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A+A-

    德清郡主如今是皇太后了, 她看起来并不太好,好像突然老了十岁一般, 头上甚至冒出白发来, 只是看到姜秀娘和几个孩子,笑的却很慈爱, 受了礼之后喊了皇帝出来跟几个孩子招呼。

    朱韫如今已经是新帝了,但是因为年龄太并没有亲政, 之前还端着架子, 看到汪静姝姐弟俩就变得鲜活了起来,像一个孩子一般,一手抓着一个,道,“早就想让你们进宫陪我玩了,走走,我带你们看看我养的金鱼, 还有一只白色的孔雀,它开屏的时候可漂亮了。”

    皇太后就含笑的看着几个孩子走出去,又交代了身旁的内监好好去伺候, 屋内只剩下姜秀娘和她两个人。

    皇太后道,“实在是太忙, 今天才能抽出空来。”

    姜秀娘就问了皇帝出殡的事情,皇太后禁不住落下泪来, 道, “原想着还有大把的时间, 结果一转眼就这般走了。”

    姜秀娘看着皇后太后哭,也是想起来汪右林,她也觉得两个人之间有着大把的时间,谁知道不过她回一趟娘家,回来之后就见不到人了。

    好在姜秀娘能感应到汪右林还好好的活着,这成了她心中的定海神针。但是到底挡不住悲伤,两个人如同难兄难弟一般,抱在一起哭了一场,即是互相安慰也是一种依靠。

    哭了一会儿,心里舒服了一点,让宫女了热水过来,重新洗漱一番,清爽的坐在一处。

    皇太后道,“我听那个冯家退了婚事?”

    姜秀娘道,“是我这个当娘的没用。”那个冯姐言下之意都是不愿意伺候她这个村姑的继母,如果是汪羡康的亲娘,那是个出身良好的闺秀,应该就不会被嫌弃了…… 她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出身卑微过,可是这一刻却觉得那么对不起汪羡康。

    皇太后冷笑,锋芒毕露,道,“难道她之前就不知道你的出身?这是看首辅之位易主了,她当不成首辅家的儿媳妇,找借口而已。”又道,“秀娘,你别难过,之前是我抽不出空来,如今事情都差不多了,总是要为你讨这一口恶气。”

    “娘娘……”

    姜秀娘可是听那冯姐凭借自己往日才女名声攀上另一门亲事,好像是跟鲁脩三弟家的次子。

    如今鲁脩势大,许多人都恨不得上门去巴结。

    “这件事你就别管了,我有分寸。”又起汪右林的事情来,“卫将军最近可是尽心?要是有什么怠慢,你就告诉我,总是会替你做主。”

    比起皇帝,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皇太后要豁达的多。

    要姜秀娘其实从来没有埋怨过皇太后,只是心里有些失落而已,觉得太过凉薄,如今看皇太后这般郑重,甚是感动,道,“多谢太后娘娘了。”

    “要我还是那件事。”皇太后今天喊了姜秀娘入宫主要还是有个事情要跟她,“当初就跟你提过的,我很喜欢静姝那孩子,皇帝也喜欢,就想着能不能给两个孩子定下婚事来?”

    姜秀娘没有想到皇太后如今还没有消这个念头。

    “他们不就是欺负你家没有个人撑腰?”皇太后定定的看着姜秀娘,似乎想要服她,其实皇太后也有自己的顾虑,以后皇后人选将会是个大问题,还不知道互相推诿,最后选个什么人选出来。

    趁着事情还没到那个地步,皇太后想找个自己喜欢,儿子也喜欢的人,像和汪静姝这般,青梅竹马的长大,知根知底的,最好不过了。

    姜秀娘敏感侧察觉出不对劲儿来,总觉得皇太后这时候要定下婚事,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不管如何,姜秀娘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又一次坚定的拒绝了,皇太后显得很失落,但到底也没有强求。

    等着回到家中,正好汪羡康回来,姜秀娘就问起朝中有什么事情,汪羡康最近一直在外面跑,消息灵通。

    汪羡康喝了一口茶,把茶杯放下,道,“娘,听想要换掉帝师。”

    “为什么?”

    汪羡康冷笑,拿了旁边的樱桃,仔细帕子擦掉上面的水渍,递给姜秀娘,道,“那帝师是父亲推荐的人。”

    姜秀娘忽然间就明白了皇太后的做法,估摸着她跟内阁之间的较量也才刚刚开始,今天换掉帝师…… 等着成人,那皇后人选还不知道要怎么定下来。

    只不过皇太后的反击想来的很果决,坚持不肯,最后还是没有换掉帝师。

    那之后姜秀娘又听到皇太后派人去了冯家,当家众人的面训斥她没有妇德,让她抄写一百遍女戒送入宫去,那之前哪里都不许去。

    这简直就是狠狠地了冯姐的脸,据当天晚上冯姐就要自缢,最后还是被人发现救了回来,只不过她那婚事却是泡汤了。

    被太后训斥没有妇德的女子,这满京城谁敢娶?

    又后来几天,据帝师自己辞去了职位,最后鲁阁老还是赢了一局……

    时间又匆匆过去,很快就到了年底,姜秀娘算了算银子,已经是花光了,好在有了太后的支持,宫里还没放弃寻人,总是带着一份希望,姜家药房里也常年挂着寻人的告示,但凡能提供消息的都会赠送药丸。

    但是过去了这许多日子,大家迫切的心情也变得比较平稳,日子还是照旧。

    京城里下起第一场雪的时候,姜秀娘正在屋里给孩子们做冬衣,屋内早就起了火炕,烧的暖烘烘的,她用顶针把针用力顶入面料里,然后在拉出来,很快把厚实的夹棉长袍做了出来。

    孩子们的衣服之前都做好了,这是给汪右林的,其实姜秀娘也不知道这个冬天还能不能让他穿上…… 但是每次只要做他的衣服,总会有种错觉,他还在家里,只是出了远门而已。

    丫鬟汪家薛氏过来的时候,姜秀娘忍不住皱了皱眉眉头,却还是请了人都厅堂里。

    自从上次吵架之后,薛氏就没有来过,姜秀娘也乐的清净,只是听汪右尚在朝中游刃有余,很是吃得开。

    起来当初汪右林和汪右尚亲如兄弟一般的,谁知道等着汪右林出事,他只是来看过一次,那之后就没有任何动作了。

    姜秀娘已经是见惯了许多人情冷暖,但这一次还是替汪右林难过,要知道汪右尚可是汪右林最看中的兄长。

    薛氏看着红光满面的,一旁的唐氏陪同着,也是和往日不同,目不斜视的,进来统共就看了一眼姜秀娘,很是傲慢。

    等着上了茶水,薛氏就看着那上茶的丫鬟半天,道,“家里还留下几个仆妇?怎么叫一个孩子来倒茶。”

    姜秀娘遣走了一些,之后有陆陆续续有人走,如今的仆妇确实是不多了,道,“家里早就大不如前了,遣走了这许多,不过伯母问起这个做什么,难道家里要支助我们一些银子?”

    薛氏听了没话,低下头喝茶,很是沉得住的样子,唐氏却是坐不住,道,“妹妹,还真叫你猜对了,我这里拿了五千两的银子,这是大家凑出来的。”

    姜秀娘看着那银子,总有不真实的感觉,想着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果然听唐氏继续道,“妹妹,你总大伯只是失踪,找不到人而已…… 你坚持,我们也没什么好的,但是你想过以后没?难道就这样天天的干等着?你能等,几个孩子怎么办?我心里难受呀,羡康的婚事是不是没了?他这样以后怎么下场?”

    唐氏很是痛心疾首的模样, “我和娘商量了下,要不你还是先回老家去怎么样?让羡康在家里安安心心的读书,等着明年就让他试试,好歹夫君还在朝中任职,总是能提携他一二,还有静姝和羡则还那么,与其在这里,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带回去总有人帮着你,以后稍大了还能进族学。”

    姜秀娘道,“姐姐,我就问问你,假如大哥他失踪,寻不到,你不去找他,还能安安心心的回老家?”

    唐氏了许多话,姜秀娘就是不听,一旁的薛氏火了,觉得这个真就是油盐不进的,道,“姜氏,原本这话我是不想的,了就失了做亲戚的和气,可是你这般不听劝,我这也是没办法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宅子当初是老太太买下的,看着右林连个娘亲都没有,孤零零的,父亲又是不着调的,这才给他住,并非送给右林的,如今我们来了京城都快半年了,住的地方实在是有些不合适,特别是离那六部太远,每天你大伯都要三更起床,长期这般下去,身体如何吃得消?”

    姜秀娘眼中冒出火来,什么她一个女人带孩子不容易,根本就是想赶他们走人,自己霸占这宅子。

    起来姜家这宅子,可遇不可求,如今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也怪不得薛氏动了这样的心思。

    来去,不就是欺负她孤儿寡母的,没个依靠?

    唐氏见姜秀娘要发火,赶忙道,“你也别往坏的地方想,这是为你好,你们回到老家,也有人照应不是?你就算你想想你自己,也要想想羡康吧?他以后真的不走仕途?”

    这就是拿汪羡康的前程来威胁姜秀娘了。

    薛氏端着喝了一口茶水,想着一个没见识,更是没有依靠的姜氏能如何?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还不是要乖乖的把宅子让出来?

    就在这时候,门口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我这人还没死呢,怎么就要把我妻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