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祸心(十三)
景文昭快马加鞭, 一会儿水路,一会儿陆路终于逃到了自己的封地。黎永带的人追得很紧,若不是他早走了一整夜外头又有南疆之人接应, 恐怕已经被黎永的人抓住了。人虽是安全了, 一颗心却吊着,他不知自己出逃的事可曾被皇帝发觉, 若真是被发现,他又会面临怎样的险境。他忽然想到了那一日陶宪之问他的问题:那件大事, 究竟要不要做?当时他没过脑子便答了要做, 然而这番逃难后, 他便不确定了,但如今与南疆勾结已经是板上钉钉,他骑虎难下, 不知如何破解,就这样将自己关在房中,想了两日。
等王府之门再开时,他一头青丝竟是白了一半, 即便如此,那答案他还是没想到。直到午时,有人来送信, 是从京都来的信,写了王爷亲启。景文昭接过那信封一看就知是出自陶宪之的笔下,再看信封上各通关的牒文,这信竟然是他们成亲前几日就送出来的, 只是路上走的慢,以至于如今才到。
景文昭莫明心悸,缓缓开信封,里头放了厚厚几页纸与一缕青丝。
景文昭看着陶宪之的信,眼泪喷薄而出。信上陶宪之景文昭收到信的时候,就能起兵zaofan了,因为他已经在京都自尽。
他他知道景文昭的性子优柔寡断,即便是回了封地,也会翻来覆去思考究竟要不要zaofan,可是如今时不我待,他与南疆王勾结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他要投诚,皇帝也不会再信他,反倒落个不得善终。再者若是他不反,南疆王也会不断找麻烦,与其两头不是人,不如奋起一搏。
他他懂景文昭身上肩负的不仅是自己的抱负,还有祈妃娘娘跟整个定国公府的冤屈。这天下zaofan就没有最好的借口,所以他在牢中自尽,这样他就有了足够的理由起兵,好歹死得是自己刚进门的王妃。
他从八岁那年景文昭第一次递糕点给他的时候,他便将景文昭放在了心中,一放便是这么多年。即使这人有时如狗一般粘人,他也喜欢。
他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他二人今生能拜堂成亲,他已经得偿所愿,毫无遗憾,这信封中装的青丝是他自己剪下的,让景文昭若是愿意就也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将二人的绑在一起。
他若景文昭能成事,一定不要死守着他的白骨,早日娶个贤妻,大齐不可无后。他景文昭若是成了皇帝一定能子孙千秋万代,福泽延绵。
他:“黄泉路远,吾不愿独行,欲在奈何桥上等,待尔百年之后共行。”
景文昭拿着那信,哭得撕心裂肺,恨不得将信纸揉进心中。如今他知道了,他关起门来想了两日都未想到的答案他终于知道了。他不想zaofan,他不愿zaofan了,什么家国天下,他都不想要,他想能抱着陶宪之,想将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捧到他跟前。不过,晚了,陶宪之除了一缕青丝什么都没有给他留下。
景文昭在房中哭了一日,当夜派人去了南疆联络。南疆王为了zaofan不仅搭进去一个女儿,整国军队也早已整装待发。又过了一日,景文昭竖起了帅旗起兵。
英王景文昭反了,理由是皇帝杀了他的结发妻。
出兵的路线是月前景文昭与陶宪之商量下来的,两人之前在京中准备婚事的时候,看起来是日日都腻在一起,不知道的人以为两人在培养感情,而事实是,除了最开始的那两日,剩下的时间陶宪之都在逼着他想如何带兵,攻城应该从哪里开始。
而另一边景文昊刚出了皇榜整军,南边就来了紧急军书是景文昭已经接连攻下了两城,情况紧急。
“皇上,是微臣办事不力,三军将士已经准备妥当,粮草车马均已备好,请皇上下旨让臣即日带兵出发,迎击叛军。”太和殿内,黎永跪地请愿。
“不怪你办事不利,这事他二人早有预谋,就是想杀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景文昭心中有些恨,这儿人藏得好,以至于即便上一世景文昭起兵zaofan后他都不知一直在京中与景文昭互通消息的是陶宪之。
“皇上,臣愿与黎将军同行!”李达随黎永一同进宫请命。
“你二人先起来,朕有话想。”景文昊眉头紧锁。“朕要亲征,二位看如何?”
“皇上不可呀!”二人齐齐道。
“有何不可?御驾亲征,三军将士必定士气大涨,事半功倍。”
“皇上,大齐百年基业,领兵仗极度危险,皇上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大齐百姓应当如何?再,再,皇后腹中胎儿已有五月,皇上一去,京中无人坐镇,皇后一人如何是好?”黎永道。
“朕知道,皇后身怀六甲,所以朕才要亲自上阵,速去速回。再者,朕也没想过留他一人在京都。这次出征朕只准备带上李达,宫中安危有刘进守着,黎永你带着大营里的人加强京中巡逻防卫,不管朕在哪儿,京都不能乱,皇宫不能乱。对了,秦浚已经退位,陶玉林也上书请辞,朕都准了,谢宣今日起你就去内阁,接替秦浚做主事。”
“皇上三思。”众人大惊,跪下求道。
“这便是朕三思的结果,传令下去,朕要亲征,明日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