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chapter 54

A+A-

    网上掐得轰轰烈烈, 但想不到是谁也没什么办法。

    陆诚只能跟先前挨掐的大多数公司一样, 选择沉默以对。

    谢青想用个人账号去微博上解释一下, 也被他拦住了, 他觉得这个时候她出面话会起反效果。

    谢青只安心想新文, 列了个大纲, 拿去跟陆诚讨论:“我想写个现实题材。”

    陆诚伸手接过:“《那年春光下》那种?”

    她摇摇头:“更现实一点。”

    她现在名气很大了, 钱也赚得不少,想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她的家在湖南永州。时候, 永州的经济情况真的很糟糕。省里每每颁布新的扶贫政策,永州都是重点扶贫对象。

    其实直到现在, 这个不大的城市里都还有九百多个贫困村被列在国家名单上,但比起当年, 真的好多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永州人, 谢青是看着这些变化长大的。

    很的时候, 她看到土路慢慢变成柏油路,路边又慢慢有了路灯。

    到了十几岁, 看到市里开了第一家国际连锁快餐——她永远都会记得那家肯德基。

    在谢青看来, 这些都应该被记录下来。

    人类文化之所以辉煌灿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那些文字记录。不论是翔实可靠的史料记载,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都不可或缺。

    因为那些文字, 今人才得以更好地了解古罗马战士的骄傲、古希腊众神的厮杀, 还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巴比伦。

    但永州和它们比起来, 实在太了。

    到很多国人对它的印象,都只有柳宗元的那句“永州之野产异蛇”。

    到谢青休学那时没日没夜地读书,都没读到过几页关于它的故事。

    谢青在那会儿就有一点点不服,暗搓搓地想,如果有一天她也能写,一定要写写家乡的事情。

    她还为此查过一阵子的资料,什么扶贫政策,什么长江经济带,认认真真地了解过好多。

    可真等到自己当了作家,她又一时没顾上。

    一是因为脑洞太多,《青珠录》那样的故事背景宏大又刺激,她作为作者也觉得更痛快;

    二是,这种发生在城的现实向故事,真的冷,比星际都冷。

    要写这种冷题材,就要做好很长时间都没收入的心理准备,要为下一顿饭发愁的时候真没底气写。

    可是现在,她不是不缺钱了么?

    要不是看房看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还没达到限购政策下的买房标准,她连北京的房都全款买了。

    谢青便想,该好好把这篇文写掉了。

    大纲交给陆诚,她坐到一边,等他提建议。

    办公桌前,陆诚看大纲看得心情很复杂。

    即便有《那年春光下》做铺垫,他也没想到谢青还有写这种文的算。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只是一个载体,不该刻意区分网文和传统文学”,但这篇文,也还是太不网文了。

    所以站在客观角度,这篇文真的不写最好。

    《那年春光下》再怎么现实灰暗,也还是网文化的东西,让他推奖给资源,他都可以。

    可这篇,他连放哪儿连载合适一时都想不到。

    清清嗓子,陆诚委婉询问:“你怎么想起写这种题材了……”

    “一直想写。”谢青笑了下,“我觉得描绘家乡的成长过程,很浪漫。”

    “……”他发觉自己有的时候也还是不了解作家的脑回路的。

    她又:“你知道我的笔名是怎么来的 吗?”

    陆诚:“什么?”

    “玉是琼楼玉宇的玉,篱是篱落疏疏的篱。”她一字一顿道,“琼楼玉宇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篱落疏疏是脚踏实地的现实。”

    年少轻狂时最爱畅想未来。

    那时她想,早晚有一天,她要变成一个既受欢迎又有深度的作家。

    想有深度,就不能只有天马行空。

    陆诚把先前好腹稿的话都咽了回去。

    如果她是心血来潮突然想高深一把,他可以尝试劝她;但既然这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他就不能干预。

    写就写吧,反正大事都已经解决了。

    充其量就是作品不会太成功。

    有几个作家能保证自己的作品部部成功?写出惊世巨著的《魔戒》的托尔金,名下也有几部作品鲜为人知。

    他把大纲交回她手里:“写吧……我努力给你推一下奖。”

    “没关系。”谢青笑笑,“我知道这个冷,就是因为执念写一下,成绩好不好我不在乎的。”

    这天之后,谢青就进入了新一轮的埋头写作。

    现实向作品她有些手生,但好在背景是她切实经历过的背景,写起来也还算顺利。

    网上的掐架在几度发酵之后,热度终于开始走低。

    娱乐圈正好又出了明星出轨的八卦,关注度一下被分流不少。

    在事情即将被大家淡忘的时候,却又出现了新的转折。

    某卫视有名的生活类栏目,放出了即将播出的新一期节目的预告。

    预告中,这一期节目的采访对象,是几个中年男人。

    “我弟弟当时根本不知道她怀孕了,也已经组建了家庭。”

    “后来这个孩子生下来,家里一下就不太平了。我弟弟也离了婚,北京的工作也没了。”

    “但毕竟是个孩子啊,我们就还是照顾他,大家对他都是很不错的。”

    “没想到他长大了,翅膀硬了,就这样。现在他爸在病床上躺着,他人也不来电话也不接。”

    “都他在北京赚了挺多钱的,我们也不想影响他工作。”

    “我们是没办法了才向你们节目求助的。”

    预告的大部分画面没有对着人,而是在播放声音的过程中切入了一些其他的镜头。

    观众们便看到了一些照片,大多是一对父子。父亲长得英俊,儿子也眉清目秀。

    这些显然都是比较老的照片了,还在大量使用胶卷的年代拍下的那种。像素有限,颜色也灰蒙蒙。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张高清图。

    图上的男人西装革履,旁边的女士一袭风格简约的礼服。

    两个人的脸都被马赛克糊掉了,但依旧能看出,这是一个很讲究的场合。

    与几个接受采访的中年男人的画风格格不入。

    而在两个人背后,是一张巨大的彩色海报。

    海报上的几个古装人物大家最近也算熟悉,底下还有三个大字:《诉风月》。

    于是很快有人反应过来:“这是《诉风月》杀青现场的照片吧?”

    是的,就是《诉风月》杀青现场的照片。

    不仅如此,这张图没有马赛克的高清版本,还被剧组作为杀青新闻的配图发在网上过。

    上面的两个人,正是陆诚和谢青。

    预告有预谋地被转热,隔日,节目正式播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采访截图被成摞地放到网上,一句句都是亲情的呼唤。

    在东亚受儒家思想影响几千年的形成的文化氛围里,孝这一字已经能压死很多人了。

    何况,即便陆诚的叔伯们并没有多家里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根据采访内容,大家也依照逻辑顺藤摸瓜,拼出了一段完整的来龙去脉。

    “原来陆诚是三的孩子啊。”

    “也有可能是前女友的孩子?”

    “e妈妈当三不是他的错……但这么不孝就……”

    “心疼篱大。”

    “啊啊啊啊啊啊求篱大看到这期节目!!!这种男人不能要啊啊啊啊啊!!!”

    结合先前刚过去的风波,大家都知道陆诚赚了很多钱,愤怒值窜得很高。

    诚书文化的官博一天被艾特了三万次,开骂的,嘲讽的,应有尽有。

    谢青是第二天醒来时从流锦那儿听了这件事,简单地看了一遍截图,想安慰安慰陆诚。

    他家的情况,她知道得也不多,但心里大概有数,肯定不是大家所以为的那样。

    她因为楚诵的关系,见过陆诚的一位叔叔,那位叔叔这回也出现在了采访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表达委屈。

    可上次面对面的接触,让她觉得那位叔叔根本就是个无赖。

    而且,即便陆诚和楚诵确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不能证明陆诚的妈妈是三或者前女友。

    这兄弟俩的关系实在太好了,如果两位当母亲的之间那么尴尬,他们很难这样。

    就算抛开这一切不提,她也依旧相信陆诚。

    但他已经先她一步起床离开家了,她把电话拨过去,没有人接。

    拨了好多次都没有人接。

    发出去的微信同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隔半时再拨,

    “对不起,您所拨的电话已关机”。

    办公室的电话,吴敏接起来,陆诚今天没到公司。

    还心翼翼地问她:“您没跟陆总在一起?”

    谢青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陆诚不是会随便拿失踪逃避问题的人。

    谢青的心情乱了一阵,定住气,又在微信上找沐子楠。

    「玉色青青」:子楠,你方便给我一下楚诵的联系方式么?

    沐子楠也看到了热搜,一看就知道她大概是为陆诚家里的事要找楚诵,立刻把楚诵的微信和手机号都给了她。

    加上楚诵的微信,谢青表明来意,自己找不到陆诚了,有些担心。

    楚诵拨了个视频通话给她。

    背对着一扇房门,楚诵用前置镜头给她看:“我哥昨天夜里被我妈叫回来的,我听他们吵了一架,然后他就一直在屋里没出来。”

    谢青想想,问他:“你……介意跟我一下你家的情况吗?”

    楚诵略作沉吟:“很复杂,你具体想听什么?”

    谢青便直截了当道:“陆诚的妈妈是第三者吗?”

    楚诵给出的答案和她的预想如出一辙,斩钉截铁:“不是。”

    谢青点点头,又问:“能把你家地址给我么?”

    “行,我从微信上发你。”楚诵着挠挠头,“但我觉得你现在别过来。”

    谢青:“为什么?”

    “他现在贼丧,巨丧,相当丧。”楚诵啧声,“我今天早上起床看到家里的酒柜空了三分之一。”

    “……”谢青皱眉,“让他别喝了。”

    楚诵哑音干笑:“我哪儿管得了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