有一次,姑姑回家时,我刚好在和下人玩捉迷藏,藏在爹爹的书房里,无意间见到她进了这间密室,就记住了开启方法。

    不,我不该叫她姑姑,应该叫她娘亲才对,是吗,舅舅?”反正皇后都死了,推到她身上,死无对证。

    陶然摊开掌,掌心是一封带着凤印的书信,那是皇后留下的遗书,信上详细写明了换太子一事。

    上官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你全都知道了。”

    陶然点点头,“爹爹,你糊涂啊!这样的书信还留着做什么?不是凭白授人以柄吗?”

    书里,不管卫冲当时查出了什么,始终都是旁证,可以信其有,也可以信其无,最终让这件事盖棺定论的,就是这封来自皇后的遗书。

    由她亲所写,笔迹和她曾经颁发的谕令一模一样,还盖着只有她才有权力用的那一方凤印。

    这是如山的铁证。

    上官岳:“你母后也是良苦用心,怕的是事迹败露以后上官一家被皇上怪罪,起码保你一条性命,希望他能顾念这点骨肉亲情,当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你一个女婴无关。”

    陶然:“我现在才想明白,为什么姑姑对我那样好,又为什么非要让我嫁给容昭。

    皇姑父辜负了上官一家,姑姑也混淆了皇家血脉,他们两人都有错。可事已至此,再纠结当年的对错已经没有意义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保全上官一族,恐怕唯一的方法就是将错就错,最好让事实的真相永远被掩埋。”

    陶然拿出一个火折子,点燃了把那封信。

    这就是她花费一番功夫进入密室要做的事。

    毁了这份写明了真公主换假太子的信,也和上官岳表明她的态度,免得他再生出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公主的念头。

    在书里,他的结局并不好。

    上官一家,除原主之外,满门抄斩。

    上官岳上前一步,似乎想要从陶然里抢回那封密信,最终却什么也没做,背负着双站在一旁,任由它被烧成了灰烬。

    上官一族对他恩重如山。

    老爷和少爷救过他一家人的命。

    姐,也就是后来的皇后,对他有知遇之恩。

    还赐了他“上官”这个显赫三朝的姓氏,一步步扶持他成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一条贱命,死不足惜,怕只怕公主有什么闪失。

    可如果公主执意如此

    火光明明灭灭。

    上官岳问:“你就不恨吗?会不会恨你娘亲,会不会恨我?你本来应该是当朝长公主,金枝玉叶,有封号、享封邑,受万民爱戴,如今却随时有可能被我们牵连。”

    陶然反问:“我有什么好恨的?我是相府千金,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难吗?您从就把我当成掌上明珠,姑姑也对我十分宠爱,就连皇姑父,真的我觉得比起二公主,他更喜欢我。”

    上官岳没想到,她会出这番话。他从前以为,公主被他养的太过骄纵,没想到她竟有如此心性。

    骤然发现这样的惊天大秘密,她很快接受了错位的人生,没有埋怨失去了什么,而是感恩得到了什么。

    上官岳怅然道:“他毕竟是你的亲生父亲,或许冥冥之中自有一种血脉间的羁绊吧。”

    陶然:“真要惨,如果这件事真的暴露了,容昭才是最惨的。”

    上官岳没有接这个话,而是嘱咐她:“出了这间密室,今天发生的事,你都忘了吧。”

    ****

    按照钦天监推算的黄道吉日,皇上带着一众大臣出发,浩浩荡荡地前往泰山。

    太子容昭和三皇子容辰共同监国。

    虽然皇上吩咐了调查容昭身世要暗中进行,但是东厂并非眼通天,再加上他们势必要查一些陈年卷宗,这里面或多或少的牵扯到了大理寺。

    作为大理寺卿,卫冲很快就发现了东厂在秘密调查什么。

    他第一反应就是难以置信。

    几句市井流言而已,就会让皇上怀疑太子的身世?

    这些天来,他已经查出来,那些流言是三皇子找人散布的,早就写好了奏折,打算上陈,可惜皇上离开了皇宫,所有折子都被压下来了。

    当务之急,要防着东厂和三皇子勾结,如果他们故意诬陷容昭,后果不堪设想。

    怕他们捏造证据,卫冲也加入这件事的调查之中。只不过东厂在暗,大理寺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