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赈灾济民

A+A-

    风重华微微而笑,一双眸子清淡如荷。

    马家的意思,她已经明白了。

    漕帮专通水运,而漕运运的是什么?自然就是粮食!现在九边缺少的是什么?自然也是粮食!

    就是不知道马家是准备参与卖粮还是准备帮九边解决粮价。

    不管是准备卖粮还是解决粮价,她都不会冒然答应。她要仔细地看一看,马家到底是想什么主意。

    想至此,她问陆氏,“不知现在江南粮价多少?”

    陆氏连想都不带想的,立刻道:“所谓湖广熟天下熟,现在湖广的米价是五钱一石,苏杭一带是八钱。越是往北走,米价就越高。而麦价基本上与米价持平。去年山东山西遭了灾,那边的米面价现在是三两一石,不过听粮价已经开始往下回落了。”

    听着陆氏侃侃而谈,风重华的目光不由凝重了。

    如果从湖广那边运粮食到山西山东等地,能赚不少银钱的。

    可是这些黑心的商人,却还嫌赚的少……

    不过半个月的时候,九边的粮价由四两涨到快十两。

    陆氏抬眸看了看风重华,又快速地垂下。什么话该,什么不该,她在进府前就在心中盘算了千万遍。

    “听你家夏天开了一株腊梅?”风重华开口问道。

    陆氏立刻反应过来,一脸喜色地道:“是!起来这株腊梅还是婆婆当年栽的。我夫君自来了宣府就极为爱护,经常剪枝松土。天不复有心人,竟然在盛夏开了花。”她抬头看了看风重华,“由此可见,上天也是保佑着我们宣府,不管眼前有多少灾难,总是会有过去的那一天。”

    真是会话!风重华莞尔一笑,“盛夏开腊梅,倒真是一奇。只可惜我身子不好,纵是想去也去不成。不过……”她指了指身边的方太太,“今日方太太还和我你家的腊梅,想过去看看。到时若是方太太登了门,你不会怪她不告而去吧?”

    “怎么可能?方太太是我请也请不来的贵客!”虽然没想动风重华,却请到方太太。听这个方太太是方思义的妻子,极得风重华尊敬。陆氏又惊又喜,连忙曲膝一礼,“妇人就在府里恭候方太太的大驾。”

    风重华笑了笑,端茶送客。

    等到陆氏一走,方太太就站了起来,笑着道:“就是不知道我去了之后,该什么话!”

    “即是去玩的,什么都无妨,你只管安心去玩就是。”风重华笑着道,一双眸子熠熠生辉。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如果马家真的要往九边运粮,那九边的粮价会立刻降下去。

    方太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今日风重华让她来做陪接待陆氏,来之前方思义告诉她,让她事事听从王妃的安排。王妃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什么就什么。

    若是有不解的,只管出声发问。王妃是个体贴人,不会对她发怒。

    果然,方思义的没错,风重华确实是想让她去做什么事情。

    这是风重华第一次用她,方太太定主意,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方才,陆氏的意思她也隐约听明白了。

    陆氏是来替马家来做客,想利用漕运往九边运粮。这么,马家想投靠向汉王府吗?

    方太太一路腹诽着回到了奇芳斋,就看到方思义坐在院中葡萄架下听洪哥读书。

    方思义穿着绸杭直裰,头上戴着羊脂玉的玉冠,胡须随着微风轻轻飘在胸前。

    在他身前,洪哥一脸孺慕地望着他,“爹爹,《古今贤文》背完了。”

    方太太急忙闪身,将身子隐在墙后。

    竖起耳朵仔细地听方思义话。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要多看少,注重事实,不要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

    听着方思义的解释,洪哥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方思义呵呵地笑,伸出手摸了摸洪哥脑袋上的茶壶盖,“你还,有些事情现在理解不了。等你再长大几岁,有了明辨事非的能力,那时你就明白了。”

    洪哥儿眨了眨眼睛,眼前猛地一亮,“爹爹,是不是我多吃饭多睡觉就会长大了?”

    “哦?”方思义呵呵地笑,“为什么这么?”

    “是娘的呀!”洪哥儿挺了挺胸脯,“的时候我不爱吃青菜,娘就告诉我,要是不吃青菜就长不大。后来,我就很听娘的话,肉也吃菜也吃。”

    方思义哈哈大笑,拿手弹了弹洪哥儿的鼻子。

    墙后的方太太,此时泪流满面。可她还不敢哭出声,拿帕子死死地捂住嘴。

    从她抱着公鸡拜堂开始,就幻想着将来能有一天能像现在这样。

    这一刻,她等了多少年?

    方太太将脸埋在帕子里边,哭得肝肠寸断。

    马思远与陆氏是个心细的人,知道风重华要派方太太去参加马家的赏梅宴,就在第二天早上给方太太下了一份请帖。

    一接到请帖,方太太就来到颍川堂向风重华讨要主意。

    让方太太代替风重华去马家,这是韩辰与风重华商量好的。

    风重华是什么身份?九边身份地位最显赫的人,整个西北没有一个能压在她头顶的。就连在京城,除了宫里的娘娘们和汉王妃,她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马家不过是商贾之家,派方太太过去已是给了他们莫大的面子。

    知道风重华准备派人去了马家,原先不准备去马家的人都开始准备起来。人人都想知道,到底马家有什么地方吸引到了九边最尊贵的妇人!

    提前给风重华递了拜帖的万全左卫参将谭正纶的夫人领着女儿雅来到了总督府。

    风重华站在台阶上迎接谭夫人和谭大姑娘。

    见到风重华居然出屋迎接她,谭夫人受宠若惊。紧走几步,就朝着风重华拜了下去。

    “怎敢劳王妃您迎接?这可真是折煞妇人了。”谭夫人身后的雅也如同插蜡似的行了一个福礼。

    风重华抿唇而笑,走下台阶双手挽起谭夫人,“夫人年纪比我大,能来看我这也是我的福气。我若是连迎接都做不到,传出去岂不是会我不尊重长辈?”

    风重华并没有摆她王妃的谱,而是自称为晚辈,听得谭夫人心里极为受用。

    谭夫人心里思忖着,嘴上已道:“王妃过话,可是折煞妇人喽。”她指了指身后,“这是庄子里才种出来的甜杏,酸酸甜甜的,特地给王妃您送几筐。”

    九边的天气比中原地区和京城都要冷,这里很少能种出像样的果树。

    谭家的庄子里能一年四季不断瓜果,足见经营有善。

    风重华便笑着让射月接了东西,领着谭夫人和谭大姑娘进了明间。

    寒喧了一番后,谭夫人出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她是想施粥赈灾民,“前些日子我出城去庄子,看到沿路有许多百姓倒在路边,心中实在不忍,就想尽些绵薄之力。可是仔细想了想,自己又没有什么能耐,就想请王妃您牵个头,联络一下宣府里的几位夫人,一起搞个粥棚……”

    风重华恍悟,谭夫人这是来送她好名声的,想必是因为她替谭家保住了几个庄子和暖棚的谢礼!

    谭夫人微微垂着头,却一直在用余光量着风重华的一举一动。

    只见风重华倚坐在椅子上,并不像平时所见的那些深宅大院的姑娘们那样的端庄和秀雅,而是多了几分慵懒和随性。可就是这样,也能让人感受到她眸子里的光芒,如同星辰般璀璨。

    谭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个被爱情浸透用尽全身力气也无法遏制蜜意向外扩散的女人。

    那么,外界所传言韩辰对风重华只有表面上的尊敬,真正喜欢的却是莫嫣侍媵的传言究竟是真是假?

    如果韩辰与风重华感情不好,风重华脸上的表情应该时刻带着愁苦和愁闷。

    哪像现在,整个人如同一颗闪着万道光芒的夜明珠……

    谭夫人的心,狂跳起来。

    风重华自从来了宣府就没怎么出过门,也极少参加夫人们之间的聚会。

    倒是府里的侍媵经常与刘月儿来往。

    再后来,宣府就开始谣传韩辰并不喜欢风重华的传言。

    难道,这是风重华故意放出的风声?

    就在谭夫人的猜测中,风重华出了声,“施粥倒不错,只可惜我现在手中无粮啊!”韩辰这些日子把所买的粮都以二两每石的价格放出去,用来救济百姓。

    现在总督府内,除了日常所剩下的粮食,再无余粮。

    听到风重华赞同她的提议,谭夫人的双眼都亮了起来,“粮食倒不用王妃费心,在粮价还是二两的时候,我买了十几石放在城外庄子里。正好现在可以拿出来赈济百姓。”谭夫人笑盈盈地望着风重华,“这些日子您和王爷的举动我们都瞧在眼中,您和王爷拿出银子高价买粮,却又以低价卖给百姓,这本来就是万家生佛的功德之举。本来我和老谭也想学着王爷和您的样子,可我们生怕做不好。现如今王妃愿意挑头做赈济百姓的事情,我拿出十石来以响应王妃的举动。”

    几句话下来,这个施粥的举动就变成了风重华想出来的。

    风重华笑了起来。

    谭夫人和陆氏一样,都是个妙人。与这样的人交往,不得不极为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