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张小姐

A+A-

    钟奕选择乐园项目,是因为他看资料时,发觉自己对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还算熟悉。

    国内IP运作尚在萌芽阶段,而海城刚开园不久的那座主题乐园已经是IP与游乐项目的成熟结合。

    盛源对乐园项目颇有期待,如果初期顺利,那接下来,盛源已有的餐饮、旅店住宿等项目都会一条龙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是以在初期对设计的选择上,就有漫长的投稿、筛选流程。

    在这之中,盛源内部的意见分为两种。一方认为,海城那家主题乐园已经把IP做到极致,同时,国内并未有类似的、能与游乐项目有机结合的IP,所以干脆抛掉这点,直接在游乐设施上下功夫。海城乐园面向的受众是孩童,以及带孩童前来的父母家人;既然如此,盛源就该以海城乐园没有的新鲜刺激为卖点,面向年轻人,开展设计工作。

    上一世,盛源最终选择了这条路线,并且大获成功。

    加上几年后到来的娱乐盛世,盛源乐园重金冠名了数档国民级综艺,一时之间名声大噪、游人满园,最初的项目组一年领三年年薪,赚得盆满钵满。

    可在前期,有另一派人,与认为国内明明有传承百年的文化脉络,国外有米老鼠,国内则有孙悟空。鲲鹏可以当海盗船,游龙可以作过山车。

    起来头头是道,实际操作起来会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于是摆在钟奕面前的,仍是这两个选择。

    是要复制上一世明明白白的胜利,还是另辟新径,在新鲜道路上摸石头过河?

    ……

    ……

    实在的,作为一个“太子党”、空降者,钟奕暂且还不能在组内得上话。

    这是他选择这条路必经的磋磨之一。上一世,他也有过类似经历。可当时安排他的已经是“池总”,而非现在的“池特助”。背景不同,受到的待遇也会不同。

    他进项目组,一大目的在于给自己刷资历。池珺好歹有个老总儿子的名头,虽不能服众,但勉强算得上服人,能直接站在决策层边缘。

    可钟奕只是大一新生,在学校里的几分成绩,放到盛源,根本算不上什么。

    如果是实习生招聘的场合,HR或许会夸他几句、收下简历。

    但他并非冲着实习生岗位而来。想进入更高的位置,再没有比在实事上做出成绩更快的路子。

    他不熟悉其他项目组的负责人,但知道乐园项目的领头者在一帮中高层中,算是出名的“刻板”、“走不通路子”。

    对方姓秦,全名秦楼。上辈子钟奕与秦楼接触时,对对方的印象是:不苟言笑的中年人。

    而这一次,他更早见到对方。秦楼颊上尚没有严肃的竖纹,年轻许多,但也已经是而立之年。

    知道钟奕被安排到自己手下时,秦楼很波澜不惊。没有下马威,也没有其他特殊对待,只让钟奕给自己邮箱发了一份简历。

    旁人尚要揣度一番,但秦楼手下几个亲信都知道,上司虽然看起来比较不通人情,可在人情社会里待着,如果真那么顽固不化,怎么可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到底,秦楼的“原则”,只是一种姿态。具体如何对待钟奕,还要看这个年纪轻轻的□□具体是什么人、有无能力。

    如果真是靠溜须拍马上来的,就给他点杂事,让他坐冷板凳。

    要是能力不错,当然能用就用,双赢买卖。

    一方刻意试探、一方有意表现,钟奕很快就融入——至少是在表面上融入——组,对着各样设计理念、以及接下来的建材选购讨论、推进。

    不出意外的话,乐园的整个建设周期会长达两年。两年后正式开园,钟奕也将步入大四。

    但那都是之后的事了。

    如今,钟奕面对和自己起盛源乐园、提到水上项目需要大量183号玻璃用于过滤的张老师,倏忽发觉,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

    至少在吸附材料的选择上,他似乎,应该避嫌。

    ……

    ……

    暑假开始后,为了上班方便,钟奕与池珺一起在距盛源五百米的地方租了间公寓。

    三室两厅,装修开阔明亮。拉开窗帘,就能看到繁华街景。

    两人各住一间卧室,还余一套客房。

    大多时间,钟奕与池珺会一同上班。但下班时间,总凑不到一起。最初的时候,他们还会给彼此留一份晚饭。到后来,各自忙碌,往往都在公司里和同事一起叫外卖。这样算下来,倒是只有早洗漱时能碰面。

    钟奕在刷牙的时候,和池珺提了句自己这边的问题。

    池珺原本闭着眼睛,嘴巴里的电动牙刷嗡嗡震动,震出一嘴清凉泡沫。闻言,他起一点精神:“详细下你那个玻璃?”

    ——话回来,钟奕的动作也太快了点吧?

    学期内还只是被老师叫去参观厂房,这会儿已经有一笔固定资产了?

    池珺“咕噜咕噜”漱了口,听钟奕简明扼要地了几句产品性能,然后总结:“回头我把之前做的竞品分析发给你。”

    池珺“唔”了声。他只是惊讶,但对钟奕有金库一事本身,也不上意外,最多诧异一下对方的行动速度。

    “行,”他答应,“其实只要产品本身可以,那跳点流程,也没什么。”给自家亲戚朋友行方便的事儿多了,池珺见怪不怪,人脉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至于钟奕会不会走上朱鸿的路子,明目张胆地给自家产品提价、吃回扣……池珺也不是很担心。

    相处日久,他相信钟奕不至于被这点“蝇头利”驱动。

    如果真是他有眼无珠,那至少在目前,还没什么太大损失。用分公司公账上的几百万看清一个人,很划算。

    钟奕还在考虑:“不过还是让张老师出面更好?”

    池珺看他一眼,有点好笑:“还顾忌挺多啊?也行,你看着来。”

    又:“这事不算问题,按流程走就好。但你平时也要留意,别在其他事上被人黑了。”

    钟奕笑了下,:“当然。”

    他的确做了些准备,但这都是后话了。

    钟奕与池特助通完气,回过头,果然在水上项目的建设细项中,提出自家的183号玻璃。

    如果能与盛源签下来,这就是一笔开门红大单,至少几年内,厂子的收益算是稳住。不出意外的话,还能扩展一下建设。

    当然,对盛源来,这是很细枝末节的事。

    钟奕也没特地隐瞒,在组会议中直了,自己是和厂子有些关系。但产品性能摆在那里,从建设标准、性价比等方面来,183号玻璃与传统的吸附材料相比,都占优势。

    要缺点,只有一项:机器太少,生产效率可能不太够。

    但和乐园漫长的工期相比,眼下的效率,也不至于赶不上订单。

    另一方面,张老师也知道了,自己先前的忧心、找人托关系的想法,有些没必要。

    毕竟最大的“关系”,就是钟奕本人。

    订单签下时,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暑气熏蒸、流金铄石,为了庆祝,张老师与钟奕聚了一餐。他仍是以合作方的姿态,不曾想,钟奕在席上正式提出,拿到盛源的订金后,自己已经有能力拿下183号配方剩下的收益权。

    张老师一怔,哑然失笑:“钟奕啊钟奕,你记不记得,咱们一开始好的是什么?”

    钟奕坦然:“我帮老师炒股,然后以炒股所得利润来购入收益权。”

    张老师:“我算是被你带进沟里了。”他摇摇头,“一开始,我提老杨的厂子,明明是为了……”勾钟奕安心给自己赚钱。结果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完全背离初衷。

    当然,钱还是一样赚。

    张老师叹道:“算了,不这些。”

    他提出,钟奕要拿全部收益权,也不是不行。

    言下之意,就是有条件。

    钟奕已经了许多腹稿、预计过许多方案。

    张老师接下来的话,也不出他所料:收益权归钟奕,但张老师要直接入股。

    是的,为了与盛源签订合同,钟奕已经注册了家公司。有池珺、张老师两重关系,材料递上去后,很快被批审下来。

    眼下,张老师表示,自己可以拿二百万出来,正好采购新机器、加紧完成盛源的订单。这之后,双方股权平分。

    钟奕和张老师讨价还价,话的委婉,但结论只有一个:他至多让出三成股。当然,相应的,张老师也不用拿二百万。

    前后两辈子,钟奕看了太久池家人的股权争端。这让钟奕下意识养成习惯,如果可以,他更愿意把股份全部牢牢握在手中。但张老师这边,日后还要合作,总要稍退一步。

    结果一如既往,张老师被服。

    这顿饭结束,张老师站起身,有意无意,:“这样,钟啊,让了你那么多利,现在呢,你好歹帮我个忙。”

    钟奕笑了下,彬彬有礼:“您?”

    张老师:“我女儿前段时间在外面玩,今天回京市,再过两时下飞机。原本好了,我去接她。但这顿饭吃的,我那叫一个累啊,”吃饭十分钟,谈生意两时,“是没工夫开车咯。钟,你来开车吧?”

    钟奕:“……”

    这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吗?

    ……

    ……

    事实证明,不论张老师的女儿有没有这个意思,至少张老师本人,是很想“让两个年轻人认识一下”。

    真的只是认识一下。具体要不要发展,还是后话。

    张姐单名一个字,在见到驾驶座上的钟奕时,略显吃惊。

    张老师笑眯眯道:“,钟奕是你学弟。钟奕,比你高一级,开学大三,学商务英语,应该和你有几门重叠的课?你平时挺忙吧,如果有学业上的问题,可以去问——对了,你俩干脆加个微信?”

    钟奕客气地笑了下。微信倒是加了,只是接下来全程,都尽量不话。

    他真没想到。

    自己重生以后,还能遇到这种情况。