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苦尽甘来
梅香:“可是表少爷,生来就困苦的人又有什么前途可讲呢,就算是以后活的再好,还不过只是个丫鬟罢了。”
林子轩:“哎!,你这个丫头怎么就听不懂道理呢”
芝兰:“梅香姐,你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告诉我们,我们也能帮你出出主意,你一个人在这里难过,你让我们都很难过伤心,对你多心疼呀!”
梅香:“亲,我自己知道,有些事情跟你们也不清楚,只不过大家都不知道罢了”
紫竹:“可是就算你怎么样,你不出来的,我们大家也拿你没办法呀,你就想什么我也们也不清楚,你出来我们才有办法呀,像你这样藏着掖着我们怎么办?”
林子轩笑道:“呵呵,好了紫竹,你这丫头牙尖嘴利的话多得很,这回没有我话你就不许插嘴,听见了没有?”
林子轩眼看着,梅香,几次三番被自己和芝兰劝好了,结果让紫竹一句话就气的呕血,他也不是傻子,能不看得出来吗?
这样一,梅香果然是平静了下来,没有紫竹吵起来了,她要是吵起来那可不得了了。
林子轩见梅香平静下来,便笑道不如我给梅香讲个故事:“流亡公子重耳历尽艰辛,最后成为国君。”
梅香听起来这个故事和自己一样的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国吗?可是自己也没有这么厉害,能成为国君这可不敢呀。
梅香:“表少爷,只是个丫鬟,哪能跟国君比呢,万万使不得”
林子轩笑道:“就当故事听听罢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只是借这个故事比喻一下,苦尽甘来啊”
梅香点点头。
林子轩道:“晋公子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生了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和卓子五个儿子。晋献公年老时听宠妃骊姬的话,要把他和骊姬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杀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也分别逃到国外去了。重耳逃到烈国,晋国有才能的人大多数也跑出来跟着他。公元前65年,晋献公死了,晋国内乱。重耳的弟弟奚齐和卓子先后做了国君,都给大臣们杀了。秦穆公就帮助逃到秦国的夷吾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当上国君后跟秦国失和,又杀反对他的人,有一批人就指望公子重耳回去做国君。晋惠公怕重耳回国,也打发人去行刺重耳。跟重耳的狐毛、狐偃接到父亲传来的信息,赶快去告诉重耳。重耳跟大伙儿商量,决定逃到齐国去。第二狐毛、狐偃又接到他爸爸的信:刺客提早一赶来了。重耳急得也不通知别人就跑。有一个管行李、盘缠的人名叫头须,却拿着东西逃走了。”
重耳这一帮一无所有的“难民”要到齐国去,得经过卫国。卫文公吩咐管城门的人不许他们进城。重耳和大伙儿饿着肚子绕到五鹿(今河南清丰西北),向田边几个庄稼人要点儿吃的。几个庄稼人给了一块土疙瘩,还嘲弄他们。
重耳带着一帮人继续向前走,又走了十几里,再也不能走了,只好坐在大树下歇歇脚。重耳躺下把头枕在狐毛的腿上,别人都去掐野菜,煮零儿野菜汤,自己不喝,先给公子送去。重耳尝了尝,皱着眉头,喝不下这号东西。
后来赶上来的赵衰带着一竹筒稀饭给重耳吃。重耳:“你吃吧!”赵衰不愿一人吃,只好拿点儿水和在稀饭里,分给大家伙儿,每人吃了一口。
重耳他们好容易到了齐国。齐桓公那时还没去,他摆酒接风,叫跟着公子的人都安心住下。谁知没多久齐桓公死了,齐国也起了内乱。他们只得去投奔宋襄公。宋襄公刚吃了败仗,大腿受了伤,正在害病,就派公孙固去迎接,也像齐桓公那样待他们不错。过了些日子,公孙固告诉重耳的随从狐偃,指望宋国发兵护送公子回去,宋国还没有力量。
没法子,他们又离开宋国,到了郑国。郑国的国君认为重耳在外边流浪了这么些年,一定是个没出息的人,理也不理他。他们只好去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去招待他,两个人做了朋友。
重耳对楚成王:“我真想不出怎么报答大王的恩典。要是我能回国,愿意跟贵国交好;万一发生战争,我就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楚成王的大将成得臣一听,气得偷偷对楚成王:“重耳将来一定忘恩负义,不如趁早杀了他!”楚成王不肯。
有一,楚成王对重耳:“秦伯派人来请公子去,他有心帮公子回国。”
梅香:“他的国家在哪里?”
俊彦太子笑道:“重耳表示愿意跟着楚成王。楚成王:“秦国跟贵国离得近,早晨动身,晚上就可以到了。您还是去吧!”重耳拜别了楚成王,到秦国去了。秦穆公原来立重耳的弟弟夷吾为晋惠公,晋惠公的异母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但晋惠公即位后却发兵打秦国,失败后,割让了五座城给秦国,把太子圉(y)送到秦国做抵押。秦穆公就把女儿怀嬴(yng)嫁给公子圉。可是公元前63年,公子圉又偷偷地跑回去想接替君位去了。第二年晋惠公一死,公子圉做了国君,就不跟秦国来往。秦穆公后悔了,决定另立重耳为晋国国君,先把他从楚国接来,并把原来嫁给圉的女儿怀嬴改嫁给圉的伯父重耳,表示友好。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发兵替女婿重耳打进晋国去,亲自率领百里奚等文臣武将护送公子重耳回晋国。到了黄河边,秦穆公分一半人马护送公子过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马在黄河西岸作为接应。分时双方依依不舍,秦穆公流下了眼泪。
上船时,重耳叫下人七八脚地把逃难中用的东西都扔在岸上,有人把脚上的破鞋也扔到黄河里了。狐偃跪在重耳面前:“如今公子过河回到晋国,内有大臣,外有秦国,我挺放心。我想留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