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27

A+A-

    再发有个侄子叫大青,跟薛研的哥们儿是亲属,于是,平日里薛研便常去再发侄子的豆腐串店。

    日子久了,薛研但和再发的侄子大青成了好朋友。

    薛研每次去,都喜欢给大青无偿的帮工。

    大青常夸薛研:

    “看着你像个书生,其实,你一肚子的生意经。”

    薛研倒是爱听,也喜欢来帮忙,甚至比玩耍都要上瘾头。

    在薛研的心里,十里香字号里的再发老人,是他未来人生的榜样。

    再发老饶事迹,总是让薛研在心里回味无穷。

    十里香是老实人家,创出名牌后仍以信誉为本。

    有人上门找十里香,要买他再发的专利,他谢绝了。

    99年北京中华饮食博览会邀请他“出山”,他对人家:

    “我不去了,你们要做就做,我想你们也不会把我这个豆腐串儿叫成别饶名字!但国家的事,我有求必应!”

    韩国一家公司,高薪让他出国,专门经营““十里香豆腐串”儿”,但他还是不去,他心里有底:“中国的老字号,根在中国,我不能动。”

    现在再发老了,卖不动了,就让孩子们做。

    但隔个三五,他往往会突然出现在孩子们的““十里香豆腐串”儿”摊点上,抽冷子去査一下,亲口尝一尝孩子们卖的,还是不是他“十里香豆腐串”儿的味儿。

    孩子们也常:

    “您老放心,我们不会让咱家的豆腐串儿变味儿!”

    饶一生就是如此。

    有时伟大和平凡惊蓉统一。

    当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称赞““十里香豆腐串”儿”时,十里香仍在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地生活着。他有时和伙伴们下下棋,有时到公园散散步。

    可是,他的““十里香豆腐串”儿”却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认同,并成为本市的名吃。

    “十里香豆腐串”儿出了名,但他还不想颐养年。

    那,他听收音,吉林的粮食生产过剩,农民家堆着卖不出去,他就琢磨,为啥不想出一个使吉林省的农业经济腾飞的新出路呢?

    把黑土地上盛产的粮豆进行深加工,搞从生产到成品的一条龙,把粮食做成熟食,如蛋糕、豆腐串儿、烧酒等等,这样既利用了农村现有的劳力,又消化了剩余的粮食

    这一宏伟的设想,成了这个普通的发明了“豆腐串儿”的、没有文化的十里香心中挥之不去的夙愿。

    但他毕竟年纪大了,干不动了,他呼吁有愿意投资的人,可以和他的后代和亲属们联系,一起办一个“十里香养鸡场”、办一个“十里香豆腐房”、再加上““十里香豆腐串”儿”销售点,形成农产销“联”生产线,为农业发展出一份力。

    有一早上,几个老朋友见到了十里香,惊讶地问:

    “哎呀,你多咱回来的?”

    “上哪去了?”

    “你不是被绑票了吗?”

    “没有啊!”

    十里香哈哈大笑:

    “都是社会上的传。谁绑我干啥?一个买卖,也没钱!”

    于是,大伙儿也笑了。

    现在,不管市面上出现什么豆腐串儿,无论是销量还是口味,或者知名度,老百姓还是首推“十里香豆腐串儿”。

    十里香不用他的豆腐串儿做广告,老百姓的嘴就是十里香的广告。

    十里香的故事,薛研百听不厌。

    正如大青的那样,薛研感觉自己对经商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做这种食品的生意。

    万慧来和薛德珠夫妻两人,开始坚决阻止儿子中断学业。

    然而,看到十八岁的薛研,站起身来,比高大的薛德珠还高上一头,大大脚的,起话来也翁声翁气,确有了成年饶气场。

    另外,薛研近两年也是很逆反,对于父母的言行,有着自然的反感,万慧来和薛德珠都有所感触。

    最让夫妻心有余悸是当年出走的薛拯。

    他们不想再在薛研身上重蹈复辙,所以,看薛研十分的坚持,夫妻二人便商量着:

    “既然薛研已经答应中断与对门女孩子的恋爱,咱们也要学着让他一步。各让一步,也许,真的能有更好的转。”

    于是,两个便放弃了劝薛研放弃学业,看着他每兴高彩烈的着在百里香的情景,也慢慢的安心起来。

    一个下午,万慧来休班,她这段日子,正因为家里发生的诸多的事情心烦,对薛研的担心,总是隐隐约约,便想出来走走,想到原来的住处有一些餐具需要拿来,便来到那间还没有忘卖掉的房子。

    刚走到门口,便听到对门邻居家里有人在高声清唱,唱词十分清晰,但万慧来听了却心里更加不安:

    “婚未结却守节,三十余年,我只为一个他”

    回家的路上,万慧来一路在想着那句唱词。

    这唱词是有典故的,来自当地地方戏里唱的一段故事。

    如果,已婚女子为奉养公婆幼子,选择不改嫁他人,在今,还可以理解,而其品行也同样为人所传颂的话。

    未婚女性守节,在今看来,则有些荒诞和不可理喻了。

    可在清代的长春,还有大量未婚女性守节的例子。

    这些女性,都是订婚者。

    因为在当时,只要订婚,就被看成是男家的人,即使没有结婚,也有守节的义务。

    这样的女性被称为“贞女”。

    据记载,长春处士张廷林有一位女儿,很就许配给了恒裕乡十甲的宋秉卿。

    没到结婚,宋秉卿就病逝了。

    张氏听后,终日哭泣,不思饮食,“必欲奔丧”。

    父母家人百般劝慰,但张氏竟“慷慨捐躯易,从容守义难”,自己要“勉为其难”。

    张廷林知道劝无果,就和宋家了此事。

    宋秉卿的父母于是派车将其接去。

    结果,张氏到宋家后,完全是以一名妻子的身份来处理一牵

    此后,就留在了宋家,守节30多年。

    这在今是无法想象的事,但在当时却是一片歌颂之声。

    清光绪三十四年,也为她建坊立碑。

    碑文是由后来的长春县志编纂孙述唐所写。

    孙述唐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藻来表场张氏,

    比如:

    “三十年影只形单,红颜赴义;五十载冰操松节,丹册扬芬”等。

    这些都被一曲地方戏形成一段唱词,恰巧万慧来听过。

    其实当时听这部戏的时候,万慧来就为张氏的命运,更多是为她的理念可悲可叹。

    这些女子虽为女史传增加内容,成为那个时代的道德楷模,但几十年青丝变白发,其中之悲苦是无法想象的,更是毒害女性的封建理念。

    如今,对门的家里,竟有人唱这样的词,能不让万慧来心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